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节
作者:交通工具类:沧海一叶舟      更新:2022-05-05 13:46      字数:2354
  x【草豆蔻丸】x治胃脘当心而痛。
  草豆蔻(四钱。面裹煨熟) 生甘草(三分) 半夏(一钱)
  大麦 (一钱半) 益智 陈皮 吴茱萸(汤泡去苦)
  僵蚕 黄 (各八分) 桃仁(七分) 青皮
  当归身(各六分) 曲末(四分) 姜黄(四分) 人参(八分)
  熟甘草(六分) 泽泻(一分) 柴胡(四分。详胁下痛多少加之)
  上十八味。除桃仁另研如泥外。为极细末。同研。汤浸蒸饼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熟汤
  送下。旋斟酌多少服之。
  补遗内伤似外感证
  似外感阳明中热证
  属性:有天气大热时。劳役得病。或路途劳役。或田野中劳役。或身体怯弱。食少劳役。或长斋久
  素。胃气久虚劳
  役。其病肌体壮热。躁热闷乱。大恶热。渴饮水、此与阳明伤寒热白虎汤证相似。鼻口中气短促上
  喘。此乃脾胃久虚。元气不足之证。身亦疼痛。至日西作。必谵语热渴。闷不止。脉洪大空虚。或微弱。
  白虎汤证其脉洪大有力。与此内伤中热不同。治用清暑益气汤。
  人参 白术 陈皮 神曲 泽泻(各半钱) 黄 (一钱半。少汗者减半钱) 甘草(炙)
  黄柏(酒浸) 葛根 青皮 当归身
  麦门冬(各三分) 苍术(一钱半) 升麻(一钱) 五味子(九枚)
  上十五味锉。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远。
  补遗内伤似外感证
  似外感恶风寒证
  属性:有因劳力坐卧阴凉处。后病表虚。不任风寒。少气短促。懒言语声。困弱无力。○此因劳役辛
  苦。肾中阴火沸腾。后因脱衣。或沐浴歇息于阴凉处。其阴火不行。还归皮肤。腠理极虚。无阳。
  被风与阴凉所遏。以此表虚不任风寒。与外感恶风相似。不可同外感治。宜用补中益气汤。(方见
  前)
  补遗内伤似外感证
  似外感杂证
  属性:劳役形体。饮食失节。脾胃中州。变寒走痛而发黄。治用小建中汤。或大建中汤。或理中汤。
  (方见前)
  x【小建中汤】x
  芍药(六两) 桂枝 甘草(各二两) 大枣(七个)
  生姜(三两) 胶饴(一升)
  上 咀。以水七升。煎至三升。去渣。入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补遗内伤似外感证
  长夏湿热胃困
  属性:有长夏五六月湿热之时。人困倦。四肢不收。精神短少。胸满短气。肢节疼痛。气促而喘。身
  热而烦。或大便泄利而黄。或白泔色。或渴。或不渴。或不饮食。或小便频数而黄。治用清暑益气
  汤。(方见前)
  x【五苓散】x治中暑烦渴。身热头痛。霍乱吐泻。小便赤少。或饮水即吐。亦宜服之。
  泽泻(二十五两) 白术(十五两) 赤茯苓(去皮。十五两) 猪苓(去皮。十五两
  )
  肉桂(去粗皮。十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汤调下。不拘时服。
  x【缩脾饮】x解伏热。除烦渴。消暑毒。止吐利。霍乱之后。服热药太多致烦躁者。并宜服
  之。
  缩砂仁 干葛 乌梅肉 白扁豆(各二两)
  草果(煨。去壳) 甘草(炙。各四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不拘时。任意代熟水饮之。极妙。
  x【枇杷叶散】x治中暑伏热。引饮太过。脾胃伤冷。饮食不化。胸膈痞闷。呕哕恶心。头目
  昏眩。口干烦渴。肢体
  困倦。全不思食。或阴阳不和。致成霍乱。吐利转筋。烦躁引饮。
  枇杷叶(去毛。炙半两) 香薷(三分) 白茅根 麦门冬(各一两。去心)
  丁香 甘草(炙) 干木瓜(各一两) 陈皮(去白焙。半两)
  浓朴(去皮。姜汁炙。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温水调下。烦躁用新汲水调下。不拘时服。小儿亦可服。量岁数减少与之
  。
  x【桂苓甘露饮】x治伏暑引饮过度。肚腹膨胀。霍乱泻利。并皆治之。
  白术 猪苓(去皮) 白茯苓(去皮) 滑石(研。各二两)
  甘草(炙) 寒水石(研) 泽泻(各一两) 肉桂(去皮。半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热汤或冷水调下。不拘时服。入蜜少许亦好。
  x【黄连香薷汤】x治伏暑引饮。口燥咽干。或吐或泻。及治脏腑冷热不调。饮食不节。或食
  腥脍生冷过度。或起居不节。或露卧湿地。或当风取凉。而风冷之气。归于三焦。传于脾胃。脾胃
  得冷。不能消化水谷。致令真邪相干。肠胃虚弱。饮食变乱于肠胃之间。便致吐利。心腹疼痛。霍
  乱气逆。有心痛而先吐者。有腹痛而先利者。有吐利俱发者。有发热头痛体疼。而复吐利虚烦者。
  或但吐利心腹刺痛者。或转筋拘急疼痛。或但呕而无物出。或四肢逆冷而脉欲绝。或烦闷昏塞而欲
  死者。此药悉能主之。
  黄连(四两) 香薷(一斤) 白扁豆(微炒。半斤) 浓朴(去皮。姜汁炙熟。半
  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入酒少许。煎至一盏。沉冷。不拘时服。
  x【消暑十全饮】x消暑气。进饮食。
  人参 浓朴(姜制) 白术 香薷
  木瓜 白扁豆 黄 陈皮
  白茯苓 甘草(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不拘时服。
  x【六和汤】x治心脾不调。气不升降。霍乱轻筋。呕吐泄泻。寒热交作。痰喘咳嗽。胸膈痞
  满。头目昏痛。肢体浮肿。嗜卧怠惰。小便赤涩。并伤寒阴阳不分。冒暑伏热、烦闷。或成痢疾。
  中酒烦渴。畏食。妇人胎前产后。并宜服之。
  半夏 杏仁 缩砂仁 人参
  甘草(各一两) 赤茯苓 藿香 木瓜
  白扁豆(各二两) 香薷 浓朴(各四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一盏。不拘时服。
  x【大顺散】x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受湿。水谷不分。清浊相干。阴阳气逆。霍乱呕
  吐。脏腑不调。
  甘草(三斤) 干姜(四斤) 杏仁(去皮尖炒。四斤) 肉桂(去粗皮。四斤)
  上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不拘时服。
  x【益元散】x治中暑身热。小便不利。此药性凉。除胃脘积热。
  滑石(六两) 甘草(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用热汤或冷水调下。如欲发汗。以葱白、豆豉调汤下。不拘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