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作者:旅游巴士      更新:2021-02-17 13:08      字数:4867
  被誉为樱花之国的日本自古以来就极其崇尚武士道精神,其忠君、坚毅的主旨也正是大和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古老的西方也曾流行着武士的传说,那便是亚瑟王和他的圆桌武士。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亚瑟王及其所率领的圆桌武士便是一个充满罪恶的世界中的坚忍忠勇志士的代表,是维护文明、抵制蛮强入侵的英雄。
  那么为何称其为圆桌武士呢?圆桌一词从何而来呢?
  圆桌就放置在亚瑟王宫廷正中央。它象征了蔓延到全国各地的荣耀和王权,和国王加冕时手握的宝球作用相同。但圆桌的含义要比很多宝球深远。圆桌在实际意义上象征的是友爱与和谐。任何在圆桌周围坐着的武士都不会觉得地位比别人低,不会觉得委屈。圆桌是嫉妒、贪图权力与高位的解药,而中古时代战争与动乱正源于上述种种人类缺点。但是亚瑟王也规定,只有最杰出的“威猛无比、本事极大”的武士才能成为圆桌武士。
  一位精通木工的专家认真检查了这张桌子。它大概是14世纪制成的。他的看法也得到了碳14年代测定法证实,断定圆桌用的大约是14世纪30年代所砍伐的树木制成。所以,如果这张桌子不是亚瑟王所制,又会是谁制这张桌子的呢?英王爱德华一世可能性最大,他当政年代是1272~1307年。
  亚瑟王的传说,与11~13世纪日趋形成的见义勇为和保卫宗教的理想密切相关。每一个战士倘若要做成功的十字军士兵,倘若要追寻耶稣基督举行首次弥撒时所用的圣杯,都应该以亚瑟王的武力为效法对象。见义勇为的骑士精神到14世纪发展到极致。爱德华三世当时企图把法国征服,就像传说中亚瑟王要与罗马“独夫卢修斯”打仗一样。由于对骑士精神的崇尚,再加上亚瑟王的传说,设立一个新的武士精英组织的构想便在爱德华脑中形成。这个新组织以伦敦西边的温莎宫为活动中心。根据法国史学家让·福罗萨特记载,这是1344年4月23日圣乔治节,在一次盛大的马上比武庆典上宣布的。
  不管亚瑟王及其武士是否曾经坐过这张圆桌。它的存在不再仅为单纯的家具之用,更成为亚瑟王及其武士忠勇坚毅的一种象征。真正的圆桌抑或早已灰飞烟灭,抑或至今尚存在某个不为人知的偏僻角落,而传奇的武士们则将千古留芳。
  第一部分:宫廷沙皇彼得三世死于叶卡捷琳娜之手吗
  雄才大略的彼得大帝1725年驾崩后,俄国就陷入了长期动荡中。1762年,沙皇彼得三世的王后叶卡捷琳娜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他的统治。7月彼得三世在狱中突然死去。彼得三世因何而死?他的死与叶卡捷琳娜是否有关呢?
  彼得从小生活在德国,他非常崇拜普鲁士军事制度与德国文化,却对自己的祖国毫无兴趣。他甚至认为俄国是个令他厌烦的国家,他不愿意治理这种国家。1761年伊丽莎白女皇逝世,彼得继位。由于国内政局长期动荡,人们都希望彼得三世可以整顿一下国家。然而刚刚上台的彼得三世却经常以自己的喜好对俄国现行制度和法令乱加改动,他推动的一些政策损害了教会与贵族的利益,令他们十分不满。尤其是在对外政策上,彼得三世的所作所为让政界和军界非常反感。
  叶卡捷琳娜原名索菲亚·奥古斯特,出生于德国什未青一个贫穷的家庭。当她知道了自己成了彼得未婚妻后非常激动,她当即和母亲一起,不远万里来到俄国首府彼得堡。为了做个称职的皇后,她努力学习俄语,还改信了东正教,不久她就能用标准的俄语虔诚地朗诵东正教的誓言,在场的大主教和教徒们听后十分感动,并流下泪来。1745年8月,彼得正式娶叶卡捷琳娜为妻。但是婚后,叶卡捷琳娜才发现彼得是个好色之徒,他甚至把情妇领到家中。而同时伊丽莎白也对她这个异邦女子有所怀疑,并派人监视她,年轻的叶卡捷琳娜暗暗地记着这些仇恨,并未作过多的反抗。她一面刻苦读书学习如何治国,一面在政界和军队中扶植拉拢亲信,并将情夫们都安排到重要部门,以为她夺权作准备。
  1762年6月24日彼得三世离开彼得堡去奥拉宁堡发动对丹麦的进攻,叶卡捷琳娜被留在彼得堡。7月9日凌晨5时,叶卡捷琳娜发动政变,控制了首都局势,成为女皇。彼得三世要求与女皇平分政权,但遭到了断然的拒绝。他只好宣布退位,最后的条件就是女皇能归还他的情人、小提琴和一只猴子,以便他能度过后半生。7月18日,叶卡捷琳娜在枢密院正式登基,史称叶卡捷琳娜二世。就在叶卡捷琳娜就任皇位的同一天,彼得三世暴死在了狱中。
  俄国古老的封建宫廷中始终存在着阴险欺诈与不择手段的争斗,专制独裁与宫廷政变经常一起发生,彼得三世正是这种独裁政治的牺牲品。但彼得三世因何而死?一种说法称他是被人毒死的,当时法国外交部档案记载:一些人按照俄国风俗吻彼得三世的遗体以示告别,这些人的嘴唇后来却奇怪地肿了起来,还有种说法称彼得三世是在酒后与人打骂被人失手打死的。第三种说法则是为除后患,女皇派人勒死了彼得三世。彼得三世的真正死因是什么?叶卡捷琳娜又在其中做了什么手脚呢?这一切都不得而知了。
  第一部分:宫廷伊丽莎白女王为何终身未嫁
  伊丽莎白25岁登基为王,以其美貌、学识和至尊地位引得欧洲大陆无数王公贵胄尽折腰,争相向她邀宠求婚。然而她却终身未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伊丽莎白虽然独身终生,但她也曾利用自已的婚姻大事作为资本,于欧洲各大国之间周旋。第一次是在她登基不久,当时国际社会迟迟未承认她作为英格兰女王的合法身份。法兰西人更在为结束西班牙与法兰西之间战争而举行的卡托—堪布累齐谈判中公然向伊丽莎白发难,提出了谁是英格兰王位合法继承人的问题。
  伊丽莎白非常明白法兰西人的险恶用意,她不动声色地在暗中打起腓力二世这张牌来。在一段时间内,她对腓力二世的求婚既不回绝又不应允,使腓力二世对联姻怀有希望,然后借助西班牙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敦促其他国家认可伊丽莎白作为英格兰女王的合法身份。求婚之事因此就拖了几个月。直到伊丽莎白了解到英格兰特使已在卡托—堪布累齐和约上签字,说明国际社会已承认了她作为英格兰女王的合法身份后,她才一改几个月以来的模糊态度,明确告诉西班牙使节,她不能与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联姻,原因是双方宗教信仰不一样。
  此后,伊丽莎白多次将自己的婚姻用作进行外交的一种工具。众多王公贵胄向伊丽莎白求婚时她都没有答应,她或许根本不打算结婚,然而她严密地隐藏自己的想法,她从不向各国王侯贵胄关上求婚的大门,而是欲言又止,一直让他们对联姻之事怀有希望。
  不想结婚的伊丽莎白也喜欢与男人交往,在宫廷之中,就有不少她喜爱的庞臣,达德利勋爵是其中最令她心仪的人。高大强健的达德利是贵族之后诺森伯兰公爵的公子,他英俊潇洒,一表人才。伊丽莎白对他十分宠爱,在1564年竟加封他为莱斯特伯爵。实际上,伊丽莎白早就有与他结婚、永为伴侣的打算。可是有一件事情令她最终放弃了此念。那就是,莱斯特伯爵在成为女王宠臣之前已是有妻室之人。而且很凑巧,莱斯特之妻罗布莎特有一天突然命丧九泉,因此有好事者传说,罗布莎特是其丈夫为与女王成婚而故意谋杀致死的。不管此事是否属实,终究是人言可畏,女王深恐与莱斯特结婚会引来非议,有损君王尊严,终于未能结成连理。
  1578年,法兰西国王亨利二世之弟、年轻的阿朗松公爵亲自登门向伊丽莎白求婚,但这场求婚却成了一场马拉松,直到5年之后,即1583年,50岁的伊丽莎白才明确宣布拒绝了他的求婚。
  阿朗松成为了最后一位求婚者。此后伊丽莎白便没有提过婚嫁之事,其中奥秘如何,那恐怕就是一个无法解释的谜了。
  第一部分:宫廷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是怎样登上王位的
  沙皇俄国在其长期的君主统治中出现了一位赫赫有名的类似中国的女皇武则天式的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那么叶卡捷琳娜二世是怎样登上皇帝的宝座呢?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继承,有人说是通过发动宫廷政变,那么她又是怎样发动宫廷政变的?这还得从她成为王室成员开始说起。
  叶卡捷琳娜是俄皇彼得三世的妻子,她在为俄皇室完成传宗接代任务后,地位岌岌可危,丈夫彼得早已对其厌倦,人们早已将其忘记,她只是苦苦忍受耻辱和孤寂。
  叶卡捷琳娜这位不同凡响的女人绝不可能心甘情愿做一名忠实的妻子和殉难者。她一方面靠追逐声色犬马的生活来满足自己已被激起的肉欲;另一方面,她在卧薪尝胆,耐心地等待着能使她成为女皇的机会。伊丽莎白通过没有流血的政变登上皇位就是她面前最好的例子。她将要在政坛上小试锋芒了。
  叶卡捷琳娜为了达到目的,开始培植私党。她把禁卫军军官格里戈利·奥尔洛夫列为首选对象,奥尔洛夫的4个兄弟阿列克谢、费多尔、伊凡和弗拉基米尔都是禁卫军军官。叶卡捷琳娜如愿如偿,奥尔洛夫成了他的情夫。这既满足了她野马般的欲望,又为未来的宫廷政变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彼得大公也并不是吃素的,他对叶卡捷琳娜的阴谋早有所闻,他也在积极行动。这个骨子里流着普鲁士的血液的昏庸之君,早就打算与他的情妇伊丽莎白·沃沦佐娃结婚而把叶卡捷琳娜甩掉。
  1762年,荒淫暴戾的伊丽莎白终于死去。根据遗诏,彼得做了皇帝。新登基的彼得三世注定是俄罗斯的克星,他把俄国推到灾难的边缘。而他的登基,也将为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带来灭顶之灾。
  彼得决定把叶卡捷琳娜幽禁在舒吕塞尔堡要塞,并且以他凶残乖戾的性格,他下一步就要动手杀妻子。
  彼得三世好像也预感到有某种阴谋正针对他而来。他将叶卡捷琳娜的党徒之一帕塞克逮捕了。叶卡捷琳娜明白只有先下手,否则就只能做阶下囚甚至是命归黄泉。事不宜迟,1762年,在奥尔洛夫兄弟的支持下,叶卡捷琳娜发动宫廷政变。士兵们穿着俄罗斯的传统军服,簇拥在新女皇叶卡捷琳娜周围并且冲上前吻她的手、她的脚和她的衣服的下摆。女皇置身于欢乐的喧嚣中。所有的俄国人好像都很兴奋,他们高呼着“叶卡捷琳娜!我们的母亲叶卡捷琳娜”,宫廷显贵、各国公使、神父争先恐后地欢迎他们的新女皇。
  软弱无能的彼得三世被迫退位,接着又被软禁起来。在给叶卡捷琳娜的信中他这样写道:“请陛下对我放心,我既不会想,也不会去做反对您本人和您的统治的事。”
  虽然彼得对她已不构成威胁,但叶卡捷琳娜并不愿轻易放过曾给她耻辱的彼得,彼得不久就遭谋杀。叶卡捷琳娜的诏示说彼得死于剧烈绞痛,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彼得死时全身发黑,向遗体告别而吻他嘴唇的人自己的嘴都肿了。可见,叶卡捷琳娜对其十分怨恨,可能不管彼得对叶卡捷琳娜怎样,她都要当上女皇,但彼得对其确实起了极大的刺激作用。
  第一部分:宫廷日本皇女和宫下嫁将军德川家茂之谜
  和宫是仁孝天皇的第八个女儿,贵为皇女的她在4岁时被许配给了贵族有栖川宫炽仁亲王。然而,在长大后,她却嫁给了将军德川家茂,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有人认为,正像历史上中外古今许多弱女子被作为政治交易的筹码一样,贵为天皇之女的和宫也身不由己地做了牺牲品,被政治的狂风怒涛推到历史舞台的前面。在德川幕府后期,掌握政权的幕府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犯,不得不屈从其强大压力,同意与西方各国通商,这种做法受到朝廷和尊王攘夷派的猛烈抨击。为了缓和与朝廷的紧张关系,同时,也为了平息普通百姓的不满情绪,幕府决策机构一方面重新明确幕府受命于朝廷的上下委任关系,另一方面推进“公武合体”运动。“公武合体”运动就是二者的联合,而作为“公武合体”的一项重大步骤,便是幕府奏请朝廷,希望将孝明天皇之妹和宫下嫁给第14代将军德川家茂。为此,幕府进行了许多活动,首先,他们中止了家茂与贵族见宫贞教亲王之妹伦宫的婚姻谈判,并且散布和宫的婚约者有栖川宫因为封禄甚少而对与和宫结婚感到不安等流言。但尽管如此,和宫仍然一如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