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1 节
作者:空白协议书      更新:2021-12-04 15:43      字数:4751
  础吨懿贰:罄从幸淮危飨迅绨啄岬摹短焯逶诵小泛筒悸撑档摹堵畚尴扌浴⒂钪婧椭钍澜纭返闹形谋窘桓诵硎烙眩盟蛔辖鹕教煳奶ǎ⒅龈佬硎烙岩踩险婵匆豢凑饫嘧匀豢蒲榧<堑妹飨刮仕垂逗炻ッ巍访挥校啃硭悼垂恕C飨怠逗炻ッ巍芬次灞椴庞蟹⒀匀ǎ岢挚次灞椤2欢痢逗炻ッ巍肪筒恢朗裁词欠饨ㄉ缁幔忝且愕阄模奈浣岷下铮∧忝侵唤参洌蛘蹋驳阄牟判邪。∥墓傥裎洌涔傥裎模咭芎媒岷下铩C飨恼舛位笆嵌孕硎烙训钠谕细竦乃狄彩桥馈!?br />
  罗应怀是位有头脑有文才的将军,他思路敏捷,记忆力尤其令我吃惊。在他海运仓的家里,我访问了他。问起对许司令员的评价,他很动感情地对我说:“我是许世友的部下,起初是当掌旗兵,司号员,后来在他连里当排长,在他营里当连长。他善打恶仗,喜打大仗。‘你给我冲,不冲我毙了你!’‘打不下来别来见我!’由于他真的干,真的杀头,所以部队都怵他,部队也能指挥得动。有时,他亲自上前线督战,当了师长也不例外。这在那种兵器低级的战争中确实发挥了一定作用,他也立下了不少战功。但有的仗打得太简单化,牺牲过大,代价过大。有人认为他打仗一味是猛冲猛打,那是最大的误解。他非常重视了解敌情地形。胜仗也是从这里打出来的。他批评人有特点,批评干部不批评士兵,批评上级不批评下级。他常说,带兵不严不能打胜仗。为什么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就是强在严字上。在打仗时就更严了。你若怕死,他非当场枪毙你不可,在万源保卫战中,他就亲手毙了不听命令的团长。解放后,许司令下部队,一杆子插到班、排,下面干部就怕他这一手。他了解的情况,你当连长、营长的不了解,他不撤你的职才怪呢!”文化大革命“中,他在台上保护老干部不够。当时,南京军区下属省军区的头头被‘火烧’、被抄家、还有的被打成重伤。很惨。当时我去南京看他,并告诉他:‘下面的同志对你有意见啊,你要出来讲话啊!’他说什么,‘咱们先看戏!’”
  在郑维山将军的书房里,将军这样地告诉我:
  “是的,将军早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时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但可以这样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那些理论,对于他一直是一个模糊不清的遥远世界,而《三国演义》中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水浒》中的一百单八将,《说岳全传》中的岳将军,还有杨家将,对于他似乎更近些、亲切些、实在些。毛泽东,很自然地成为将军心目中的刘备、宋江、岳飞。将军晚年病重时,不少人去探望,想不到他竟用老家的习惯,将一把扫帚倒挂在墙壁上,借以打鬼驱邪。将军谈起古代的那些英雄故事仍津津乐道。他的家乡,他的亲友,他的童年生活许多他都忘了,唯独他家门口贴的那副对联至今仍记得很清楚:‘二件事种田读书;一等人忠臣孝子。’将军一生重义气,严以律己,身先士卒,带兵是好样的,给人一种威严。”
  从郑将军家出来,我又下山到了许世友夫人田普同志的居所。因多年的关系,我们彼此都很熟悉了。田普同志是胶东人。当年许将军在胶东歼敌六万三,连拔十余城,胜利祝贺她们的婚礼。田普同志告诉我说:“俺是八年抗战时期与许世友结婚的,共同生活40多年,直到1985年他在南京去世。他这个人很有特点,我体会最深刻的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毛主席的战略战术,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战场去,党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俺是胶东人,当年许将军奉命由山东纵队总参谋长调到胶东任旅长时,也叫总指挥。那时俺们胶东地区国民党投降派势力很大,土霸王有二三十之多,什么赵保源、李先良、蔡晋康、苗占魁等遍布各地,烧杀奸淫,无恶不作,使人民不得安宁。许世友初到胶东时讲话很深刻,气派很大,至今记忆犹新。他说:‘太平我不来,我来不太平!’几句简单生动的话把大家士气鼓舞起来了。许世友走一地动员一地,胶东人民上下都沸腾起来了,说许指挥是个神人,枪法叫神,瞄眼不打眉;武功叫最,飞檐走壁,片瓦不碎。总之神乎其神,一传十,十传百,传到我的耳朵眼里,我也对他佩服几分哩。那时俺们还没有结婚呢!许世友一到胶东,还没站稳脚跟,就贯彻毛主席灵活作战的战略战术,动员部队大化小,采用游击战、麻雀战、地道战、伏击战、迂回战等等。你叫我不安宁,我更叫你睡不着。你想睡觉我来骚扰,你想喘息我不相让。打一枪换个地方,能吃掉你吃掉你,吃不掉我就钻山沟去躲藏。你要睡觉我去放枪,打得鬼子晕头转向。当时胶东军民盛赞许世友,有句顺口溜:
  ‘许指挥,会打仗,这里叮,那里乒乓,这里喊爹,那里叫娘,打得敌军乱放枪。’  于是胶东的根据地很快壮大起来了。在这种情形下,俺也参了军,和他相爱并结了婚,他要求俺和子女都是很严格的,要求继承光荣传统,艰苦朴素,军事化作风。他不让我偏爱子女,提倡子女自食其力,不靠父母,独立生活。鼓励子女自己创业,不强调子女都调到自己身边来。我们的子女基本上分布全国各地,南京有,上海有,珠海有,北京有,改革开放后,国外也有。许的个性突出,其嗜好也很突出。平时爱喝酒,业余时间爱打猎。因工资不多,下酒菜基本上是野味,什么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野鸭兔子,叫不上名字的东西,只要撞到他的枪口上就跑不了啦。吃不完的还送给朋友尝尝鲜。许将军艰苦朴素,衣着不讲究,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俺要给他做件新衣是很难说动他的。在这一点上,对子女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他到部队检查工作,一是严格训练,二是生产自救,提高部队生活水平,不光讲而要落实做。因此南京、广州军区的生产自救都搞得比较好的,深受部队官兵的欢迎。
  他对家属和子女要求严,还表现在政治上的关心。三八作风歌,党章第三章中的十条,党员必须做到的五条,要求子女会背照做。吃饭时,就让子女背,比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要子女们唱。子女唱不出,让我领着唱。有些条条记不准,就让我写到纸上,贴在墙上。现在子女都大了,分布在全国各地,各有贡献,确实应该感谢父亲教育的好哇。”
  听到我们谈话,将军的正在中学读书的外孙许小岑、乳名“虎子”,也闯了进来,提示我说:“陈叔叔,你要写佬爷,多写战争年代,佬爷的辉煌是打仗。佬爷对全家人要求都是很严的,有时严起来叫人害怕。细想他晚年严格,多是道理先行的。这一点点变化,你也要写上。”
  在北京采访的日日夜夜,我的心情难以平静。我认为,将军是人不是神,瑕不掩瑜。他是一匹勇猛的有特殊性格的“战马”,但不是白马王子骑的纯白马,也不是关云长的座骑赤兔马。只有客观的多视角,才会使我们的认识步步接近真实。
  将军一生的基调就是忠诚,尤其是对毛主席。将军对毛泽东同志的忠诚不像雕塑而成的圆形宝塔,而像高山一般单纯、坦诚、自然,不是为忠诚而故作姿态,或者为忠诚以外的其他目的。当他崇拜的对象正确、成功时,他是这种目光;当他所崇拜的人物错误或是失败时,他依然保持这种目光--一种始终不渝的目光。
  忠诚是他一生的最大优点,相反又成了他的某种过失。
  尽管如此,我讴歌许世友的忠诚。
  翻过几位将军为《许世友传奇》三部曲的题词,我想人们也会得到某种启示。
  1990年10月张震同志的题词是:“与江河同光,与日月同辉”
  1992年2月李德生同志的题词是:“大别山的儿子--许世友”
  1990年9月郑维山同志的题词是:“忠骨赤心”
  1990年7月罗应怀同志的题词是:“一代名将许世友”
  中共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评价是:“许世友同志长期从事革命武装斗争,在近六十年的戎马生涯中,英勇善战,出生入死,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安宁和繁荣富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将军,有这些公正的评价,你应该安息啦!
  后记:春华秋实
  十月金秋,秋风拂金。这部书稿算是在秋风送爽、共和国在深入改革中取得丰硕之果的“秋天”,划上了句号。看万山红遍,红红的枫叶,多像将军军帽上的红五星,尽染着祖国的高山大河。共和国的历史是承前启后、代代相传的。没有昨天,也就没有今天,今天是昨天的继承和开拓。倘若许将军九泉有灵,那么今天的改革开放的新格局,以新格局展现的新成果,人们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共和国日展新姿,国富民强,定会使将军欣慰的。
  又是几个不眠的夜晚,笔者从头至尾认真审读一遍书稿时,心情是激动不已的,惶恐中又感到不安。此书只能是抛砖引玉。老实说,我写将军,只能是沾了将军英名的光,殊不知故事全是听来的,有些史料经过鉴别又是录自别人的,尽管自己作了加工整理,仍不敢称是自己专有的著作,借此出版之际,向我采访过共和国的历史见证人,向引用其史料的作者们,向给我提供图片资料的摄影者,表示衷心的致谢。在写作和采访的全过程中,许将军夫人田普同志及其全家,包括将军的外孙,年仅16岁的“虎子”,也参与了写作提纲的修改,并发表了真知灼见。对此,我也深表谢意。这部书是集体创作的成果,应该献给共和国热爱将军事业、关心“四化”建设的人们。也恳切希望读者和熟稔将军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改得更趋完善。
  作者:陈廷一
  1996年11月于北京黄寺寓所
  附录:许世友同志生平
  我党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卓越的军事指挥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许世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85年10月22日16时57分在南京逝世,终年八十岁。他的逝世,是我党我军的一个重大损失。
  许世友同志1905年2月28日出生于今河南省新县泗水店区许家洼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少年时,他因家贫给武术师傅当杂役,后到少林寺学习武术。1926年8月,他在武汉国民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任连长时,接受革命思想,于当年9月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投身革命。1927年8月,在革命处于低潮时,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于当月返回家乡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1月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开始了在人民军队的漫长革命生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许世友同志历任班长、排长、营长、团长、副军长兼师长、军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在徐向前同志领导下,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川陕苏区的反“围剿”和长征。他曾七次参加敢死队,两次担任敢死队队长,四次负伤,表现了为革命奋不顾身的英勇精神。1934年在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时,他指挥三个团保卫四川省万源城,以与阵地共存亡的气概,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垮了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敌人,坚守三个月之久,为保卫川陕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1935年8月下旬,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率红军右路军长征北上走出草地时,国民党军胡宗南部第四十九师在甘南包座“堵剿”,他奉命率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和红三十军一道,与敌廖战两天两夜,将该敌全歼,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门户。由于张国煮的分裂活动,许世友同志所在的红四方面军先后三次往返于草地,历尽千难万险,倍尝艰辛。1936年7月,第三次过草地,他指挥骑兵部队担任前卫,沿途进行了频繁的战斗,为红四方面军渡过艰险、北上甘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到达陕北后,他进红军大学深造,投入了清算张国焘罪行的斗争。
  抗日战争开始不久,许世友同志随朱德总司令出师太行山,投身于伟大的抗日斗争。1938年10月,他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副旅长。同年年底,在刘伯承、邓小平同志指挥下进军冀南。1939年2月上旬,他和旅长陈赓同志在威县以南香城崮地区,以预伏的方式,诱歼日军一个加强步兵中队,毙敌大队长以下二百余人,生俘八人,给日寇以沉重打击。1940年9月,他调任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同日、伪、顽在渤海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