第 391 节
作者:
打倒一切 更新:2022-06-05 13:25 字数:4697
尊重,也是为了保证殖民司日后能在最大限度上快速完成与海外势力的磨合走上正轨。从眼前这份计划书上的内容来看四部显然也明白了女皇的心意。而殖民司司长一职的空缺即显示了四部间力量的对峙,亦是对女皇的一种尊重。事实上,孙露这次倒真的早已在自己的心目中拟定好了合适人选出任殖民司司长的人选。于是女皇当即便胸有成竹的向众臣宣布道:“嗯,既然诸位卿家认为此事由朕决定更为妥当。那朕就却之不恭了。董夫人。”
“臣妾在。”
“宣龚紫轩大人晋见。”
“是陛下,”董小婉说罢,回过身向门外高声传令道:“陛下有旨,宣龚紫轩大人晋见。”
随着犹如回声的命令越传越远,龚紫轩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了御书房,向端坐在龙椅之上的女皇恭敬地行礼道:“臣龚紫轩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龚卿家平身。”女皇微笑着示意道:“朕听说卿家这次在倭国遇到了刺客袭击,不知有无大碍?”
“托陛下的洪福。臣这次在倭国只是受了场虚惊而已,博雷利教授他们亦都平安回中原了。”龚紫轩如实禀报道。
“嗯,如此一来朕算是放心了。这次让卿家与教授他们去倭国是为了让你们放松心情的,若是因此让卿家有个三长两短,朕可真是损失不起啊。”孙露安心的点头道。说实话,对于龚紫轩等人这次在倭国遇到的刺杀事件,孙露本人现在想起来依旧有些心有余悸。她原本让龚紫轩带博雷利等去倭国散心,一是为了淡化儒林对这些红毛大学士的抵触之情,亦有让学子们安心考试的意思;二来则是因为她之前就已将龚紫轩视作了殖民司司长的理想候选人,让他其去倭国也有避嫌的意思。可谁知中间竟然会发生如此凶险之事。为此孙露私下里可没少自责过,毕竟作为一个来自未来的人对倭国人喜好搞暗杀癖好早有耳闻。若是因为自己疏忽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那可太不值了。好在而今龚紫轩等人并未受到伤害,而孙露也可以依照自己的安排,欣然向龚紫轩提问道:“龚卿家,朕今日宣你进宫,乃是为了新设的殖民司一事。卿家熟帝国在外的诸多事务,又出使过欧洲、中东等地,朕想听听你对目前海外局势的介绍。”
耳听女皇如此提问,眼见周围坐着的萧云等人,龚紫轩多少已经猜出了女皇召自己入宫的意思了。不过他心中虽有一阵兴奋,却不敢就此表达出来。毕竟女皇陛下还什么都没说,只是在当众考核自己。意识到自己接下来的表现直接关系到自己日后的仕途,龚紫轩当下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拱手道:“请问陛下想听有关哪儿一个地区的情况?”
“这样吧,咱们先从最近的说起。卿家刚从倭国回来,那就说说卿家对倭国的看法吧。”孙露想了一下随口说道。
“是,陛下。”龚紫轩恭顺地朝女皇和周围的大臣作了个揖之后,跟着正色道:“陛下,诸位大人,臣以为而今的倭国内战分裂只在一线之间。”
“哦,卿家何以如此认为?现在的倭国可是我天朝有名的旅游胜地啊。”孙露嘴上虽这么问,脸上却没有半点儿诧异之色。
“回陛下,众所周知倭国向来就有下克上的习气。因而倭王并不掌实权,百年来德川幕府才是倭国真正的掌权者。然则八年前德川家光突然病势,幕府现任大将军德川家纲不过是一个年仅15岁的竖子而已。倭国大权再次旁落于臣子酒井忠胜之手。加之江户一战,酒井忠胜先是借我朝大军平定内乱,后又与我中华、英国、葡萄牙、葡萄牙等国签定了《江户条约》、《日英江户条约》、《日葡长崎条约》和《日西福江条约》。倭国各地强藩既怨恨幕府出卖藩镇的利益,又鄙视幕府在外交上的软弱作风。以倭人色厉内荏,反复无常的脾性,又如何不会心生取而代之的念头。而我朝这些年流入幕府和各强藩的军火,更是在给倭国原本就针尖对麦芒的局势火上加油。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长州、萨摩两强藩已大有与幕府成分庭抗礼之势。”龚紫轩不慌不忙地侃侃而谈道。
而一旁的众人一边倾听着龚紫轩对倭国情况的介绍,一边则显得颇为平静。对于在场诸多大臣们来说龚紫轩能得出这么一番分析并不令人意外。毕竟当年倭国市场就是这位龚大人撬开的。朝廷、商会在倭国的所作所为他是再清楚不过了。可就在众人对颇不为意之际,站在中央的龚紫轩却突然将话锋一转道:“不过陛下,恕臣直言。臣以为而今倭国混乱的局势对我天朝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好家伙,竟然说倭国混乱对天朝不利。须知分裂倭国、牵制倭国乃是女皇陛下对东瀛列岛的一贯政策。可龚紫轩却偏偏在这档口上当着女皇的面说出如此坦白地说出这样的结论。刚才还感到不以为然的众臣们当即便提起了兴趣,一个个将目光无一例外地投向了龙椅上的女皇陛下。却见此时的孙露只是微微挑了挑眉毛问道:“哦?卿家何出此言?”
“回禀陛下,臣以为陛下之前分裂牵制倭国的策略十分英明。但万事情都得讲究个度。无论是出兵也好,暗中分裂也罢,其实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使东瀛列岛完全臣服于我天朝,为我朝谋取更多的利益。然而就目前来看,我朝在倭国所采取的措施并没有达到制横倭国各藩的目的,反而使倭国陷入了剑拔弩张的危险境地。陛下,请恕臣直言,您究竟是想要一个能为帝国所用的后备基地?还是一个战火连天千疮百孔的群岛?”龚紫轩谨慎地探问道。
龚紫轩的这么突然一问倒是让孙露也微微楞住了。不错,出于对后世那场战争的记忆,孙露对倭国所采取的政策多多少少都带有一些报复的色彩。也确实想过挑唆倭国各藩镇内战,一边两头倒军火,一边让那被诅咒的列岛陷入无尽的腥风血雨之中。然而此刻的龚紫轩却以一个中华帝国人的身份,提醒了身为中华帝国女皇的孙露反思她自己之前的做法是否真的符合帝国的利益。想到这儿,孙露不由整了整自己的思绪,沉声开口道:“朕身为一国之君当然是以帝国的利益为重。卿家有什么看法尽管可以直言。”
有了女皇的这番保证,龚紫轩的胆子顿时就大了起来。却见他再次恭敬地朝女皇拱了拱手,继而坦言道:“回陛下,臣以为我朝需要的是一个稳定亲华的倭国,而不是一个杀戮丛生极度仇华的倭国。臣这次在出使欧洲期,有幸在大西洋东岸见识了欧洲各国的诸多港口要塞。这期中亦不乏一些建立在他国土地上的殖民港口。但无论是本土港口也好,殖民要塞也罢,欧洲人都十分注重维持当地的秩序稳定。因为这关系到他们在海上补给线的畅通问题。任何一个殖民地的动乱都可能给海上运输带来不小的麻烦。由此说到位于帝国东北方向上的倭国。乍一看起来倭国对于帝国来说似乎并不是一个重要的海上枢纽。它除了背靠中原大陆,便是直面一望无际的汪洋。邻近的贸易线路也只有朝鲜半岛、渤海湾等地。但是陛下,我等不应该只将目光放在西太平洋。通过这些年探险舰队的努力,我朝已经在汪洋之中发现了虾夷诸岛(夏威夷)。更清楚在汪洋的另一头有一片肥沃而又广袤的大陆存在。而与此同时,欧洲早已在一百多年前踏足了那片大陆的东海岸。已经比别人晚上一百多年的我朝,此刻不是更应该加紧直追吗?”
龚紫轩说到这里不由特意停顿了一下,偷偷地环视了一番四座,却见周围的大臣包括女皇在内均已陷入了沉思。显然他的话语已经说动了众人的心,并博得了他们的认可。觉得信心更足的龚紫轩接着又趁热打铁道:“当然比起欧洲人来,我朝在踏足美洲大陆的过程需要承担的风险要大得多。因为我朝的舰队必须穿越世界上最宽的海洋才能抵达美洲的东海岸。而期间不仅要突破太平洋上凶险的风暴和暗潮,更要摸索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航线。因此中途的补给据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倭国作为我朝向太平洋进发的桥头堡,其意义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一个安定的倭国对帝国向美洲进发的计划是极其重要的。所以陛下,比起靠倭国内乱来赚那点微不足道的银两,为帝国通往美洲的航道建立一个牢固稳定后勤保障才是关乎帝国百年利益的首要大计啊!”
“好!好一个关乎帝国百年利益的大计!龚卿家的一席话语真是说得朕茅塞顿开呢。”在听完龚紫轩的讲述之后,龙椅上的孙露头一个惊叹地拊掌赞叹道。而一旁的其他大臣也都跟着露出了心悦诚服的笑容。显然此刻的龚紫轩已然通过了众人的审核,成为了四部公认的最佳人选。却见陈家明当即便起身向女皇拱手道:“陛下圣明,龚大人熟知世界局势,又才思敏捷。更能抛开成见,不在乎蝇头小利的得失,以帝国的大局为己任。可见其确实是殖民司司长的不二人选。”
“陛下,臣也认为龚大人堪当此任。”紧跟着李启新等人也陆续起身向女皇进言起来。其实自打龚紫轩进门起,众人心中就早将他当做了殖民司司长的不二人选。只不过没想到龚紫轩刚才竟能说出如此一番分析。这使众人在佩服龚紫轩的同时,亦对慧眼识才的女皇陛下钦佩得五体投地。
其实孙露本人又何尝不惊艳于龚紫轩的论调呢。不错,如果撇开从前的报复心理,仅从帝国利益角度来说,正如龚紫轩分析的那样一个稳定的倭国比一个动乱的倭国更能符合帝国的需求。而孙露也更明白美洲对帝国的重要意义。但孙露也并不认为应该就此放松对倭国的压力。因为后世的经验也在同样地提醒着她,倭人欺软怕硬的性格,只有受过教训之后才可能臣服于强者。从目前倭国境内反华势力汹涌的情况来看,这个国家显然并没有从心态上臣服于中华帝国。想到这儿,孙露的眼中忽然闪烁出了久违的灼热,却见她扬起头向龚紫轩说道:“既然在场的大人都如此支持与龚卿家。那帝国在海外殖民的事宜,朕就拜托卿家了。分裂、安抚都只是手段而已,最终目的让对方驯服能为帝国所用。希望卿家能秉承这一信念,在不久的将来为帝国打造出一系列坚实的桥头堡来。”
第二部 105欧洲博士开坛讲课 中原书生针锋相对
当龚紫轩在御书房中侃侃而谈博得众人一致赞赏的同时,刚回中原不久的惠耿斯、玻意耳、博雷利等欧洲学者亦在帝国科学院中摆开了他们来东方后的第一场学术讲座。由于之前已经取得了女皇的嘱咐,科学院对这次的交流自然是不感有丝毫的怠慢。在硬件、软件上科学院的官员都力争做到完美无缺。当然介于之前欧洲学者被封大学士在儒林中产生的振动,科学院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对外宣传。不过讲座召开的当天,科学院却非但没有门庭冷落,反倒是被来自、各地学院、书院的学士学生,围了个水泄不通。望着如此这般的盛景,作为主办大臣的工部尚书方以智自然是兴奋地抚须眉开眼笑道:“好,好,真是太好。原本老夫还以为今日赴会之人会寥寥无几呢。却不想会是这般的门庭若市。可见这些年我朝的实学风气日盛啊。”
“大人所言甚是。科学院此次举办的中西学术交流,乃是前无古人的空前盛事。相信今日之事必能被后世传为美谈啊。”紧跟在尚书身后的学政忙不迭地附和道。可一旁的一个中年学者在打量了一番四周入场的看客后,却不由皱起了眉头纳闷道:“大人您瞧,今天来的怎么都是些生面孔呢?”
“咳,俞先生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来得面孔生说明科学院这次举办的讲座影响远大,连外省的学者学子都被吸引了来啊。”那学政不以为意的说道。
“是啊,俞先生不必多虑。时间不早了,咱们还是先进去吧。”方以智跟着点头吩咐道。然而学政与尚书的这一番解释似乎并没有打消那愈姓书生的顾虑。在他看来就算是中原现在天学兴盛,但前一次女皇钦点欧洲学者为大学士的事情还是给原本就自视甚高的士大夫们带来了不小的打击。很难想象向来自负的中原学者会特地跑来虚心倾听几个外来的和尚念经。莫不是故意跑来看“西洋镜”的吧。
事实也正如那位俞先生揣测的那样,今日来科学院的众多学者士子确实抱了看热闹的心情来参加这次的讲座。他们中的有些人抱有善意、有些人则怀揣着些恶意,但无论如何要众人以一种虚心的态度来对待欧洲的学术,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姑且不论华夏一族士大夫们的那种与生俱来的自傲,光是这些年中原在女皇指点下在自然科学上取得的诸多成就,就足以让帝国的学者们藐视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