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3 节
作者:
空白协议书 更新:2021-10-16 18:43 字数:5000
挥韫隆!?br />
赵瑗愕然。
“父皇似乎是铁了心地要这么做,谁都劝说不住。”太子有些忧心。
赵瑗慢慢站直了身子,又慢慢将太子的手从衣袖上拉下来,回头望着种沂,轻轻摇了摇头。
事情很不对劲。
古往今来,除了李渊被迫让位、赵佶推卸责任以外,她还没见过哪一个皇帝,是甘心自己退位,将皇位禅让给太子的。更别说太子只有十三四岁年纪,就算老成了些,也是个新嫩的面孔。赵桓突然做出这番举动,究竟是……为什么呢?
“父皇将孤谴往朔州,孤便觉得有些不妙。”太子皱着一张脸,眉头拧成了深深的川字,“父皇的确对孤说过‘扶上马’之类的话,可禅位这种事情……孤还未及弱冠呢。”
“殿下。”赵瑗轻声说道,“您是否想过,其中可能有诈?”
“有诈?”太子反问道。
“嗯。”她微微颔首,压低了声音说道:“比如鸿翎急使是假的,要将你骗走;比如官家已经被软禁,目的不是你也不是官家,而是……再比如,官家是突然碰见了什么可怕至极的事情,非得这样做不可。”
“我倒宁可相信鸿翎急使是假的。”太子苦笑。
“无论如何,还是先见见官家的手书,再行商议。太子以为如何?”她提议道。
太子点点头:“姑母所言甚是。”
官家手书很快就被送了上来,当着众人的面缓缓展开。上头明明白白地写着让太子速回汴梁,字体苍劲有力,隐隐透着几分风骨,的确是赵桓的笔迹。赵瑗将手札仔仔细细地瞧了一遍,有些不确定地问道:“只有太子?”
“只?”
“侯爷呢?”她回望种沂,目中难掩担忧之色,“侯爷不与你一同回去么?”
“有的有的!”鸿翎急使赶忙说道,“官家口谕,命侯爷一同回京。”
一个是口谕,一个是手书,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赵瑗神情微微一顿,继而问道:“那——本公主可需一道回汴梁?”
“这……”鸿翎急使抓抓脑门,一脸的为难。
“姑母还是同我们一起回京罢。”太子收起手书,稚气未脱的脸上隐隐浮现出几丝担忧,“父皇绝不是冲动的人,也不是喜欢受到胁迫的人。究竟真相如何,回汴梁一问便知。”
☆、第120章 觐见
盛夏的汴梁城,没有春日的繁花似锦,却多了几分人头攒动的热烈。熙熙攘攘的街道、摩肩接踵的人。流、热闹非凡的州桥夜市,无一不昭示出盛世的大气磅礴。这是史书上记载的最最富饶的时代,当之无愧的国泰民安。
通往皇城的大道上,不知何时多出了两队侍卫,又多出了一整套太子仪仗。只不过,那套富丽堂皇的仪仗,却是空的。年少的太子骑在一匹白马上,与一位气宇轩昂的青年将军一前一后地跨过灞桥,慢慢朝皇宫走去。
“姑母当真不肯过来?”太子微微皱了皱眉。
“无诏入京,必定又会被御史台参上一本。公主她——不肯多生事端。”
太子“哦”了一声,颇有些失望。
“还请殿下宽心。”青年将军抬起头,望着未知的方向,有些出神,压低了声线说道:“公主就在涿州与汴州交界的地方。若是手脚快些,三两日便可抵达汴梁。”还有一句话他没有说出口,汴梁的一举一动,公主通通都是知道的。
因为半个月前,他刚刚把自己调。教好的亲卫送给了公主一批。
太子略略宽心,马鞭遥遥指着皇宫:“那咱们快些。”
“是。”
“侯爷啊——”太子忽然转过头来,冲他诡异地笑了一下,“听说太医令刚刚按照古方调配了一种药水,可以将面上的刺青尽数抹去。岳将军已经用了,韩将军说要等你先用,姑母已经揪着孤问了许多次,你打算什么时候为三军做一做表率?”
青年将军微微躬身,不卑不亢地说道;“等面见官家之后,臣自会将刺青除去。”
太子嗤嗤笑了两声:“姑母说得一点没错,你果然谨小慎微。”
“臣不敢。”
“得了,天下还有你云中侯不敢的事情么?就算你不敢,孤的公主姑姑,也会将事情替你办得齐齐整整、漂漂亮亮。你我还是快些罢,莫要让父皇等急了,又要拿宫人发落。”
太子今日似乎特别多话,唠唠叨叨地抓着身边的人说了许多。不只是同时入京的侯爷遭了殃,连带着随从们耳朵也磨了许多茧子。不过好在皇宫的距离并不遥远,不过半个多时辰,一行人便下马上轿,被人抬着进了皇城之中。
新任的侯爷很是沉默,任由侍卫收缴了佩刀匕首,又将身体搜了一遍,才举步进入垂拱殿内。
来汴梁之前,公主曾经仔仔细细地叮嘱过他:当心这是一场鸿门宴。
他也曾经笑她多心:若是鸿门宴,官家怎会容忍他这么多年,也不曾发落?
公主耐心解释道:官家不想处置你,可不代表别人不想处置你。吕后命萧何传韩信入宫,后用竹签子将韩信活活扎死的事情,你忘了么?
他沉默许久,才答道:我相信官家。
公主没有再说什么,从他身上摸出半块鱼符,转身便去了自己的封地。
他很清楚,一旦汴梁里真的发生了什么事情,公主一定会凭借鱼符调遣西军,以“燕云专擅之权”的名义,让苍云骑借道燕州、涿州入京,控制住整个局势。
先前他还体贴公主对他关心则乱,可现如今,他最害怕的,就是公主的“关心则乱”。
“侯爷请。”
一个尖尖细细的声音在跟前响起,随后又有人替他掀起了珠帘。他抬起头,发现殿中满满当当地坐了许多人,大多着文官服色。大宋的官家高高坐在上首,侧过头去饮茶,面上看不出喜怒来。年少的太子殿下坐在龙椅旁,同样是面无表情。
他上前两步,恭谨地行礼,即便是最最挑剔的礼官,也挑不出半点错来。
“落座。”官家的声音平平地在上头响起。
他恭谨地谢过官家赐座,一步步走向了太子下首的位置。无数道目光刺在他的脊背上,有惊疑、有愤怒、也有幸灾乐祸。他挺直了脊背凛然落座,薄唇微微抿起,一双点漆眸子幽深不可见底,透着微微的怒意。
曾经,狄青也曾坐在这个位置上。
曾经,他的祖父站在垂拱殿中与童贯据理力争,最后黯然返回西北,气得三天吃不下饭。
曾经……
“种侯果然少年英豪。”官家转过神来,冲他微微笑了一下:“柔福为何不曾与你同来?”
“臣不敢揣测帝姬深意。”
“帝姬哪有什么深意可言。”官家呵呵笑了两声,随口吩咐道,“来人,去将柔福请回来。就说,朕有一件天大的事情,要同她商议。”
周围早有伺候笔墨的郎官传下话去,那些扎人的目光也稍稍和缓了些。
“种侯可知,朕和众位相公,最欣赏你的一点,是什么?”
“臣惶恐。”
“便是你知进退、懂礼仪。”官家温和地说道。
种沂忽然打了个冷战,微微抬起头环顾四周,发现周围人的目光都温和了不少。他禁不住在想,如果今天柔福帝姬执意要跟他回来,或是他方才回答的那句话不是“臣不敢揣测帝姬深意”,官家又将如何发落自己。
柔福之所以能够肆意妄为,是因为她姓赵,而且是个女子,对官家构不成威胁。
至于他自己……一个军功赫赫的外姓王侯……
“好了,你们见也见了、瞧也瞧了,就此散了罢。种侯留下,朕有话同你说。太子今夜便留在宫中歇息,朕和太傅要考较考较你的功课。命岳飞即刻入宫,不可耽误。”官家一口气把话说完。
旁边有人怯怯地提醒道:“官家,再晚上半个时辰,宫门便要下钥了。”
“无妨。”官家摆摆手,笑容分外和煦。
殿中大臣稀稀拉拉地告退,连太子也跟着告退。没过多久,全副武装的岳飞岳大将军便来到了垂拱殿中。官家微微眯起眼睛,扫了下首的种沂一眼,温和地问道:“爱卿为何迟迟不肯洗去面上刺字?你军功封侯,理当为天下军士做出表率才是。”
种沂微微一顿,躬身行礼:“臣,领旨。”
“你是担心朕效法仁宗旧事?”官家似乎恍然大悟,又似乎啼笑皆非,指着岳飞说道,“你瞧瞧,岳将军可比你痛快多了。种侯啊种侯,眼下这垂拱殿中没有外人,朕要吩咐你做一件事情——”
种沂身体一僵。
官家摒退了众人,独独留下他和岳飞,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朕要你——带兵长驱入宫,将朕软禁,匡扶太子上位!”
“官家!”
“官家不可!”
两位骁勇善战的将军齐齐白了脸色,一前一后地在赵桓身前跪下,低垂着头,不敢去看赵桓的目光。一双金纹暗底的靴子倏然出现在两位将军的视线里,紧接着,是赵桓颇为不悦的声音:“朕并非在试探你们,莫要抗旨不遵。”
“官家!”种沂沉声吐出两个字来。
“呵。”赵桓轻轻笑了一下,“你当真不肯去做?”
“臣——不敢。”
“好、好。”赵桓连连点头,指着岳飞说道,“你,将种侯请到太庙里去。朕听闻种侯颇擅文墨,与一般武将大不相同,要好好向他讨教一篇字。至于岳飞你,也好好陪着他吟诗作词,没有朕的命令,谁也不许踏出太庙半步!”
“臣——领旨。”
“臣领旨。”
岳飞站起身来,侧退半步,比了个“请”的手势。
赵桓望着忽明忽暗的烛火,又望着两人渐渐远去的背影,微不可察地笑了一下。
“摆驾太子东宫。等燕国公主回来,就让她立刻进宫面圣。”
一旁的近侍称了声是,悄无声息地出了福宁宫。夜色掩映下,完全没有人留意到他的举动。
☆、第121章 宫变
赵瑗心神不宁地在涿州呆了好几天,终于等到了皇帝宣她进京的旨意。
她没有半点耽搁,立刻收拾行囊,随赵桓的近侍前往汴梁。那位近侍特意吩咐她从西军中挑选了最为精锐的三百骑,作为公主亲卫,前往汴梁。
作为有封邑的公主,赵瑗有蓄养亲卫的资格。
但赵桓特意吩咐她从西军中挑选最厉害的三百骑,显然是带了别的意图。
赵瑗不敢耽搁,一路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地往汴梁赶去。她曾经向那位近侍试探过赵桓的本意,可惜那位近侍打死也不肯多说半个字。他越是试图遮掩,赵瑗心中就越是感觉到不安。
好在她常用的战马脚程极快,不过三五日时间,就已经长驱直入汴梁。
但令她意外的是,在城外的十里长亭里,她居然见到了身着便装的皇兄赵桓。
赵桓见到她,远远冲她摆了摆手,示意她到近前说话。
她不敢造次,便吩咐那三百“亲卫”就地休整,自己带着官家近侍,牵着马,慢慢走到了长亭外。
“臣妹见……”
“不必多礼。”赵桓挥挥手,打断了赵瑗的话,也摒退了闲杂人等。长亭外芳草萋萋,视野开阔,不用担心有人偷听,也不用担心有人心怀不轨。
赵瑗盯着赵桓看了片刻,试探着问道:“敢问皇兄贸然传召臣妹进京,所为何事?”
“怎么,没事朕便不能传唤你了么?”赵桓抖了抖衣袖,似笑非笑地看着她。
“臣妹不敢。”
“这天下间,还有柔福帝姬不敢做的事情么?”
“臣妹……”
“好了,朕同你直说了罢。”赵桓摆摆手,挽着赵瑗的手坐下,“实在是为了你的好夫婿,才不得已将你传了过来。朕让他匡扶太子上位,他不敢。”
“什么?!”赵瑗一惊非同小可。官家尚在,却要匡扶太子上位,此举根本与谋逆无异!她盯着赵桓看了许久,脸色渐渐变了,“臣妹本以为,侯爷是皇兄的心腹重臣。”
“正因为他是朕的心腹重臣,朕才命令他这么做。”赵桓叹了口气,“你也知道,朝中诸位相公,大多是父皇和皇祖父时期的老臣。虽然在金国折损了不少,朕也换掉了一批,但留下来的终究占了大多数,而且并不十分听话。”
赵瑗静静地坐着,没有答话。
“朕想要锐意革新,想要天下重返盛世,想要让大宋不再遭受异族欺辱,就必须制衡文武重臣。可你也清楚,那些个相公们,是决计不肯这么做的。”
“朕曾经想要禅位给太子,让太子来做这件事情,毕竟太子在军中的声望,比朕要大得多。”
“可朕失败了。”
“所以……朕不得不谋划一场宫变。”
“唯有武将篡权,才能将政局彻底清洗干净,不留半点后患地清洗干净。嬛嬛,种侯受封,朕已经顶了很大的压力,再加上……再加上,中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