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节
作者:
上访不如上网 更新:2022-05-01 22:29 字数:4857
催生,胎自下也。方用舒气饮∶
人参(一两) 紫苏(三钱) 川芎(五钱) 当归(一两) 陈皮(一钱) 白芍(五钱) 牛膝(三钱)
柴胡(八分) 水煎服。葱白七寸同煎。一剂逆转,儿即下矣。
此方利气而实补气也。气逆由于气虚,气虚则易于恐惧,补其气恐惧自定,恐
惧定而气逆者不知其何以顺也。况方中紫苏、柴胡、白芍、牛膝之类无非平肝疏肺
之品,佐人参、芎、归实有补利之益也,何必开交骨之多事哉。
亦可用归术降胞汤治之。
当归(二两) 白术(二两) 柴胡(一钱) 牛膝(三钱) 丹皮(三钱) 红花(五钱) 荆芥(三钱)
益母草(五钱) 水煎服。
一剂即产,又不伤胎。
卷之十二
血晕门(二则)
属性:妇人甫产后,忽眼目昏晕,恶心欲吐,额上、鼻尖有微汗,鼻出冷气,神魂外
越,人以为恶血冲心之患也,谁知气虚欲脱而血晕乎。盖新产之后,血已尽倾,血
舍空虚,止存微气,倘其人阳气素虚,则气祛原不能生血,及胎破而心血随胎而堕,
则心无血养,所望者气以固之也。今气又虚脱,心君无护,所剩残血非正血,不可
归经,内庭变乱,反成血晕之症矣。治法必须大补气血,不宜单治血晕也。补血以
生新血,正活血以逐旧血也。然血乃有形之物,难以速生,气乃无形之物,易于迅
长。补气以生血,不更易于补血以生血乎。方用解晕汤∶
荆芥(三钱) 人参(一两) 当归(一两) 炮姜(一钱) 黄 (一两) 水煎服。一
剂晕止,二剂心定,三剂气旺,四剂血生,不再晕也。
此方实解血晕之圣方。凡产后能服此方,断无退母之症,或人参力不能用,
减去大半,或少用一、二钱,余如分两,多服数剂,无不奏功也。
用参归荆芥汤亦效甚。
人参(一两) 荆芥(三钱) 当归(一两) 水煎服。
妇人子方下地,即昏晕不语,此气血双脱也,本在不救。我受岐天师秘传,以
救万世产亡之妇,当急用缝衣针刺其眉心之穴,得血出即出语矣。然后以独参汤∶
人参一两,急煎灌之,无不生者。倘贫家之妇,无力买参,用当归补血汤∶黄 二
两,当归一两,煎汤一碗灌之亦生。万不可于二方之中轻加附子。盖附子无经不达,
反引气血之药走而不守,不能专注于胞胎,不若人参、归、 直救其气血之绝,聚
而不散也。盖产妇昏晕,全是血舍空虚,无血养心,以致血晕。舌为心之苗,心既
无主,舌又安能出声。眉心者,上通于脑,而下通舌系,则连于心,刺眉心则脑与
舌俱通,心中清气上升,则瘀血自然下降。然后以参、 、当归补之,则气血接续,
何能死亡乎。虽单用参、 、当归亦能生者,然终是刺眉心则万无一失。瘀血冲心,
所以昏晕不语,解其瘀血之冲,真所谓扼要争奇也。世人但知灸眉之法,谁知刺胜
于灸乎。盖灸缓而刺急,缓则难以救绝,急则易于回生耳。
亦可用参附益母汤治之。
人参(一两) 附子(一钱) 益母草(二钱) 水煎。遇此等症,急用一人抱住产母,
头顶心解开,以艾火急灸之,必然出声。然后以参附益母汤救之,多有生者。
妇人有产后三日,发热恶露不行,败血攻心,狂言呼叫,甚欲奔走,拿捉不定,
人以为邪热之在胃也,谁知血虚而心无以养乎。产后之血尽随胎胞外越,则血室空
虚,五脏皆无血养,当是之时,止心中之血尚存些微,以护心也。而各脏腑皆欲取
给于心,心包为心君之相,拦绝各脏腑之气,不许入心,故心安神定,是护心者,
全藉心包也。然心包亦虚,倘不能障心,各脏腑之气遂直入心中,以分取心血。而
心包情极,既不能顾心,又不能御众,于是大声疾呼,本欲召脏腑以救心,而迹反
近于狂悖,有无可如何之象,故病似热而非实热也。治法大补其心中之血,使各脏
腑分取之以自养,不必再求于心君,则心安而心包亦安。方用安心汤∶
干荷叶(一片) 生地黄(五钱) 丹皮(五钱) 当归(二两) 川芎(一两) 生蒲黄(二钱)
水煎调服。
一剂即定,而恶露亦下矣。
此方用归、芎以补血,何又用生地、丹皮之凉血,似非产后所宜,不知恶血奔
心,未免因虚热而相犯,吾于补中凉之,则凉不为害,况益之干荷叶,则七窍相通,
能引邪外出,不内害于心,转生蒲黄以分解恶露也。但此方止可暂用一剂以定狂,
不可多用数剂以取胜,不可不慎也。
用参归荆枣益母汤亦效。
人参 当归 炒枣仁(各一两) 荆芥 益母草(各三钱) 水煎服。
卷之十二
胞衣不下门(三则)
属性:妇人儿已生地,而胞衣尚留于腹,三日不下,心烦意躁,时欲晕去,人以为胞
胎之蒂未断也,谁知血少干枯粘连于腹乎。世见胞衣不下,心怀疑惧,恐其上冲于
心,有死亡之兆,然胎衣何能冲于心也。但胞衣未下,则瘀血未免难行,有血晕之
虞耳。治法仍大补气血,使生血以送胎衣,则胎衣自然润滑,生气以助生血,则血
生迅速,尤易推堕也。方用送胎汤∶
当归(二两) 川芎(五钱) 乳香末(一钱) 益母草(一两) 没药末(一钱) 麝香(半分,研)
荆芥(三钱) 水煎调服。立下。
此方以当归、川芎补其气血,以荆芥引气血归经,用益母草、乳香等药逐瘀下
胎。新血既长,旧血难存,气旺上升,瘀浊自然迅降,无留滞之苦也。盖胞衣留腹,
有回顾其母胎之心,往往有六、七日不下,胞衣竟不腐烂,正以其有生气也。可见
胎衣在腹,不能杀人,补之自降也。或谓胞衣既有生气,补气补血,则胞衣宜益坚
牢,何补之反降?不知子未下,补则益于子,子已下,补则益于母,益子而胞衣之
气连,益母而胞衣之气脱,实有不同。故此补气、补血,乃补各经之气血,以推送
之,非补胞胆之气血,是以补气、补血,而胎衣反降也。
用加味佛手散殊效。
当归(二两) 川芎(一两) 益母草(五钱) 乳香末(一钱) 败龟板(一具) 水煎服。一剂
即下也。
妇人子生五、六日,胞衣留于腹中,百计治之,竟不肯下,然又绝无烦躁昏晕
之状,人以为瘀血之粘连也,谁知气虚不能推送乎。夫瘀血在腹,断无不作祟之理,
有则必然发晕,今安然无恙,是血已净矣。血净宜清气升而浊气降,今胞胎不下,
是清气下陷难升,遂至浊气上浮难降。然浊气上升,必有烦躁之病,今反安然者,
是清浊之气两不能升也。然则补其气,不无浊气之上升乎?不知清升而浊降者,
一定之理也。苟能于补气之中,仍分其清浊之气,则升清正所以降浊矣。方用补中益
气汤∶
人参(三钱) 黄 (一两) 当归(五钱) 升麻(三分) 柴胡(三分) 陈皮(二分)
甘草(一分) 白术(五钱) 加萝卜子(五分) 水煎服。一剂胎衣自下。
夫补中益气汤补气之药,即提气之药也。并非推送之剂,何能下胎衣如此之速?
不知浊气之下陷者,由于清气之不升也。提其气,则清气升而浊气自降,腹中所存
之物无不尽降,正不必又去推送之也。况方中又加萝卜子数分,能分理清浊,不致
两相 格,此奏功之所以神耳。
用加味补血汤亦神效。
黄 (二两) 当归(一两) 升麻(五分) 益母草(三钱) 水煎服。一剂即下。
卷之十二
产后诸病门(十一则)
属性:妇人产后,小腹疼痛,甚则结成一块,手按之益痛,此名儿枕痛也。夫儿枕者,
前人谓儿枕头之物也。儿枕之不痛,岂儿生不枕而反痛乎?是非儿枕可知。既非儿
枕,何故作痛?乃瘀血成团未散之故也。此等之痛,多是健旺之妇,血之有余,非
血之不足,似可用破血之药。然血活则瘀血自除,血结则瘀血作祟,不补血而败血,
虽瘀血可消,毕竟耗损血气,不若于补血中行其逐秽之法,则瘀血既去,气血又复
不伤。方用散结安枕汤∶
当归(一两) 川芎(五钱) 山楂(十粒) 丹皮(二钱) 荆芥(二钱) 益母草(三钱)
桃仁(七个) 乳香(一钱) 水煎调服。一剂痛即止,不必再剂。
此方逐瘀于补血之中,消块于生血之内,不专攻痛而其痛自止。人一见儿枕之
痛,动以延胡、苏木、蒲黄、五灵脂之类以化块,何足论哉。
用归荆安枕汤亦神。
当归(五钱) 丹皮(一钱) 荆芥(三钱) 山楂(十粒) 水煎服。一剂即止痛。
产后小腹痛,按之即止,人亦以为儿枕之痛也,谁知血虚之故乎。产后亡血过
多,则血舍空虚,原能腹痛,但痛实不同。如燥糠触体光景,此乃虚痛,非实痛也。
凡虚痛宜补,而产后之虚痛尤宜补。惟是血虚之病,必须用补血之剂,而补血之味,
大约润滑居多,恐与大肠不无相碍。然而产后则肠中干燥,润滑正相宜也。故补血
不特腹中甚安,肠中亦甚便耳。方用腹宁汤∶
当归(一两) 续断(二钱) 阿胶(三钱) 人参(三钱) 麦冬(三钱) 炙甘草(一钱)
山药(三钱) 熟地(一两) 肉桂(二分) 水煎服。一剂痛轻,二剂痛止,多服更美。
此方补气补血之药也。然补气无太甚之忧,补血无太滞之害,气血既生,不必
止痛而痛自止矣。
用术归桂草汤亦神。
白术 当归(各五钱) 肉桂(五分) 炙甘草(一钱) 水煎服。二剂愈。
产后气喘最是危症,苟不急治,立刻死亡,人以为气血之两虚也,谁知气血之
两脱乎。夫气血既脱,人将立死,何故又能作喘?此血已脱,而气犹未脱也。血脱
欲留,而气又不能留,血之脱,故气反上喘。但其症虽危,而可救处正在于作喘。
肺主气也,喘则肺气若盛,而不知是肺气之衰。当是时,血虽骤生,止存些微之气,
望肺之相救甚急,肺因血失,气实无力,难以提挈,则气安保不遽脱乎。是救气必
须提气,而提气必须补气。方用救脱活母丹∶
人参(二两) 肉桂(一钱) 当归(一两) 麦冬(一两) 山茱萸(五钱) 熟地(一两)
枸杞子(五钱) 阿胶(三钱) 荆芥(炒黑三钱) 水煎服。一剂喘轻,二剂喘又轻,三剂喘平,
四剂全愈。
此方用人参以接续元阳,然徒补其气,不补其血,则血燥而阳旺,虽回阳于一
时,而不能制阳于永久,亦旋得旋失之道也。即补其血矣,不急补其肾肝之精,则
水实不固,阳将安续乎。所以又用熟地、茱萸、枸杞以补其肝肾之精,后益其肺气,
则肺气健旺,升提有力也。又虑新产之后,用补阴之药,腻滞不行,加入肉桂以补其
命门之火,非惟火气有根,易助人参以生气,且能运化地黄之类,以化精微也。然
过于助阳,万一血随阳动,瘀血上行,亦非万全之计。更加荆芥引血归经,则肺气
更安,喘尤速定也。
用蛤蚧救喘丹亦佳。
人参(二两) 熟地(二两) 麦冬(三钱) 肉桂(一钱) 苏子(一钱) 蛤蚧(二钱) 半夏(三分)
水煎服。三剂喘定,十剂全愈。
妇产后恶寒恶心,身颤发热作渴,人以为产后伤寒也,谁知气血两虚,正不敌
邪之故乎。凡人正气不虚,则邪断难入。若正气已虚,原不必户外之风袭体,即一
举一动,风即乘虚而入矣。虽然产妇风入易而风出亦易,凡有外邪,俱不必祛风。
况产妇恶寒者,寒由内生,非由外进也。发热者,热因内虚,非由外实也。治其内
寒,而外寒自散;治其内热,而外热自解矣。方用十全大补汤∶
人参(三钱) 黄 (一两) 白术(五钱) 茯苓(三钱) 甘草(一钱) 熟地(五钱) 白芍(二钱)
川芎(一钱) 当归(三钱) 肉桂(一钱) 水煎服。二剂寒热解,身凉矣。
此方但补其气血之虚,绝不去散风邪之实,正以正气既足,邪气自除。况原无
邪气乎,所以治之奏功也。
用正气汤亦效。
人参 当归(各一两) 肉桂 炮姜(各一钱) 白术(五钱) 甘草(五分) 水煎服。二剂愈。
产后恶心欲呕,时而作吐,人以为胃气之寒也,谁知肾气之冷乎。夫胃为肾之
关,胃气寒则胃不能行于肾中,肾气寒则胃亦不能行于肾内,是胃与肾原不可分为
两治也。惟是产后失血,肾水自涸,宜肾火之炎上,不宜胃有寒冷之虞,何肾寒而
胃亦寒乎?盖新产之余,其水遽然涸去,其火尚不能生,而寒象自现。治法当补其
肾中之火矣。然肾火无水以相济,则火过于热,未必不致阴虚火动之虞,必须于火
中补火,肾中温胃,而后肾无太热之病,胃有既济之欢也。方用温胃止呕汤∶
人参(三钱) 橘红(五分) 白豆蔻(一粒) 巴戟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