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5 节
作者:空白协议书      更新:2021-12-04 15:43      字数:4765
  摧垮敌人的顽抗,把山东全省人民赠送的绣着”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十个金字的红旗,插上了高耸在城头之上的气象台。
  接着是十三纵三十七师一九○团早先突进去的两个连队,孤军奋战在敌阵之中,趁天将破晓之际杀了个”回马枪“,与城外的突击部队里应外合,重新撕开突破口。
  兵团立即下达命令,叫各纵后续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巩固和扩大突破口,投入纵深战斗。
  天说亮就亮,虽说几天几夜没有合眼,许世友却一点不感到困乏,心情特别振奋,只是头发成把成把地掉了不少。
  济南西部的火光暗淡下去了,好像消融在晨雾之中。东边的天际却像燃烧起大火,越烧越旺,越旺越红。红彤彤的太阳,跃升出来了。阳光穿过那一缕一缕的云霞,辉煌地照耀着大地。
  我东西线集团多路突入内城,势如破竹。守敌节节败退,纷纷就擒。指战员们追歼残敌,愈战愈勇。太阳还没有落山,济南内城战斗已经基本结束。据守外围几个孤立据点的敌人,也先后被我军解决。
  9月24日,我大军完全攻占了济南。曾经耀武扬威一时的济南守敌十一万重兵,在八天里面就全军覆灭了。王耀武、庞镜塘等化装潜逃,然而难逃我们早就布下的天罗地网,被我军民--查获。
  敌正在北上的邱清泉兵团,听说济南被克,未及与打援部队接触,即仓皇南窜。其余两个兵团,一直没敢轻举妄动。
  八天八夜,攻克济南,实现了”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战斗誓言。中央军委颁发嘉奖令,特授予七十三团以”济南第一团“、一九○团以”济南第二团“的光荣称号。
  迎着朝阳,红旗在古城城楼上飘扬。为庆贺这特大的胜利,许世友将军举起他那心爱的驳壳枪在空中呜枪庆贺。清脆悦耳的驳壳枪声在古城上空回荡。许世友将军手抚着他那心爱的驳壳枪,举目东望,他仿佛看到了新中国诞生的曙光。他笑了,他由衷地笑了。
  第四十三章:开国元勋
  ◎解放后山东军区第一任司令员
  三月的济南。春风吹过,柳絮飞扬,桃花盛开。将军的儿子,十九岁的黑伢,一身粗布衣衫,一身征尘,来到了这座陌生的城市,置身于军区大院的门前,他被警卫拦住了。
  正当警卫询问情况的时候,一辆奶油色的轿车驶来。黑伢像找到见证人似的扑到车前,轿车戛然停下。车门开启处,健步走下了一位首长,他不高不矮,敦敦实实,一身军服,威风慑入。
  ”首长,俺要找爸爸,他们不让进。“年轻人向军人投去了乞求的目光。
  ”你爸爸是谁?“军人目光炯炯。
  ”许世友。“
  军人迟疑了一下,问道:”有证件吗?“
  ”有。“年轻人急忙从怀中取出奶奶的信,展开,交给军人。
  军人一目十行,阅毕,激动得竟忘了向门卫打招呼,便道:”孩子,俺就是你的父亲许世友啊,快上车吧!“
  这天晚上,将军处理完公务,和儿子黑伢唠起了家常。此时,驰骋疆场的将军,他的每一句话语,都带着对故乡的深情,对母亲的眷恋。
  ”你奶奶扎实吗?“
  ”俺奶奶身体可好啦!每天忙忙活活不停闲,不是纺棉花,就是下地干活,插秧播种样样都干。临来时,奶奶说,她很想你,让俺问你好哩!“
  ”好!好!“将军陷入了沉思。许久许久,他没有问话。
  将军又问起了孩提时的挚友和同龄人的情况。但将军提的都是小名,有些是绰号儿。黑讶想满足爸爸,可是那些小名或绰号儿又使他搞不清,只回答了陶万顷先生的情况,这已足使将军满足了。
  一日夫妻百日恩。末了,将军又问道:”黑儿,你娘身体好吧?“
  ”她,她。“
  ”她,怎么样?“
  儿子的回答不像先前那么干脆,变得有些吞吞吐吐了。在爸爸面前他羞于启口说娘改嫁了。在将军的追问下,他道:”爸,你莫问了。她已死了。“
  ”啊!“将军惊叹了一声,忙问道,”她是得什么病死的?“
  ”这,俺就不知道了。“
  父子的谈话被电话铃声打断,就此结束。
  不多日,将军打发黑儿参了军后,又接来了老母,在泉城欢度晚年,共享天伦之乐。在将军的心中,他是欠了母亲一笔帐的,而在母亲的心中,也有一腔对不住儿的心酸。
  为迎接母亲,将军特意准备了一盆仿家乡的炭火,为母亲除去途中的寒意。
  在这盆炭火旁,将军和母亲又接着先前和儿子的话题谈开了。
  ”娘,这次来,俺该对你老尽孝了。有些家中的情况,俺想问一问?“
  ”孩子,家乡变化了。你要问什么?娘都告诉你!“
  ”俺想问,黑儿他娘还在不在?“
  许母也正为此事而来,没想到儿子却先于她问起了此事。母亲没有正面回答,这时,只见她把那双小脚,伸到了炭火盆上方,道:”孩子,你看,俺脚上穿的,正是黑儿他娘做的鞋!“
  将军愣了:”那她在?“立刻骂道,”这个黑娃儿,怎么他娘没死,说是死了。小子诓老子,天理不容!“
  将军怒发冲冠,停止和母亲的谈话,随手操起身旁的话筒,要挂到儿子所在的连队,想狗血喷头地痛骂儿子一顿。
  ”世友,你不该骂他,应该骂俺!“母亲道。
  ”娘,你这话怎讲?“将军莫名其妙。
  ”世友,你莫急,听俺慢慢说。黑儿他娘,由俺作主,另嫁他人了。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你离家这么多年,不捎一字一信,谁知你是死还是活?娘还以为你是死了呢!没办法,娘作了主,要骂,还不该骂娘。“
  娘说着说着,声泪俱下了。灾难的年代有多少心酸的往事!
  ”娘,你做得对!这怎能怪你?她嫁了,也不能怪她。“许世友说到这里,转而又道,”娘,儿也有一心事,想给你老说。俺没有来得及和你老商量,俺也另找了一个。“
  娘擦把伤心的眼泪,说:”孩子,这也不能怨你。“
  ”娘,你说了。俺们二人是两不怨。“将军开怀大笑。
  ”对,两不怨!“母亲也会意地笑了。
  母亲又讲起了儿媳如何好,如何孝顺她:”听说俺要到你这里来,连夜给娘做了一双合脚的布鞋。“
  将军听了,感叹不已。历史留给他的遗憾将是永世难忘的。
  ”娘,你要好好在俺这里住下,俺要孝敬你白头到老。你一生为儿女吃的苦太大了。“
  ”孩子,你是个孝子。娘住下不走啦!“
  这天晚上,新的儿媳田普同志,她理解将军的深情,亲自下厨掌勺,为婆婆做了一桌家乡风味的饭菜,庆贺婆婆的到来。
  ”吃吧,妈。这些都是为您老特意做的。“儿媳把一块鲜鱼夹到了婆婆的碗里。
  面对这一桌味香色鲜的鸡鸭鱼肉,母亲感动得说不出一句活来。半晌,她抖动着嘴唇,发话了:”世友,俺问你,这桌菜要破费多少钱?“
  将军没有答话,风趣地伸出了五个指头来。
  母亲吃惊了:”五元钱,够我们山里人一年吃盐的钱了。你官当大了,也不要太破费了,天底下还有很多吃不上盐的穷苦人。“
  ”娘,你老莫算帐啦。你吃得好,咱全家高兴。“儿媳道。
  晚饭后,儿媳又特意为婆婆买来了一身新衣,让母亲换下粗布衣衫。娘不依:”这衣裳,棉花是俺自己种的,线是俺亲手纺的,布是俺登机织的,俺穿上它舒适。“
  第二天,将军的很多部下,听说司令员的母亲到来,纷纷来看望受人尊重的老人。可老人却躲在二楼上的阁室里不肯下来。将军上楼去请,母亲对他说:
  ”俺一个山里老婆子,干啥叫那么多人来看!在这个家,成天没活干,俺不能呆,还不如在乡下舒适。“
  这位统帅三军、说一不二的将军,竟在母亲面前束手无策了。
  母亲在泉城住了不到十天,就想到了走。她过不惯这里清闲的生活,使她感到别扭。第十天的早晨,泉城的第一缕朝晖映射过来,母亲终于忍耐不住了:
  ”世友,给俺打张车票送俺走吧!“
  ”走,到哪去?“
  ”回家。“
  ”这里是不是家?“将军发火了:”是俺还是儿媳没有照顾好你老人家。“
  ”不,你们全家对俺照顾得很好。生就受苦的命,俺享不了这份福。“
  ”回家干啥?“
  ”俺要种菜园,喂鸡喂鸭,还要纺俺的棉花。“”娘,这几天很忙,还要开几个会,俺没时间送你老,再等几天吧!“将军借故挽留。
  母亲从这天起,开始失眠了。眼睁睁地望着天花板,眼皮像有个小针支着,怎么也合不上。
  眼看着母亲一天天消瘦,睡不安眠,食不甘味,将军心疼啊!终于打发工作人员,把老人送回了大别山。母亲回到家乡后,身体竟奇迹般地好了。
  ◎许司令探母,乡亲自动以十里长队相迎  公元1953年中秋,将军决计要回家乡了。弹指一挥间,他离开故乡30多年了。
  这时经过”三反五反“运动的共和国,已经安定下来。随之而来的是,将军的思乡思母之情也与日俱增。他的多次请假报告终于得到中央军委的批准。许世友心中涌起一阵激动。
  经过南北转战,九死一生,唯有故乡儿时的朋友、血缘的亲情在他心中不时地泛起回忆,那是一片纯真的圣土。解放后,乡亲们也断不了给他来信介绍情况,合作社的领导也曾来泉城,向将军汇报情况。他也曾鼓励干部,为村里设计着蓝图和目标,国事、家事尽装他胸中。
  记得30年前离开家乡那夜,他曾向送他、又不忍革命队伍离去的乡亲们,夸下海口,并说,这是一次新的战略转移,革命队伍走后,这里又将沦陷为敌占区,乡亲们还会遭些殃!不过,你们要有警惕和心理准备。战争并不以小失论输赢。等我们真正打垮了敌人的有生力量,等我们在全国胜利了,我再回乡煮酒敬乡亲。30年后,新中国建立了,许世友作为山东军区司令员,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总之功勋卓著,但他并没忘记当初的诺言。他要回乡看望乡亲,履行当初的诺言。
  人们敬爱将军,将军敬爱人们。这便是将军的情感世界!于是在将军动身回乡之前,他特意安排,要带两个厨子(炊事员),要带够足够的积蓄,慰问乡亲,了却当年的许愿!
  将军还曾讲:参加革命,就没想到能活到今天,如今胜利了,当年九死一生的战友,也应该庆贺一番。这不叫摆场!这是叫真情的庆功!悼念那些死去的战友,祝贺那些为革命作出贡献的乡亲。
  将军出发了,将军在中央军委报告批准第二天就出发了,向着大别山,向着大山窝中的许家洼。
  山道弯弯,秋风拂拂。
  两辆苏式吉普车载着将军的随从,一前一后地在山道驶着。将军的车在飞驰,他一身戎装,威风八面。此时,他目光炯炯,眺望着儿时熟捻的山野。
  八月的大别山,山青水秀。八月的稻谷,笑弯了腰,一派丰收在望。八月的荷塘,一片蛙呜声声。金秋的八月,大别山风景如画。
  当年大山掩护了将军,今日将军又指点着大山。那沟沟坎坎,隐藏着多少令人激动的故事。那山山林林,包含着多少乡亲、亲情。路越来越难行,处在大别山腹地的许家洼便隐藏在莽莽的青山中。车到河南新县,再往家乡便是原始森林,沟壑纵横,无路可行。新县的县委领导得知将军回乡的消息,停止办公,纷纷迎了上来。他们看到将军返乡心切的情况,就没有多留,只留将军吃了顿便饭,就匆匆送别了。鉴于深山老林,车不能通行,将军一行不再坐车,而是骑马,再现当年骑兵司令的风采。
  马蹄哒哒,踏碎了西天的晚霞。
  当将军回乡探亲的消息在七村八坳传开时,当将军在家门口,摆下几口大锅,杀猪宰羊,煮酒慰乡亲时,七村八坳的乡亲闻风而动,像节日一样喜庆。
  封闭的山村珍藏着独特的乡情。
  乡情涌动,似山洪爆发。老人儿童,男人女人,有亲无亲,有面无面,全都来了,他们要亲眼目睹将军的风采。
  多么壮观的场面啊!看望的队伍从将军的家院一直排出10华里开外。
  ◎许世友扶起老母:娘,我是你的孝子,我听你的话,留他狗命不死  将军的家院不大,分正房和侧房。
  此时,将军在正房接待男客人;将军的母亲李氏在侧房接待女客人;院里架起的大锅冒着腾腾的蒸汽,牛羊猪肉分列在案头,两个厨子在忙乎着。自动来帮忙的邻居也分头干着各自要干的事情,有条不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