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节
作者:津夏      更新:2022-04-16 12:11      字数:4925
  以桃树中蠹屎末之,水服方寸匕。
  又方 术豉等分,酒渍服之妙。
  又方 赤豆一升,新布袋盛,纳井中三日出,举家服二七枚。
  又方 松叶末之,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治温令不相染方∶
  新布袋盛大豆一升,纳井中一宿出,服七枚。
  又方 白蜜和上色朱砂粉一两,以太岁日平旦,大小勿食,向东方立,吞服三七丸如
  麻子大,勿令齿近之,并吞赤小豆七枚,投井泉中。
  治瘴气方∶蒜(五十子并皮碎之) 豉心(一升)
  上二味以三岁男儿尿二升煮五六沸,去滓服之。(蒜疑葱之误。)
  又方 青竹茹二升,以水四升煮取三升,分作三服。
  治患雾气者,心内烦闷少气,头痛项急,起则眼眩欲倒,身微热战掉不安,时复憎寒,
  心中欲吐,吐时无物方∶
  新猪屎二升半,纳好酒一升搅令散,以生布绞取汁,更以绵滤顿服之取尽。即地铺暖卧
  覆盖,铺前着火,当汗出。若得汗,当细细去上衣,勿使心寒,寒即不瘥,看汗自干乃起。
  慎风冷。亦治疟及风劳蛊毒。
  治肝腑脏温病阴阳毒,颈背双筋牵,先寒后热,腰强急缩,目中生花方∶
  桂心(一两) 白术 芒硝 大青 栀子(各三两) 柴胡(五两) 石膏 生姜(各
  八两)
  生地黄 香豉(各一升)
  上十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肝腑脏温病阴阳毒,先寒后热,颈筋挛牵,面目赤黄,身中直强方∶
  元参(一两) 细辛(二两) 栀子 黄芩 升麻 芒硝(各三两) 石膏(三两) 竹
  叶(切
  ,五升) 车前草(曝,切,二升)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半煮竹叶、车前,取七升去滓,下诸药煎至三升,纳芒硝,分
  三服。
  治心腑脏温病阴阳毒,战掉不安惊动方∶
  大青 黄芩 栀子 知母 芒硝(各三两) 麻黄(四两) 元参(六两) 石膏 生
  葛根(
  各八两) 生地黄(切,一升)
  上十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芒硝,分三服。
  治脾腑脏温病阴阳毒,头重颈直,皮肉痹,结核隐起方∶
  大青 羚羊角 升麻 射干 芒硝(各三两) 栀子(四两) 寒水石(五两) 元参
  (八两)
  上八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肺腑脏温病阴阳毒,咳嗽连续声不绝呕逆方∶
  麻黄 栀子 紫菀 大青 元参 葛根(各三两) 桂心 甘草(各二两) 杏仁 前
  胡(
  (各四两) 石膏(八两)
  上十一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肾腑脏温病,身面如刺,腰中欲折,热毒内伤方∶
  茵陈蒿 栀子 芒硝(各三两) 苦参 生葛(各四两) 生地黄 石膏(各八两) 葱
  白
  豉(各一升)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下芒硝,分三服。
  卷九伤寒方上辟温第二
  葳蕤汤
  属性:治风温之病,脉阴阳俱浮,汗出体重,其息必喘,其形状不仁嘿嘿,但欲眠
  ,下之者则小便难,发其汗者必 语,加烧针者则耳聋难言,但吐下之则遗矢便利,如此疾
  者,宜服之方。
  葳蕤 白薇 麻黄 独活 杏仁 川芎 甘草 青木香(各二两) 石膏(三两)
  上九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取汗。若一寒一热,加朴硝一分及
  大黄三两下之。(《短剧方》云∶葳蕤汤治冬温及春月中风,伤寒则发热头脑痛,咽喉干,
  舌强胸内疼,心胸痞满,腰背强。)
  卷九伤寒方上
  伤寒膏第三
  属性:(方三首)
  卷九伤寒方上伤寒膏第三
  青膏
  属性:治伤寒头痛,项强,四肢烦疼方。
  当归 川芎 蜀椒 白芷 吴茱萸 附子 乌头 莽草(各三两)
  上八味 咀,以醇苦酒渍之,再宿以猪脂四斤煎令药色黄,绞去滓,以温酒服枣核大
  三枚,日三服,取汗,不知稍增。可服可摩。如初得伤寒,一日苦头痛背强,宜摩之佳。
  卷九伤寒方上伤寒膏第三
  黄膏
  属性:治伤寒敕色头痛项强贼风走注方。
  大黄 附子 细辛 干姜 蜀椒 桂心(各半两) 巴豆(五十枚)
  上七味 咀,以醇苦酒渍一宿,以腊月猪脂一斤煎之,调适其火,三上三下药成。伤寒
  赤色发热,酒服如梧子大一枚。又以火摩身数百过,兼治贼风绝良。风走肌肤,游风所在,
  摩之神效。此赵泉方也。
  卷九伤寒方上伤寒膏第三
  白膏
  属性:治伤寒头痛,向火摩身体,酒服如杏核一枚,温覆取汗,摩身当千过,药力乃行,并
  治恶疮、小儿头疮,牛领马鞍皆治之。先以盐汤洗之,以布拭之敷膏。痈肿火炙摩千过,日
  再自消者方。
  天雄 乌头 莽草 羊踯躅(各三两)
  上四味 咀,以苦酒三升渍一宿,作东向露灶又作十二,聚湿土各一升许大,取成煎
  猪脂三斤,着铜器中,加灶上炊以苇薪令释,纳所渍药炊令沸,下着土聚上,沸定复上,如
  是十二过,令土尽遍,药成去滓。伤寒咽喉痛,含如枣核一枚,日三。摩时令勿近目。
  卷九伤寒方上
  发汗散第四
  属性:(方十一首)
  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散第四
  度瘴发汗青散
  属性:治伤寒敕色,恶寒发热,头痛项强体疼方。
  麻黄(三两半) 桔梗 细辛 吴茱萸 防风 白术(各一两) 乌头 干姜 蜀椒 桂
  心
  (各一两六铢)
  上十味治下筛,温酒服方寸匕,温覆取汗,汗出止。若不得汗,汗少不解,复服如法。
  若得汗足,如故头痛发热,此为内实,当服 豉丸。若翟氏丸。如得便头重者,可以二大豆
  许,纳鼻孔中,觉燥涕出,一日可三四度,必愈。兼辟时行病。
  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散第四
  五苓散
  属性:主时行热病但狂言烦躁,不安,精彩言语不与人相当者方。
  猪苓 白术 茯苓(各十八铢) 桂心(十二铢) 泽泻(三十铢)
  上五味治下筛,水服方寸匕,日三,多饮水,汗出即愈。
  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散第四
  崔文行解散
  属性:治时气不和伤寒发热者方。
  桔梗 细辛(各四两) 白术(八两) 乌头(一斤)
  上四味治下筛,若中伤寒服钱五匕,覆取汗解。若不觉,复小增之,以知为度。若时气
  不和,旦服钱五匕。辟恶气欲省病者服一服,皆酒服。
  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散第四
  六物青散
  属性:治伤寒敕色恶寒方。
  附子 白术(各一两六铢) 防风 细辛(各一两十八铢) 桔梗 乌头(各三两十八
  铢)
  上六味治下筛,以温酒服钱五匕,不知稍增之。服后食顷不汗出者,进温粥一杯以发之,
  温覆汗 可也。勿令流离,勿出手足也,汗出止。若汗大出不止者,温粉粉之,微者不须
  粉。不得汗者,当更服之。得汗而不解者,当服神丹丸。
  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散第四
  青散
  属性:治春伤寒头痛发热方。
  苦参 浓朴 石膏(各三十铢) 大黄 细辛(各二两) 麻黄(五两) 乌头(五枚)
  上七味治下筛。觉伤寒头痛发热,以白汤半升和药方寸匕投汤中,熟讫去滓尽服覆取汗
  ,汗出温粉粉之良久。一服不除,宜重服之。或当微下利者,有大黄故也。
  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散第四
  诏书发汗白薇散
  属性:治伤寒三日不解者方。
  白薇(十二铢) 杏仁 贝母(各十八铢) 麻黄(一两八铢)
  上四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自覆卧汗出即愈。
  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散第四
  华佗赤散
  属性:治伤寒头痛身热,腰背强引颈,及中风口噤疟不绝,妇人产后中风寒经气
  丹砂(十二铢) 蜀椒 蜀漆 干姜 细辛 黄芩 防己 桂心 茯苓 人参 沙参 桔
  梗女萎(即葳蕤) 乌头(各十八铢) 雄黄(二十四铢) 吴茱萸(三十铢) 麻黄 代
  赭(各
  二两半)
  上十八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耐药者二匕。覆令汗出。欲治疟先发一时,所服
  药二匕半,以意消息之。细辛、姜、桂、丹砂、雄黄不熬,余皆熬之。
  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散第四
  赤散
  属性:治伤寒头痛项强、身热腰脊痛往来有时方。
  干姜 防风 沙参 细辛 白术 人参 蜀椒 茯苓 麻黄 黄芩 代赭 桔梗 吴茱
  萸(各一两) 附子(二两)
  上十四味治下筛,先食,酒服一钱匕,日三。
  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散第四
  乌头赤散
  属性:治天行疫气病方。
  乌头(一两半) 皂荚(半两) 雄黄 细辛 桔梗 大黄(各一两)
  上六味治下筛,清酒或井华水服一刀圭,日二,不知稍增,以知为度。除时气疫病,若
  牛马六畜中水行疫,亦可与方寸匕,人始得病一日时,服一刀圭,取两大豆许,吹注两鼻孔
  中。
  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散第四
  水解散
  属性:治时行头痛壮热一二日方。
  桂心 甘草 大黄(各二两) 麻黄(四两)
  上四味治下筛,患者以生熟汤浴,讫以暖水服方寸匕,日三,覆取汗,或利便瘥。力强
  人服二方寸匕。(《延年秘录》有黄芩、芍药各二两。《古今录验》无甘草,有芍药。治天
  行热病生 疮疼痛及解肌出汗)
  治时病表里大热欲死方∶
  大黄 寒水石 芒硝 石膏 升麻 麻黄 葛根 (各等分)
  上八味治下筛,水服方寸匕,日三。
  卷九伤寒方上
  发汗汤第五
  属性:(例一首 方十九首)
  例曰∶大法春夏宜发汗。凡发汗欲令手足皆周至 然一时间许益佳,但不可如水流离
  耳。若病不解,当更重发汗,汗出多则亡阳,阳虚不可重发汗也。凡服汤药发汗中病便
  止,不必尽剂也。凡云可发汗而无汤者,丸散亦可用,要以汗出为解,然不及汤,随证良验。
  凡病无故自汗出,复发其汗愈,卫复和故也。
  夫脉浮者,病在外,可发汗,宜桂枝汤。
  夫脉浮大而数者,亦可发汗,宜桂枝汤。
  夫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营气和,营气和而外不解,此为卫气不和也。营行脉中,卫行脉
  外,复发其汗,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夫病患脏无他病,时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故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
  枝汤。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故令汗出,欲救邪风,宜桂枝汤。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寒,宜桂枝汤。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也,宜桂枝加浓朴杏仁汤。
  太阳病外证未解者,不可下,宜桂枝汤。
  太阳病,先发其汗,不解而复下之,其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
  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表则愈,宜桂枝汤。
  太阳病下之,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不上冲,不可与。
  凡桂枝本为解肌,若脉浮紧,发热无汗者,勿与之,常知此,勿误也。
  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汤第五
  桂枝汤
  属性:治中风其脉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涩涩恶风,淅淅恶
  寒,翕翕发热,鼻鸣干呕方。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 咀三物,切姜擘枣,以水七升煮枣令烂,去滓,乃纳诸药,水少者益之,煮令
  微沸,得三升,去滓。服一升,日三,小儿以意减之。初服少,多便得汗出者,小阔其间。
  不得汗者,小促其间,令药势相及汗出,自护如法,特须避风。病若重,宜夜服。若服一剂
  不解,病证不变者,当复服之。至有不肯汗出,服两三剂乃愈。服此药食顷,饮热粥以助药
  力。
  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汤第五
  麻黄汤
  属性:治伤寒头及腰痛,身体骨节疼,发热恶寒,不汗而喘方。
  麻黄(三两) 桂枝 甘草(各一两) 杏仁(七十枚,喘不甚用五十枚)
  上四味 咀,以水九升煮麻黄减二升,去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绞去滓,服八合
  ,覆令汗。
  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汤第五
  大青龙汤
  属性:治中风伤寒,脉浮紧,发热恶寒,身体疼痛,汗不出烦躁方。
  麻黄(六两) 桂心 甘草(各二两) 石膏(如鸡子一枚,碎) 生姜(三两) 杏
  仁(四十
  枚)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 咀,以水九升煮麻黄去沫,乃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服一升,浓覆,当大汗
  出,温粉粉之即止,不可再服,服之则筋惕肉 ,此为逆也。不汗乃再服。
  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汤第五
  阳毒升麻汤
  属性:治伤寒一二日便成阳毒,或服药吐下之后变成阳毒,身重腰背痛,烦闷不安,狂言,或
  走或见鬼,或吐血下痢,其脉浮大数,面赤斑斑如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