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节
作者:当当当当      更新:2021-10-11 20:51      字数:5387
  (4)胁部刺痛,固定不移,为瘀血阻滞。
  3、问胃腕部
  '临床表现'胃脘主要症状是疼痛,如胀,灼,冷,隐,刺痛等,同时常表现与饮食、寒热有密切关系。
  '临床意义'主要可以诊察胃腑病变情况。
  (1)胃脘冷痛剧烈,得热痛减,属寒邪犯胃。
  (2)胃脘灼热疼痛,口臭便秘,属胃火炽盛。
  (3)胃脘胀痛、嗳气,部怒则痛甚,为胃腑气滞。
  (4)胃脘隐痛,喜暖喜按,呕吐清水,属胃阳虚。
  (5)胃脘灼痛嘈杂,饥不欲食,属胃阴虚。
  (6)胃脘刺痛,痛有定处,属胃腑血瘀。
  4、问腹部
  '临床表现'腹部以各种性质的疼痛为主与寒热、饮食等因素多相关。
  腹部的范围较广,脐以上为大腹;脐以下为小腹,小腹两例为少腹。
  '临床意义'询问腹部变化,可以察知所在脏腑病证的寒热虚实。
  (1)大腹隐痛,喜暖喜按,便溏,为脾胃虚寒。
  (2)绕脐痛,起包块,按之可移,为虫积。
  (3)凡腹痛暴急剧烈,胀痛,拒按,得食痛甚,多属实证。
  (4)凡腹痛徐缓,隐痛,喜按,得食痛减多属虚证。
  (5)几腹痛得热痛减,多为寒证。
  (6)凡腹痛,痛而喜冷,多属热证。
  (7)小腹胀痛,小便不利,为癃闭。
  (8)小腹刺痛,小便自利,为蓄血。
  (9)少腹冷痛,牵引阴部,是寒凝肝脉。
  五、问耳目
  (一) 问耳目内容
  1、问耳的听力及异常感觉
  2、问目的视力及异常感觉
  (二) 耳目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耳与目均为身体的感觉器官,又分别与脏腑经络有联系,故询问耳目的状况,不仅可以考察耳目局部的病变,并可了解全身的病变。
  1、耳鸣
  '临床表现'耳中有响声如潮水或蝉鸣,妨碍听觉。
  '临床意义'暴鸣声大,以手按之更甚者,属实证,多由肝胆三焦之火循经上扰所致;鸣声渐小,以手按之可减轻者,属虚证,多由肾虚精亏,髓海不充,耳失所养而成;脾湿过盛,清阳不升,清窍失养,亦可致耳鸣。
  2、耳聋
  '临床表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甚至听觉丧失。
  '临床意义'有虚实之分。
  伤寒耳聋,多系邪在少阳,经气闭塞所致;温病耳聋,多为邪火蒙蔽清窍,阴精不能上达所致;外感风温,鼻塞头重也可致耳聋。以上属实证,较易治。
  久病、重病出现耳聋,则为心气虚衰,肾惫精脱所致,病属危侯;老年耳虚精衰,以上属虚证,难治。
  3、重听
  '临床表现'听声音不够清楚。
  '临床意义'多为风邪所致,或属肾经有热;或是下元已亏,上盛下虚。
  4、目痛
  '临床表现'单眼或双眼疼痛。
  '临床意义'目剧痛,连及头痛,恶心呕吐,瞳孔散大,如云雾状为青风内障。
  5、目眩
  '临床表现'视物旋转动荡,如在舟车之上。
  '临床意义'肾阴亏虚,肝阳上亢者,目眩兼头晕头胀,面赤耳鸣,腰膝酸软;痰湿内蕴,清阳不升者,目眩兼头晕,胸闷,体倦、肢麻,恶心,苔腻。
  6、目昏
  '临床表现'两目昏花,干涩,视物不清。
  '临床意义'可见于久病、虚证及老年人。多由气虚肝血不足,肾精亏耗,目失所养而致。
  7、雀目
  '临床表现'一到黄昏视力明显减退,如雀之盲。
  '临床意义'属肝虚为病。
  六、问饮食、饮水与口味
  (一) 问饮食、饮水与口味内容
  l、饮食喜恶与多少。
  2、口渴情况及水入情况。
  3、口味异常情况。
  (二) 饮食、饮水与口味临床表现及意义
  根据口渴的特点,饮水的多少和有关兼症,可以了解病人津液的盛衰和输布降碍,以及分辨疾病的性质。
  l、口不渴
  '临床表现'虽病而不渴。
  '临床意义'标志着津液末伤,多见于寒证或是没有明显的热邪。
  2、口渴多饮
  '临床表现'病人口渴明显,饮水量多。
  '临床意义'是津液大伤的表现。临床常见有以下三种情况,
  (1)口大渴喜冷饮,属实热证。是里热亢盛,津液大伤,饮水自救的表现。
  (2)大渴引饮,小便量多,兼见能食消瘦为消渴病。
  (3)汗,吐,下,利后,团津液耗伤,亦可出现口渴多饮。
  3、渴不多饮
  '临床表现'病人虽有口干或口渴感觉,但又不想喝水或饮水不多。
  '临床意义'临床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口干但不欲饮,属阴虚证。因阴虚津液不足,不能上承于口则口干;体内无实热耗津,故不欲饮。
  (2)口渴饮水不多,属湿热证。因湿热内困,津液气化障碍,不能上承于口,则口渴;因内有湿邪,则不能多饮。
  (3)渴喜热饮,但饮量不多,或水入即吐,属痰饮内停。因痰饮为阴邪,内停伤阳,津液不能气化上承则口渴喜热饮。因是津液输布障碍而非津液不足,故渴不多饮。饮停于胃,胃失和降,故水入即吐。
  4、口干
  '临床表现'口虽干渴,但水入口而嗽水不欲咽。
  '临床意义'属内有瘀血。
  5、食欲减退
  '临床表现'病人不思进食或甚则厌食。
  '临床意义'临床常见有以下四种:
  (1)食少纳呆,兼见消瘦乏力,属脾胃气虚。
  (2)脘闷纳呆,兼见头身困重,属湿邪困脾。
  (3)纳少厌油食,兼见黄疸胁痛,属肝胆湿热。
  (4)厌食,兼见嗳气酸腐,属食滞内停。
  此外,妊娠厌食呕吐为妊娠恶阻。是因妊娠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不严重者属生理现象。
  6、多食易饥
  '临床表现'病人食欲过于旺盛,食后不久即感饥饿,进食量多,身体反见消瘦。
  '临床意义'临床常见有以下两种:
  (1)多食易饥,兼见口渴心烦,口臭便秘,舌红苔黄,属胃火亢盛,腐熟太过所致。
  (2)多食易饥,兼见大便溏泻,属胃强脾虚。
  7、饥不欲食
  '临床表现'病人有饥饿感,但不想进食或进食不多。
  '临床意义'可见于胃阴不足的病人。症见饥不欲食,胃中有嘈杂,灼热感,舌红少苔,脉细数,是胃阴不足,虚火内扰所致。
  8、偏嗜食物
  '临床表现'病人嗜食某种食物或异物。
  '临床意义'临床常见的有以下面种:
  (1)嗜食生米、泥土等异物,多见于小儿,往往是虫积的征象。
  (2)妇女妊娠期间,偏食某种食物,一般不属病态。
  此外,询问病人在疾病过程中食欲和食量的变化,亦可以了解疾病的转归。
  病人食欲好转,食量渐增,表示胃气渐复,预后较好;病人食欲减退,食量渐减,表示胃气衰退,预后较差;久病,重病本不能食,而突然暴食,称为“除中”,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属病危。
  9、口淡乏味,属脾胃气虚。
  10、口甜或粘腻,属脾胃湿热。
  11、口中泛酸,属肝胃蕴热。
  12、口中酸馊,属伤食。
  13、口苦,属热证。可见于火邪为病和胆热之证。
  14、口咸,多属肾病及寒证。
  七、问睡眠
  (一) 问睡眠内容
  1、失眠或嗜睡情况。
  2、睡眠的具体表现。
  3、主要兼症。
  (二) 问睡眠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灵枢?口问》说:“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痦矣”。故询问睡眠的异常变化,常可了解机体阴阳盛袁的情况。
  1、失眠
  '临床表现'是以经常不易入睡,或唾后易醒不能再睡,或时时惊醒而睡不安稳,甚至彻夜不眠为特征的病证,且常伴有多梦。
  '临床意义'失眠,是阳盛四虚,阳不入阴,神不守舍,心神不安的病理表现。临床常见有以下四种类型:
  (1)病人不易入睡,兼心烦,潮热,腰膝酸教,属心肾不交。
  (2)睡后易醒,兼心悸,纳少乏力,属心脾两虚。
  (3)失眠而时时惊醒,兼眩晕胸闷,胆怯,心烦,口苦恶心,属胆郁痰扰。
  (4)失眠而夜卧不安,兼脘闷暖气,舌苔厚腻,食停胃脘之征。
  2、嗜睡
  '临床表现'神疲困倦,睡意很浓,经常不自主入睡为其临床特点。
  '临床意义'临床常见有以下四种情况,
  (1)困倦易睡,兼见头目昏沉,属痰湿困脾。
  (2)饭后神疲困倦易睡,兼见形体衰弱,属脾气虚弱。
  (3)病人极度衰惫,神识朦胧,困倦易睡,肢冷脉微,属心肾阳衰。
  (4)病人昏睡谵语,身热夜甚,或发斑疹,舌绛脉数者,属温病热入营血。邪陷心包,蒙蔽心神,热盛神昏而致昏睡。
  八、问二便
  (一) 问二便内容
  1、排便次数及时间。
  2、二便量,色,质及气味。
  3、排便时伴随症状。
  (二) 问二便临床表现及意义
  二便临床表现可反映饮食物的消化及水液代谢情况。
  1、问大便:健康人每日或隔日大便一次,排便通畅,成形不燥,内无脓血、粘液和未消化食物等。大便的便次、性状和排便感异常主要有下列情况:
  (1)便次异常
  '临床表现'
  ①便秘:大便燥结,排出困难,便次减少,甚则多日不便。
  ②泄泻,便次增多,便质稀薄。
  '临床意义'大便异常是大肠传导失常结果。
  ①便秘:病人高热便秘,腹满胀痛,属实热证;病人大便秘结,面色苍白,喜热饮,属冷秘;病人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属阴虚;久病,老年或产后便秘,多属气液两亏。
  ②泄泻:病人纳少腹胀,腹部隐痛,大便溏泄,属脾虚;黎明前腹痛作泻,泻后则腰膝酸冷,属肾阳虚;病人脘闷嗳腐,腹痛泄泻,泻后痛减,属伤食;病人情志抑郁,腹痛外泻,泻后腹痛减,属肝郁乘脾。
  (2)便质异常
  '临床表现'
  ①完谷不化,大便质稀,含存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②溏结不调:大便时干时稀。
  ③脓血便:大便中央有脓血粘液。
  ④便黑如油是远血;便血鲜红是近血。
  '临床意义'
  ①完谷不化多见于脾虚或肾虚泄泻。
  ②溏结不调,见于肝郁乘脾;若大便先干后溏,多属脾虚。
  ③脓血便,为痢疾。
  ④远血主脾胃虚寒或湿毒;近血主大肠湿热或为风热。
  (3)排便感异常
  '临床表现'
  ①肛门灼热:排便时肛门有灼热感。
  ②排便不爽:腹痛而排便不畅。
  ③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
  ④滑泻失禁:久泻不愈,大便不能控制,滑出不禁。
  ⑤肛门气坠:肛门有下坠感,甚则脱肛。
  '临床意义'
  ①肛门灼热,属大肠湿热,见于暑泻。
  ②排便不爽,多属肝郁乘脾;便溏如黄糜揭下不爽,是湿热蕴结大肠,肠道气机传导不畅。
  ③里急后重,见于痢疾。是湿热内阻,肠道气滞所致。
  ④滑泻失禁,属脾肾阳虚,肛门失约。
  ⑤肛门气坠,属脾虚中气下陷。
  2、问小便:健康成人在一般情况下,日间排尿3~5次,夜间0~1次,每昼夜排尿量约1000~1800毫升。小便的尿量,尿次和排尿感异常,主要有下列情况:
  (1)尿量异常
  '临床表现'
  ①尿量增多:病人小便清长量多,畏寒喜暖;口渴,多饮,消瘦。
  ②尿量减少,小便短赤量少;尿少浮肿。
  '临床意义'
  ①尿量增多:多属虚寒证,亦见于消渴病。
  ②尿量减少:多属实热证,或汗,吐,下后伤津所致;亦可见水肿病,由肺脾肾脏功能失常,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所致。
  (2)尿次异常
  '临床表现'
  ①小便频数:小便短赤,频数急迫;小便澄清,频数失禁;夜尿增多,小便清长。
  ②癃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一般统称为“癃闭”。
  '临床意义'
  ①小便频数,可见于下焦湿热,腑脏气化不利所致的淋证;或因肾气不固,膀胱失约所致;亦多见于老年人及肾病后期,因肾阳亏虚,膀胱失约所致。
  ②癃闭,因湿热蕴结,或瘀血,结石阻塞者多属实证;因年老气虚,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利者,多属虚证。
  (3)排尿感异常
  '临床表现'
  ①小便涩痛:排尿不畅,且伴有急迫,疼痛,灼热感。
  ②余沥不尽:排尿后小便点滴不禁。
  ③小便失禁:病人神志清醒时,小便不能随意控制而自遗。
  ④遗尿:睡时不自主排尿。
  '临床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