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作者:
上网找工作 更新:2022-05-05 13:46 字数:4877
cht referierbar ist”(“在试图 诠释齐克果时,我发觉齐克果是不能被诠释的”)。referieren 这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他已成为德国教授及学生的一个 喜爱的消遣:这个字不容易翻译,但它的意思是指以精简的 浅释、摘要、列出所论证的大纲的方式,对某一作者做一报 告。可是雅斯培发现,要想借报告而认识齐克果,那是不可 能的。大部分研究齐克果的美国著作者到现在还无法了解这 个发现。
雅斯培选择齐克果作为他的榜样,但没有接受他的观念 中那些易于重述的观念。他也决心成为一个不能被诠释的人 物,换句话说,他决心集中他的力量于这一个持久的尝试,去 作划时代的努力,也就是去点一把火。
为数三大卷的《哲学》(Philosophie)是雅斯培许多著作
…
0 2
存 在 主 义
中他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对于此书,他说:任何读者,如果 想在这部书中寻找一种学说的话,他一定会失望的;任何读 者,如果他希望只处于默从或内在的迟钝的话,他一定会感 到空虚和失望。他还说:“这些读者一定会说,我实在没有写 什么东西。但是,在我看来,他们所感到缺乏的,正是我所 说另一种必需的动力。若是书中所写的是为了要获取完整的 含义及向上超升的话,这另一种动力是不可少的。”
任何一种内容,都是用以超越一切内容的手段。任何一 个陈述,在没有使我们对所有陈述感到不满以前,都不会为 我们了解的。因此,为完成真正的“哲学思维”,以往所谓的 “哲学”便被抛弃了。“真正哲学思维的重要含义在于那些冲 动,内在的构想,洞悉及判断的途径,能随时作决择的反应, 能投入历史中而仿若置身现在的性能,并使所有这些内在的 性能在超越所有客观内容过程中能互相融和。”
由于雅斯培远比齐克果为谦逊,所以,他没有把他自己 和苏格拉底相比较的习惯。但在这儿,有作一个比较的需要。 虽然在原则上说是不大合理的,因为那要比拿现代雕刻家和 米开朗基罗比较更不成体统,理由是苏格拉底不但是哲学家 中的哲学家,而且是一个伟人—— 如果历史上曾经有过伟人 的话。故此,这个比较的目的只是在将雅斯培所提出的三个 问题具体化而已。
第一,苏格拉底只是以他本身的为人去激励雅典青年。是 他的品性和生活,而不是他所说的任何话,使得他们对于他 们的现实存在和别人提出的学说感到不满。他对他们的生活 和思想方式是一个具体的挑战,一个可为模范的人格,是新
…
存 在 主 义
1 2
伦理的具体表现。
他在哲学方面,既没有指导,也没有说教,而是依靠对 话。对话的内容随对象而定。这些人开始总是自以为有知识, 而苏格拉底便在对话的过程中,发挥批评的作用,使别人从 混乱和盲目信赖不可靠的信念中解放出来。他只是偶然地教 他们一些方法。
最后一点,苏格拉底从来没有写过一本书,他完全依靠 亲身的接触,在亲身的接触中,对话与品性相辅相行。至于 齐克果则不同,在短短的数年间,用许多化名所写的书,远 比最严肃的思想家写得还要多。他自称是“间接沟通”的老 手。如此说来,苏格拉底可说是“直接沟通”的老手了。
反之,雅斯培却把相当多的功夫放在二十几部书上,其 中一打以上的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初十年中已出版了。 这些书本的篇幅都很大,有一本一千页的,一本九百页,一 本七百页,两本近五百页,三本近三百五十页。在这些著作 中,没有一本是故事或戏剧,也没有一本是传记或对话,由 此可知,雅斯培所用的方法一点也不象齐克果或苏格拉底。这 些书是长篇的独白,也是一连串的演讲。雅斯培对这种方式 的信任,一直未减,他那本一千一百页的书出版以后,是为 第一卷,可是在完成第二卷以前,他又希望完成另一个几乎 同样大的计划。
由这一点看起来,我们不免要对雅斯培作品里的内容问 题产生多多少少的疑问了,至少我们在看雅斯培的作品时要 比看苏格拉底的对话录以及齐克果的作品时更具存疑态度。 因齐克果一直在尝试着各种不同的文章风格。即使这些书的
…
2 2
存 在 主 义
内容,最后对作者的关系并不重要,但是,我们还是要问,这 许多书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多数时候,雅斯培是从事诠释工 作,他报告别人所说过的,有时候解释,有时候直接引述,然 后他下判断以表示他对知识的不满以及对种种陈述和内容的 不满。
例如在经过他全面修订的《普通精神病理学》第四版中 对梦所作的解释的报告后面,雅斯培结论说:“我完全认为, 在解释梦的许多原则中,某些正确的东西已经被摸到了,我 所不同意的,主要是在重要性方面而不是在正确性方面 (虽 然,在这个范围内,空想和无价值的东西还是很多)。当一个 人熟习了这些原则和少数个案以后,他很难进一步知道任何 其他的东西。梦确实是一个奇妙的现象,但一个人对它经过 初步的热心研究后,他一定很快会失望地承认:它在关于心 理生活之知识方面的贡献到底还是很少的。”对于这些话,一 个心理分析学者可能会觉得有点象在说:“哥伦布发现美洲; 但发现了美洲又怎么样?说到最后,他对我们关于世界知识 的贡献还是很少的。”他甚至于可能因而怀疑到雅斯培的巨著 “精神病理学”的重要性。但是,如果这种怀疑不是带着讽刺 的意味,而是对所有这种努力的价值发生真正的疑惑的话,雅 斯培不但会承认“它在关于心理生命的知识方面的贡献,到 底还是很少。”甚至会说,这正是他的主要论点之一哩!
稍后,在同书另一篇关于弗洛依德的报告中,雅斯培有 点仓猝地结论说:“由于这种单调性,尤其是他一些学生的著 作,真是令人感到无可忍受的厌烦,人们总往往预先知道在 每一本书上所讲述的都是一成不变的。”不过,弗洛依德的学
…
存 在 主 义
3 2
生们也可以反驳雅斯培说,这些话用在他本人身上更为恰当, 因为,雅斯培一再讨论着同一问题,在他的著作中,有三本 书,每本都有一章对“The Encom-passing”作相当普遍的 说明。在他讨论伟大哲学家们的主要著作还没有完成时,对 康德、齐克果以及所有伟大哲学家所持的同样的见解,却在 一本接一本的书中反复出现。我们可以在他著作中至少半打 以上的地方,用一个公式来说明他的每一个论点、看法或意 见,而且有时同样的公式一再重复。更重要的是,主要的论 点到处都是一样的,曲于传道书的影响,他把自己限制在十 二页以内。
从表面看来为不断重复的东西,从深一层看,可以看作 是不屈不挠的努力,可以看作是不断地企图打破现代人之过 分的迷信—— 对科学、神学,以及对妄想替我们带来知识的 哲学家。在他的《精神病理学》后头提到海德格名字的一段 罕见有的文字中,谈到海德格的主要著作《存有与时间》(Sein und Zeit)时,雅斯培说:“尽管他的具体说明有价值,但 是,在原则上,我认为这种企图是错误的哲学途径,因为它 将人带到人之实存(man’s being)的整个概念的知识上去, 而不是带进哲学思索中。这种思想的结构,对于个人历史性 的具体存在没有裨益(作为加强并确定其生活的实践),只成 为另一个更为有害的妨碍,因为,正是由于这种最接近于 ‘存在’的意见,使得真正的‘存在’易被错过,因而变成为 不重要的。”
海德格之关切人的具体存在,是与雅斯培相同,可是,海 德格想在《存有与时间》一书里提供知识的企图,却格外地
…
4 2
存 在 主 义
使雅斯培感到遗憾。至于海德格后期的著作,雅斯培老早就 不谈了。同样的,海德格也认为雅斯培的哲学思维和不断的 “超越”(“transcen-ding”)活动是逃避真正最关重要的问题; 他也不再阅读雅斯培的著作了。但是,有一次海德格往访雅 斯培,他们谈论哲学问题,一谈就是好几天。而有些雅斯培 的信徒甚至相信,由于他的三卷《哲学》使得海德格放弃了 原定《存有与时间》下半部出版的计划。海德格后期著作的 路向,带有公然反对逻辑和科学的意思以及雅斯培认为对神 秘直观的追求,这种路向甚至比过分相信科学知识,更为引 起雅斯培的不快。
雅斯培和很多其他存在主义哲学家对于一种特殊科学 (即心理学)的态度,特别值得我们注意。尼采在他的自传 《瞧,这个人!》(Ecce Homo)最后一章中说:“在我之前的 哲学家中,谁曾是心理学家?”这句问话是有几分正确的。当 我们读《地下室手记》时,我们也可以问:在陀斯妥也夫斯 基之前,有那位小说家应得心理学家的称呼?在接触齐克果 在《恐惧的概念》一书中讨论原罪时,我们又可以问:齐克 果之前,有哪位神学家是心理学家?雅斯培难道不可以问:在 我之前的哲学家中谁曾是精神病理学家和医学博士呢?海德 格也可以问:在我之前的哲学家中,有哪一位曾经认为必须 再三坚持,在他的主要著作上所提出的不是心理学。最后,沙 特将他主要哲学著作中主要的一章命名为 “存在的心理分 析。”(Existen-tial Psycho analysis)但是,这只是在举 一部分的例子而已。
尼采发展了详细的心理学理论,他想将这些理论尽可能
…
存 在 主 义
5 2
地建立在坚实的证实上。他希望有所贡献的是科学,他经常 婉惜他缺乏这方面的观察,缺乏适当的生理学基础,以及缺 乏有计划的研究。由于他过着一种隐居的生活,所以他不得 不将他的许多观念建立在自我观察和少数相识的人以及阅读 的上面,但是,他并没有把不得已而做的事情假装出于情愿。 在自传《瞧,这个人!》中,他说:“我的天才存在于我的鼻 孔间”,但他不以为他的鼻子有足够的广度去成为心理学之未 来发展的基础。
大概说来,在德国,尼采的心理学和他对科学方面的兴 趣是被忽略了。唯一的一部讨论尼采在心理学方面的成就的 书,是克拉吉斯(Klages)所写的,这位人物批评家激烈地反 对理性主义,即使纳粹也容他不下。一般的说,大家都认为 尼采在写完《查拉图斯特拉》而回到他的真正自我前,曾经 经历过一个“实证主义”阶段,而他的心理学就被无知的人 归于这个“中间时期”。其实,尼采对心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正是在他后期的著作中达到最高峰。在本文要提到的是:雅 斯培和海德格两人虽曾写过很多关于尼采的文章,但却不知 道这一点,并且无疑的,他们没有追随尼采,而是回到齐克 果。
在齐克果的著作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很多心理学的独特 识见,虽然这些识见的为数往往并不如所说的那么多,如前 所举,它还带有自欺以及深恶科学的成分。有趣的是,他的 “存在的”概念,主要是在《非科学性的附笔》(Concluding Unscientific Postscript)中展开的。
齐克果的中心问题,象他自己所说的,乃是“成为基督
…
6 2
存 在 主 义
徒”。齐克果思想中这种反科学的倾向,并不象德国存在主义 思想中反科学倾向的那样热衷。在海德格思想中,这种反科 学的倾向是很明显的,但是在雅斯培思想中,却更为微妙。在 雅斯培著作中有很多章节,他强烈地认为我们至少要彻底地 研究一门科学,不过,他研究科学的动机却与尼采的完全相 反。虽然尼采可能说,心理学的良好基础,对伦理或美学或 哲学中其他分支学科方面有价值的工作是不可缺少的。然而 雅斯培希望我们去发现的,却是一切科学的限度,因为只有 这样,我们才会接受存在哲学。
象很多德国哲学家,尤其是海德格一样,雅斯培似乎觉 得“心理学”是一个坏字眼,正如一个德国思想家如获得声 名, 必 须 他 的 思 想 不 为 法 国 人 所 了 解—— 试 观 古 诺 (Gounod)之对歌德的《浮士德》与沙特之对德国哲学所作的 一切—— 如果他所完成的只是心理学,这将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