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7 节
作者:淋雨      更新:2022-05-10 16:13      字数:4815
  其次,诗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刻画细腻、逼真,使人们从人形象中受到强烈的感染。一是对人物外貌的刻画,二是对内心世界的描写。试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简单而深情的十四个字,活活地勾画出卖炭老人的辛苦、贫困、衰老、遭难的外貌,使人见之同情,思之痛心。“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又是简单而深情的十四个字,把老人瑟缩、委曲、矛盾、希求的心理又描写得多么深刻、细腻。使人仿佛看到一个蜷缩在屋角冻得发颤的老人,在愁苦地思索筹划着自己可怜的生活。从而更加拽拉人们的心灵,使人感到残酷的现实对老人是多么不公平!
  诗的另一特点是不平铺直叙,运用抑扬缓急的手法,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老人忧炭贱,愿天寒,接着就下了一场大雪,好象天从人愿,燃亮了老人心头的希望之光,使同情老人的读者也为之高兴,感情得到了暂时舒缓。这是诗人故意制造的希望的假象,为以后的彻底破灭作了铺垫。接着老人晓驾炭车奔城,一路虽然很艰难,由于心中充满了希望,也就有了力量,好象劳苦饥寒也被驱散了一大半,一口气就赶到了目的地。“市南门外泥中歇”。他不急于一下子把炭卖掉,要歇下来喘一口气,或许准备等会儿去打探一下价钱。这段描写很富有戏剧性,象高潮到来之前的短暂平静,让读者随着主人翁的休歇再来一次心情的舒缓。接着笔锋急转直下,掠夺的宫使翩翩而来,把悲剧推向高潮,使人触目惊心。总之,故事情节这种跌宕起伏的波浪推进性,不仅符合事物本身的然发展逻辑,也体现了卖炭老人内心的律动,增强了诗歌感情洪流的回旋冲击力量。
  井底引银瓶
  止淫奔也
  白居易
  井底引银瓶,
  银瓶欲上丝绳绝;
  石上磨玉簪,
  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
  似妾今朝与君别。
  忆昔在家为女时,
  人言举动有殊姿;
  婵娟两鬓秋蝉翼,
  宛转双蛾远山色。
  笑随女伴后园中,
  此时与君未相识。
  妾弄青梅倚短墙,
  君骑白马傍垂柳;
  墙头马上遥相顾,
  一见知君即断肠。
  知君断肠共君语,
  君指南山松柏树;
  感君松柏化为心,
  暗合双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
  君家大人频有言:
  “聘则为妻奔是妾,
  不堪主祀奉蘋蘩。”
  终知君家不可住,
  其奈出门无去处。
  岂无父母在高堂?
  亦有情亲满故乡,
  潜来更不通消息,
  今日悲差归不得。
  为君一日恩,
  误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
  慎勿将身轻许人。
  白居易诗鉴赏
  这首诗列《新乐府》五十篇的第四十篇。诗前小序说:“止淫奔也。”意思是劝止青年男女的私自结合,通过诗人的描写,这首诗客观上反映了封建礼教是如何凶恶地摧残青年男女,扼杀他们所向往的自由恋爱婚姻。诗中对两个男女青年从私自结合到不幸离异的悲剧作了真实的反映,揭示了造成这场悲剧、尤其是女青年不幸的根源。这在封建社会是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社会问题。诗中刻画了一个美丽、单纯、多情而又不幸的女子形象,深得人们的同情。
  首四句托物以起兴,以丝绳断、玉簪折来象征男女主人公的自由结合即将成功时却又不幸中止了。所谓银瓶、玉簪都是美丽、珍贵但又极娇贵的物品。银、玉都有象征洁白美好之意,暗喻美丽的少女。引银瓶于井中,磨玉簪于石上,对银瓶、玉簪来说,都是处于极危险的境地,因此下文引出“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的感叹。妾是古代妇女自称的谦词,她与一个男子自由结合,现在不得不离他而去,正如丝绳断、银瓶沉一样,似乎是注定要发生的。
  这首诗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在感叹自己的恋爱象瓶沉簪折般中途夭折后,转入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少女时代的她是那样天真烂漫,一颦一笑都显出与常人不同的风姿,人人都夸她美丽、可爱。她的鬓发象蝉翼一样美丽轻盈而有光泽,她的眉毛弯曲而细长。那个时候还不认识他,只是日日跟随女伴们嬉笑游玩于后花园中。仅用六句话,诗人就给我们刻划出一个美丽、单纯、可爱的少女形象和她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越是美丽的东西,当其遭到不幸,成为悲剧的牺牲品时,就越容易引起人们的怜悯和叹惜。因此诗人在开头可谓作足了铺垫。
  然而,有那么一天,女主人公在矮墙内耍弄青梅时,远远看见一个风度翩翩的少年公子骑白马傍立在垂柳之下。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梅竹马大概是唐时少男少女们时常玩耍的一种游戏活动。他们一见钟情,“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他们互诉衷肠,表白自己的倾慕之心。他发誓对她的爱情要象南山的松柏那样永不枯萎、凋谢。炽热的恋情打动了这个多情的少女,她背着父母,勇敢地跟恋人结合了。他们勇敢背离了虚伪害人的封建礼教,向传统的习惯势力发起了勇敢的冲击,然而,处在他们对立面的吃人礼教决不会善罢甘休,它像一张无形的巨网,向这对天真纯洁的男女扑来。
  “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这里,阻挠他们的自由结合的家长(大人),实质上就是封建礼教的化身。因为不时受到闲言碎语的攻击,这位重自尊的女性,终于决定离开这个家庭。一个追求真正爱情的弱女子是难以与强大的封建礼教相抗争的。在那个时代,像这样一个自主追求真正爱情的女子,不但在夫家会受到歧视,就是回到娘家,也会被自己的父母弟妹所鄙弃,她会被看成败坏门风的不祥之物。残酷的封建礼教就是这样直接摧残着人们的身心。因此诗人最后感叹说:“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看似劝戒,实为叹息,诗人对诗中主人公的同情远远超过了他的劝戒。诗歌的基调因之也变得深沉且凝重了。
  此诗的最大成就在于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单纯、美丽、多情的女子形象。除结尾外,整篇作品都是一个不幸女子的内心独白。刻画她的美丽不是通过自我欣赏而是借他人口中说出,手法颇高妙。“知君断肠共君语”,“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等语,刻画少女,贴切自然,充分表现出女主人公的单纯、多情。
  开头以银瓶、玉簪隐喻美丽的少女,新颖别致,托此以起兴,与下文衔接自然。结尾仅言她出门后没有去处,不进一步描写悲剧的结局,余韵深长,发人深省。
  秦吉了
  哀冤民也
  白居易
  秦吉了,出南中,
  彩毛青黑花颈红;
  耳聪心慧舌端巧,
  鸟语人言无不通。
  昨日长爪鸢,
  今朝大嘴乌;
  鸢捎乳燕一窠覆,
  乌啄母鸡双眼枯;
  鸡号堕地燕惊去,
  然后拾卵攫其雏。
  岂无鵰与鹗,
  嗉中肉饱不肯搏;
  亦有鸾鹤群,
  闲立扬高如不闻。
  秦吉了,
  人云尔是能言鸟,
  岂不见鸡燕之冤苦?
  吾闻凤凰百鸟主,
  尔竟不为凤凰之前致一言,
  安用噪噪闲言语!
  白居易诗鉴赏
  这首诗为《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四十八首。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中说:“诗中之鵰鹗,乃指宪台搏击肃理之官,鸾鹤乃指省阁翰苑清要禁近之臣,秦吉了即指谓大小谏官。是此篇所讥刺者至广,而乐天尤愤慨于冤民之无告,言官之不言也。”
  陈文所说宪台搏击肃理之官,即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之类,所谓省阁翰苑清要禁近之臣是指那些职位很高、掌握枢要的尚书、门下、中书各省及翰林院的高级官员。他们对于国家政策的制订、实施负有重要责任和影响。至于职掌讽谏的大小谏官,其地位作用更不难想象。这些大大小小的各种官吏,职位、职责虽不同,但在诗人看来,他们应当保护平民百姓的利益,维护封建统治的稳固性。自中唐以来,宦官专权,神策军将吏士卒横暴至极,读白氏《宿紫阁山北村》一诗,已见一斑。身受重压的平民百姓,有冤不敢诉,职掌治安的官吏,又不能绳之以法;而负有讽谏、弹劾之责的谏官御史们,又隐瞒事实,不直言进谏于皇帝,致使百姓遭殃,生灵涂炭。诗人对此愤慨已极,因而作此诗以讽刺这一现象。
  这首诗和《感鹤》一样,也是寓言体,通篇没有诗句直接表达诗歌的主题思想。但是诗人用简短的诗句,塑造了鸢、乌、鵰、鹗、鸾、鹤及秦吉了等六七个活生生的动物形象。它们的嘴脸被刻画得如此真切生动,很自然地使人联想到封建时代的各种官吏的罪恶嘴脸。因而从字里行间,并不难看出作品的象征意义。
  诗的开头紧扣标题,用寥寥数语介绍秦吉了的出生地、外貌、本领。它不仅具有美丽的外貌,且聪慧异常,天生就是伶牙俐齿,鸟语人言样样擅长。诗歌以此来比喻朝廷中那些大小谏官们,他们正是如此衣冠楚楚,能言善辩。正象秦吉了这样美丽聪慧的鸟,人们往往对它们抱着莫大的期望一样,平民百姓对朝廷的谏官们也是翘首以待,热切地盼望他们能谏阻那些残酷不公正的政策,在他们遭到欺侮时,能够出来主持公道。但他们是怎么做的呢?诗人却放下不说,似乎是为了造成一种悬念,转而描绘起其他动物的行为来。
  “昨日长爪鸢,今朝大嘴乌。”长爪鸢、大嘴乌都是贪婪凶猛的鸟,“昨日”、“今朝”说明接连不断,不止一次。它们凶狠地扑向燕巢和母鸡,不仅要捕获弱小的鸡燕,还要倾其巢穴,毁其卵雏。这不正是恶霸官吏、蛮横宦官鱼肉下层百姓的象征吗?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平民百姓,象鸡燕般一向安分守己,他们的财产原本就只够勉强维持生命而已,但是他们必须交纳各种名目繁多的赋税,而一旦他们遭受飞来横祸,如财产被抢,性命不保时,却没有人出来为他们主持公道。因为鱼肉百姓的人全都有势力、有后台,甚至是打着为皇宫采办财物的太监爪牙。这些平民百姓就象遭受欺凌的鸡燕等动物,手无寸铁。诗人对此是愤慨的,他向那些见死不救的旁观者发出了谴责:“岂无周鵰与鹗?嗉中肉饱不肯搏;亦有鸾鹤群,闲立扬高如不闻。”这些鵰、鹗、鸾、鹤等等,要么饱食终日,安闲旁观,要么高飞远走,置难不顾。就象掌管刑法、纠弹的御史大夫一类的大官,对平民百姓的灾难不闻不问一样。因此诗人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百鸟之王凤凰身上,希望秦吉了这种能言善辩的鸟能到凤凰那儿向鸟王汇报鸡燕的灾难,为它们主持正义,而不是仅仅在背后嘀嘀咕咕地吵嚷个没完。百鸟之王是皇帝的象征,诗人在此批评谏官们对百姓的遭遇不敢诉之于皇帝。
  此诗以鸢、乌、鵰、鹗、鸾、鹤影射封建王朝中的各种官吏,大胆揭露,深刻讽刺,不仅把封建王朝表面上公正庄严的虚伪面目完全揭穿,甚至彻底否定了封建王朝的吏治。但诗人所寄以厚望的也无非是皇帝本人和王朝的律令。
  轻 肥
  白居易
  意气骄满路,
  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
  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
  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
  走马去如云。
  尊纍溢九酝,
  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
  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
  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
  衢州人食人。
  白居易诗鉴赏
  这是《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七首。唐自中期以后,宦官权势炙手可热,不仅篡持朝政,甚至可以废立帝位。唐顺宗因为排斥宦官被废,继之宪宗又惨死于宦官之手。他们骄奢淫逸,横行霸道,诗人在《宿紫阁山北村》、《卖炭翁》等篇章中已对他们鱼肉百姓,掠夺民间财产的可耻行为都曾进行了大胆的讽刺和揭露。本诗则着重揭露宦官们生活的奢华糜烂,以此与平民百姓的苦难作鲜明的对照,表现出诗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感情。
  诗的开头描绘一群豪门贵族的神态,说他们一路上趾高气昂,神气骄纵,漂亮的马鞍,把灰尘照得清清楚楚。“意气骄满路”活现出这伙人的趾高气扬,“鞍马光照尘”则渲染其豪华、高贵。这两句只十个字,诗人便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