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0 节
作者:
打倒一切 更新:2022-06-05 13:17 字数:4704
“哦,有这事?可我们这里怎么听说北方的士子们很不满意我朝现在的制度。甚至藐称我等为南夷。沈兄,不知北方如今是否真象传言所说啊?”陈子龙明知故问道。他这次之所以会以私人的身份单独与沈惟炳会面,主要是想从他身上探听满清使团的情报。并借机会拉拢一批北方的士人。但一想起北方士林曾经对隆武朝的种种诋毁,陈子龙心中总觉得有些不快。毕竟南方儒林向来以正统自居。“南夷”的称呼对陈子龙等人来说简直就是侮辱中的侮辱。其实陈子龙等东林党和复社的士大夫之所以会如此在乎北方士林。这同隆武朝本身的诸多离经叛道的政策有着很大的关联。南方的士绅们心里都清楚隆武王朝其实已经偏离了中华传统。为此他们一直寻找着各种理由来为自己的行为自圆其说。此时北方士林的指责自然就显得异常的刺耳。
“这,这是误会了,误会了。”沈惟炳一听慌忙着解释起来:“那些诋毁朝廷的流言都是鞑子放出来的。北方的士林也是在鞑子的淫威下才不得已附和的。谁都知道南方士林才是儒学正宗。”
“沈兄过奖了。怎么说北直隶这些年义军起义不断,燕北之地又多壮士。才不会出如此多的汉奸。沈兄你说是吧?”陈子龙似是而非的反问道。现在从沈惟炳的一席话语陈子龙已经大致摸出了北方士林目前的态度。北方的缙绅们从一开始的左顾右盼,观望时局。到后来的为虎作伥,诋毁南朝。再到现在追悔末及,摇尾乞怜。这一切的改变实在是让陈子龙感慨颇深。
“是,是。陈大人说得是。”虽然觉得陈子龙的话语有些讥讽的味道,但尴尬沈惟炳还是连连点头附和着。
“不过,就算北方士子委曲求全。依我看鞑子也不会对各位放心的吧。毕竟非我族类啊。” 陈子龙看着沈惟炳又故意长叹了一声道。
这话果然起到的作用。沈惟炳一想到今早自己接到陈子龙请贴时詹霸、奇库等人异样的目光。便在心中深深地应证了那句“非我族类”的重量。虽然投降了满清但沈惟炳等汉臣却时时都能感受到清庭对他们的戒备。满人不相信自己,汉人鄙视自己。这恰恰就是投靠满清的汉臣真实的写照。想到这儿沈惟炳又喝了一口闷酒叹气道:“是啊。有道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兄弟我真想一把撂了这担子,隐居山野不问世事啊。”
“沈兄,话可不能这么说。你等虽然为虎作伥,失了名节。但只要能迷途知返,朝廷还是会给诸位一次将功补过的机会。” 见时机成熟的陈子龙终于向沈惟炳抛出了准备已久的“绣球”。
果然一见有机可趁的沈惟炳连忙凑到陈子龙面前信誓旦旦的说道:“只要能将功赎罪,惟炳就算是赴汤蹈火也再所不辞。”
“好!沈兄能有此心,我等昔日的同僚也甚感欣慰啊。”陈子龙继而又转了口气说:“不过你现在怎么说还是伪清的特使。就不知那九酋多尔衮这次给你等布置了什么任务?”
“其实我等这次南来事先也做的大量的准备。但现在看来那些准备大多是多余的。天朝的进军的速度远远超出了鞑子们事先的预计。詹霸和奇库那两个鞑子现在简直都手足无措了。”沈惟炳苦笑着说的道。其实不止是詹霸和奇库,就连沈惟炳本人当初听到盛京陷落时,脑中也是一片的空白。不过圆滑世故的他自然是不会象詹霸等人这般等死的。
“这么说鞑子就没有其他条件了?”陈子龙眉头一皱继续问道。辽东一战对满清使团的影响他自然是早就料到的。但他还是不信范文程等伪清幕僚们事先会没有一点儿交代和准备。
“这个嘛。据我所知那多尔衮在使团出发前曾给过詹霸一份密令。要他在迫不得已时同天朝讲和,允许满人撤回关外。可如今盛京已陷就不知他们能撤到哪儿去了。当然若是詹霸真有魄力的话。提出将北京与盛京像交换亦不失为一个权宜之计。”沈惟炳想了一下补充道。关于“换都”这点他在得知明军登陆辽东后就想出了这计策。然而詹霸和奇库两人既不信任沈惟炳,又缺少必要的应变能力。因此这二人也只能整日待在房中惶惶不可终日。
“哦,还有这种事。”陈子龙抚着胡须若有所思道。从沈惟炳提供的情况来看多尔衮事先已经打算退出关外。再联想到前几日孙露在大堂之上介绍的战局。陈子龙不禁在心中暗自揣测,清军向辽东派出的大批援军,是否就是为了他们退出关外做的准备。看来此事也要通知首相大人才行啊。莫要到时候大批人马兵临北京城了却让那鞑子又跑了。
眼见陈子龙一副低头思考的模样,沈惟炳还以为他是担心和谈的事呢。于是他轻描淡写地向陈子龙说道:“陈大人放心。其实这次的和谈已无悬念。无论他们耍什么花招天朝都可以从容应对。要不就象当年鞑子对待弘光使团那般,干脆就将他们晾在那儿。等天朝的大军攻破北京后那就什么都不用谈了。”
“不,和谈的事首相大人已有指示,估计沈兄用不了多久就能回北方去了。”陈子龙一摆手道。
“陈大人的意思是。朝廷很快就会赶使团回去?如今北方各省乱民四起,朝廷与鞑子又交战在即。现在放使团回去也没多大意义了啊。”沈惟炳焦虑的说道。原本他还以为自己这次能留在南京不用再受战乱之苦了呢。没想到竟然马上就要他回去。如今的北方大战在即,到处都是兵荒马乱的。搞不好使团还未到达北京就已经被沿路的义军给灭了。
“朝廷不是赶走使团。而是同使团洽谈后,恭送你们回北方。至于使团沿途的安全问题,沈兄大可以放心。既然你们能毫发无损的到南京。那在下同样可以保证沈兄能毫发无损的回到北京。”陈子龙优雅的挥了挥手道。
陈子龙自信的话语和表情让沈惟炳心中又是一颤。难道自己这一路走来均未在对方的掌控之中吗?在与陈子龙的一番交谈后沈惟炳越发觉得隆武朝不简单起来。于是他连忙起身,向陈子龙叩首恳求道:“陈大人,看在大家昔日同僚一场的情面下。就为在下说说情,让朝廷收下在下吧。在下刚才已将清庭使团的信息告之大人啊。”
“沈兄,这可使不得,使不得啊。”陈子龙见状立刻扶起沈惟炳道:“在下当然相信沈兄投效朝廷的决心。刚才沈兄不是已经言明,说是要为朝廷赴汤蹈火再所不辞的吗。眼前可正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啊。”
“陈大人的意思是让在下回北方为朝廷效力?”沈惟炳试探着问道。
“正是。沈兄先前也说了如今北方不少士人都巴望着朝廷挥师北上。在鞑子的清庭中还有不少象沈兄你这样的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这就需要沈兄回到北方之后向他们讲清朝廷的态度啊。”陈子龙凑上前在沈惟炳耳边鼓动道。
搞了半天是想让自己回去策反啊。果然这世上没有白占的便宜。沈惟炳心中虽怕回北京却也不想白白放弃了这次的机会。于是思量再三的他一咬牙向陈子龙保证说:“这点请陈大人放心。在下这些年供职于清庭结交了不少汉官。鞑子在北方虽耀武扬威,可北方不少地方的父母官还是原来崇祯朝的人。象是天津总督骆养性就是以前崇祯朝的锦衣卫都督。再加上鞑子对汉臣向来提防得很。只要稍稍鼓动一下定能水到渠成。”
“好,那我等就在南京等着沈兄的好消息了。朝廷一统江山之时少不了沈兄的功劳啊。来咱们先干了这杯吧。”陈子龙一边斟酒一边敬道。
受宠若惊的沈惟炳赶忙举起了酒杯。这一杯酒喝到嘴里就又是另一番滋味了。沈惟炳只觉得自己的腰板似乎也挺了起来。但一想起鸿胪寺中的詹霸和奇库二人沈惟炳忽然闪过了一丝残忍的目光。于是他又试探着向陈子龙提醒道:“不过陈大人,朝廷难道也要将詹霸、奇库二人放回吗?此二人已经知道我与大人会面的事。恐怕现在已对在下起了疑心了吧。”
“就算沈兄今日不与在下见面,满人也不见得会对沈兄放心。将此二人扣留反倒是对沈兄不利。沈兄今日回去之后只要装做什么都没发生过就行了。好歹他们现在还是沈兄的同僚啊。”陈子龙悠然地一笑拍了拍沈惟炳的肩膀。
“是,是。在下一定按照朝廷的指示去做。”沈惟炳尴尬着唯唯诺诺道。
却见此时的陈子龙晃了晃了杯中的水酒自信的说道:“其实沈兄不必多想,一切都在我们首相大人的掌握之中呢。”
第八章 第十三节 杨绍清的心愿
如陈子龙所言中原的战局、国家的政务、隆武王朝的一切似乎都在首相孙露的一手掌控之中。虽然孙露只是一个女子;虽然她才二十八岁;虽然她没有任何的氏族背景。但毫无疑问从隆武初年起,这个来自新安的女子便成了古老封建帝国的支柱。就算是最死硬的保皇分子,或是最歧视妇女的士大夫,亦不敢抹杀她对明帝国的卓越功绩。如果没有孙露的指导力及处理能力的话,明帝国大概早已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流之中。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男人们也个个被剃光了额头,留起了猪尾巴,做起了野蛮人的奴隶。绝不可能象如今这般成为东亚的霸主。这是一条从苦难出发的光荣之路,将人们引向这条光荣之路的正是他们的首相大人。
另一方面对于孙露和她的追随者来说这也是一条充满血腥与黑暗的不归路。就算现在停下脚步来,他们也没有回头路可走了。隆武朝有能力的廷臣和武将们都十分了解这件事。所以没人会去质疑孙露在这个国家的特权。在完成统一之路之前亦没有人敢有二心排除孙露好让自己掌握权势。
因此自从那日首相大人在文华殿斩钉截铁地宣布要亲自北伐之后。整个隆武王朝顿时就象一架庞大的机器一般被孙露的一个命令启动了。接下来的数个月中帝都南京的码头上堆满了发往前线的粮草以及军需物品。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长江宽阔的将面上总有数千艘大大小小船只穿梭往来。每日人们总能看来见上千吨的物资运抵南京。一转眼又有上千吨的物资运离南京。
对明帝国来说如此庞大的后勤运作无疑是史无前例的。为了减轻兵部的压力,确保北伐之战后勤的畅通,隆武内阁这次特别指派了工部和户部来协同兵部一同完成后勤工作。于是由数个部门组成的后勤系统就象一个泵站一样将从四面八方被聚集到帝都的物资。再从帝国的每一条运河,每一路栈道被输入到每一处战场。
于是作为工部的主事杨绍清便被委派到此协助工部尚书沈廷扬完成漕运工作。比起他的妻子来杨绍清或许并不是那么的举足轻重。但对于整个漕运系统来说他却是不可获缺的人物。熟悉江淮水路水情的杨绍清能十分出色的完成任务。然而,在负责漕运的众位官员眼中他的身份却比他的能力更引人注目。首相大人的相公,皇上亲封的永顺侯,香江商会的大少爷,顶着这三顶大帽子的杨绍清在那些人眼中自然是奇货可居的人物。负责漕运的大多是一些老成世故又同商会有着密切关系的官员。于是阿谀奉承者、大献殷勤者纷至沓来,搞得杨绍清是应接不暇。至于那些洁身自好的官员和同僚见此情形又开始对他渐渐疏远起来。面对这样的情形杨绍清心中自然是郁闷不已。无奈之下他也只好以努力的工作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这一日象往常一样杨绍清再次谢绝了几位官员和商贾的邀请,独自一人留在办公室里处理着公文。整个办公室静得只剩下自鸣钟滴答作响,窗外的天色已渐昏暗。然而杨绍清却特别喜欢这种时刻。没有烦人的应酬,更没有阿谀奉承的话语。自己可以安安心心的完成手头的工作。一想起这些杨绍清不由又开始更怀念起以前在工部的日子了。以前无论是在江淮测量水道,还是去河南抗洪救灾。那时一起工作的同僚大多都有着相同的爱好,或是在一起出生入死。加之杨绍清本人又为人随和。所以他那时虽然身份特殊却依旧能与同僚们和百姓打成一片。然而在这里他却要面对世故的官僚们。看来无论是做商人,还是做一个公务员,似乎都不适合杨绍清的性格。
然而就在杨绍清走神的之时却听门口有人惊讶的开口道:“呀!祖润你还在呢。其他人该不会都走了吧?”
杨绍清立刻抬头寻声望去,却见工部尚书沈廷扬正站在门口笑吟吟地看着自己。于是他腼腆一笑道:“回沈大人,第二军团的粮草今天晌午刚运离码头。大家伙总算是舒了口气,说是要去秦淮河上的画舫庆祝一番。我看还这里还有些公文没整理完,打算今天一并处理了去。”
“这帮小子没个正经的。事还没办完呢,就忙着庆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