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 节
作者:空白协议书      更新:2021-12-04 15:43      字数:4723
  ”杀呀!“新战士们一看团长端起刺刀,杀入了敌群,顿时,精神大振,浑身是劲,高喊”杀!杀!“扑向敌人。
  ”军官敢死队“也是怕死队,敌人经不起这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拚杀,纷纷逃命,很快被驱赶到山坡下去了。
  ”快架机枪,打!“许世友急忙选择了一个临时掩体,和几个战士飞快地架起了机枪。紧接着,机枪”哒哒哒“地吼叫起来,敌人倒下了一大片,剩下几个,滚了回去。
  ”打敌人的敢死队,与打敌人的士兵没有多大区别,也就是那么一回事。“许世友同志对新战士们说,”敢死队做出的样子要吓人一些,但是,我们不要被它吓倒。你不怕他,他就怕你。“
  新战士听了团长的话,受到了教育,也掌握了要领,打得顽强了。在”报仇!报仇!“的呐喊声中,战士们拔出大刀,学着团长的样子,跃入敌群,与敌进行了白刃格斗。满耳都是刀枪的撞击和变了音的厮杀声。血,在空中飞溅,在地上流淌,染红了战衣,染红了岩石和草地,连柳林河水也被染得一片通红。
  两强相遇勇者胜,敌人顶不住了。我军乘胜推进了八里多,直插白马嘶河,占领了敌第二师指挥所。接着,又与敌二、三师血战通宵。后来因为敌卫立煌纵队在占领红安后,又北出进攻,对我形成了南北夹击,我军只得留十师掩护,主力转移到檀树岗一带。
  这天夜里,虽然疲劳,但许世友却睡不着觉了。连日的行军打仗,由先来的主动进攻,到现下处处败退。这种败退还美其名曰”战略转移“,仗打到这个地步,许世友要骂娘了!眼下部下的情绪又影响他,他心明如镜。但作为一团之长,他粗中有细,又不能把自己的不满向部下发泄。这几天他的情绪不好,实实是闷得慌啊。尤其是全国的”大肃反“,肃掉了多少好同志啊!想到这里,许世友潸然落泪了。男儿有泪不轻弹。许世友心疼啊!什么”大肃反“,纯属是要搞垮这个部队,拱手让出这块由红军亲手开拓的革命根据地。接着,由此他又想到了他的爱妻朱琴,是死是活,情况不知。攻打麻城时,他又派警卫员傅家奎回家探听消息,不但没有音信,反而他最喜欢的凤妹也被抓起听”审“了。许世友的心碎了!接着,又想到偃月刀,战斗吃紧,他的偃月刀重新锻打又不在身边,一切都糟心透顶。
  许世友似梦似睡,朦朦胧胧中,他又听到号响,便翻身起床,带领部队又抵达了新集以北。一年前,由自己和战友们亲手夺下的这座县城又落于敌手。仇恨的火焰,哪一天不是在心里迸发、燃烧着呢?多少次思念中,他想起新集失守时牺牲的战友,他哭了。好几回,在梦里他和战友一起把新集城攻下了,他笑了。每当他看到作战地图时,总是要把”新集“二字多看几眼。有几次,他不知不觉地把红色的箭头画到了新集城垣,总希望有一天把它夺回来,报仇雪恨。现在,这个机会来了。可是上级又让他们撤。
  撤到哪里去呢?他们又冒着滂沱大雨向皖西转移。这时,敌人的各路”围剿“大军已云集根据地内。红军所经之处几乎都有敌人重兵把守,飘扬过革命红旗的十几座城镇已全部沦入敌手。而那主持中央分局工作的张国焘呢,在严重的敌情面前,由先前的胜利冲昏头脑,转而为惊慌失错;徐向前总指挥的正确意见他听不进去,反而完全失去了打破敌人”围剿“的信心。
  悲剧啊悲剧!
  许世友带领部队跟随总部,由金家寨至燕子河,经东西界岭南下,直趋英山县境,接着经新州、八里湾等地,于10月上旬重返红安地区,在根据地内兜了一个大圈。10月8日,他们十二师与十师在河口以东地区又同敌一师、八十八师遭遇,数小时的激战引来了越来越多的敌人,张国焘沉不住气了,于10日在黄柴皈召开了少数领导人参加的紧急会议。
  会议在紧张地开着。张国焘手中的香烟几次灭火。木已成舟,大势已去。这次会议既是对张国焘错误决策的声讨,也是对中央当初对张国焘的暗里支持进行质疑。按总指挥徐向前今日的话讲:”像张国焘这种品质不好的人,搞家长制统治的人,(中央)根本就不该派来鄂豫皖当一把手。“
  ”大肃反“令多少红军高级战将成为屈死鬼!
  用战士生命换来的八百里大别山根据地重陷敌手,百姓重过暗无天日的牛马生活。
  ◎张国焘由恃胜轻敌转而变成右倾恐敌,部队一退再退,许世友要骂娘了  秋风无情!一夜之间的猛烈狂袭,把八百里大别山的气色都改变了。树叶萎缩缩的,从枝头飘落下来,慢悠悠的,又好像不情愿离开枝头似的,坠入”桃花潭水深千尺“中;地上草儿黄焦焦的,像是被昨日的炮火烤焦似的。生机盎然的大别山,一下子变得凄凉,冷落起来。
  许世友带着队伍,边打边退,一直退到平汉铁路边了。他吃惊地自问道:”怎么退到这儿来了?“
  这时,一个英姿勃勃的骑兵通讯员拍马过来,许世友赶忙迎上去。
  ”报告团长,师长命令你们以铁道为界阻击敌人,天黑以前,随大军后撤!“
  ”往哪里撤?“
  ”铁道西!“
  ”具体地方?“
  ”不清楚!“
  此时,张国焘由恃胜轻敌一变而为右倾恐敌,草木皆兵,毫无重返根据地的决心,仓皇失措,盲目命令部队西撤。
  追上来的敌人,如狼似虎地向十二师阵地扑来,他们心里也清楚,如果把红军赶过了铁路,就等于把红四方面军赶出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实现了他们的多年的夙愿。因此,敌人亡命进攻,都想抢这个头功。
  ”把敌人挡住!“许世友吼声如雷。
  英勇的红军指战员,坚韧不拔,顽强地把敌人阻击在铁路一线。疯狂的敌人把机枪大炮都抬出来,投入了战斗,狭小阵地,霎时变成了火海,淹没在硝烟之中。
  ”轰隆“一声,一颗炮弹在许世友身边爆炸了,巨大的气浪把他掀倒在地,警卫员傅家奎惊慌地跑上来,急切地喊道:”团长,你。“
  ”打不死的!“许世友用巴掌从地上支撑起来,气鼓鼓他说,”命令部队,撤出战斗!“
  ”血!“警卫员小傅惊叫起来,连忙撕开他的裤腿,说:”团长,你负伤了!“
  许世友侧着头,看了看腿上被划破的口子,双目圆瞪,说:”负伤?这样搞,不丢命才见鬼哩!“
  ”担架队!“警卫员大声向后边喊道。
  ”不要!这么多伤员!哪来那么多的人抬呀?“许世友说着,又命令说,”快吹号,撤出战斗!“
  号声响了。
  号音沉闷而悲切。娘的,兵败如山倒,连号音都变了调门!
  夜幕降临,四处的景象都是愁惨的。湿透了的山道弯弯,映着微光。虽然夜风刺骨,战士心里却爆发着一座炽热的火山。人们暗暗地向这块流血洒汗换来的土地告别,泪水涟涟。许世友拄着木棍,面对着眼前细雨濛濛的黑夜,和指战员一起,在坎坷不平、道路泥泞的山道上,高一脚、低一脚地走着、走着。
  ◎告别八百里大别山,是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  在我大军西撤的当儿,在另一条弯弯山道上,飞速行走着三个人。他们像是有什么急事,也好像在追赶前方行人。打头的是位五十多岁的老汉,头缠一条白毛巾,长脑爪门,黑红的脸庞。出山后解下的毛巾缠夹在腰带里,赤脚穿着麻鞋,浑身上下,衣裳被山里的灌木刺扯得稀烂,完全一个山民打扮。人们从他走路的带劲和行动的敏捷上,一眼就可以看出:他那强壮的体魄里,蕴藏着充沛的精力。后面跟随着两个青年人,一高一矮,穿着却很朴素,都是毛蓝衣褂,裤腿高挽在膝盖上。高个的胳肢窝里夹着一把闪亮的大刀,矮个的手里提着一个小包裹。他们二人看来像是那长者的卫兵,跟随着他寸步不离。这三人不是别人,正是闻名潢川城的马铁匠和他的两个儿子。今天特为许团长送刀而来。
  却说马铁匠马老汉,自从一个月前接到许团长的马家偃月刀后,又是心喜又是激动,爷儿五个就忙活开了,对照祖传家书,按照特殊工序,精心锻打起来。他们不分黑天白昼,整整锻打了四四一十六天,才把这偃月刀锻好。只见这刀系上红缨,新如当初。刀面也亮得很,映人头影。刀刃更加锋利,二十双鞋底摞在一起,一刀下去,果如书上所说,”鞋头鞋尾分两下,枣木板凳也分家“。
  因战事吃紧,许世友和其部队已离开潢川城。马老汉不敢怠慢,决定按当时嘱说,连夜带领四个儿子,前去部队送刀,以表救命之恩。在穿越敌封锁线时,没料想两个儿子中弹身亡,马老汉没有悲哀,他和另外两个儿于埋葬完两个爱子,又几经周折,去追赶部队。当他们赶到麻城时,部队已经西撤,扑了个空,他们父子又继续西赶。来到平汉铁路线时,恰又被敌人封锁,父子三人险些丧命。他们化险为夷后,天色已经暗了下来。父子三人,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把战刀送到许团长手里。这时,他们三人不禁加快了脚步。越走路越暗,片刻下起了毛毛秋雨。渐渐衣服都湿透了,那湿衣贴在背上,透骨的凉。这时四周随处都是水,寒冷的、汪汪的一片水,包围着他们。
  前方就是五里店。功夫不负有心人,父子三人终于在这个雨夜,在这个山村小店追上了红军十二师第三十四团--许世友的部队。
  许世友刚行军来到这里,躺在铺上休息,一听说马铁匠带领儿子给他送战刀来了,惊愕不止,悲喜参半,他连忙从床上翻身坐起,一下地,他”哎哟“一声,这才想起刚才战斗时受了伤。
  ”许团长,您受伤了?“马铁匠急忙上前搀扶许世友,关切地问道。
  ”擦了点皮肉。没,没什么。“许世友接过刀道。他大眼一扫,见马铁匠父子三人,一个个被雨浇得像落汤鸡似的。立时吩咐道:”通讯员,快找来衣服给他们换上,通知伙房做几碗姜丝面条,让他们父子暖暖身子。“等这一切安排好后,许世友便架起柴来,点起火为父子三人驱寒。然后取出偃月刀,久久的端详着。这把战刀跟随他南征北战,感情深着哪!他看得认真仔细,刀锋、刀背、刀把,连那红缨儿全看一遍。最后凝视着铁匠,赞不绝口:”好手艺!好手艺!“
  ”许团长,好不好且不先说,请您先试一试!“马铁匠道。
  ”那好!“许世友应了一声,忙找来一根碗口粗细的木棒。说话间,手起刀落,”咔嚓“一声,棍棒分成两截。许世友收起刀,对老汉道:”刀口不错!“接着,他又叹道:”这战刀若是早一天到手,我不多劈斩他们几十个狗头才见鬼哩!“
  ”许团长,都怪我们父子没有及时送到!“马铁匠略表歉意。接着,他又讲起了追赶队伍的艰辛以及两个儿子牺牲在封锁线上的情景。
  许世友听后万分惊愕:”大伯,你为送刀负出的代价太大了!让我。“他声音有些哽咽。刚强的汉子,在流血的战场上,从没落下一滴泪。此时,面对战刀,是感激还是什么?泪水夺眶而出。多么好的乡亲啊!他们为了支持部队,连性命都置之度外。想起八百里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失陷,作为红军队伍中的一员,他有愧啊!
  ”许团长,您不要难过!“马铁匠立时劝道,”部队也不容易啊!您们在前方打仗,爬冰卧雪的,枪子儿嘟嘟叫,为的啥?还不是为我们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您们不怕牺牲,我那两个孩子的牺牲还算得了什么!这次来,我老汉也想好了。让这两个孩子也参加红军,我等着你们重返大别山,胜利归来!“
  ”那太好啦!“许世友听完马铁匠一席话,揩了揩泪水,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民为我之父母“,红军和百姓,犹如鱼和水,永远不能分。以前,他曾给战士上过无数次政治课,他自己又听过上级首长的无数次政治课,怎有老伯此番话语更感人肺腑!
  接着,马铁匠又将两个儿子介绍给许世友。许世友高兴地拍拍这个肩膀,又擂擂那个胸脯,无不感慨地说:”虎背熊腰,都是好样的,两个我都收下啦!“
  ”伢儿,还不快谢谢你们许团长!“君子之言,驷马难追。马铁匠立时吩咐两个儿子道。
  ”谢许团长收留!“
  许世友笑了,又问:”快告诉我,你俩都叫什么名字?“
  ”俺叫马志强。“
  ”俺叫马志刚。“
  兄弟俩都把自己名字的最后一字咬得很重。
  ”好,刚和强都是有骨气的名字!“许世友赞不绝口地开怀笑起来。他敛住笑声后,转首又对铁匠道:”大伯,您老为部队奉献两个好儿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