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节
作者:空白协议书      更新:2021-10-16 18:43      字数:5042
  赵瑗对于青海湖的设想,其实由来已久。
  在这个古老的年代,盐和铁,都是顶厉害的“战备物资”,非朝廷不可控制。大宋吃的一般是海盐,从胶东半岛或是淮扬一带晒干了海水磨细了盐田,一筐筐地运往全国各地。但对于西北的军事要塞而言,运输成本还是太太太……太高了。
  她敢打赌,即便是西夏国自己,也不清楚青海湖产盐量的巅峰在哪里。
  她不只要将整个青海湖收入囊中,还要利用食盐,控制整个西北。
  毕竟这个地方,就是后世的青海、甘肃、宁夏诸省,外带陕西的一半……而已。
  要控制食盐,首先得控制产盐的地方。
  其次,才是控制流通转运的要道。
  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形,她都一一考虑到了。从大宋带过来的这些商人,说是皇商,其实是军队中挑拣出来的商人,还有一些胆大的胡商。她不怕动用外人,反正对于商人来说,利润就是一切。只要将青海湖那惊人的食盐利润分出一些,他们就会乖乖听她的话。
  比如,什么时候出盐,什么时候开通盐道。
  比如,什么时候提高价格,什么时候低价倾销。
  比如……
  她带着商队慢慢来到了戈壁的最深处,在大片青稞之中,嗅到了一些湿。咸的气息。一些商人开始嚎叫,另一些则红了眼睛,拼命抽打着胯。下的骆驼。一片白茫茫的盐湖就在眼前,根本无须她下令,商人们就已经开始动手。
  据说,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足以令商人们为之拼命。
  这样大的一片盐湖,这样白花花的盐田,这样便捷的盐道和距离……人其实很聪明,尤其是浸。淫在大宋本土文化之下的商人。他们很快和看守盐田的西夏士兵打成了一片,交足保护费,然后开始采盐。
  青海湖很大,大到足以称为青“海”。
  两千多年之后,这里依旧在源源不断地供应着食盐,几乎无穷无尽。
  但是!
  这里的土地,同样含盐。
  盐碱地是个什么概念,赵瑗其实很清楚。
  所以,这里除了采盐的盐农之外,其实不剩下什么人了。即便有几个西夏士兵,也大多是保护盐道的。所以,在这里,清水和食物,才是最最重要的东西。
  所以么……
  赵瑗来青海湖之前,可是装满了整整一空间的清水和食物。
  不过,她并不着急。
  物以希为贵的道理,她比谁都懂。
  很多东西盐农不懂,商人们不懂,西夏士兵们同样不懂。
  比如说,赵瑗带了一千年也用不完的金子,过来买盐。
  比如一石盐,在西夏国可以卖一贯,在大宋可以卖两贯,成本可能只有几十文。但如果,在青海湖边,有一个冤大头,愿意花三贯的价钱来买呢?
  傻子才不卖给她呢!!!
  ☆、第103章 一击必杀
  空气中弥漫着青海湖特有的湿咸气息,一筐又一筐青盐被抬到了这里,换到了成色十足的金子。蜿蜒的小路似乎一眼望不到尽头,连大片的盐碱地也显得有些可爱起来。赵瑗特意寻了把藤椅,靠在一块山石边上坐着,面上依旧是带着笑意的。
  空间里已经塞了一半的盐,大约再过半个月,她就吃不进这么多货物了。
  西夏国,河西走廊,还有一望无际的大漠黄沙,当然少不了那位野心勃勃的西辽新帝——耶律大石……
  她闭上眼睛,慢慢回忆起四分五裂的金国,心中渐渐有了主意。
  “帝姬。”
  声音有些稚嫩,也有些陌生。赵瑗睁眼,发现身前不知何时已经多了几个年轻的商人。这些商人肤色偏白,面部轮廓较深,倒不像是大宋的人,也不像是西域来的胡商,倒像是……阿拉伯人或是犹太人。
  能唤她“帝姬”的,总该与她皇兄有些瓜葛。
  赵瑗含笑着点点头,轻声询问道:“几位可有要事?”
  为首的年轻商人迟疑片刻,才说道:“帝姬殿下,这生意,咱们怕是做不成了。”他的发音有些古怪,像是吞音,仔细分辨却又不是。
  赵瑗不动声色。
  商人继续说道:“西夏王遣了特使,不日便可赶到。”
  赵瑗低低“嗯”了一声,眼底隐约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西夏王遣使?
  西夏王要是不派人过来,她这场戏,还演不下去呢。
  “咱们跟着官家做生意,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可如今却是……帝姬殿下,您看……”
  赵瑗似笑非笑地扫了他们一眼:“如何?想撤?”
  几个商人齐齐点头。拿命赚钱,可也得有命花才行。
  “那好罢,悉听尊便便是。”赵瑗意兴阑珊地拂了拂衣袖,起身望着雪白的盐田,慢慢勾起唇角,笑得有些阴枭,“我断了他的国计民生,他不来找我才有鬼。”
  前头说过,商人都是逐利的。
  一石盐,从青海湖运送到西夏国的各个盐市,别说运费,劳力也是不小。现在青海湖边上有个财大气粗的买家,盐农肯定喜欢跟她做生意。这样一来二往,西夏国的盐价必定飙升。
  再加上赵瑗一早便和种将军嘀咕了两句,西军掐死了西夏国以东的贩盐通道,盐价必定涨上加涨。
  可问题是……
  人能不吃盐么?
  要知道,淀粉、清水、无机盐,可是维持生命的必需品。
  最最可怕的是,一旦人类体内缺盐,就会表现出一种可怕的症状:全身无力,蔫蔫的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来。而这,才是赵瑗一击必杀的所在。
  她送走那几位商人之后,轻轻拍了三下巴掌,对倏然出现又倏然消失的黑甲军士说道:“同种将军说,可以动手了。”
  盐价高涨,平民必反。
  而全军缺盐……
  西、夏、兵、败。
  赵瑗重新坐回了藤椅上,一步步计算着西夏军的行军速度,分毫也不敢错乱。西夏党项人出了名的凶狠,先头太。祖、太。宗、仁宗花了好久的功夫,也没把西夏国给打下来,反倒在西北养了一批恶狼。这一回,她非得把这个钉子拔掉不可。
  要知道,西夏王的祖宗姓李,是李唐王朝有名的叛将呢。
  她静静地闭了一会儿眼睛,确认计划无误之后,才压低了声音吩咐道:“怕死的赶紧走,不怕死的,随我去西夏王都。”
  ——————
  一个国家的风吹草动,往往会表现在王都里。
  比如现在。
  疯涨的盐价已经让整个王都变得暴躁。不过短短数月时间,盐价便涨了十倍有余,而且还有继续疯涨的趋势。经济学上有一个经典的理论:如果某种货物缺货10%,你以为你能以1。1倍的价格买到?错!必需以十倍的价格买!因为在市场上,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房地产泡沫是怎么产生的,西夏王度的盐价泡沫就是怎么产生的。
  而赵瑗如今要做的,就是堆高盐价,堆高泡沫,然后等它自动引爆。
  吃不起盐的底层平民已经开始搬家,在有心人的引导下,慢慢往东边撤。据说东边有田,东边有盐,饿不死。至于东边的皇帝是谁……
  管它呢,反正两千年前都管汉武帝叫做陛下。
  这件事儿,当然也是赵瑗吩咐下去的。两军交战不伤平民是传统,而这些向东迁徙的人。潮,也可以补充足够劳力。最要紧的是形成一种“西夏大势已去”的风潮。
  记得那句话怎么说吗?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一旦西夏人不再相信他们的王,一旦西夏军变得疲。软无力,被大宋西军当成豆腐来切……
  大宋以西,不复有夏。
  后世的史学家们已经不想用“摧枯拉朽”或者“势如破竹”来形容这场战争。一个个沉默无言的宋兵汇成一股洪流,如同苍龙一般吞噬着枯黄的大。地。西夏王接到消息时,大军已经打到了皇宫。他暴跳如雷,他状若癫狂……哦,反正史学家们对失败者不感兴趣。
  直到那位幕后黑手身着大宋帝姬服舆,大摇大摆地走进西夏王宫,抖出一卷明黄布帛,口称李氏接旨,西夏国的诸位王公贵族们,也没弄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
  虽然盐价恨天高,但不就是少吃些盐么?怎么就败了?
  西夏国的王宫贵族们,当然不会知道长期缺盐的后果,大宋帝姬当然也不会这么好心告诉他们。
  他们只需要知道,因为全军缺盐,五十万西夏军被三万西军撕开了口子,紧接着厢军替补,被人直。捣了黄龙,西夏国灭,就足够了。
  西夏王死死地盯着他的死对头,恨不得将赵瑗身上多穿出两个洞来。
  他很清楚,这一切都和眼前这位大宋帝姬脱不了干系。他的特使刚到青海湖,就听说盐商们已经卷铺盖跑了,又听说最大的盐商,居然是大宋国的柔福帝姬殿下……
  柔福帝姬,又是柔福帝姬!
  金国是怎么四分五裂的,西辽是怎么被挤走的,西夏国是……
  “陛下啊……”
  他看着柔福帝姬袅袅而来,弯下腰,冲他勾唇一笑。
  “你是喜欢去见我皇兄,还是喜欢留在西夏王宫,自尽身亡?”
  魔鬼!绝对是魔鬼!
  那位帝姬越是笑靥如花,他就越是感觉到背心发寒。
  一定是宋国的冤魂招来了这位魔鬼,一定是!
  他看向魔鬼身后,两排齐齐整整的黑甲军士目光如刀,为首的是一位身姿挺拔的青年将军,怎么看都觉得有点儿眼熟。
  再看面军旗,还有旗上如同金石铿鸣的“种”字,他似乎明白了点儿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没有明白。
  在大宋国,戍守西北的种家,是西夏的死对头。
  ☆、第104章 回京
  “喏,陛下。”
  大宋帝姬从来都是气度优雅,不会同一个表情扭曲的西夏王计较。赵瑗自然也不会。
  “皇兄觉得,你递交的国书一点也不厚道,所以就让我过来了。”
  她听见了西夏王的磨牙声。
  “既然你决意向皇兄称臣,不妨永久称臣可好?我大宋永不封王,这西夏么……”
  她看见西夏王被两个兵士死死按在案上,狠狠地瞪着她,睚眦欲裂。
  “一来我不喜欢杀人,二来我不喜欢见血。既然陛下您迟迟不肯做出决定,那就只好由本帝姬代劳。唔,本帝姬以为,西夏国以东可划归陕西路,西夏国本体可划归宁夏、青海二路,陛下以为如何?”
  “路”,大致是指军。区或者辖区的意思。
  看这个样子,赵瑗是铁了心地想把中国地图给包囫囵了。
  “既然陛下不说话,本帝姬便当您是默认了。”赵瑗自顾自地下了决定,无视宫内一干王宫贵族,偏头冲种沂微微一笑,坐在案前提笔,给她的皇兄写信。
  公主位比诸王,在场众人中,以赵瑗的身份最高,自然她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这是这奏折该如何落笔,赵瑗却有些犯难。
  自古以来,皇帝最为忌讳的,便是“功高震主”。
  她姓赵,又是公主,赵桓肯定不会过于为难她。可种沂是外姓,又是西军的头儿,还吞掉了整个西夏,加上先前抗击金兵……往好里说,是功至封侯;往坏里说,那可就是功高震主。
  整个西夏王宫静得连根针都掉不下来,只剩下西夏王公们呼哧呼哧的喘。气声。盐价上涨固然扼住了底层平民的咽喉,可王公们的日子也不好过,身体虚弱的大有人在。没过多久,便有人挺不住,昏过去了。
  赵瑗依旧不曾落笔。
  兵士们开始清理现场,连带着整个王都也被西军接管。与宫中的氛围不同,城外随处可以听见兴奋的吼叫声与欢呼声。将领们三三两两地押着西夏王室离去,
  赵瑗还是没有动笔。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兴奋了一整日的人们也渐渐散去。早已准备好的商人们搬出了大袋大袋的食盐,开始叫卖。西夏国不大,但底子还是有的,军。队也没有收拢干净。在完全掌控西夏之前,赵瑗还不敢将食盐全部放出市场。而青海湖盐道,也早已经被西军给封死。
  嗯……
  她还是没有动笔。
  眼看着夕阳西下,岸边也燃起了粗。大的明烛,雪白的布帛上多了几滴晕开的墨,却不成文书。案几前,赵瑗依旧苦思冥想着,不得要领。
  该如何落笔,才能在“功至封侯”与“功高震主”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
  “帝姬。”
  赵瑗抬头,发现种沂端着一盘吃食站在案几边上,铠甲未除,眼中透着深切的担忧。她失笑地摇摇头,搁了笔,朝旁边挪出了一半地方来:“坐这儿。”
  种沂犹豫片刻,将盘子搁在案几上,在赵瑗身侧坐好。
  “你……”
  “你……”
  两人几乎同时开口,又同时愣了愣,气氛陡然一松。种沂抬起手,轻轻拢了拢她鬓边的发,目光渐渐温柔起来:“可是有些为难?”
  “嗯。”赵瑗含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