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节
作者:上网找工作      更新:2022-05-05 13:46      字数:4962
  …
  8 2 1 存 在 主 义
  有些人,生命趋于败坏:毒虫啮食着心灵。让他们明白, 死对于他们倒是更好的。
  有些人永远不会变得甜美;他们在暑天已经腐烂。那是 懦怯使他们仍团结在枝头上。
  太多的人苟活着,而且久久的垂挂在枝头。愿一阵暴风 雨来摇落这所有虫蛀腐烂的东西!
  愿宣扬速死的说教者来到,我愿他们是真的暴风雨与生 命之树的摇落者。但我只听到迟死的说教,以及对于一切 “人间世上的”忍耐。
  哎呀!你们宣传对于人间世上的忍耐吗?然而人间世上 已经够忍耐你们了。你们这些亵渎者。
  真的,被迟死的说教者们所崇拜的那个希伯莱人,死得 太早了。他的早死成为许多人的不幸。
  他只知道希伯莱人的眼泪和悲哀,以及正人君子的憎恨 —— 这希伯莱人耶稣:求死的意念获取着他。
  他若留居在旷野,远离正人君子,也许他能学会如何生 活,学会如何爱大地—— 也学会如何笑罢!
  相信我,兄弟们!他死得太早了!如果他活到我这般年 纪,他会撤消他的教义!
  但是他还没有成熟。这青年的爱是不成熟的,作为世人 他的憎恨也是不成熟的。他的灵魂与精神之翼还是沉重地被 拘束着。
  成年人比青年人更为孩子气,也较少悲伤:他较了解怎 样去死和如何生活。
  自由去死和死中得自由,当说“是”的时辰已过,他可
  …
  存 在 主 义
  9 2 1
  以作神圣的否定:由是他知道怎样去死和如何生活。
  使你们的死不要亵渎人类和大地,我的朋友:我寻求你 们的心灵之蜜。
  在你们的死亡中,你们的精神和美德如夕阳之照耀大地; 否则你们的死亡便无意义。
  由是,我的朋友,我愿因我的死亡而使你更爱大地;我 将复归于土,在生我的土地上安息。
  真的,查拉图斯特拉有一个目的;他抛出他的球:我的 朋友,如今你是我的目的的继承者;我向你抛出金球。
  我的朋友,我极乐于看你们抛掷金球。因此我仍在大地 上徘徊片刻;请原谅我!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四) 《冲创意志》的开始
  ·前·言 一、当被问到什么是“伟大”时,人们要就是沉默不语, 要就是故作伟大状地加以说明。作伟大状—— 意指冷嘲式的 和无知的。
  二、我所要说的是未来两世纪的历史。我描述将要来到 的东西,不再能以别的面貌来到的东西:虚无主义的来临…… 我们全欧洲的文化带着一种日益加大起来的受折磨的紧张, 目前已动荡了一些时候,象是走向着一场大灾难,无休止地, 猛烈地,匆匆忙忙地,就象一条要奔向尽头的河流,不再回 顾也害怕回顾。
  …
  0 3 1 存 在 主 义
  三、相反的,在这里说话的人,至今并没有成就什么,只 是要去反省:作为一个哲学家和天生的隐遁者,在退隐中发 现到他的益处……
  四、……为什么虚无主义的来临变得不可避免呢?因为 我们向来所拥有的许多价值引出了它们最后的结果;因为虚 无主义代表我们许多伟大价值和理想的最后之逻辑结论—— 因为在我们能够找出这些“价值”的真正价值何在之前,必 须经验到虚无主义—— 因此有时候我们需要新的价值。
  ·第·一·部:·欧·洲·的·虚·无 一、虚无站在门口:这位最神秘的不速之客是从什么地 方来的呢?首先我们要知道,把“社会的苦痛”或“生理的 退化”或所有事物的腐化当作是虚无的原因是错误的。我们 的时代是一个最诚实和最富同情心的时代。无论是心灵上的, 肉体上的或智能上的痛苦,根本无须产生虚无主义 (即是对 于价值、意义和希望之根本的反对)。这种痛苦常会有多种的 解释。我们宁可这样说:虚无主义是根源于一种特殊的解释, 即基督教道德的解释。
  二、基督教的没日—— 基督教的道德 (这是不能替代 的)与基督教的神背道而驰:基督教高度发展出来的真理感, 却被它对于世界和历史的那种荒诞不经的解释所嫌弃;从 “上帝就是真理”引申来说“所有都是假的”这种狂热的信仰; 一种积极的佛教理论。
  三、对于道德的怀疑论是具有决定性的东西。对于世界 作道德解释的结果,便带来了虚无主义,因为由于企图躲避 到一未知世界,这道德的解释已无任何制裁作用,“一切都没
  …
  存 在 主 义
  1 3 1
  有意义。”(一种已耗费大量精力对这世界作出的解释的站不 住,唤起人们的怀疑,即认为所有对这世界所作的解释都是 假的。)
  四、一方面对抗这种“无意义”,另方面对抗我们的道德 偏见:道德判断向来对科学和哲学的影响究竟到了什么程度 呢?这不会引起科学的敌视吗?或者一种反科学的心理倾向 吗?……一种对基督教道德的批判仍付缺如。
  五、……自哥白尼以后,人便从中心向X 转动。
  (五) 从《瞧!这个人》中摘出的两段
  最终,无人能从事物 (包括书本)中,听到比他所知道 的更多的东西。一个人不知道他在经验中所没有接触的东西。 让我们设想一个极端的例子:一本书论及所有各种完全在我 们日常经验 (甚至稀有经验)之外的经验—— 它代表连续发 生的新经验之最初的语言。在这种情形下,是不会听到什么 东西的。人们就有了听觉上的幻觉,认为听不到什么东西,那 就没有什么东西。
  这是我经常的经验,如果你愿意承认的话,也是我经验 的创新。不管谁认为他们对我有所了解的话,只不过是照他 自己的想法从我身上推断出一些东西而已。通常地是与我正 相反对—— 举个例说,一个“理想主义者”—— 而那些对我 毫无了解的人将会否认甚至应把我列为可考虑的对象。
  “超人” 这字的意义是指一种正如和 “现代” 人,“善 良”人,基督徒,和其他无虚主义者之正相反的人—— 这一
  …
  2 3 1 存 在 主 义
  个来自道德绝灭者查拉图斯特拉的字眼,变成一个非常有意 义的字眼—— 几乎普遍的被了解为与查拉图斯特拉身上所表 现的那些反面的价值相一致:我的意思是说,被了解为一个 “理想主义者”型的更高级的人类,半“圣人”,半“天才”。 在这方面,另外一些学者型的笨牛则怀疑我是一个达尔文主 义者。甚至我非常厌恶的,且为我极力排斥的那个无心的伪 造者卡莱尔之“英雄崇拜”,也被解释为如此。
  G         G         G 最后,我为什么不对我的怀疑有所表示呢?面对着可怕 的命运,德国人要再度尽一切努力去产生一个没有勇气的人。 到目前为止,他们在我的面前已经妥协了;我怀疑将来他们 是否会做得更好些。啊!这次我多想再做一次坏的预言者—— 现在甚至连俄国人,斯堪的那维亚人和法国人也成为我自然 的读者和听众。这种情形会恒久吗?
  在知识的历史上,刻上了一连串可疑名字的德国人:他 们除了产生过“不自觉的”伪造者外,没有产生过别的东西。 (费希特,谢林,叔本华,黑格尔,斯莱厄马赫正如康德和莱 布尼兹一样都应得这个名称:所有这些人都只是Schleierma A cher—— 假面具制造者。)他们永不会有这种光荣,就是在精 神的历史上,作为第一个诚实的精神—— 这精神应与德国的 精神合而为一。在这种精神中,真理出而批判四千年来的伪 造行为。德国精神对我是坏空气:我发现在这种不洁净的心 理中是难于呼吸的。这种心理已变成一种本性并在每个德国 人的言论和态度上显露了出来。他们从来未象法国人一样经 过一个激烈自我考验的十七世纪:象拉洛士佛科(La Ro-
  …
  存 在 主 义
  3 3 1
  chefoucauld)或笛卡儿,这些人比最卓越的德国人都要诚实 百倍。到今天,他们没有心理学家。但心理学几乎是一个种 族的洁净或不洁净的尺度……。
  在德国被称为“有深度的”正是这种本能上的不洁净—— 这种和个人本身有关的不洁净即是:一个人不想明白自己。
  我不需要“信仰者”;我想我是太尖锐了,以致不能相信 自己;我从不对群众说些什么。
  我有一种可怕的恐惧,就是我恐惧有一天人们会宣称我 是“神圣的”:人们会猜想我为什么要在死前公布这本书;这 本书可以阻止人们以邪恶加诸于我。
  我甚至宁可做个怪物人,也不愿做个圣人。—— 也许我 就是怪物。因为直到今天,再没有比圣人更虚伪的了—— 真 理由我口中说出。
  …
  4 3 1 存 在 主 义
  五、里尔克:《马尔特札记》
  C 前言:里尔克 (Rainer Maria Rilke)于一八七五年 生于布拉格,于一九二六年逝世。他被普遍地公认为自歌德 死后德国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作,通常被分为两个时期。第 一期诗集为《新诗集》(Neue Gedichte),计两卷,出版于一 九 ○ 七 年 和 一 九 ○ 八 年; 第 二 期 诗 集 为 《杜 英 诺 悲 歌》 (Duineser Elegien)和《给奥费斯的十四行诗》(Sonette  an Orpheus),两本都出版于一九二三年。后期的诗作,因 音韵壮阔,宗教意识强烈,蕴意暧昧,以致产生了许多补充 注释的文学作品,其中有的企图作细节的注释,而里尔克青 年时代许多较少费解的优越诗篇,以及他在一九一○年问世 的伟大散文作品《马尔特札记》(The Notes of Malte  Laurids Brigge),因而为人们所忽略。
  论及散文,尼采曾说:“总有一天有人会认为海涅和我都 足可称为德国语言的第一流艺术家。” 起码,汤玛斯·曼 (Thomas Ma-nn)曾经正是这样认为的。里尔克的《马尔 特》当列为这一上乘等第,而且他那种偶发的急智,要和那 些伟大的前辈们一较轩轾,亦毫无逊色。以下选入新近所译 《马尔特》的一些章节,并不仅仅是因为《马尔特》曾影响沙 特的《呕吐》(La Nausee),或者因为海德格写过一篇有关 里尔克写在该书抄本中一首诗的长篇论著,而是因为在这一
  …
  存 在 主 义
  5 3 1
  作品中道出了这么多存在主义者的要旨:尤其是,对于真实 存在的寻求,对于非真实存在的嘲笑,如何面临死亡的问题, 以及那带领我们接近死亡的时间之经验。 D
  G         G         G 这间上好的旅馆非常的古老:就算是在克洛维斯帝王时 代,也只有少数的人们在那儿寿终正寝。而现在却可容纳559 人。当然,这好象是工厂式的大量生产。由于这种巨大的生 产率,个别的死亡自不会讲求善终;然而这并非重点。其重 点在量的问题。今天,谁还会讲求好好去死呢?没有一人。就 是富人,虽然他们可以细心安排死亡,也开始变得无所谓和 漠不关心了;想有一种属于人们自己的死亡的那种愿望,变 得愈来愈希罕了。再过一些时候,将会希罕得如同一种属于 人们自己的生活一样。我的天,统统都是这样。人们匆匆而 来,发现一种现成的生活,人们只要硬把它套上就行了。人 们要离去,或者是被迫离去,那么,一点懊恼都没有:“先生, 请死吧。”于是,人们随便地死亡。人们可随时死于偶发的疾 病:因为人们知道疾病是怎么回事,人们也知道疾病殊途同 归于死,而非人能置人于死地;患病的人就是那样地无可奈 何啊!
  在医院中,人们在那里死得如此的心安理得,如此的感 激医生和护士,人们是在这种机构所安排好的方式中死亡:他 们喜欢这种死亡方式。假使人们死在家里,自然,人们会选 择这种属于较好的生活圈子里的文雅的死亡,随之而来的是 高尚的葬礼和全部这种葬礼的感人的风俗。面对着这样的一 间屋子,穷人们驻足而立,心满意足的看着。他们的死亡本
  …
  6 3 1 存 在 主 义
  是平凡而不必惊异的。他们只要发现了可迁就的一具棺材,他 们就死得满足了。假使棺材太大了倒没有关系:人们常常是 易于胀大一点儿的。但是假使棺材齐胸盖不上或是太闷气的 话,那就槽了。
  G         G         G 当我写作我的剧本时,我是多么的错误呀!难道我是一 个人猿和一个傻瓜,还要利用第三者来诉说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