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节
作者:知恩报恩      更新:2022-02-23 20:29      字数:4827
  常嬷嬷更是气得牙咬咬的,却找不出杜婉婷哪句大不敬的话来,而且,似乎这些话若被人听见,对大夫人与她自己更不利……
  一路上,杜婉婷都没有因为又挡下了一劫而高兴,相反,她心底沉得很,一想到她今后的每一天都要想着怎么挡这些明枪暗箭?还有今日庄子上的事,又是谁的手笔?心情想好也好不起来。抬头望着满天一眨一眨的星星,还是它们惬意,自己本想这辈子要活的轻轻松松,哪里知道,竟似乎比上辈子还累。
  忽然,杜婉婷只觉得自己一阵腾空,随之而来的是一阵头昏目眩,还来不及弄清怎么回事,便已经落在了秋水院内。
  “你答应教我抓住他的心。”就在杜婉婷迷茫中,听到阿红的声音,紧绷的心情,终于放松了些。
  “你吓死我了,还以有是有人要劫持我。”杜婉婷随意的在院中的台阶上坐下。
  “你有很多仇家吗?”阿红也在她身边坐下:“不过没关系,有我呢,要杀谁说一声就是,现在先教我抓住他的心,他一晚上都栓着门,不准我进去……”阿红吐起一串苦水。
  杜婉婷瞅着阿红片晌,答应了,就当找点事做,调节调节心情也好。
  秋水院有一个专用的厨房,但几十年未曾用过了,即便萧焱住进来,一应吃食,也都由青书,在端木涵三餐的份例中,拔了部分来。
  两人来到厨房内,却是看傻了眼,这里除了蜘蛛网,什么也没有。
  杜婉婷只得回映月轩搬兵,与端木涵说上一声,并将如兰、如莲叫来,顺便到自己院中的小厨房内,搜罗的些吃食,让如莲背上特地打造的小炒锅。
  如兰、如莲打扫厨房,杜婉婷则用炖药的小灶与小炒锅教阿红煲汤,厨房内的大灶台与大炒锅太过庞大,杜婉婷根本无法掌握火候。
  煲的汤很简单,就是蘑菇炖小鸡,洗巴洗巴,切巴切巴,放入炖钟隔水用炭火,像煎药一样,炖它半个时辰,加点盐巴便可,方便易学。这道炖品,学得阿红信心十足,她是学武的,刀功一流,切的那个漂亮,炖的那个简单,只需握着柄扇子,轻轻扇着炭火,两人闲聊着,等时间到便可。直到一钟汤水炖好,色香味具全时,杜婉婷得以功成身退,其他的事,就看阿红的本事……
  次日,镇西大将军府一早便送来了份请贴,邀端木涵夫妇前往将军府观赏荷花。端木政接到贴子,便特地将端木涵与杜婉婷先叫到跟前,仔细交待了几句,无非是不可鲁莽、不可顶撞、不可意气用事,改日要回请大将军到府上一叙等等,方才放行,还命自己的两名心腹也跟着端木涵,小心伺侯着。
  年成请他们的目的,就是要与他们一道去看看临时安置在城郊兵营内的数千名老兵。虽然老兵离开军队时,都能得笔朝廷的大额赏赐,能回乡的都各自回乡,但这数千名老兵却是自幼参军,如今无家可归的。年成当然不能丢下他们不管,可人数太多,他们后半生的安置赡养,成了年成一时头疼的问题,他曾上报朝庭,嘉光帝也大方的给地给银子,由年成看着办。但他们打了一辈子的战,这次年成回京,一来想让这些老哥陪着自己,二来也不知此番调去西北的官员都是什么脾性,把老弱留在他们手下,总是不放心,便将人全部带回,想在京城附近为他们置田地,却一时还未找着。
  昨日,接到年红玉的消息,说杜婉婷围了处荒地建庄子,同意安置这近万名的老兵时,年成激动的一夜没睡,天一亮就差人送信,邀他们夫妇俩来瞧瞧他们日后的老伙计们……
  作者有话要说:
  ☆、37老兵
  年成带着端木涵与杜婉婷走入兵营,杜婉婷欣喜而浅笑盈盈的对端木涵,说着自己将来对那庄子的计划,年红玉曾告诉过她,这些老兵,年龄基本在六十上下,杜婉婷猜想,到时挑些身体硬朗的,开采这些软石不在话。
  但是,杜婉婷的笑容在看到老兵时,凝结住了,看着眼前身着兵服,齐整整、黑压压的一片,她张着嘴却说不出一句话来,似乎怀疑自己看重影,闭上眼,片刻又睁开——还是这么多人。
  “见过当家的!”如雷的喊声,震耳欲聋。
  杜婉婷纠结了:“这,这么多。”这可是兵啊,这么多,怎么管得住?
  “年家在西南原有六十万大军呢,这些老兵还都是无家可归的,能回乡的,都回了。你今后要如何安排他们,只需与他们中的几位领兵说便可。”端木涵袖下的手,轻轻握住杜婉婷,他猜到了她担心什么,小声的给她支招道。
  年成还在大嗓门,滔滔不绝的介绍他们当年的壮举,完全没有留意杜婉婷的困惑,及小夫妻俩的动作……
  当下,杜婉婷便与领兵们简短的商议了会儿,吩咐他们分别登记每个人的年龄、特长。
  看过老兵们的登记簿后,杜婉婷发现人多也有人多的好处,他们五花八门,会什么手艺的都有,这么一来,她想做什么,都不必另找人手,想到这,杜婉婷会心一笑,提出吃住全包,每月一人暂时先五钱月银。
  次日一早,端木涵躲在神像后头,等着看看究竟是谁与杜婉婷的庄子有仇。
  可是来人他却不认识,等那人与张旺交易后,端木涵便跃出小庙,跟上那个人,直到他转入一户人家……
  这户人家只是个两进的小院落,前院的正厅上首处,已经坐着一名中年男子,翘着腿,喝着茶,不时往嘴里丢一粒花生米,居然是定安府里小管事严仨,端木涵前几日到定安府时,正好无意间见过,端木涵不解,定安府要寻仇,理因找他才是,为何欺杜婉婷的庄子?
  “严爷,事情办妥了。”那人延着庭院,一路跑进厅里,恭敬的对严仨道,并取出张旺交给他的碎绣布。
  严仨接过绣布,看了看绣布上的一角黑色的丝绣:“很好,看这回荣庆侯还拿什么吹……”说罢,在桌上入下一锭银子,起身收了绣布,负手大步走出那宅子,左右望了望,信步而去……
  端木涵沉着脸望着严仨远去的背影,直到他向左拐入街市不见,才转身去找张旺……
  徐阁老的寿辰办得既隆重又风光,嘉光帝差总管太监送来寿礼,太子与诸王都亲自登门贺寿,爆竹齐响,鼓锣喧天,莲池畔的戏台上,百家杂耍一刻都未曾消停。
  荣庆侯府的字绣,前几日,就已经在京中传得沸沸扬扬,众人早已都盼了多时,谁都知道严喜的狂草,天下一绝,而荣庆侯的儿媳,是岭南杜家的女儿,杜家眷养的绣娘,技艺同样无双。
  当这狂草绣屏出现在眼前是,众人果然赞不绝口,徐阁老更是乐得一连向荣庆侯道谢,徐家四姑娘徐露更是不顾丫鬟婆子们的阻挠,悄悄躲在正厅后堂的屏风后张望,看得是热血澎湃,此时只恨自己是女子,无法上前仔看……
  若是往日,荣庆侯此时脸上定然是堆满笑意,借机颂扬徐阁老一番,而今日的荣庆侯却与往日有些不同,挺直得坐着,倒也显得一派威仪,浅笑着竟受了徐阁老的谢:“今日阁老寿辰,本侯不过是略表心意。”看得众人目瞪口呆,虽然都只当他是,当□还想立坊,明明费尽心思,投人所好,还装得一副清高模样。但即便是这样,本还想拿他说上几句玩笑的人,此时竟想到他的身份,而闭了嘴。
  太子却是轻飘飘的戏言道:“此绣屏的确气韵不凡,侯爷倒是有心。”这话一语双关,在他印象中,荣庆侯不过是挂个虚爵,于江山社稷,既无害也无用的人,今日对阁老出这么大手笔,不足为奇,他一向如此。但今日的架式,倒让他意外,心想兴许这端木政再窝囊,终也是端木炎的后嗣,偶尔还是会显露先祖的遗风,可惜,只是偶尔。
  徐露自然也留意到了荣庆侯,倒觉此人有些气度,不象常听人所说的那般,是个阿谀献媚之人。
  “太子错爱,这绣屏,微臣寻的倒是便利……”端木涵恭敬的拱手回话,众人也都明白其中缘故,有几个还决定事后托他制上一幅,毕竟杜家的绣纺,此时还未在京中开铺。
  燕郡王坐在太子身边,品着茶一言不发,已经算是他克制了。他的王妃曾对他说过端木涵与定安伯府的恩怨,当然,是挑对定安伯有利的说,因而燕郡王只当是端木涵目中无人,还间接害了他的嫡子……王妃在他眼中不算什么,但嫡子却尤为重要。
  内院中,大夫人陪同自己母亲钱安人与嫂子坐在凉亭中。端木涵已成家,秋水院内还藏着个不知哪家的世家子,又与镇南大将军走得近,他们随便一句话,侯爷都必当从命,而端木鸿如今才十三岁,又无一官半职在身,大夫人不由得,有了危机感,此时的她,更需要娘家人的帮衬。
  “若非老四与他那媳妇不愿纳妾,此时华儿也不必委屈得送回老家备嫁。”说罢,用帕子抹着眼角,似乎为钱华难过,又似乎为自己担忧:“他终不是亲生的,又是嫡长子,如今也大了、能耐了,我的话在他跟前是没份量……”
  “你说的这是什么话,怎么说你也是他母亲,侯府的当家主母,就该出主母的气势来,抓着错处,该罚便罚。华儿的事你也不必放心上,本就她自个儿犯糊涂,怨不得谁去,有空也家去走走,你哥哥为大理寺正,我们二房也不比他们差。”钱安人瞄了眼,与几位夫人一道,立在不远处的水榭内,赏莲说笑的的钱夫人一眼,轻声对女儿自信道。她就是看不惯大房那些人,趾高气扬的样。
  “母亲说的极是,你我姑嫂,也不能因这些个不相干的人,便失了往来,五爷还小,能帮的,公公与你哥哥定是不会袖手。”大夫人的嫂子,听婆婆这般说,极聪明的顺着她的道,句句都说到那娘俩的心坑里。
  前院的消息传得很快,不久,内院中就有人悄悄赞着荣庆侯府送来的寿礼。
  “与安太妃寿辰一样,这也是老四媳妇备办的。”大夫人听到这些,不但没有感到高兴与自豪,反而一脸愁态的对母亲、嫂嫂道。
  正笑着与人客套的钱夫人,此时,笑容凝在了脸上,眼神无措,袖下的双手已经攥得紧紧的,她不是明明已经命人……
  她是有点生端木玥的气,但心里却知道那都是女儿编的,最恨的是端木涵,还不是荣庆侯世子之尊,却几句话,就闹得定安伯府上下没脸,害得她小女儿远嫁,大女儿又因此落了胎,无论如何,她都不愿便宜了端木涵。
  端木涵此时的架子就已经比荣庆侯还大,而荣庆侯爵是不会轻易被削,但若让端木涵袭爵,定安伯府上下,在他面前,还如何抬头……
  三日后,定安伯嫡孙钱安与同窗们,叫上了几名花魁娘子,包了画舫,准备赏莲颂莲,却在要上画坊时,被一名莫生的公子拦下,说其中一名花魁娘子是他先预定下的,拉着那娘子便要走向边上的画舫。此时,有同窗在侧,又有众人围观,钱安又怒又恼,只觉得若抢不回佳人,便会失了他的颜面去,叫上随从家丁,便上前与那公子理论,对方非但不理,那脚步还都没有停下,明摆着不把钱安放在眼里,钱安气得涨红了脸,家丁们占着自己人多,主子又是伯爷嫡孙,渐渐就与那公子动起手来,那公子势弱,无力还手,被钱家人围着痛打一顿,丢入了河中。围观的人群中便有人出声叫喊:“有人落水了,定安伯府少爷把人打下河了……”
  不到半日,整个京城就传遍了,定安府少爷与人抢花魁娘子,命其爪牙将人打下河人,生死不明的段子。这一传本不要紧,但在朝为官的,有几个能没有对立、仇家,正等着把你拉下马的?定安府自然也不例外。更有人,早就想着削弱太子一派的势力,加上成天没事找事的御史们,数道折子,将钱安当作临安纨绔的典型,以治家不严无能为圣上分忧的罪名,把定安伯告到御书房……
  俗话说三人成虎,当数名官员跪在嘉光帝面前,句句有词的说着京里的‘民怒’时。嘉光帝当场罚定安侯一年奉禄与食邑,并罢去了钱安燕郡王府文学一职。
  又过两日,定安伯庶出五姑娘之夫于彬,在南城与人合开赌庄的消息,在京中传开了去。
  临安城的这些达官贵富,绕来绕去,总会出这么些个不长进的亲戚。但不等于他们没脑,凡有些脸面的,捞偏门,也都捞得极为隐蔽,基本都与市井商人合作,由对方出面打理。同朝为官的,在这种事上,倒是无人追根揭底,免得不知哪天也被当了池鱼。可御史却不同,此事既然已经传开了去,上奏,便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御史们又开始发挥他们的特长。
  如果说前一件事只是意外,那这一次,定安伯嗅到了危险的味道,连燕郡王,都有些坐立不安,连夜找他的兄长兼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