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节
作者:
津鸿一瞥 更新:2021-12-04 15:43 字数:5162
我们小孩在教室内跟着风琴唱歌,唱“淡淡的三月天,杜鹃花开在山坡上,杜鹃花开在小溪旁……”而我的眼光,一直滑出窗外拼命地找人。
口里随便跟着唱,眼看军人那一行行都开拔了,我的朋友仍然没有从那群人里找出来。歌又换了,叫唱:《丢丢铜仔》,这首歌非常有趣而活泼,同学们越唱越高昂,都快跳起来了,就在歌唱到最起劲的时候,风琴的伴奏嘎然而止,老师紧张地问:“你找谁?有什么事?”
全班突然安静下来,我才惊觉教室里多了一个大兵。
那个我的好朋友,亲爱的哑巴,山一样立在女老师的面前。“出去!你出去!出去出去……”老师歇斯底里地叫出来。
我不顾老师的反应,抢先跑到教室外面去,对着教室里喊:“哑巴!哑巴!”一面急着打手势叫他出来。
哑巴赶快跑出来了,手上一个纸包;书一般大的纸包,递上来给我。他把我的双手用力握住,呀呀地尽可能发出声音跟我道别。接住纸包也来不及看,哑巴全身装备整齐地立正,认认真真地敬了一个举手礼,我呆在那儿,看着他布满红丝的凸眼睛,不知如何反应。
他走了,快步走了。一个军人,走的时候好像有那么重的悲伤压在肩上,低着头大步大步地走。
纸包上有一个地址和姓名,是部队信箱的那种。
纸包里,一大口袋在当时的孩子眼中贵重如同金子般的牛肉干。一生没有捧过那么一大包牛肉干,那是新年才可以分到一两片的东西。
老师自然看了那些东西。
地址,她没收了,没有给我。牛肉干,没有给吃。校工的土狗走过,老师将袋子吊在空中,那些肉干便由口袋中飘落下来,那只狗跳起来接着吃,老师的脸很平静而慈祥地微笑着。
许多年过去了,再看《水浒传》,看到翠屏山上杨雄正杀潘巧云,巧云向石秀呼救,石秀答了一句:“嫂嫂!不是我!”
那一句“不是我!”勾出了当年那一声又一声一个孩子对着一个哑巴聋兵狂喊的:“不是我!不是我!不是我!”
那是人生第一次负人的开始,而这件伤人的事情,积压在内心一生,每每想起,总是难以释然,深责自己当时的懦弱,而且悲不自禁。
而人生的不得已,难道只用“不是我”三个字就可以排遣一切负人之事吗?
亲爱的哑巴“吹兵”,这一生,我没有忘记过你。而今你在哪里?我的本名叫陈平,那件小学制服上老挂着的名字。请求给我一封信,好叫我买一大包牛肉干和一个金戒指送给你。可不可以?
Number : 8982
Title :鹦鹉学舌
Author :
Issue : 总第 111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我和我丈夫,两位动物爱好者,结婚搬进新居后不久,在家中养起了一只鹦鹉。按规定,房间中不许养任何动物。于是,我们不希望别人知道我们的鹦鹉尤尤。不多久,尤尤便证明了自己是一名出色的模仿天才。在学舌中,它最乐意学说“给我一个吻”,而且,不久以后,就整天不停地重复:“给我一个吻,一个很响的吻。”
我真没有想到我们房间的墙居然那么薄,直到有一天,在门上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亲爱的女士,我深知您结婚不久,但是,您至少也得让您可怜的丈夫安静几天吧!”
Number : 8983
Title :爱的足迹
Author :
Issue : 总第 111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一天,我去拜访一对刚刚庆祝完结婚54周年的夫妇。丈夫从花园里穿着工作靴进屋,在厨房光亮的地板上留下了一窜泥脚印。我说:“这下可带进来了脏东西。”因为我想,他妻子也一定为此生气的。
“是啊,”妻子微笑着回答道,站起身,去拿扫帚。“但是也把他带回来了呀!”
Number : 8984
Title :紧急与重要
Author :阮大年
Issue : 总第 111期
Provenance :(台)《800字小语》
Date :
Nation :台湾
Translator :
人生中总好像有一些一直想做却永远找不出时间来做的事,例如一本一直想看的书,一场非得一睹不可的电影,一封早该回的信,一张买回来想听的唱片……可是我们往往会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而将这些事拖延或遗忘了。
我曾经读过这样一篇文章:作者提到,有一晚他正忙于从办公室带回家的公事时,他的3岁小女儿悄悄地走进来,拉着他的衣袖要他陪她出去玩。不知何故,他很不耐烦地叫她自己出去玩。不久后只听到外面“嘎”的一声,出去一瞧,躺在车下的赫然就是自己的女儿。而他也因此终身不能原谅自己当时为何不肯抽出一点时间给自己的女儿呢?
事实上,冷静地反省一下,我们急着去做的事情,是不是全然那么“重要”呢?我想绝大部分是不尽然的。我们急于去做的事,大部分只是“紧急”的,而不一定是“重要”的。但不幸的是,当我们一直忙于一些“紧急”的事情时,不知不觉地便将“重要”的事给忘却了。
譬如说人生吧,大家都承认:知道为什么活着比活下去之本身更重要,否则人跟禽兽就没有什么分别了。平常大家见了面,总是问对方:“吃饭了吗?”“生意好不好?”而不问:“你活得好不好呢?”“你快乐不快乐?”似乎生活中吃喝赚钱之事远比追求生命的意义更加重要。如果常常自问:“我活着的目的为何?”也许可以提醒自己,面对人生,反省人生。生活就好比一张转动的唱片,每天周而复始,一天又一天地旋转下去,然而迟早我们会发现,人生就和唱片一样,是有它终止的一天的。当你走到生命的尽头前,才惊然发觉,自己终日机械化地忙于解释自认为紧急的问题,而没有让生命发挥出人生应有的美好音符时,岂不要对自己一辈子只在忙于“紧急”事件而忘了“重要”的目的而后悔不已呢?
盼望我们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分析一下自己的生命,也调整一下自己的作息,让我们在忙于紧急的事务之外,也留些心去做更重要的事,使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更加有意义吧!
Number : 8985
Title :生态银行
Author :
Issue : 总第 111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联邦德国创建了一种独特的科学设施——生态银行。实际上,它是一座特殊的陈列馆,馆内陈列有土、水、空气以及动植物的各种样品。
根据这些资料,未来的科学家就可以判断:周围环境究竟是如何变化的?在充满…150℃的氮气的器皿中,保存着泥土、牧草、小麦、蚯蚓、甲虫、水草、牛奶、血液、人的肝脏以及脂肪组织。陈列室的各种样品每两年收集一次,其目的是使科学家们了解在某一时期内所发生的变化。
目前,其他国家的科研机关也打算建立这种银行。
Number : 8986
Title :驼鹿的“地铁”
Author :
Issue : 总第 111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正当英国人为刺猬、蟾蜍等小动物的迁徙而修筑公路下的隧道时,美国人在阿拉斯加开始修建驼鹿的“地铁”。
“地铁”修在离安克雷奇市不远的高速公路下,该高速公路可供6辆汽车并排通行。“地铁”长3公里,由直径3米的水泥管道连成。“地铁”内有充分的照明,还装了防止驼鹿因跑得太快而撞伤的保护网。
“地铁”的建成大大减少了驼鹿的死亡率。以前,每年约有100头鹿在车祸中丧生,而“地铁”落成后的1988年死去的鹿还不满7头。
Number : 8987
Title :化妆的发展与沿革
Author :
Issue : 总第 111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公元前7500年
埃及尼罗河谷一带的牧民和猎户已懂得用蓖麻子油涂抹皮肤,以防烈日灼伤。
公元前3500年
埃及和迷索不达米亚的妇女用指甲花染抹手足。又用铅矿石、锑和孔雀石一起研磨制成眼圈墨,说是涂了能避邪。
公元前1370年
埃及王后尼菲女是迪把指甲和趾甲染上红色,并禁止非王室人员仿效。
公元前750年
希腊妇女把头发染黑,又用铅粉使皮肤增白。
公元前150年
罗马人成了地中海一带的新霸主。用藏红花提炼金色的颜料来画眼圈,又用木炭灰来画黑眼盖。
公元前50年
埃及女王克利奥派特拉用赤赭石做胭脂,用青黛色涂上眼盖,下眼盖抹成翠绿色。
公元10年
罗马诗人奥维德写成了历史上的第一本化妆专书。他推荐一种方法,用大麦粉、豆粉、鸡蛋以及捣成糊状的水仙球根敷面,使皮肤嫩滑。
65年
罗马皇帝尼禄和皇后波普娅用铅粉以及白垩粉擦脸,再搽以胭脂,并涂上眼圈黑。
200年
希腊医师伽林把蜂蜡、水和橄榄油调成软膏,用来擦脸,擦后水分蒸发,皮肤便觉凉爽。现代冷霜的制造方法,基本上也与此类似。
1580年
伊丽莎白女王把头发染成红色,把脸孔涂白,又把部分眉毛拔掉。当时英国刚有玻璃镜子,她是英国第一位能清晰地看到自己容貌的女王,所以晚年禁止在宫廷里设置镜子。
1660年
英国复辟时期的妇女都爱擦粉,又爱在脸上贴上日形、星形和新月形的黑花细。这本是纽卡塞公爵夫人为了遮盖雀斑而想出来的新花样。
1700年
英国的绅士淑女都爱在脸上、头发上和假发上扑粉。因此为他们设立了化妆室。当时以肌肤滑嫩为美,所以妇女睡觉时都戴上手套,在额上敷上浸过油的布,以防出现皱纹。
1840年
化妆热潮在英国没落。维多利亚时代审美的标准是皮肤娇嫩白里透红,以及天然粉红色的樱桃小嘴。
1886年
美国的麦康内尔挨门逐户地推销莎翁选集,但无意间做了化妆品生意。他本来以买书送香水作招徕,发现顾客对书的兴趣远不如对香水的大,于是索性改了行,灵机一动,还利用家庭主妇来为他推销香水。53年后,麦康内尔把属下的加里福尼亚州香水公司改名为“亚芬”,用莎翁故乡的河名向“恩人”致意。
1916年
美国市场上首先推出了指甲油,接着又批量生产鲜红色唇膏。
1920年
好莱坞开创了电影时代,片场里的化妆师也塑造出不少西方女子刻意模仿的银坛美女形象。弯弯的眉毛、弓形的嘴唇和夺目的色彩于是风靡一时。
审美观的变化
20世纪西方的审美观已不再以皮肤白嫩为美,改而崇尚古铜色。有一幅19世纪的广告,所推销的是“去除雀斑、防止晒黑、一擦就灵”的皮肤膏,可见不同时代审美观的变化多么巨大。
Number : 8988
Title :他俩每天都相会
Author :平文
Issue : 总第 111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英国有一位89岁的老人费雷德·罗斯威尔,他是个已退休的奶酪师。他的心脏不好,而且有一条腿在11年前因从梯子上摔下来而跌破了。这样一位病残老人,居然每天花6个小时,行程257公里,去探望他的住在护理院中养病的70岁老妻鲍琳。
护士贝蒂·洛根说:“他每天上午来,下午走,风雨无阻。甚至在下雪天,连邮差都不送信了,他仍照常来,我不知道他是如何能做到这一点的。”
七年前,费雷德的妻子因中风入护理院之后,费雷德坚持每天去探望她,七年如一日。他发誓说:“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会天天奔走。我答应过要与我的老伴恩爱至死。如果我俩长期分隔,怎能算得上是恩爱呢?!”
然而,费雷德要去看望老伴一次,实非易事。他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先从自己的农场走一公里多路到公共汽车站,然后搭乘50分钟公共汽车到最近的火车站,转乘1小时30分钟的火车到护理院所在的怀恩敦。从火车站到护理院尚有17。7公里路程,费雷德没钱叫出租车,只好搭“顺风车”。旅途劳顿之苦,可以想见。
费雷德到达鲍琳床边时,已差不多是11点45分了,刚好赶上吃午饭。
护士洛根天天目睹这一对老夫妻相会时的情景。她说:“他一到便吻她的额头,随后便互相拥抱。为了赶上5点30分回家的火车,他下午4点15分就必须离开护理院。两个相别时总是眼中噙着泪花。”
费雷德回到家一般都近8点15分了。他匆匆做晚饭,吃完便躺下安歇,以保证第二天能早早起床。他无限悲伤地说:“有时我真梦想能住得靠近鲍琳些,但是,我知道这不可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