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4 节
作者:
换裁判 更新:2021-12-21 18:52 字数:4886
“好。不过今天我来可不仅仅是为了实验堆,”秦泰然说道,“机床这块,首长一直很关注,你知道,这个对于我国军事装备来说意义非常重大,自从数控核心系统突破后,首长就盼着第一台超高精度数控机床的问世,现在这个目标终于实现了,首长希望能够尽快将这个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最终转化为战斗力。”
杜克倒是没有想到这个数控产品开发出来这么引人瞩目,难怪在研发过程中,秦泰然一直提醒自己关注保密问题,连项目名称都通通以数字来代替,除了杜氏重工的高层外,sal这边也就是蔡思强、董锋等寥寥几人知道杜克在干什么。
“这个机床的第一批产品我有大用处,主要将用来加工实验堆用到的零配件。”杜克倒也不怕给秦泰然透露一些信息,事实上秦泰然将一堆人塞进实验堆来,杜克就是想保密也不太可能,在国内做事就这样子,杜克倒是也有心理准备,只是第一批机床他要先留给自己人用。
看到杜克误会了自己的意思,秦泰然摇了摇头,“我不是说这一批产品的调用,而是这一批新研发成功产品的生产问题,杜克,你或许还不清楚,像这种超高精度的机床,西方对我们一直是禁运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公开渠道根本买不得。
现在国内要害部门拥有少量一些,都是经过非常曲折的渠道,花高价弄进来的,由于缺乏技术支持,在数控编程控制方面我们无法突破,因此即使是非常艰难弄进来一些,在加工用途上受限都比较大,而且在维护中要替换的零配件获取也非常困难。
不过就算是面对如此之多的困难,这批机床还是在我们的航天、航空等关键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我们航天、航空的突破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现在我们自己拥有这种顶级的机床设备,有望大规模地配置在各个关键环节的生产加工中,你想想这个东西有多重要?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这就是战略性的产品。所以在这个保密方面首长希望沈大能够保守住秘密,暂时不要公开对外提供这类产品。
所以,首长希望这个顶级的机床设备通过沈大同军工企业联合生产方式先完成军工、航天等关键行业的装备,然后再推广到普通民用行业,暂时来看,对于民用产品还是以生产降低一个档次的机床为好,一方面普通行业用不着这么高精度的机床,另外一方面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多保密一段时间。”
杜克听秦泰然说得有些凌乱了,脑袋开始晕晕乎乎的,这都哪儿跟哪儿的事情,哥们真没有想过这么多事情,只不过是为自己的核电站准备基础工具而已,真是顺便做的,没想到一不小心就弄出一个战略性产品出来。
不过既然国家需要,杜克倒是义不容辞,同那些整天嘴里说得天花乱坠,只会乱喷这样不好,那样不行的人来说,杜克更喜欢踏踏实实做点什么,来慢慢改变这个国家的状态。
至少现在,杜克就为国内数以十万的人提供了很好的工作机会,每年也结结实实为国内赚回来上百亿美元的收入。
“好吧,秦哥,你说了这么多东西,我实在有点头晕”杜克说道,“你还是说说具体怎么联合生产作吧,我这边除了留几百台各种机床后,其他生产出来的你都可以指定去向,只不过现在沈大的产能有限,一时半会儿应该生产不出来你说的那么大的数量,这个联合生产需要我做什么你尽管说。”
秦泰然这边当然早已有了腹案,当下就将这个方案提出来。
“是这样,当以沈大的能力,当然这个产能有限,所以国家整合了八家机床企业,同沈大一起组成北方机床集团公司,沈大以资产和全套数控机床的知识产权占据百分之五十的产权,另外八家占据百分之四十九,杜氏重工占据百分之一,这个主要生产民用级别的机床,也就是国际上主流的2到3微米精度的工业机床。
这样沈大机床在民用机床的产能一下子就提升3倍左右,对于整体带动国内机床行业的技术升级,以及加快我国工业体系机床的升级换代步伐都将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以沈大机床1微米级别超高精度数控机床整套技术,同北方工业下属林海重工组成林海精工有限公司,专业从事1微米级别超高精度各类数控机床的生产和销售,沈大机床占据林海精工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而林海重工占据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
秦泰然一口气提出了这个方案,从经济利益上来说,这个方案充分考虑了杜氏重工的利益,等于是一分钱不花,就将产能大幅度扩张了几倍,一下子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型机床生产企业,要知道在民用机床行业每年总产值也是将近一千亿美元左右。
沈大集团推出来降低一个档次的2…3微米机床虽然不是世界上顶尖级别的,但是却是国际上先进的主流产品,更重要的是拥有很高的智能控制水准,克里开发出来的模糊控制明显胜过当前企图产品一大截,使得在同样加工精度下,加工操作难度更小和生产效率更高。
加上机床消费主战场就是在国内,沈大集团能够得到国家更多的扶持,相信这批新产品推出后,将大幅度改变高端机床产品靠进口的局面,一举成为国内市场的领导者。
所以杜克真没有想到还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机会。何况秦泰然的方案中,将沈大机床集团的控制权交给了杜氏重工,这也是刘姓首长对于民营企业大力扶持的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
至于军工部分,杜克真没有那么多要求,有这百分之四十九股份,等于是旱涝保收军工系统订单的一半收入,销售、售后等事情还不用自己操心,可以说秦泰然的这个方案贴心至极,好到杜克都有些不敢相信。
“这个方案你觉得怎么样?杜克”秦泰然看杜克半天不说话,以为杜克还有什么意见。
“很好啊,”杜克这才回过神来,“对我来说,简直有些喜出望外了。”
秦泰然这才松了一口气,满意就好,这个事情上头操作的人可是绞尽脑汁,生怕杜克这边不同意操作不下来,这个方案看起来是杜氏重工占了大便宜,其实不然。
假如杜克不同意这个方案,由于技术占优,正常情况下国内机床市场迟早都会是沈大机床的,至于那八家机床企业,等到沈大机床一统江湖的时候,不是倒闭就是被兼并的料。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所以上头还不如一股脑趁现在机会塞进来,还能够在机床市场分到一半的份额去。
最初这些制定方案的人,考虑的是双方按照50:50方式划分股份,毕竟算企业现在的净资产,八家机床企业的账面资产规模是沈大的俩倍以上,双方一家一半也是说得过去,只不过刘姓首长看来最初的方案,坚决不同意,老于人情世故的他,一眼看出这个方案给未来沈大集团的股权之争留下了巨大问题。
到时候会有扯不完的皮,这种一时间看似国家资产占便宜了,实际将对未来的经营埋下隐患的方案,按照沈大机床现在的发展势头来看,如果不受影响发展下去,国内机床行业将发生极为显著的变化,所以如果因为扯皮影响了这个发展进程,从长远看严重一点说将拖累国内整个机床行业的发展。
所以刘姓首长坚决要求在民用部分的决策权和经营权一定要交给杜氏重工。
当然秦泰然和杜克都不知道背后还有这么多的争端,好在现在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两个人知不知道都无关紧要。
第三百一十二章 十号工程
沈大机床在机床产品方面的整体突破,很快就能够规模化生产和装备,让一直关注杜克的那位刘姓军中大佬极为兴奋,有了这批超高精度的优秀机床,在加工环节跃升一个档次的军工企业,原来想做而做不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可以展开了,这样要不了几年时间,就可以出现一批质量水平更加精良的常规装备问世了。
刘姓首长搞了一辈子的装备,当然知道这批机床对于装备工业的重大战略意义,别的不说,光是对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的航空发动机和潜艇等就会直接提升一个档次。
八十年代日本东芝公司曾经卖给前苏联几台五轴联动数控铣床,就是凭借这几台先进机床用于制造核潜艇推进螺旋桨,由于加工精度提高,使得潜艇螺旋桨在水中转动时候噪声大为下降,让美国海军跟踪前苏联潜艇的难度一下子提升了很多。
何况杜氏重工还提供了相应的配套新材料。
想着这一环扣一环的设计,刘姓首长结合秦泰然的汇报,杜克居然等待着这批机床来加工核反应实验堆的设备,难道杜克这一切其实都是事先规划好了的?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岂不是说这个实验堆杜克其实已经设计完善,能够变成现实的概率很高?
想到这个可能性,刘姓首长心跳不禁开始加速,想起专家所说这种实验堆要是真的实现了其中提出来的几个效率特征,对于国家的能源安全实在太重要了,他沉思了好久,终于下定决心。
“小孙,你去办理一下,即日起成立十号工程重大专项项目,由秦泰然负责,项目的任务是全力配合杜克博士完成新型核反应实验堆。”政府方面既然不愿意接手,刘姓首长便决定动用手中军方力量进行扶持,这是他负责的口子,不需要再对其他人进行协调。
孙宏眼皮一跳,像这类重大专项,走军方特别拨款开支,在经费和资源保障上几乎是国内最为优先满足的,首长看起来对于杜克博士的实验堆非常看重啊。
只不过在负责同杜克博士相关的这一块事情之后,孙宏已经掌握了很多信息,对于杜克博士几乎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杜克实现的每一项成就,几乎都是让一个天才用毕生时间都很难实现的。所以孙宏现在也是杜克博士博客粉丝。
“是,首长,我马上就办。”孙宏立正回答道。
秦泰然没有想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又多了一副,只不过这样的事情再多他也很喜欢,军中重大专项项目负责人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担任的,自己一下子兼任俩个项目,不知道多少人羡慕得要死。
好在这件事本来就是由他一直在协调,成立专项后,只不过是调动资源的权力更大了,工作的优先级更高了。
杜克也没有想到这个实验堆再度引发上头的大动作,悲哀地发现不知不觉中自己的项目又变成了高度保密项目,可是这也没有办法,研究这个东西,除了学校,迄今为止即便以全球角度来说好像也没有完全由私人资本来完成的先例。
毕竟这个东西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太敏感了。单单一个铀资源的获取和管理使用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好在上头派出的项目负责人是自己非常熟悉的秦泰然,在研究方向上对于自己完全没有什么控制,这样也好,项目合作之后,天天都有人盯着省得上头对自己做的事情起疑心。
列入十号工程专项之后,建设速度立刻再度提速,整个莲花一样的设计中,除了中间的堆芯部分空出来之外,其它部分选派了精悍施工力量在同时施工,不出意料的话,国庆节前就能够完工,比起杜克原先预计的年底前完成加速了不少。
这样,反倒是杜克这边在堆芯部分的进度要拖后腿了,所以沈大机床首批供货被远达轴承接收之后,杜克天天蹲在轴承加工厂中。
一边配合编程实现自己想要的零配件生产,一边指导工人将这些生产出来的零配件进行初步组装和测试一一这个几乎是杜克实验堆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了,由于这是全新的东西,测试要求和测试规范这些,基本都是在杜克脑袋里面装着。
当然,更重要的是杜克还得培训一批操控过硬的工人出来备用一一在马尔代夫那个现在还只是一片厂房的小岛之上,要招收到合适的工人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何况这些超高精度加工机床还是国家保密状态,只能够用本国可靠的工人来操作。
远达轴承的工人在沈大机床技术人员手把手指导下,很快掌握了这种新型机床的操控一一得益于杜克在数控编程方面的配合和机床本身具备的高智能性,经验丰富的工人上手很容易。当然对于数控机床的编程人员来说,在编程控制方面,还需要时间来熟悉这种全新的数控系统。
这也是杜克要长驻厂里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培训合格的编程控制人员和调校人员。
十号工程在各方面关注下进度神速。但是这个秘而不宣的工程,对外界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
现在引发国际机床行业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