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作者:梦幻天书      更新:2022-02-28 15:53      字数:5024
  不知睡了多久,面儿醒过来,伸个大懒腰,感觉肚子有些饿了。
  再看看晾晒在矮树上的衣服,摸了摸,居然干了,连绣花鞋都干了!既然干了,就穿上吧。我还想去参观一下房子里面呢。
  面儿站在暗红的大门前,喉头不断地吞咽。
  上辈子做梦都想有套自己的房子,到死时没能实现,这辈子总算在梦里实现了。
  可是,梦毕竟是梦,心中闪过外面的世界。
  抬手看看那枚灰白的石戒,虎摸下,你最真实!
  5 饿
  面儿眼前一闪,立即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日当正午,头上是火辣辣的太阳,地下的石头散发着灼人的炽热,不远处有个男孩正在高声说话:“爹,我们掰完这两行苞谷,回屋里歇一会,好不好?”
  “趁着天色好,快点掰吧!”回答他的是个成熟的男子声,语气略带严厉,声音却极温柔。
  “二娃,你要是觉得太热,先去边上的树下歇一会吧。”
  原来是三父子在掰玉米棒子。面儿看看身后的大石头,这应该是现实世界。连忙轻脚轻手地躲到石头后面去。
  现在应该盘算一下接下来的事情了。
  可是心里很是迷恋梦里的极乐天。
  恋恋不舍中,低头看了下左手上的戒指,突然发现自己全身并无不适,一身衣物干净舒适!
  如果我在这石头上睡着了,晒了一上午,衣服晒干了,合乎情理,可是它们极干净,象洗过一般!
  惊诧之下,摸着戒指,暗思,莫不是我真的梦游去了一趟极乐洞天?
  心念正动,人立即一闪,进入了极乐洞天。
  天哪!这绝对不是做梦。
  即使是做梦,先参观了房子再醒吧。
  面儿再次吞了吞口水,这风景如画的地方,典雅别致的小别墅,窗户全全是可爱的星星形状。
  抹了抹嘴,哈利子可别再掉出来了。
  推开暗红色的半圆门,呈现出一间宽阔明亮的方厅,中间放着一张大大的紫檀木案,案上横着一方深黑色的古琴,深褐色香炉散发出冉冉青烟,屋里若隐若无地弥漫着一种淡淡的草木香,比檀木味更清新一些,闻着很舒服、爽神。
  此间太神肃,面儿不敢轻易去拂拭古琴,怕破坏了这份静谧肃穆的美好感觉。
  屋里装修得并不繁杂,极其自然简洁,天然木色的墙壁和地板,一侧靠窗有一通宽大的木榻,榻上一角摆着张小巧的条几,几上摆着青石硕和笔墨,另堆着一摞线装书,坐在榻上读读书,或者打坐修身,闻香,都是极快意的事。
  厅左面是一架好看的实木楼梯,右面还有两间连通的屋子,信步进去,左面整齐地摆满了各式农具,北面有一排顶天的大橱柜,一层层,一槅槅地分得极细,每个小格子挨摆着个小巧的土陶罐子,每个罐子上吊着篆文标签,记载的植物名字,摸了摸一只罐子里,抓出一把种子,哦,这间屋里陈列着各式植物种子。
  最右边的屋里,布置得象个中药房,不只四面是药柜,中间还有一张楠木大案桌,桌边有铡药的大刀、石樁等器具。
  一楼的功能简单明了。
  二楼,入眼便是一间花厅,四面摆着各式高低不一的花盆和花瓶,中间有一道好看的菱形门洞,珠帘高卷,里面布置得象是卧房,不仅有张紫檀木卧榻,榻上铺着植物编织的席子,摸着光油滑柔软舒服,那被子最是有趣,是些花叶串织而成,摸着毫不蜇肉。
  还有一壁紫檀木衣柜,靠窗户的紫檀木几、椅子、衣立,三面角落座落着几只美人弧形、和孔雀形的花瓶。
  难怪叫极乐洞天,原来是处种花草药木、修身养性的神仙地方。
  肚子咕咕作叫,去房子四周转转,看看繁花碧叶间,可有可充饥的果子。
  极乐洞天的左右后三方种满花木,房子后面靠左搭有一间小屋,三面围合,一面开中间有两米高宽的方门,走进去,里面却是一通二间,靠前竟是间十米长宽的大厨房,灶上摆着银质饮具、一面大木柜,跟药房和种子房一样,一格格里摆有铁质、陶质、石质不同的炊具,不只是锅瓢碗盏,每种齐全,连锅的种类和样式可谓琳琅满目,象个卖厨具的大铺子。
  若不是亲眼所见,面儿不敢相信,这里面蒸、煮、炝、炒、炖……各种功能的锅笼都有。而且每种质地的器具都做得工艺精美,堪作藏品。
  内间是一间精致的餐厅,有三四平见方大,靠后园窗户两扇半人高的星星雕花窗,正对着左面和后面的花木林,一套漂亮的楠木餐桌和椅子靠窗而放,坐在此间吃饭,的确是件惬意的事情。
  再往前走,厨房外面的北面有间小亭子,中央有一口修砌得很整齐的白玉石水井,井水离井沿不过半米来高,井边放着两只暗红的小木桶,旁边还重有一摞大小不一的木盆。
  这不是能在里面做饭了么?
  来自现代的吃货,不改本色,见到这么大的厨房,比喜欢正面那幢别墅还要喜欢。
  通常会吃的人,都极会作菜,若是有米和菜,面儿可以在里面弄一桌上味佳肴。
  正是饥饿时,面儿进厨房里寻找米面。很遗憾,除了炊具和家具,没有一颗米!
  靠北有两间大灶,中间夹着着小灶,每个灶里都放着一段一米长的大圆木。连柴都有,却没有粮食。灶坎上放着两块火石,只要米,此时便能上灶了。
  唉,偏偏没有米和面。
  面儿穿梭在花木间,仔细寻找,看是否能找到一些果实充饥。花木林里各式香气都有,不只有芬芳、清香、甜香,甚至还有椒香……
  椒香?就是说这里面种了香料?
  仔细检查,还闻到了橙香、桂香,虽没结果,但都开着花。
  面儿跑进种子房,那些罐子上不是贴在植物名标签吗?虽是篆文,可是仔细认不难认的。
  “酸、甜、苦、辛、香……”
  竟然有几十种分类,显然这里面的花木不是普通的草木,应是一片药林。中国的调料、香料、水果不是既能食,又能入药的吗?
  再进制药房一看,恍然大悟,这里的柜子上贴的标签,把外面的药林功能,作了准确的分类,分为“味、药、香”三大类,药类又分“药和膳”两类。
  有膳便有食!面儿又跑出去,可是她从没见过这么多植物,在繁花碧叶中,有好多都认不得。
  搜遍了足足有两三亩大的药林,连一颗黑黍子都没有!原来极乐洞天也有‘死穴’。
  虽然里面有果树,可是都没结果,饿呀!饿得前胸贴后背。我还是先出去设法弄点吃的,或者——
  脑子里闪过一个主意,若是在外面抓到一只野鸡,或者什么,不是可以弄进来烹饪吗?反正这里面有现成的厨房和各式调料!
  实在不行,弄点玉米进来,磨成粉,做成馍吃也可以呀。
  面儿拍拍头,摸摸石头戒指,想着外面,眼前一闪,又回到了外面的大石头处。
  6 吃玉米秆
  “嚓,嚓”
  大石头上有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头上绾着个圆髻,穿着无袖蓝布衣,曲腿赤足,坐着正撕玉米秆子吃,吃得“嗞嗞,嘶嘶”的很起劲,很有味。
  原来这里有人,定是先前说话的人,面儿蹑手蹑脚想避开,那少年似感觉背后有人,蓦地一转头,看到一位比他大些的漂亮姑娘,穿身月白的细棉布衣,衣缘上绣着粉色的花朵。吓得抓起地上的毛镰,跳起来,抡圆清秀的眼睛,指着她大声喝问:“你是谁?怎么进了我家的玉米地?”
  “我碰巧经过这里,日当正午,见这石头下可以避荫,便想来歇一会。”面儿本来想一下进极乐洞天的,可是他手上的青碧的甜玉米秆子吸引着她空空的肚皮。小时候,她在乡下的外婆家吃过玉米秆子,象吃甘蔗一样,挺好吃的。
  “二娃,你在和谁说话?”面儿背后传来一个声音。
  面儿吓得往旁边一跳,回头一看,背后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长得乌眉黑目,额头略方窄,穿得和二娃一般,肩上扛着一捆已经切成三四尺长的,翠碧的玉米秆子,突然出现在面儿后边。
  他看到有个姑娘在这里,十分意外,把一大捆玉米秆子放在地上,审视地看着她。
  这个是二娃的哥哥,大娃吧?面儿喉头动了动,看着地上的甜玉米秆子,现在进极乐洞天,毫无意义,又不是要躲在里面,永远不见人,毕竟她得在人世间生活。正好要想法弄点吃的。学着古人的样子,向大娃拱下手,极礼貌地道:“不好意思,我迷了路,穿进了你们的玉米林,正想找到路出去,好找个地方吃饭。”
  “咕咕……”肚子不争气地发出肠鸣,面儿粉脸羞红,低下了头。
  大娃想了想,除了从他家的院子后门进来,别处没有入口,唯一有个地方可以进来,便是东头的木篱下有个水洞。那是种青苗前后才用的,现在收玉米了,所以那里是个干洞。
  看她不象干坏事的人,恐怕真是在外面走饿了,想钻进来找点吃的。庄稼人天生厚道,弯腰从那捆玉米秆里抽出两截,递到她面前,“先吃点玉米秆解饥渴吧。”
  面儿大方接过来,感激地看着他兄弟俩,说声“谢谢”,就撕下块片玉米秆皮,一只手拿着皮子下端,含在嘴里“嚓嚓”地嚼几下,然后“嘶嘶”地用力吸里面的甜汁。
  二娃看着她,又开始“嗞嗞、嘶嘶、嚓嚓”地在吃玉米秆。立即,大石处,传来一片吃津津有味地吃玉米秆的声音。
  “大娃,午时过了,收拾东西,回院子吧。恐怕你娘中饭都作好了。”深茂的玉米林里,传来个成熟浑厚的男人声。
  “爹。”大娃跑进林子里,和他爹说了地里来了个姑娘,他爹钻出玉米林,穿着个黑色的无袖对襟,背上背着一大背满满的玉米,惊诧地看了面儿一会,“姑娘,你是从那干洞子爬进来的吧?”
  面儿脸大红,停下吃玉米秆,不作声。人家都说得这么白了,她可不能抵赖。
  “你莫怕,我们姓刘,要是你饿了,跟我们回去吃点稀饭,歇歇脚吧。”
  “谢谢刘大叔。”面儿抬头看着眼前不过五尺余高的汉子,他三十余岁的样子,长得浓眉褐面,力气粗夯,满脸厚实。他两个儿子并不象他,生得白净斯文了一点。
  面儿想了想,此时客气是愚蠢,脸红红地道:“刘大叔,我实在是遇到了一点点问题。”
  “出门在外,莫太客气。肯定是你遇到了困难,才会钻进我家玉米地。”汉子咧嘴笑道,极同情她。
  “二娃抱上玉米秆,带这位姑娘先回屋吧。”
  刘大娃钻进地里背出来满满一背玉米棒子,二娃一只手扛着一捆玉米秆子,边吃秆子,边和她说话,“你叫什么名字?跟我来吧。”
  面儿来自现代,现代人比古人复杂得多,所以一眼就能分辨出刘家三父子是十分纯朴老实那种人。
  “我叫王面儿。”面儿说出真实名字,若是对这样的人家撒谎,太不地道。
  刘二娃领着她钻进一行玉米林,走到上方的一道干沟边,那里筑有一条土石路。刘大娃背着一背玉米跟在面儿后边,刘大叔走在最后。
  “面儿姑娘不象方圆一带的人,怎么会孤身走到这坡岩上来?”刘大叔在后边好奇地问,若不是河边涨水,此处算是半山上了。
  面儿边走边吃玉米秆,边回答:“几天前,我坐船去了下河镇走亲戚,可是前天起河里涨大水,船家都不开船,我急着回家,便沿着河岸走山路回去。经过你家玉米林,实在是又饿又渴得难受,就钻进来,想折根玉米秆解渴。”
  刘大叔大惊,“这里是下河湾,离青河县有百余里路。起码你要走两天才走到青河县城。而且前面的龙虎滩,可不是太平的地方。你一个姑娘家,敢独自走这么远的路?”
  “没什么的。我白天走路,晚上找地方歇下来,不怕的。”
  原来这里是下河湾,在下河县与青河县的交界处,离青河县有六七十里,若是走山路,七弯八绕的,的确有百余里路程。
  在现代,面儿测试过,一小时可以步行七八里多,一天能持续步行八个小时。只要熟路,路况好走,只十二、三个小时,六七个时辰就到了。当然,前提是这个面儿姑娘跟她在现代一样极能步行。
  好在面儿没裹足,恐怕是她爹娘打算她继承面业,把她当男孩养,所以才没裹足。
  “县城的姑娘真是不同,我家二娃比你小不了多少,都不敢独自走这么远的山路。”刘大叔有些佩服面儿姑娘。
  玉米林有半亩多大,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