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作者:当当当当      更新:2021-10-11 20:51      字数:5240
  2、颈项
  '临床表现'颈前颌下生长瘘瘤,颈侧颌下生长瘰疬,颈项强直或软弱无力,颈动脉动甚。
  '临床意义' 瘘瘤病,多由肝郁气结痰凝所致。
  瘰疬病,可由痰核凝结或风火时毒致气血壅滞引起。
  项强,属邪热上攻实证,颈软属肾气不足。
  颈动脉动甚,多见水肿病。
  3、头发
  '临床表现'发黑浓密润泽,发黄稀疏干枯或脱发,发疏易落,小儿发结如穗。
  '临床意义'发黑浓密润泽,为肾精气充盛表现。
  头发疏落,为精血不足,若大片脱落(斑秃),属血虚受风,青壮年发疏易落多属肾虚或血热证,小儿发结如穗为小儿疳积之征。
  4、望目
  '临床表现'主要观察眼神、目色和目的形态变化。
  目的脏腑相应部位:
  内保⑼獗{的血络属心,称为“血轮”;黑珠属肝,称为“风轮”,白珠属肺,称为“气轮”,瞳仁属肾称为“水轮”,眼胞属脾,称为“肉轮”(见图3)。
  眼神:眼睛有神,黑白睛分明,精彩内含,神光充沛,虽有眵有泪,但视物清晰。
  目色:有白睛和全目色诊。白睛有五色青、赤、黄、白、黑变化,全目色诊除有赤、黄、白等改变外,尚有目睛和眼胞光泽不同表现。
  目的形态:目形主要是目窠肿、陷,睛球突出,或生云翳、胬肉,目态主要是眼球动态异常,或瞳仁改变。
  '临床意义'望目可诊察相应脏腑病变,所谓“五轮”学说,即内、外保难缡粜模啤把帧保缓谥槭舾危莆胺缏帧保煌适羯龀莆八帧保谎郯羝ⅲ莆叭饴帧薄?br />
  目光有神,虽病易治。
  目光少神、无神,属病重。
  白睛色诊意义即五色诊五脏病证。
  全目色诊,红赤肿胀甚湿烂,视所病部位诊相应脏腑。光泽变化,清澈属寒,暗浊属热,淡白血虚;鲜明胞肿为痰饮,暗晦属肾虚。
  目窠肿,见于水肿病初起,脾虚或脾热,老人肾虚。
  目窠内陷,是脏腑精气衰竭,病危之征。
  眼球突出,见于肺胀、瘘瘤病。
  眼生翳膜,属外障眼病。内障眼仅有视力障碍,外观多为正常,或仅瞳仁变色变形。
  服生胬肉,多由心肺风热、脾胃湿热、肾阴不足,心火上攻所致。
  眼生针眼、眼丹,由风热相搏或脾胃蕴热上攻于目所致。
  目态变化:目视物不正,属肝风,或病危之征;睡中露睛,为脾虚,限脸下垂,属脾肾气虚,开目喜明,为阳证,闭目喜暗,属阴证;目赤流泪,属外感风热。
  瞳仁扩大,为病危征兆,瞳仁缩小属肝胆火炽或肝肾劳损、中毒等病证。
  5、望耳
  '临床表现'主要有耳壳色泽、形态及分泌物的变化。
  色泽变化:润泽、干枯;色有白、黑、红等。
  形态变化:厚大、薄小;耳肿、瘦削,甲错、耳内生出小肉等。
  耳道分泌物:耵聍液、脓汁。
  '临床意义'耳的病变一般与肝胆肾三脏病理关系密切。
  色红润,形厚而大,属肾气充盛。
  色瘦薄干枯为肾阴不足。
  色白,属寒证;甚者肾气已败。
  色黑,主痛、主肾水不足。
  色红而肿,少阳相火上攻所致。
  耳轮甲错,见于血瘀、肠痈病。
  耳内生小肉(耳痔、耳革、耳挺),均因肝、肾、胃火热炽盛,郁结而成。
  耳内分泌耵聍,属正常。
  耳内流脓,为脓耳(聤耳、缠耳、耳风毒、耳疳、震耳),皆由足少阴、手少阳二经风热上壅,肝胆湿热,肾虚相火上攻所致。
  6、望鼻
  '临床表现'主要观察鼻的色泽、形态变化。
  色泽变化:鼻色明润、枯槁,色有五色不同表现。
  形态变化:鼻外形可见红肿、生疮,鼻柱溃陷或崩塌,鼻翼扇动。鼻腔内可有瘪肉,窒塞等症。
  '临床意义'鼻的望诊多反映肺、碑、胃等脏腑病证。
  五色主病,青主腹瘤;黄主湿热;白主亡血;赤属脾肺蕴热,黑主水气为病。
  鼻色明润,虽病亦轻。其色黑枯,主脾火津涸恶候。鼻孔干燥,主热证。冷滑色黑,主阴毒冷极。
  鼻红肿、生粉刺,属火热内盛。
  鼻溃,多见于梅毒。
  鼻柱崩塌,主麻风危候。
  鼻生瘪肉,多由风湿或肺热所致。
  鼻塞,多由阳明热盛或风寒凝滞气道。
  7、望口唇
  '临床表现'以形、色、润燥变化为主。
  唇色:干裂,流脓水,流涎,口开不闭,口禁不开,唇翻,小儿撮口。
  '临床意义'脾胃病证可反映于唇。
  五色主病:唇色淡白,主血虚;淡红,主虚寒;深红,主实热证,色如樱桃红是煤气中毒;青黑,主寒极、血瘀、内热,重症属肾绝危候。
  唇裂,主津亏;糜烂流脓水,可见于心脾郁热,内热熏蒸,虚火内生或胃热上熏等原因;口角流涎,脾湿或胃热,多见于小儿;口开不合主脾,肺气绝;口禁不开,主风证和噤口痢;唇翻为脾绝;小儿撮口主脐风病。
  8、望齿、龈
  '临床表现'主要有润枯、色泽、形态变化。
  齿:其色可有洁白润泽、黄而干燥、光燥如石、燥如枯骨。齿形态改变,可见有咬牙、啮齿、松动稀疏、腐洞。
  龈:其色淡白、齿际有蓝迹、出血、生长胬肉、腐烂。
  '临床意义'望齿对肾、胃、大肠有一定诊断意义,特别是对温病更有重要意义。
  牙齿洁白润泽,表示肾气充足,津液末伤;黄而干燥是温病极期热盛津亏征象;光燥如石,主阳明热盛;齿如枯骨主肾阴枯涸。
  咬牙主胃热、痉病;牙关不开见于风痰阻闭或热极动风、睡中齘齿,多属食积内热。
  牙齿松动,多属肾阴不足。牙床糜烂为牙疳病。牙齿腐洞,为龋齿病。
  9、望咽喉
  '临床表现'红肿、溃烂是其临床常见症状。
  '临床意义'对肺、胃、肾诊断意义较大。
  红肿疼痛,甚则溃烂脓点,属乳蛾病。
  嫩红微肿,属肾阴虚之征。
  生长伪膜,拭去不复生者,为胃热;剥离出血者,见于白喉。
  溃烂成脓,多属实证。
  10、望下窍
  '临床表现'下窍指前、后二阴部位。
  前阴:一般多见肿胀痒痛,阴缩、阴挺及疮疡等症。
  后阴:痔漏、脱肛等为多见。
  '临床意义'前阴症多属肝、胆、肾、膀胱及少阳、阳明、三阴经病。后阴症一般属肺、脾胃病。此外任、督二脉病证与二阴均有关。
  阴肿:多因水湿肿胀所致,一般肿而不痛,痛者因血分劳伤。阴囊肿大,属疝病,多因肝郁、寒、湿、热邪下侵,或气虚所致。
  阴缩:见于寒凝,热盛伤津证。
  阴挺:属脾虚气陷证。
  前阴生疮:见于梅毒或房事不洁引起。
  后朗肛裂、痔疮:多由大肠热结,或湿热风燥发病。
  脱肛:一般见于小儿、老人,多由中气不足、久泄久痢病证引起。
  五、望皮肤
  (一)望皮肤内容
  主要观察皮肤色泽和形态改变
  (二)皮肤临床表现及意义
  1、色泽
  '临床表现'以赤、黄、黑之色为多见,其色明润或晦暗。
  '临床意义'皮肤色赤如涂丹,属“丹毒”病。
  皮色发黄:是黄疸病。其色鲜明如橘者,为阳黄证;其色晦暗如烟熏者,属阴黄证;其色黄较黑,为黄疸病中“黑疸”病。
  2、润枯
  '临床表现'皮肤润泽,枯槁甚毛脱,肌肤甲错,或状如蛇皮。
  '临床意义'皮肤润泽,为太阴气盛;枯槁属太阴气衰,肺绝则毛折脱落;皮肤甲错、内有干血,或内痈证;蛇皮或溃烂,属疠风皮病。
  3、肿胀
  '临床表现'头面、胸腹、腰背、四肢浮肿者曰肿;仅腹部膨胀鼓起者曰胀(鼓胀)。
  '临床意义'肿或因气滞(气肿),或由水溃(水肿);胀因复杂,气、血、痰、食、虫皆可引起。
  4、痘疮
  '临床表现'有天花、水痘两种。
  '临床意义'天花早已绝迹。水痘为外感时邪,脾肺二经发病,多见于儿童。
  5、斑疹
  '临床表现'斑色红,点大成片,平摊皮肤之下,摸不棘手;疹形如粟,色红高突皮肤,摸之碍手,有麻疹、风疹、隐疹等不同表现。
  '临床意义'斑为温病邪入营、血,热郁肺胃所致。
  麻疹,是外感温热疹毒的一种传染病;风疹由感受风热时邪引起;隐疹由营血不足复感风邪中络。
  斑、疹临床需辩顺与逆以区别病证之善恶。
  6、白 与水疱
  '临床表现'白 ,表现高出皮肤的细小丘泡疹;水疱则泛指大小不一的一类疱疹。临床常见白 、痱子、热气疮、缠腰火丹、湿疹等。
  '临床意义'白 ,多由湿郁,汗出不彻所致。须辩“晶 ”和“枯 ”,以定证之顺逆。
  痱子:见于肥胖小儿,夏季湿热郁蒸所致。
  热气疮:多由风热毒邪阻于肺、胃二经,湿热交蒸皮肤而发。
  缠腰火丹:肝火旺动,湿热熏蒸而发。
  湿疹:因风、湿、热久留皮肤,或久病血虚生风化操,皮肤失养所致。
  7、痈、疽、疔、疖
  '临床表现'均员外科疮疡病证。
  痈:具有红、肿、热、痛四个特点。
  疽:漫肿无头,皮色不变,不热少痛。
  疔:初起如粟,根脚坚硬而深,麻木发痒,顶白而痛。
  疖:疖起浅表,形小而圆,红肿热痛不甚,易化脓而愈。
  '临床意义'痈证多由湿热火毒内蕴所致;疽证,多由气血不足,寒痰凝滞,或五脏风毒炽热引起;疔,因火热毒邪流窜经脉发病;疖,多由暑湿阻遏肌肤,或湿热蕴积脏腑,气血壅滞肌肤而发。
  六、望络脉
  (一)望络脉内容
  望小儿食指络脉,鱼际络脉和指甲形色改变。
  (二)脉脉临床表现及意义
  1、小儿食指络脉
  小儿指纹部位系指食指内例脉络分风、气、命三关。
  风关,食指第一节;气关,食指第二节;命关,食指第三节(见图4)。
  '临床表现'主要观察指纹形态(包括动态)和色泽改变。
  正常指纹,浅红,红黄相兼,隐显于风关之内,斜形、单枝、粗细适中。随气候、年龄而变化。
  色泽改变有淡、红、紫、青、黑等。
  形态有浮、沉、长、短及粗细走行多种变化。
  '临床意义'小儿指纹对三周岁以内小儿临床诊断意义较大,可代替成人诊寸口脉。
  长短辨轻重:指纹长短与病情重轻成相应关系。由风关直达指端叫“透关射甲”,主病危。
  浮沉分表里:指纹浮现,主病在表;深陷主里证。
  色泽深浅定虚实:色深多实,色浅多虚。紫红主内热;鲜红属外感;色青主风、主痛;紫黑为邪气闭阻危候。
  形态辨虚实寒热:增粗多属实热,变细为虚寒;单枝、斜形,病证较轻,弯曲、环形、多枝主病重、实证。
  2、鱼际络脉
  '临床表现'主要观察其色变化。可见有赤、青、黑三色表现。
  '临床意义'与诊寸口脉意义相同,主要用以候胃气。
  赤色主热;青色主痛,主寒,主气虚;色黑为久痹。
  3、指甲
  '临床表现'正常指甲红润含蓄,坚韧光泽而呈弧形,血运顺畅。其病变可表现为五色异常和形态改变。
  '临床意义'色深红,热在气分;色黄为黄疽病;淡白主血虚、气虚;苍白主虚寒;紫黑是血瘀;色青属寒证。
  按压指甲,血行缓慢者,为血瘀气滞,或血虚不足;指甲反凹不平(反甲),主肝血不足;爪甲干枯,为痹病骨痛;色苍而枯,是肝热。
  七、望排泄物与分泌物
  (一)望排泄物与分泌物内容
  1、排泄物:系指人体排出体外的代谢废物。
  2、分泌物,系指官窍分泌的液体。
  以上统称排出物,包括呕吐物、痰、涎、涕、唾、二便、经带、泪、汗、脓液答。
  望排出物,以观察形、色、质、量为主。
  (二)排泄物与分泌物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1、痰涕
  '临床表现'痰涎色有黄、白之分;质有粘稠、稀薄不同;量多、量少,或带鲜血。
  涕主要以黄、清(白)和质稠、薄区分。
  '临床意义'色黄,质稠者属热证;色清白、质稀者属寒证。量少,难咯,属燥痰,量多,易咯,属湿痰;痰中多泡沫,属风痰;痰中带鲜血,属热伤肺络;咳吐涎沫,为肺痿证。
  2、涎唾
  '临床表现'涎、唾主要视其量之多少,质之厚薄及分泌情况。
  '临床意义'涎的分泌主要反映脾胃病证,唾主要反映肾的病证。
  涎多、清稀,属虚寒;涎粘稠,属湿热。
  涎不能控制,为脾失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