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 节
作者:津夏      更新:2022-04-16 12:11      字数:4899
  小肠,先从腹起,(方见治水篇中。
  小肠绝不治六日死,何以知之?发直如干麻不得屈伸,自汗不止。
  手太阳之脉,是动则咽肿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 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
  黄,颊颔肿,项肩 肘臂外后廉痛。(经脉支别已见心脏门中。
  卷十四小肠腑方
  小肠虚实第二
  属性:(脉二首 方三首 灸法二首)
  小肠实热
  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阳实者,手太阳经也,病苦身热,来去汗不出。心中烦满,身重,
  口中生疮,名曰小肠实热也。
  卷十四小肠腑方小肠虚实第二
  柴胡泽泻汤
  属性:治小肠热胀口疮方。
  柴胡 泽泻 橘皮(一作桔梗) 黄芩 枳实 旋复花 升麻 芒硝(各二两) 生地
  黄(
  切,一升)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纳硝,分二服。
  卷十四小肠腑方小肠虚实第二
  大黄丸
  属性:治小肠热结满不通方。
  大黄 芍药 葶苈(各二两) 大戟 朴硝(各三两) 巴豆(七枚) 杏仁(五十枚)
  上七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饮服七丸,小儿服二三丸,日二。热去,日一服。
  卷十四小肠腑方小肠虚实第二
  灸法
  属性:小肠热满灸阴都,随年壮,穴在挟中脘两边相去一寸是。小肠泄痢脓血灸魂舍一百壮,
  小儿减之,穴在挟脐两边相去各一寸
  又灸小肠俞七壮。
  小肠虚寒
  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阳虚者,手太阳经也,病苦颅际偏头痛,耳颊痛,名曰小肠虚寒也
  治小肠虚寒痛,下赤白,肠滑,胸中懊 补之方∶
  干姜(三两) 当归 黄柏 地榆(各四两) 黄连 阿胶(各二两) 石榴皮(三枚)
  上七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下胶煮取胶烊尽,分三服。
  卷十四小肠腑方
  舌论第三
  属性:(论一首)
  论曰∶舌者心主,小肠之候也。善用机衡能调五味也。凡有所啖,若多咸则舌脉凝而变
  色,多食苦则舌皮槁而外毛焦枯,多食辛则舌筋急而爪枯干,多食酸则舌肉肥而唇揭,多食
  甘则舌根痛而外发落。又曰∶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内合五脏
  之气也。若脏热则舌生疮引唇揭赤。若腑寒则舌本缩,口噤唇青,寒宜补之,热宜泻之,不
  寒不热根据脏腑调之。
  卷十四小肠腑方
  风眩第四
  属性:(论一首 方九首 灸法一首 食禁一首)
  前卷既有头面风方,风眩不当分出,盖以此是徐嗣伯方,不可以余方相杂,故此特立风
  眩方条,专出徐氏方焉。
  徐嗣伯曰∶余少承家业,颇习经方名医要治,备闻之矣。自谓风眩多途,诸家未能必验
  ,至于此术,鄙意偏所究也,少来用之,百无遗策,今年将衰暮,恐淹忽不追,故显明证论,
  以贻于后云尔。夫风眩之病起于心气不定,胸上蓄实,故有高风面热之所为也。痰热相感而
  动风,风火相乱则闷瞀,故谓之风眩。大人曰癫,小儿则为痫,其实则一。此方疗治万无不
  愈,但恐证候不审或致差违,大都忌食十二属肉。而奔豚为患,发多气急,气急则死不可救,
  故此一汤是轻重之宜,勿因此便谓非患。所治风眩汤散丸煎共有十方,凡人初发宜急与续命
  汤,困急时但度灸穴,便火针针之无不瘥者,初得针竟便灸最良,灸法次列于后。余业以来
  三十余年,所救活者数十百人无不瘥矣,后人能晓此方,幸勿参以余术焉。
  卷十四小肠腑方风眩第四
  续命汤
  属性:治风眩发则烦闷无知,口沫出,四体角弓,目反上,口噤不得言方。
  竹沥(一升二合) 生地黄汁(一升) 龙齿 生姜 防风 麻黄(各四两) 防己(三
  两)
  石膏(七两) 桂心(二两) 附子(三分)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有气加附子作一两,紫苏子五合,橘皮半
  两
  卷十四小肠腑方风眩第四
  奔豚汤
  属性:治气奔急欲绝方。
  吴茱萸(一升) 石膏 人参 半夏 芎 (各三分) 桂心 芍药 生姜(各四分) 生
  葛
  根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七升,清酒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卷十四小肠腑方风眩第四
  防己地黄汤
  属性:治言语狂错,眼目霍霍或言见鬼,精神昏乱方。
  防己 甘草(各二两) 桂心 防风(各三两) 生地黄(五斤,别切,勿合药渍,疾
  小轻
  二斤)
  上五味 咀,以水一升渍一宿,绞汁,着一面取滓着竹箦上,以地黄着药滓上。于五斗
  米下蒸之,以铜器承取汁,饭熟以向前药汁合绞取之,分再服。
  卷十四小肠腑方风眩第四
  薯蓣汤
  属性:治心中惊悸而四肢缓,头面热,心胸痰满,头目眩冒如欲动摇方。
  薯蓣 麦门冬 人参(各四两) 芍药 生地黄 前胡(各八分) 枳实 远志 生姜
  (各
  三分)
  合)
  上十六味 咀,取江水高举手扬三百九十下,量取三斗煮米减一斗,纳半夏复减九升,
  去滓,下药煮取四升,分四服。无江水处以千里东流水代之。
  卷十四小肠腑方风眩第四
  防风汤
  属性:服前汤后四体尚不凉,头目眩转,服此汤大胜,宜常服。但药中小小消息随冷暖耳,
  仍不除瘥者根据此方。
  防风 石膏 人参 赤石脂 生姜 龙骨 寒水石 白石脂 茯苓(各三分) 桂心(二
  分) 紫石
  上十一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凡用井花水取清净也,今用江水者无泥沙
  秽源泉,远涉顺势,归海不逆上流,用以治头必归于下故也。
  卷十四小肠腑方风眩第四
  薯蓣丸
  属性:治头目眩冒心中烦郁,惊悸狂癫方。
  薯蓣(二十八分) 甘草(二十分) 鹿角胶(《金匮》作阿胶) 大豆黄卷 桂心(各
  七分)
  药白术(
  各六分) 柴胡 桔梗 茯苓 杏仁 川芎(各五分) 白蔹 干姜(各三分) 大枣(一
  百枚取
  膏)
  上二十二味为末,枣膏和白蜜,丸如弹丸,先食服一丸,日三。
  卷十四小肠腑方风眩第四
  薯蓣煎
  属性:薯蓣(二十分) 甘草(十四分) 泽泻 人参 黄芩(各四分) 当归 白蔹 桂心 防
  风
  姜
  蜀椒(各二分,以上二十味并用捣筛) 生地黄(十八斤捣绞取汁,煎令余半) 獐鹿髓 鹿
  角
  胶(各半斤) 麻子仁(研) 蜜(各三升) 大枣(八十枚) 桑根白皮(五升,忌冈
  上自出土者
  大毒,大忌近篱屋垣墙下,沟渎边者,皆不中用也。)
  上二十七味,以清酒二斗四升煮桑白皮麻子仁大枣得一斗,去滓,次下地黄汁鹿胶髓蜜
  煎减半,纳诸末并煎令可丸如鸡子黄大,饮服一枚,日三,稍加至三丸。
  卷十四小肠腑方风眩第四
  天雄散
  属性:治头目眩晕屋转旋倒方。
  天雄 防风 川芎 人参 独活 桂心 葛根(各三分) 莽草(四分) 白术 远志 薯
  蓣茯神 山茱萸(各六分)
  上十三味治,下筛,先食以菊花酒服方寸匕,日三,渐加至三匕,以知为度。(菊花酒
  法
  卷十四小肠腑方风眩第四
  人参丸
  属性:治心中恍惚不定方。
  上党人参 鬼臼 铁精 牛黄 雄黄 大黄 丹砂 菖蒲 防风(各一两) 蜥蜴 赤
  足
  蜈蚣(各一枚)
  上十一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用前菊花酒服七丸,日三夜一,稍加之。合药勿用青纸
  ,忌见妇人、青衣人、丧孝不具足人及浊秽六畜鸡犬等。
  卷十四小肠腑方风眩第四
  灸法
  属性:其法以绳横度口至两边,既得口度之寸数,便以其绳一头更度鼻,尽其两边两孔间,得
  鼻度之寸数,中屈之,取半,合于口之全度中屈之。先觅头上回发当回发灸之,以度度四边
  左右前后,当绳端灸,前以面为正,并根据年壮多少,一年凡三灸,皆须疮瘥。又灸壮数如前,
  若连灸火气引上,其数处回发者,则灸其近当鼻也。若回发近额者亦宜灸,若指面为瘢则阙
  其面处,然病重者,亦不得计此也。
  卷十四小肠腑方风眩第四
  食禁
  属性:十二属相肉物皆不得食,其为药则牛黄龙骨齿用不可废。
  卷十四小肠腑方
  风癫第五
  属性:(论四首 方三十六首 针灸法五十八首)
  论曰∶黄帝问曰∶人生而病癫疾者安所得之?岐伯对曰∶此得之在腹中时,其母数有所
  大惊也,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病在诸阳脉,且寒且热,名曰狂,刺之
  虚脉,视分尽热病已而止。病癫初发,岁一发不治,月一发不治,四五日一发,名曰癫疾,
  刺诸分。其脉尤寒者以针补之。病已止,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直视举目赤,其作极己而
  烦心,候之于颜,取手太阳阳明太阴血变而已。癫疾始发,而反强,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阳
  阳明太阴手太阳血变而已。癫疾始作而引口啼呼(《甲乙》作喘悸者),候之手阳明太阳,右
  强者攻其左,左强者攻其右,血变而止。治癫疾者,常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处,病至视之
  有过者即泻之,置其血于瓠壶之中,至其发时血独动矣,不动灸穷骨二十壮,穷骨者尾 也。
  骨癫疾者,颔齿诸 分肉皆满,而骨倨强直,汗出烦闷,呕多涎沫,气下泄不疗。
  筋癫疾者,身拳挛急脉大,刺项大经之本杼,呕多涎沫,气下泄不疗。
  脉癫疾者,暴仆,四肢之脉皆胀而从满脉尽,刺之出血不满挟项,灸太阳。又灸带脉于
  腰相去三寸诸分肉本 ,呕多涎沫,气下泄不疗。
  治癫者,病发而狂,面皮浓敦敦者,死不疗。
  凡癫发则卧地,吐涎沫无知。若强掠起如狂及遗粪者难疗。
  癫疾脉搏大滑久自已脉沉小急实,死不疗。小牢急亦不可治,脉虚可疗,实则死矣。厥
  成为癫疾,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厥成为癫。故特附厥于此条也。阴衰发热厥,阳
  衰发寒厥。
  论曰∶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
  厥。问曰∶热厥必起于足下者何也?对曰∶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
  故阳盛则足下热也。问曰∶寒厥必起于五趾而上于膝者何也?对曰∶阴气起于五趾之里,集
  于膝而聚于膝上,故阴气盛则从五趾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而从内也。厥或令人腹满,
  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远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阴气盛于上则下虚,下虚则腹满,腹满
  则下气重上而邪气逆,气逆则阳气乱,乱不知人。巨阳之厥,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
  仆。阳明之厥,阗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少阳之厥,暴聋,颊
  肿而热,胁痛,髀不可以运。太阴之厥,腹满 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少阴
  之厥,舌干,溺赤,腹满心痛。厥阴之厥,小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肿
  内(一作外)。热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上寒下热先刺其项,太阳久留
  之
  已则火熨项与肩胛,令热下冷乃止,所谓推而上之者也。上热下寒,视其虚脉而陷下于经络
  者,取之气下而止,所谓引而下之者也。刺热厥者,留针反为寒。刺寒厥者,留针反为热。
  刺热厥者,二阴一阳。刺寒厥者,二阳一阴。所谓二阴者,二刺阴也,所谓二阳者,二刺阳
  也。
  论曰∶温病热入肾中亦为痉,小儿病痫,热盛亦为痉。凡风喑暴尸厥及鬼魇不寤皆相似
  ,宜察之,故经言,久厥则成癫,是以知似也。
  论曰∶癫病有五∶一曰阳癫,发时如死人遗溺有顷乃解。二曰阴癫,坐初生小时脐疮
  未愈,数洗浴,因此得之。三曰风癫,发时眼目相引牵纵反急强羊鸣,食顷方解,由热作汗
  出当风,因以房室过度,醉饮饱满行事,令心气逼迫短气脉悸得之。四曰湿癫,眉头痛,身
  重,坐热沐发湿结脑,汗未止得之。五曰马癫,发时反目,口噤,手足相引,身皆热,坐小
  时风气脑热不和得之。
  治五癫方∶
  铜青 雄黄 空青 东门上鸡头 水银(各一两) 猪苓 茯苓 人参 白芷 石长生
  白蔹 白薇(各二两) 卷柏 乌扇(各半两) 硫黄(一两半)
  上十五味为末,以青牛胆和着铜器中,于甑中五斗大豆上蒸之,药成丸如麻子,先食服
  三十丸,日二夜一。
  卷十四小肠腑方风癫第五
  虎睛丸
  属性:治风癫掣 ,口眼张大,口出白沫,或作声或死,不知人方。
  虎睛(一具,酒浸一宿,炙) 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