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作者:
辣椒王 更新:2021-10-11 20:51 字数:4729
书名:诊脉三十二辨
作者:
朝代:
年份:
自序
属性:脉虽四诊之一。其精微玄妙。非粗工庸术所能推测。晋王叔和之言曰。心中易了。指下难明。谓沉为伏。方治永乖。
以缓作迟。危殆立至。况有数候。俱见异病同脉者乎。若是乎辨之不易也予何人斯。敢为脉辨。然理虽难辨。
自上古神圣以及历代名宿。虽兼望闻问。未有舍切而能施其巧者。予又不得不为之辨。辨之云者。亦非敢于古人未发之
旨。妄增一说也。古人之言简质平意淡。多含蓄未易通晓。予则辨之使显。俾隐深之妙。洞若观火。
及至后儒。各殚所学。博求众本。人持一说。莫所适从。予则辨之。使其据经分剖。不致混乱。一辨大略也。自二辨至
七辨。宗伯仁之六脉。而着其所统共得二十九脉。每脉各注。其阴阳。肖其形象。如芤动牢革之最难明者。皆
有确义可寻。自八辨至十二辨。则详叙十二经源流。不特尽脉所经行之处。与诊脉之法。如辨肺经。则肺之体。肺之
用。肺之性情。肺所受六淫七情之伤。以及肺之积。肺之败。不独知肺之脉。兼尽肺之义。心脾肝肾。莫不皆
然。而于胞络三焦。向所愦愦者。尤极开晰。自十四辨至三十二辨。则究极脉中变化之奥。有全取诸书者。则标其目。
虽粗工庸术。阅是编当亦有会。然不敢自谓无漏也。聊以此请正天下。有 知予盖留心于此道者。或肯惠然赐教耳。
祝序
属性:管侗人先生。不知何许人。此书为其手着。言简意赅。了如指掌。洵有裨初学之书也。予于今春。得于吴市之旧书
肆中。虽为抄本。而简端有新刊二字。似当时已付梓行。大约流传未广。 致湮没。惜哉。爰将原本邮寄吉生仁丈。即
烦校正付印。以公同好云。
x癸亥鞠秋下浣海昌后学祝绍钧识于吴门客次x
一·辨诊脉大法
属性:脉者。血气之先也。血气盛则脉盛。血气衰则脉衰。王叔和分七表八里九道七表者。浮芤滑实弦紧洪也。八里者。
微沉缓涩迟伏濡弱也。九道者。长短虚促结代牢动细也。滑伯仁括之以浮沉迟数滑涩之六脉。浮沉之脉。轻手重手而取
之也。芤洪散大长濡弦皆统于浮。伏短细牢实皆统于沉。迟数之脉。以己之呼吸而取之也。缓结微弱皆迟之类。疾
促皆数之类。滑涩之脉。则察夫往来之形也。滑类乎数。涩类乎迟然脉虽似而理则殊。数为热。迟为寒。滑为血多气少。
涩为气多血少。究而论之。叔和表里之说。不可不知。伯仁之论。尤捷而便。诊时男左女右。人臂长则疏下指。臂短则
密下指。掌后高骨为关。先以中指定关位。徐下前后二指。要得举按寻三法。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
委曲求之曰寻。下指时轻按以消息之。次重按以消息之。然后自寸至关逐部寻究。须均呼吸。以定至数。一呼一吸。要
以脉四至为率。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间以脾脉在中为一息。五至是平脉也。其有太过不及。则为病脉。又须识时
脉胃脉与脏腑平脉。然后及于病脉。时脉谓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也。胃脉谓三部中每部各有浮中沉。浮主皮肤。候表及腑。
沉主筋骨。候里及脏。胃脉在中。按之和缓。无胃则真脏脉见矣。平脉如心脉洪大而散之类。既推病在何部。更分
在气在血。又须识三部所主。寸为阳。为上部。主头以下至心胸之分。关为阴阳之中。为中部。主脐腹肚胁之分。尺为
阴。为下部。主腰足胫股之分。病脉见时。在上为上病。在下为下病。左曰左病。右曰右病。左脉不和病在表。右脉不
和病在里。脉法之要。不外乎此。
二·辨浮脉所统有十
属性:(芤洪大散虚长弦濡紧革皆统于浮)
浮。阳金也。指下按之不足。轻举有余。如风吹毛。如水漂木。曰浮。是阴不足。阳有余。其病在表。主风。有力
表实风邪盛。无力表虚阴血亏。浮迟表冷。浮数风热。浮滑痰热。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大鼻塞。浮散劳极。
浮虚伤暑。浮濡阴虚。浮弦风痰。浮紧风寒。浮缓风湿。又寸浮。主伤风头疼发热。关浮。左主膨胀。右主中满腹痛飧
泄。浮而大。风在胃中张口息肩。尺浮。客阳在下焦。虚喘耳鸣溲便秘。 若浮而无力。按之如捻葱叶曰芤。芤草中空。
状如葱管。浮沉二候易见。故曰有边。独中候豁然难见。正如以指着葱。浮取得上面之葱皮。中取正在空处。沉按又得
下面之葱皮。无中非绝无。但比之浮沉。则无力。若泥为绝无。是无胃气矣。旧以前后为两边。与葱义不合。芤
为阳火。是阴去阳存之脉候。主失血。大抵气有余。血不足。血不统气。故虚而大。若芤之状也。经曰。常病得之生。
卒病得之死。血虚故也。寸芤主血妄行。为吐为衄。关芤左血海空。右胃虚。主腹多积瘀。尺芤下焦虚。主血淋血
崩。 若满指腾上。来盛去长。如江河之大。波涛涌起曰洪。洪即实脉之无力者也。为气血大热之候。属火。寸洪胸满
烦热。关洪胃热口干。尺洪二便秘塞下血。 若脉形加于常脉一倍曰大。阳也。经云。大则病进。然平人三
部皆大。往来上下自如。为禀质之浓。一部独大。斯可占病。若按之满指。来去不明。漫无根底。如杨花散漫之象曰散。
阳也。火也。散脉独见。有表无里。是血亡而气欲去。主身危。又产妇得之生。孕妇得之堕。 若形大力薄。
举按豁豁然不能自固曰虚。阴也。经曰。久病脉虚者死。 若过于本位。不大不小。迢迢自若曰长。阳也。木也。主气
血有余。若长而软滑曰气治。长而坚搏曰气病。实牢弦紧。皆兼长脉。邪气盛则见之。又女人左关长曰多淫欲。 男子两
尺长曰多春秋。 若按之浮软。如水面浮绵。随手而没曰濡。濡主气血虚乏。又为伤湿阴也。寸濡上焦寒。阳虚自汗。
关濡脾虚冷。尺濡恶寒。 若按之端直以长。状若筝弦挺然指下者曰弦为阳中伏阴属木。弦。贵轻虚。以滑劲急如新张
弓
弦者。病危。凡经络间为寒所滞。气血不舒。则弦脉见故脉弦必作痛。阳弦头痛。阴弦腹痛。尺弦少腹痛。又木旺者脉
必弦。木旺必来侮土。土虚不能制湿。而痰饮之症生。故疟脉自弦其单弦。或寒。或痛。或饮癖。或拘急。又有双弦。
脉
来如引二线。为肝实。为寒痼。 弦甚为紧。状如转索。乃热为寒束。阴阳相搏之脉。属阳。病则为痛为毒。 其芤
弦相合。形如按鼓皮者曰革。阳也。芤虚弦寒。虚寒相搏。是精血遗亡而气独守。女子半产漏下。男子亡血失精。
三·辨沉脉所统有五
属性:(伏短细实牢皆统于沉)
沉。阴水也。重手按下。至筋骨乃得。如绵裹砂。内刚外柔。如石投水。必极于底曰沉。是气满三焦。而不运于脏
腑。为阴逆阳郁之候。其病在里。为寒为水蓄为气。有力里实。必痰食有形之物。凝滞于内。无力里虚。乃无形之气。
郁结于中。沉迟痼冷。沉数伏热。沉滑痰食。沉涩气郁。沉伏霍乱。沉牢冷积沉弦饮痛。沉紧冷痛。沉弱阴痛。沉缓寒
湿。寸沉左为寒邪在心。右为寒痰停蓄。伤寒两寸沉曰难治。平人两寸沉曰无阳。多艰于寿。关沉伏寒在经。
左主两胁刺痛。右主中满吞酸。尺沉肾寒。主腰背冷痛。男子精冷。女子血结。沉细为阴痒。 伏类于沉。然沉行筋骨
间。伏行骨上重按着骨。指下裁动曰伏。阴水也。积阴冷毒之气。滞于三焦。为关格闭塞之候。伏而数曰热厥。亢极而
兼水化也。伏而迟曰寒厥。阴极而气将绝也。惟伤寒脉伏。主大汗而解。寻之两头无。中间有。不及本位。状如米粒曰
短。阴金也。是气不足以导其血。为不及之病。涩微动结。皆兼短脉。过于悲哀之人。其脉多短。短而滑数为酒伤。寸
短头痛。关短宿食。尺短胫冷。又关不诊短。短见于关上。是上不通寸为阳绝。下不通尺为阴绝。若应指沉沉。不绝
如丝曰细。阴也。为吐衄。为忧劳过度。为湿。凡血衰气少则顺。否则逆。若中取之沉取之脉。皆幅幅有力曰实。属土。
是伏阳在内。寒锢于外。实而静为气血有余。实而躁为里有邪。妇人尺实为有孕。实统牢革。牢革之脉。古人多混
淆莫辨。不知革浮牢沉。革虚牢实。形证各异。故革脉见浮部。其按之坚固有力。动而不移曰牢。阴中有阳。里实表虚。
病主胸中气促。骨间疼痛。大抵其脉近于无胃气。故诸家皆谓危殆之脉。
四·辨迟脉所统有五
属性:(缓结代微弱皆统于迟)
迟。阴土也。一呼一吸。脉不及五至曰迟。乃阴盛阳亏之候。主脏寒。审其迟之微甚。知寒之浅深。有力冷痛。无
力虚寒。浮迟表寒。沉迟里寒。乍迟乍数
为虚火。又有不浮不沉。不疾不徐。不微不弱。如微风轻 柳梢之状曰
缓。缓属阴。土有和缓之义。冲和之气。洋溢于脉。血满肌肉。故不嫌迟。乃脾之正脉。若浮而缓曰卫气伤。沉而缓曰
荣气弱。诸部见缓脉。皆主气血不敛。为不足之症。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血虚。缓弱气虚。寸缓皮肤不仁。
关缓不欲饮食。尺缓脚弱下肿。若脉来迟缓。时一止而复来者曰结。结者。阴脉之极。阴独盛而阳不能入为七情所郁。
寒邪滞经。气血痰饮食五者。一留于其间。则见为结脉。浮结气滞。沉结积聚。结促皆危症。结促之
脉。无常数。或二动或三动。一止即来。有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繇是复止。寻之良久。乃复强起曰代。若
暴损气血。元气不续者可治。痛脉时见代。娠妇亦有代脉。必在三月余。不则一脏绝。他脏代至。故曰代必死。
若轻诊即见。重按如欲绝。有而若无者曰微。阴也。是劳极诸虚之候。浮微阳不足。沉微阴不足。曾经汗吐下后见之。
为阴阳将自和欲愈之脉。 软极曰弱。萎弱不振。类濡而沉。阴也。气虚则脉弱。阳陷入阴之象。寸弱阳虚。
尺弱阴虚。关弱胃虚。病后老人见之顺。平人少年见之逆。
五·辨数脉所统有二
属性:(疾促统于数)
数。阳火也。一呼一吸。脉逾五至曰数。是阳热太过之脉。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寸口数实
肺痈。数虚肺痿。数而坚如银钗之股。曰蛊毒。 数之甚为疾。 脉来数时一止。而复来者曰促。促者阳脉之极盛。
阳盛而阴不能和。气血痰饮食五者。一有留滞。则脉必见止而为促。促非恶脉。然渐退则生。进则死。
六·辨滑脉所统有一
属性:(动统于滑)
滑。阳水也。然非独阳。乃纯阳正阴和合交结。不能独取而成滑。阴随阳化曰热化。故其症为热。实形则往来流利。
如珠走盘。而中有力。大抵血盛则脉滑。故肾脉宜于滑而收敛。脉形清者。为血有余。三五不调。脉形浊者。为
血滞。为痰。浮滑风痰。沉滑食痰兼气。滑数痰火。滑短宿食。寸滑阳实。胸中塞满吐逆。关滑气满食即吐。尺滑蓄血。
妇人尺滑有断绝。为经闭。和滑为孕。举之无寻之有。无头无尾。状如大豆。厥厥动摇。不离其处者曰动。动
随虚见阳也。阴虚阳战于内。动脉即现。多于关部见之。主痛主泄痢。见于寸为阳。阳动为惊为汗。见于尺为阴。阴动
则发热形冷。
七·辨涩脉
属性:涩。阴金也。如雨沾沙。如刀刮竹。往来极难曰涩。涩为气有余。气盈则血少。荣卫不相随。故脉来蹇滞。肺则宜
此。病之所主。复中气结。内则血痹痛。外则中雾露毒。浮涩表恶寒。沉涩里燥涸。寸涩液不足。关涩血不足。尺涩精
不足。必艰于嗣。又女人有孕。为胎痛不安。或胎漏。无胎为败血。
八·辨肺大肠脉
属性:手太阴肺经。为一身之华盖。统十二经。十五络。五脏六腑之死生吉凶。皆于此决。盖肺居脏腑最上。脏腑之气。
无不上熏乎肺也。以其位高。辅君主行荣卫。故曰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居右手寸口。与手阳明大肠为表里。肺
脏大肠腑。言其体。属西方辛金。言其用。肺主气。多言则伤气。咳嗽由此而作。肺又藏魄。并精出入谓之魄。精气之
臣
佐也。其窍通于鼻。肺和则鼻知香臭。言其性情之杂着。肺主声。自入为哭。其传于五脏者。亦各自有声。其
为各脏所传者。心主臭。入肺为腥。脾主味。入肺为辛。肝主色。入肺为白。肾主液。入肺为涕。其为六淫所中。肺宜
温润。燥则病。寒亦病。其为七情亦害。忧或悲。则魄户不闭。金气郁塞。心火乘之。其有不内外因而病者。叫呼损
气。则伤肺也。脉起于中焦中焦者。中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