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节
作者:
凉 更新:2021-10-11 20:41 字数:4818
【名解】
1)腹通谷。腹,指本穴位于腹部。通,通道、通孔也。谷,两山间的凹陷处也。腹通谷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散热冷降为经水后注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阴都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降而成为地部经水,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地之地部,故名腹通谷。
2)通骨。通,通孔、通道也。骨,肾主之水也。通骨名意指肾经冲脉之气在此冷降为经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肾脏的水液聚集之地。理同腹通谷名解。
3)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气态物冷降的地部水液。
【运行规律】由本穴的地之表部注入体内。
【功能作用】清降浊气,健脾除湿。
【治法】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补之或水针。
21幽门
冲脉足少阴之会。
【别名】上门,上关,幽关。
【穴义】肾经冲脉的寒湿水气在此吸热后极少部分循经上行。
【名解】
1)幽门。幽,深长、隐秘或阴暗的通道。门,出入的门户。幽门名意指肾经冲脉的寒湿水气在此吸热后极少部分循经上行。本穴物质为腹通谷穴传来的寒湿水气,因其性寒湿滞重,至本穴后,在外部传入之热的作用下只有极少部分水湿循经上行,肾经冲脉气血从此由寒湿之性转而变温热之性,故名幽门。幽关名意与幽门同。
2)上门。上,上行也。门,出入的门户也。上门名意指肾经冲脉的寒湿水气在此吸热上行。
理同幽门名解。上关名意与上门同,关指穴内滞重的水湿被关卡于下,只有轻质之气循经上行。
3)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寒湿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寒湿水气散热冷降,小部分则吸热循经上行。
【功能作用】升清降浊。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热则补针。
22步廊
【别名】步郎。
【穴义】肾经上传的湿冷水气在此吸热后化风上行。
【名解】步,步行也。廊,走廊也。步廊名意指肾经上传的湿冷水气在此吸热后化风上行。本穴物质为幽门穴传来的寒湿水气,至本穴后,水气吸热胀散化风而行,风气吹刮地部的脾土微粒滚动向上,如人在走廊中行走一般,故名步廊。步郎名意与步廊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风气及脾土微粒。
【运行规律】循肾经向上传输。
【功能作用】运化脾土。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注】冲脉气血与肾经并行,何以自本穴起单为肾经气血而无冲脉气血?这是因为,冲脉气血为高温高压高湿的水气,它自大赫穴起一直带动肾经的寒湿水气上行,至本穴后,冲脉气血原有的高温高压高湿特性已无,气血物质只乘下肾经的寒湿之性,故自本穴起,气血物质单属肾经。
23神封
【穴义】肾经经气在此散热冷缩。
【名解】神,与鬼相对,指穴内的物质为天部之气。封,封堵也。神封名意指肾经吸热上行至此的经气在此散热冷缩。本穴物质为步廊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水湿风气势弱缓行并散热冷缩,大部分冷缩之气不能循经上行,如被封堵一般,故名神封。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散热冷缩后循肾经下行,少部分吸热上行。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4灵墟
【穴义】肾经经气在此吸热蒸升,穴内气血空虚。
【名解】灵,神灵也,与鬼相对,所指为天部之气。墟,土丘或故城遗址,指穴内物质空虚荒无。本穴物质为神封穴传来的极少水气,至本穴后因受热而蒸升于上,穴内气血如同废墟一般,故名灵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稀薄的干热之气。
【运行规律】由穴内向经穴外部扩散。
【功能作用】壮阳益气。
【治法】寒则补而微灸,热则深刺泻针出气。
25神藏
【穴义】经穴之外天部的寒湿水气由此汇入肾经。
【名解】神,与鬼相对,所指为天部之气。藏,收藏也,指气血物质由穴外汇入穴内。
本穴为肾经之穴,所处为肾经的北方寒湿之地,由于肾经部经脉无物传至本穴,经穴之外天部的冷缩水气因之汇入穴内,本穴如同神气的收藏之地,故名神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之气。
【运行规律】由穴外的天部汇入本穴。
【功能作用】收敛神气,安神定志。
【治法】寒则补针或灸,热则泻针出气。
26彧中
【别名】或中。
【穴义】肾经的寒湿水气在此化为天部阳气。
【名解】彧,茂盛的样子。中,与外相对,指穴之内部。彧中名意指肾经的寒湿水气在此吸热后化为充盛的阳气。本穴物质为神藏穴上传的水气,至本穴后,水气吸热而化为充盛于穴内的阳气,肾经气血在此重又恢复其茂盛之状,故名彧中。或中名意与彧中同,或为彧之讹传。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循肾经上传于俞府穴。
【功能作用】生气壮阳。
【治法】寒则补针多留或灸,热则泻针出气。
27俞府
【别名】腧中。
【穴义】肾经气血由此回归体内。
【名解】俞府。俞,输也。府,体内脏腑也。俞府名意指肾经气血由此回归体内。本穴是肾经体内经脉与体表经脉在人体上部的交会点,彧中穴传来的湿热水气在本穴散热冷凝归降地部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肾经的体内经脉,气血的流注方向是体内脏腑,故名俞府。腧中者,其意与俞府同,中指内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冷降的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由体表注入体内脏腑。
【功能作用】回收体表液体。
【治法】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或灸之或先泻后补,热则补之。
【注】肾经的气血物质运行变化是体内气血由涌泉穴外出体表,自涌泉穴外出体表后是经水气化而上行,自大钟穴之后则是寒湿水气吸热上行,自大赫穴始则是受冲脉外传之热而水湿之气散热上行,自幽门穴始是受胸部外传之热而上行,在灵虚穴肾经气血达到了温度的最高点,自灵虚穴至俞府穴的经脉气血是降温吸湿而下行。
九、手厥阴心包经多血少气
手厥阴心包经多血少气,气血物质的运行变化是由气态向液态的散热冷降变化。
1天池
【别名】天会。
【穴义】心包外输的高温水气在此冷凝为地部经水并循经下传。
【名解】
1)天池。天,天部也。池,储液之池也。天池名意指心包外输的高温水气在此冷凝为地部经水。本穴位于乳头外侧,而乳头为人体体表的高地势处,亦是本穴也位于高地势处,即天部,穴内物质又为心包经募穴膻中穴传来的高温水气,至本穴后散热冷降为地部经水,本穴气血既处高位又为经水,故名天池。
2)天会。天,天部之气也。会,会合也。天会名意指心包经外输的高温水气在此会合。本穴物质为膻中穴上行而至的高温水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而为会合之状,故名天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高温水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降归于地部后循心包经下行。
【功能作用】散热降浊。
【治地】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之。
2天泉
【别名】天温,天湿。
【穴义】心包经的下行经水在此大量气化。
【名解】
天泉。天,天部也。泉,泉水也。天泉名意指心包经的下行经水是从高处飞落而下。本穴物质为天池穴传来的地部温热经水,由天池穴上部传至本穴时是从高处落下,气血物质如同由天而降,故名天泉。
天温。天,天部也。温,温热也。天温名意指心包经的下行经水向经穴外部传递温热之气。
本穴物质为天池穴传来的温热经水,在由上部经脉飞落下至本穴时向外大量散发温热水气,故名天温。天湿名意与天温同,湿指心包经经水下行时散发大量水湿。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下行的温热经水及经水外散的温热水气。
【运行规律】经水循心包经下行并向天部散发水气,天部的温热水气散热后冷降为水液亦循心包经下行于曲泽穴。
【功能作用】散热增湿。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3曲泽
合穴,属水。
【穴义】心包经气血在此汇合。
【名解】
1)曲泽。曲,隐秘也。泽,沼泽也。曲泽名意指心包经气血在此汇合。本穴为心包经之穴,所处为南方之地,虽然心包经上、下二部经脉的经气在此汇合并散热冷降,表现出水的润下特征,但天泉穴下传本穴的经水仍大量气化水湿,本穴如同热带沼泽一般生发气血,故名曲泽。
2)心包经合穴。合,会合也。本穴物质一为天泉穴下传的地部经水和天部的冷湿水气,二为心包经肘以下各穴上行而至的水湿之气,上、下二部经脉的气血在本穴为汇合之状,故为心包经合穴。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心包经上、下二部经脉的气血汇合而成,在本穴的变化主要为散热冷降,表现出水的润下特征,故其属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地部经水循心包经下传郄门穴,天部水气散热冷降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散热降浊。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水针或泻之。
4郄门
郄穴。
【穴义】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回流体内经脉。
【名解】
1)郄门。郄,孔隙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郄门名意指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回流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曲泽穴传来的温热经水,行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心包经的体内经脉,故名郄门。
2)心包经郄穴。理同郄门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的温热经水。
【运行规律】由体表回流体内。
【功能作用】疏导水湿。
【治法】寒则通之补之,热则泻之。
5间使
经穴,属金。
【别名】鬼路。
【穴义】心包经经水在此蒸发凉性水气。
【名解】
1)间使。间,间接也。使,指使、派遣也。间使名意指心包经经水在此蒸发凉性水气。本穴物质为郄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行至本穴后,经水逐步降温,生发出心火所克的肺金特性的凉性水气,如被它物间接的指使一般,故名间使。
2)鬼路。鬼,与天相对,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路,通行的道路。鬼路名意指心包经的经水由本穴流行通过。本穴物质为郄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经水在本穴只是流行通过,故名鬼路。
3)心包经经穴。经,动而不居也。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在本穴只是流行通过,动而不居,故为心包经经穴。
4)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在本穴的变化为散热化气,所化之气性凉,表现出肺金的秋凉特征,故其属金。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流行的经水和经水气化的凉湿水气。
【运行规律】经水循经下传于内关穴,凉湿水气则汇入天部的肺气之中。
【功能作用】散热生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浅泻或水针。
6内关
手厥阴阴维之会。
【别名】阴维。
【穴义】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
【名解】
1)内关。内,内部也。关,关卡也。内关名意指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流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经的体内经脉,心包经体内经脉经水的气化之气无法从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如被关卡阻挡一般,故名内关。
2)阴维。阴,阴液也。维,维持也。阴维名意指本穴有维护与调节人体内外经脉阴液的作用。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其运行是从体表注入体内,当体表经水空虚之时,心包经体内经脉的高温高湿水气会由本穴外出体表,外出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