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节
作者:
当当当当 更新:2021-10-11 20:51 字数:5208
病至恶见人与火,闻木声惊心惕然,
闭户塞牖欲独处,登高而歌弃衣走,
贲响腹胀为骭厥,主血生病狂疟见,
温淫汗出鼻鼽衄,口 唇胗颈喉肿,
大腹水肿膝膑痛,膺乳气街股伏兔,
骭外足跗上皆痛,下至中趾不为用,
气盛身前尽皆热,消谷善饥溺色黄,
不足身前皆寒栗,胃中寒则满而胀。
四、足太阴脾经病证
足太阴动舌本强,食呕胃脘腹痛胀,
善噫得后快然衰,身体皆重脾主病,
舌本痛体不能动,食不能下心烦痛,
寒疟溏瘕泄水闭,水肿黄疸不能卧,
强立股膝内肿痛,厥为足大趾不用。
五、手少阴心经病证
手少阴动病嗌干,心痛渴饮臂厥缘,
心病目黄胁满痛,臂臑痛厥掌中热。
六、手太阳小肠经病证
手太阳动病嗌疼,颌肿肩臑拔折形,
液病耳聋目色黄,颊肿颈肩肘臂痛。
七、足太阳膀胱经病证
足太阳动冲头痛,目似脱兮项如拔,
脊痛腰折髀难曲,腘如结而腨如裂,
踝厥主筋所生病,痔疟狂癫头顖痛,
目黄泪出及鼽衄,项背腰尻腘腨脚,
痛及小趾不能用。
八、足少阴肾经病证
足少阴病饥不食,面如漆柴咳唾血,
喝喝而喘坐欲起, 无见如悬饥,
善恐惕惕如人捕,骨厥主肾生病是,
口热舌干及咽肿,上气嗌干痛烦心,
心痛黄痘并肠澼,腰脊股内后廉痛,
痿厥嗜卧少精神,足下热痛经气逆。
九、手厥阴心包经病证
手厥阴动手心热,臂肘孪急及腋肿,
甚则胸胁支满结,心中憺憺而大动,
面赤目黄笑不休,烦心心痛掌中热。
十、手少阳三焦经病证
手少阳动病耳聋,浑浑焞焞嗌喉肿,
气所生病者汗出,目锐齿痛颊部肿,
耳后肩臑肘臂痛,小指次指不为用。
十一、足少阳胆经病证
足少阳动病口苦,太息胁痛不能转,
甚而微尘体无泽,足外反热阳厥逆,
是主骨所生病者,目锐眦痛头颌疼,
缺盆肿痛腋下肿,马刀挟瘿与汗出,
振寒疟兮胸胁痛,肋髀膝外胫绝骨,
外踝前与诸节痛,小趾次趾不能用。
十二、足厥阴肝经病证
足厥阴动病腰痛,丈夫癞疝妇腹肿,
甚者喉干面脱色;是主肝经所生病,
胸满呕逆飧泄频,狐疝遗精溺闭癃。
十三、任脉病证
任脉男子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见,
脉别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尾翳缘。
十四、督脉病证
督脉少腹冲心痛,不得前后为冲疝,
实则脊强而反折,虚则头重高摇巅,
女子不孕患癃痔,下为遗溺上嗌干。
十五、冲脉病证
冲脉气逆并阳阳,气从少腹上冲胸,
胸满气逆咽咳唾,腹部满胀急难当。
十六、带脉病证
带脉为病腹胀满,溶溶腰坐水中间,
绕脐腰脊冲心痛,女子赤白带下绵。
十七、阳维阴维脉病证
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
阴阳不能自相维,怏然失志神恍惚,
溶溶不能自收持。
十八、阳 阴 脉病证
阴缓阳急阳 病,阳急狂走目不眜;
阳缓阴急阴 病,阴急寒盛肢厥冷。
第五节 六经辨证
目 的 要 的
1、了解六经辨证的概念。
2、了解每一经病的主要脉证和证候分析。
3、了解六经病证的传变规律。
主 要 内 容
1、六经辨证的概念:对疾病发展过程中具有普遍性的症候,从病理上加以概括,并以阴阳为纲,分为两大类病证,并根据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病变特点,在阴阳两纲的基础上,又分为六个证型;即太阳证、阳明证、少阳证,合称为三阳证;太阴证、少阴证、厥阴证,合称为三阴证。
2、六经辨证的意义:六经辨证主要适用于外感病辨证。通过六经分证,可以了解正邪盛衰及病势的进退缓急情况,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
3、六经病证候:分三阳经证和三阴经证。
4、六经病证的传变规律:合病、并病、传经与直中。
一、六经病证
(一) 太阳病证
'临床表现'主脉主症,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证型有二种:
太阳中风证:发热恶风,有汗,脉浮缓。
太阳伤寒证: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
'证候分析'太阳病为正邪亢奋,交争肌表所致。
太阳中风主要病机,风邪伤卫,营卫失调所致。阳气浮越,则发热,营阴失守;则汗出,汗出肌腠疏松,故恶风。此属表虚证(与太阳伤寒表实相对而言)。
太阳伤寒主要病机:寒邪袭表,卫阳被束,营阴郁滞所致。寒邪伤阳则恶寒,阳气被郁则发热;寒为阴邪,凝涩营卫,故见诸痛;寒主收引,闭塞皮毛,故无汗;外寒内舍于肺,肺气失宣,故作喘;寒邪盛实,故脉紧。此证属太阳伤寒表实证。
(二) 阳明病证
'临床表现'阳明经证:身大热、汗大出、大渴引饮、面赤心烦、舌苔黄燥、脉洪大。
阳明腑证: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脐腹部胀满疼痛、大便秘结,或腹中矢气频转,甚者谵语,狂乱,不得眠,舌苔黄厚干燥,边尖起芒刺,甚至焦黑燥裂。脉沉迟而实或滑数。
'证候分析'阳明经证主要病机,邪热弥漫全身,充斥阳明经脉,但尚未与肠中糟粕互结成燥屎,腑气尚通之证。
邪热内盛,则发热面赤;热盛津伤,故汗出口渴;热扰神志不宁,故心烦。舌、脉均为里实热之证。
阳明腑证主要病机,邪热传里,与肠中糟粕相搏,形成燥屎内结,腑气不行之证。
邪热传里,津液大伤,里热炽盛,故燥屎阻结于内而变生诸症;阳明经气旺于日晡,腑中实热,弥漫于经,则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邪热与糟粕结而不通,充斥肠间,则脐腹部胀满疼痛,大便秘结;燥矢内结,结而不通,气从下失,故腹中矢气频转;邪热炽盛上蒸而熏灼心宫,则谵语,狂乱,不得眠;热盛而津劫故舌苔干燥,起芒刺,甚或焦黑燥裂;燥热内结于肠,脉道壅滞而邪热迫急,故脉沉迟而实,或滑数。
(三) 少阳病证
'临床表现'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苔白或薄黄,脉弦。
'证候分析'少阳位居半表半里,以口苦、咽干、目眩为提纲。少阳受病,邪热熏蒸,胆热上腾则口苦,津为热灼则咽干,少阳风火上腾则目眩;邪正相争,正胜则发热,邪胜则恶寒。正邪相争于表里之间则寒热往来,为少阳病特点之一。热郁少阳,经气不行,则胸胁苦满。胆病及肝,肝病气机不利而伤胃,胃失受纳与和降而嘿嘿不欲饮食,火热内郁,神志不安则心烦。肝胆受病,气机郁滞,其脉弦;津气凝聚故舌苔薄白,郁久化热则薄黄苔。
(四) 太阴病证
'临床表现'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喜温喜按。舌苔腻,脉沉缓而弱。
'证候分析'寒邪伤之则阳虚气衰,脾胃升降失和,胃气不降则腹满呕吐;食不下,脾阳不振,脾湿失运,故腹痛,自利,喜温喜按。寒温不伤津液,则口不渴。苔白腻,脉象沉缓而弱为中焦虚寒,阳气衰弱,不能上荣于舌,不能内充于脉所致。
(五) 少阴病证
'临床表现'少阴病属全身虚寒证,可从阴化寒,也可从阳化热,因而临床有少阴寒化与少阴热化证之分。
少阴寒化证:无热恶寒,脉微细,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或脉微欲绝,反不恶寒,甚至面赤。
少阴热化证:心烦不得卧,口燥咽干,舌尖红赤,脉象细数。
'证候分析'少阴寒化证:多为阳气不足,病邪入内,从阴化寒,呈现全身性的虚寒征象。少阴阳气衰微,阴寒独盛,故无热恶寒。阳气虚衰则脉微细。阳虚不能温养四肢则四肢厥冷。阳气衰微,神气失养则但欲寐。阳虚内不能温运脾胃,故下利清谷,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阴寒极盛于下,将残阳格拒于上,表现为阳浮于上的面赤等“戴阳”假象。
少阴热化证:少阴病热化证是阴虚阳亢,从阳化热,阴液受灼,不能上承则口燥咽干;水亏不能上济,心火独亢则心烦不寐。舌红尖赤,脉细数为阴虚阳亢之征。
(六) 厥阴病证
'临床表现'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证候分析'厥阴病的主症,表现为上热下寒,厥阴为阴之尽,阳并于上则上热,阴并于下则下寒。上焦则津伤热扰,故见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下郁肠间虚寒,故饥不欲食,食则吐蛔。
总之,凡是抗病力强,病势亢盛的为三阳病证;抗病力弱,病势虚弱的为三阴证。三阳病中太阳病在表,阳明病属里热实证,而少阳属半表半里证。三阴病中太阳病里虚寒证,少阴病属全身虚寒证,又有少阴寒化证与少阴热化证之分,而厥阴病又有上热下寒和厥热胜复的不同转机。
二、六经病证发病与传变规律
(一) 合 病
两经和两经以上的同时发病叫合病,如太阳伤寒病与阳明病同时出现,为“太阳阳明合病”,三阳经同病叫“三阳合病”等。
(二) 并 病
凡一经病末罢,又见它经证候的,称为并病。如太阳病,发汗不彻而见阳明病证,
叫太阳阳明并病,达与两经或两经以上同时发病者显然是不同的。
(三) 传变规律
1、传经:病邪从外侵入,逐渐向里传变,由一经证候转变为另一经证候,为“传经”。
影响传经因素,决定受邪轻重,正气强弱及治疗情况。
传经规律:
(1)循经传:按六经次序相传,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
(2)越经传:不按循经传规律,膈一经或阴二经相传。如太阳—→阳明,越少阳:太阳—→太阴,越少阳、阳明。
(3)表里传:相为表里两经相传,太阳—→少阴,阳明—→太阴,少阳—→厥阴。
2、直中:凡病邪初起不从阳经传入,而径中阴经,表现出三阴经证候的为直中。
3、病转阳:里邪出表,由阴转阳的阴病转阳证,即三阴病转变为三阳证,为病转阳。
病转阳,预示正气末复,有向食之机。
复 习 思 考 题
1、六经与六经辨证的概念是什么?
2、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证临证如何鉴别?试述其机理。
3、阳明经、腑证病机有何不同?
4、少阳病证临床表现及病机如何?
5、太阴病脉证分析。
6、少阴病有几种证型?怎样鉴别?
7、厥阴病证特点是什么?
8、合病、并病、直中的概念?
9、何为传经?有几种方式?
10、何为病转阳?临床有何意义?
第六节 卫气营血辨证
目 的 要 的
1、了解卫气营血辩证的概念。
2、了解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为主要脉证和证候分析。
3、了解卫气营血辨证的传变规律。
主 要 内 容
1、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对温热性病邪侵袭人体,损伤卫、气、营、血所产生的病理过程的辨证方法,叫卫气营血辨证。
2、卫气营血辨证的意义:完善了对外感病的辩证方法,从而形成了对温病辨证的纲领。通过卫气营血辨证可以确定温病的病程、病位和传变的规律。
3、卫气营血辨证的证候: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和血分证。
一、卫气营血病证
(一) 卫分病证
'临床表现' 卫分证同温热病早期,病位在皮毛与肺,故为表证阶段。
主症:微恶风寒,发热,舌边尖红,脉数。以其症状不同,有邪在皮毛和邪在肺两种类型:
邪在皮毛: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或有咳嗽,咽痛,口渴等。
邪在肺:咳嗽少痰,或咯痰不爽,咽痛,微恶风寒,微发热。
'证侯分析' 卫分证是外感温热邪气的表证阶段。温热为阳邪,故卫分证以伤津液为主,重点症状见有微恶风寒,发热,舌边尖红,脉数。
邪在皮毛病机,温热致病,故以发热为主。邪在皮毛,卫气受损,故见微恶风寒。邪在表故脉浮数。肺合皮毛,故同时见有咳嗽,咽痛等肺系症状。津伤则口褐。
邪在肺病机,温热伤肺,肺失清肃,故咳嗽咽痛明显。津伤,故少痰不爽。邪已重在肺,故发热恶风寒,表证不显。
(二) 气分病证
'临床表现'气分证是温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