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节
作者:雨帆      更新:2022-04-16 12:06      字数:4727
  Mü苎в胍帐醯脑俣雀葱舜佣晌死嗷竦梦蠢丛僖淮谓接敕⒄沟恼嬲α俊?br />
  从这一角度看,类物质爆炸一方面是人类在物质领域发展探索到一个阶段的必然产物,另一方面,则是哲学本身的能量觉醒。当人类的思想者们不顾现实而执著于链接更大的一个类物质的世界并穷极它的奥秘不舍时,哲学的种子就将再度发出新芽。
  或许物质世界的实用与实利需求的膨胀可能在某一时期会遮蔽住哲学的光华,也会使人类将虚无不见的类物质世界中意识形态的价值视为不存在。然而,人类精神的种子早已在它诞生之时就已在宇宙中发芽并顽强生长着。当21世纪到来,以实证与数学统计模型为基础的现代科学,在面对GUT这样一个更大的物理学大统一的命题时则出现了无以承担的困惑。全球的科学家们开始发现,所有的理论开始进入的不再是可以通过实证求得解证的领域,而是极其自然地迈向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虚空。这一科学的发展趋向多多少少可以旁证出一个人类意识形态即哲学时代的到来。
  亚里斯多德在2300多年前就认为物质的无限可分性,并形成世界以物质和力两大要素构成的朴素论述,。2300年后的霍金在已经获得证明了的基本粒子这一概念中谈到粒子所涉及的“自然力”时揭示出这样的一个结论:自然才是宇宙一切的原动力。所有的宇宙物质,都拥有这种力并是这种自然力的结果。
  这一论述隐隐透出这样的一个细如发丝的人类思想发现:即人类在物质世界探索至今所获得的所有发现不过只是证明了一个本来的存在。而这一存在基于人类的本源的解就是人类本身,即人类本身就是这种力的结果。
  我相信这是一段晦涩难懂的话,如果要说得简单一些便是以下几个字:人类是自然的产物。
  这似乎令科学进入了一个没有终极结果的无限循环之中。人类在揭开这个世界与自身命题最早的那只盒子之后,就开始了不断揭取这种盒子的过程,而问题并不在于人类揭开这些盒子的次数以及每一次所看到的惊喜,而是存在于发现这一盒子的无限可揭以至于成为一个无法预测终极的未来。在科学界,不可知论往往会成为了科学家们最后的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陷阱。另外一些意欲穷极宇宙的人们,也只能将未知而求解的梦想假托到下一个盒子的开启而可能获得的惊喜与发现上,这两者的差别仅仅是寄望的不同,实际结果完全一样。
  类物质再爆炸(9)
  在这里,我们都遇到了不可知与未知的共有困境——这是我们人类共同面对的终极困境。我们能够找寻到它的解吗?
  我在这里将作一个小小的关于物质与类物质的理论实验,以作为对亚里斯多德所提出的世界由物质与力所构成的理论的一项补充或引证。
  现在,我们开始这一理论的实验,我希望以下的语言陈述尽可能保持我们人类的逻辑清晰:依据基本粒子学,当我们将任何一个可见物质体不断细分之后我们将得到其最小的存在:夸克。这种时候,对于夸克这一存在已完全不再是由最先我们使用肉眼所看到的可见物质态了,而是一种无法称量的虚拟态。我们看到了这种物质态由实向虚转变的某种结果。当夸克再次细分为更小的粒子时,物质之于客观宇宙的形态便完全转变为虚空——虽然我们无法看到这种更小的粒子,然而它们的确存在。这个时候,这些极其细小的粒子所带有的能量则表现为“虚空”所带有的“能量”。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物质与类物质之间的过渡过程与组合形态,甚至,我们还可以得出所有有形物质态的本质都是“虚空”态的这一结果——虚空是一种更为真实的存在方式亦是物质世界存在的本质。
  我想,这是一则由实证科学所引证而出的关于物质与类物质之间关系的典型例证,同时也能够解释许多我们面对世界时所产生的迷惑。
  同时,这种虚空态所具备的能量亦使我们相信类物质世界的能量正是以一种虚空的形态存在于我们人类之中。
  通过以上引证,我将更为坚定地支持前面所谈到的人类意识形态与哲学时代来临的论断。
  在我的职业经历中,广告一直都作为一种对于类物质和物质相结合的行业特性而存在。在我看来,广告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物质与类物质两个世界的结合体,而广告所具备的能量更多是类物质世界的力量,即思维创意与心灵唤醒的力量。作为对市场物质态产品价值营销的支持提供者,广告所承担的正是对产品物质态之外类物质世界的能量发现,这种探索并发现产品类物质世界资源的过程便是创意的过程。这种职业经历的过程本身也正是广告类物质世界能量开启的过程,它使每一位广告从业者获得来自这一世界的感悟——我相信几乎所有的大师都会是从广告类物质世界中获得诸多心得与智慧的哲人,他们拥有的便是他们的思想与理念而非任何其它。
  我希望这样的一种言论不至于引起今天和未来的广告人的不快——事实上,我相信广告作为一项探索心灵的职业拥有着值得研究的深远价值。
  我经常身处于与广告主决策者促膝谈论关于品牌与物质态产品理念的氛围中,在这种氛围下,意识形态与哲学中的因子总是不期然地发生碰撞并成为广告创意思想诞生的火花。当我发现一些广告的同事关注于局部的作品而忽略更深的意念的发掘时,我会请他们停下来作出一些思考,尽管常常未必能够达到我们所理想的要求高度。
  这里顺便要提到的一句是,在很多的场合下,尽管广告主很明确邀请广告公司前来的目的是为了弥补他们在物质形态之外的附加价值部分,然而他们却很难理解自己所需要的这一部分是什么?当他们看惯了物质形态的产品和市场交换所产生的实际现金流之后,他们意识形态的空间实在有限——我相信,未来,这种广告主将会越来越少的。
  亚马,有关我从事多个行业并最后进入到广告的这些职业生涯的体会和领悟,可视作为对于类物质世界这一思想诞生的一个重要因由。而更为重要的则是:不断探索未来以及作为自然生命之一的自我存在价值本身的思考,是这一思想产生的根源动力。在这一点上,与爱因斯坦以及先哲们的思想发源并无差别,唯一有别的只是他们所探索与发现的结果。面对自然宇宙,对于类物质世界的探索与发现,乃是一个对于人类自身命运与自然宇宙关注与发想的结果。当然,这种研究并不是基于数学模型和完全的实证科学方法,更多的,是运用类物质世界本身所客观存在的能量——心灵的感悟和体验,同时,人类先哲们的思想是引领的重要航标。事实上,人类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做出了发现,只是我们尚未将其重视到需要进行一次更富意义的统一而已。我将这些关于类物质以及心灵的论述留赠给你以及未来意欲获得更多思想成长的人们,并希望阅读它是一场并不枯燥的过程。我相信,这中间有许多观点将会被更具眼光和心灵的人们所增进——这正是这一思想意欲达到的另一目的。
  类物质再爆炸(10)
  这场针对类物质世界的探索绝不比任何物质世界的观测和实验来得轻松。唯一令我愉悦的就是,我有一个你这样的诉求对象和一个没有制约的心灵世界。我们所看到的所有制约,都只是人类自身设定的束缚——世界对于我们,就是一种自然恩赐的关爱与宽容。
  祝你健康,建议你结交情性相近的朋友,以便使你的思想获得发育,请切记要与他人相处和谐。
  你父亲2002.10.20
  个性——人类类物质的本体基因(1)
  第五封信:个性——人类类物质的本体基因
  亚马:亲爱的儿子!
  这封信里我将谈到一个与我们每一个人都相关的个性的问题,这是一个伴随人类诞生的社会性课题。更多的时候,人们大都乐于将它当作一个平常话题来讨论——因为个性之于我们每一个人实在是太惯常了,它表现为甲区别于乙的差异点,也往往成为某种性格魅力的所在。因此个性似乎并非值得大家都来研究的细分课题。当我们评价某一个人时我们经常会说:嚯,真有个性!这样的评介代表着多重含义,同时也因为评价者的个性差异而使评介本身也带上了不同个性的色彩和结果。有时,这种“有个性”是一种赞赏和褒扬,而从另外一个人口中,这种“有个性”则显现出不一定赞同而仅是一种交际必要的礼貌。
  这将是有趣的一封信,因为写这封信的我和看这封信的你都将以自己个性中的所有来体会并进行沟通。从这一意义来说,由于个性的区别,使人类对于相同的一件事物的认识变得更加生动并产生意想不到的不同结果——这一现象在人类认知自身和自然历史过程中早已被无数次印证过了。这种个性不同的事实在很长的时间内没有被我们完全重视到作为一个课题来认真对待和研究。其原因大概是人类在内在意识中往往会认为个性是上天所赋的一种既成事实而不再追究也无法追究,另一方面,个性这种存在常常是表现在人们的物质生命体之外的气质和意识的部分,这一部分的虚空无证的特质也导致了研究的难度。就像对待心灵这一类问题一样,个性的研究比衡量一个人的外在体形以及嗓音大小或是五官端正与否完全不同。正因为如此,人们大多只能用一些物质世界的状态与形容词语来比喻个性的存在与差别,比如我们会将某种个性评价为“强”或者“弱”,这种“强”与“弱”是通过我们对于自然世界中可见物质力量的体验来形容个性的方法。事实上,人类个性与物质世界的现实状态之间只存在着某些类似与可喻的关系而已。我们应相信,这种对个性施以“强”与“弱”的描述是一种极不准确的评价,至少会使我们因此而在个性认知上形成某种认知的误区。可以这样来说,人类发展至今,对于个性存在的认知仍然只是一些强差人意的估测和假借描述,并且因人而不同。也因为如此,我们对于人类历史中的许多具体人物的评价才显得如此复杂和充满不确定性的争议。
  所以,亚马,我们必须看到人类的相互认知才显得十分不易,因此,人生知己也就显得尤为珍贵。从这一点上看,每一个人类个体的生命在某种意义上将显示出绝对的孤独。所以,你得忍受并理解这种由于个性的差异所带来的孤独——它的回馈会令你学会独立思考并有可能获得独到的心灵感悟。
  个性是这样的独有而奇特。在历史上,对于某一位重要人物的功过评定往往需要许多时间的沉淀甚至要花上几个代际的时间来确认,许多这样的例子可以作为这种证明:古希腊对于苏格拉底所进行的自然辩证哲学的宣讲大为不解甚至认为是一种莫大的社会蛊惑之害,最终是雅典民主议会的那些恪守着雅典公民职责的议员们共同决定处死这一无人能胜的诡辩家(他们始终相信苏格拉底是这样的一个诡辩者和文明社会青年的毒害者)。当苏格拉底从容饮下那杯毒酒之后,人类则开始纪念他。同样地,对于布鲁诺这样一位虔诚的日心论者,罗马教会所做出的是火刑的决定,使之成就为人类历史上自然科学的殉难者。在另外一些涉及个性和意识形态的领域,梵高在其追求生命与心灵体验的有生之年里一直被视为一个疯子而非艺术家,另外一位叫做爱迪生的发明狂人也只是众所一致认定的低能儿。简略浏览一下人类的思想文明史,在很长的时间里,相当一部分的思想者和科学家以及梦想者都会获得一个类似于“精神病”的低劣评介。几年之前好莱坞的《阿甘正传》恰恰也通过那样一位执著于爱与和平的低智商阿甘揭示出相同的主题。在个性这一灿烂而离奇不已的世界中,人类面对它所采取的态度以及所有的表现几乎是极其浅薄与无知的代名词。
  个性——人类类物质的本体基因(2)
  亚马,个性的世界是奇妙无比的,你的个性亦将有这样的魅力。这种个性,我之所以表现出研究的兴趣,是因为我相信在“天赋”之外,应该与我在前几封信中所谈到的那个神奇而虚无的类物质世界有关。我将在后面的部分逐渐谈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人类以及自然事物所存在的某些个性特征,在东西方人类文明所创造发明的文字中往往都会使用特定的“形容词”来描述。这一词类的最大特征就是不确定性而只能表示一个“存在的态势比喻”,并且这种不确定的态势和比喻无法对个性特征进行准确的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