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节
作者:
热带雨淋 更新:2021-09-13 06:53 字数:5179
衡,因此,汪内心不满,负气出走。云云。此说见于拙文《中山舰事件之后》,
发表于《历史研究》1992年第5期,后来收入拙著《寻求历史的谜底》。
文章发表了,书也出版了,总觉得心里还是不踏实,希望找到更多、更
充分的证据。果然,有一年,读1927年4月21日武汉出版的《革命生活》,
其中有施存统在武昌中央政治学校的演讲稿 《反蒋运动》,中云:
去年三月二十日的事,汪精卫同志本欲免蒋介石的职,用谭延辏А⒅炫嗟峦镜木尤ゴ颉?br />
倒他。那时因为民众莫明其中真相,汪同志恐因此弄巧成拙,反惹起党内纠纷,民众怀疑,故
此举未实现。而汪同志没有办法,以致托疾辞职。
施存统曾在上海和陈独秀一起发起组织共产党,后任共青团中央书记。1926
年在广州黄埔军校任教官,1927年在武昌中央政治学校任教官,兼入伍生总
队政治部主任,他是有可能了解有关情况的。不过,他所述汪准备用军队打
… 页面 41…
蒋以及“没有办法,以致托疾辞职”等均属事实,而担心“弄巧成拙”,未
能付之实施等情则并不全面。之所以说不全面,是因为施完全没有提到起关
键作用的苏联人的态度,但这是不难理解的。当时,武汉国民政府还和苏联
保持合作关系,不少苏联顾问还在为武汉政府工作,因此,中山舰事件时苏
联人不肯支持汪精卫倒蒋的事实自然还不宜透露。但是,尽管如此,见到这
条材料我还是很高兴,因为他为拙文增加了一条证据。人无信不立,文无征
不信,有关重要史实的证据是多多益善的。
最近,我见到了李玉贞教授编译的《从俄罗斯密档看中山舰事件》,其
中谈到汪精卫对于苏联方面决定向蒋介石让步感到意外,“委屈”,认为自
己“丢人现眼”,“为季山嘉的被召回而不快”,没有告诉苏联人就“蜷缩
起来”,等等,都证明了拙文原来的分析。这样,关于中山舰事件后,汪精
卫隐匿、出走的原因似乎可以定论了。
附带应当提到的是,俄国密档说:“如果我们当初更加温和地事先让汪
精卫思想上有所准备,再向蒋介石做出让步,那样就能阻止汪精卫。”根据
中俄两方的资料,中山舰事件发生的当天,季山嘉就派拉兹贡(鄂利金)见
蒋,态度还比较强硬。但仅隔一天,时在广州的苏联访华使团团长布勃诺夫
等人就决定向蒋介石让步,并于22日派人通知了蒋介石。此前,没有和汪精
卫商量过,也没有容许国民党中央讨论研究。23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
开会,讨论中山舰事件,汪精卫等面对的是苏联人已经决定让步的现实。在
这一情况下,汪精卫生苏联人的气,于是,当场以生病为理由要求“暂时休
假”,进而不告而“匿”,又进而不告而别都是自然的。
… 页面 42…
欧阳格的被捕
——中山舰事件探幽之二
在中山舰事件中,欧阳格曾经风云一时,但是,很快就被蒋介石抓了起
来。
欧阳格,江西宜黄人。1895年生。毕业于吴淞海军军官学校。时任海军
军官学校副校长。他是原海军局长欧阳琳的堂弟,广州右派组织孙文主义学
会的骨干。为人工于计谋,有“小诸葛”之称。他设法吓走其堂兄欧阳琳,
企图谋取海军局长和中山舰舰长的职务,但汪精卫不同意,任命李之龙代理
海军局长,同时兼任参谋厅长、中山舰舰长等职。3月14日,中山舰副舰长
章臣桐向李之龙报告,担心欧阳格抢船。因此,李之龙于报告汪精卫后,任
命章臣桐为中山舰代理舰长,并由第二师派兵驻守。18日,中山舰因修理需
要,升小火试验汽笛。欧阳格曾致函李之龙询问原因,李之龙查明后据实作
复。3月20日黎明,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后,李之龙在家中被捕,第一个
审讯李之龙的就是欧阳格。随后,欧阳格即被蒋介石委任为舰队司令,掌握
了中山舰等舰艇的控制权。
欧阳格升任舰队司令后,审讯李之龙一事交由第一军军法处处长马文车
办理。审讯中,李之龙提出:当日传达调舰命令的是黄埔军校驻省办事处主
任欧阳钟 (欧阳格之侄),此事系欧阳格与欧阳钟同谋陷害,要求拿办二人
讯究。23日,马文车将李之龙的供词转呈蒋介石,同时转达了李之龙拿办二
人的要求。31日,欧阳钟被捕。4月1日,蒋介石自虎门乘中山舰回黄埔。
在船上时,蒋介石曾询问原中山舰代理舰长章臣桐,18日中山舰开往黄埔过
程中是否有人上下,章都回答没有。蒋凝思不语,于是章即将当日调舰及往
返省城经过作了汇报。当时情况,章臣桐后来回忆说:“此时,欧阳格在旁,
惶恐异常,屡用足踢我,暗中示意我不要多言。”次日,陈立夫奉蒋介石之
命,送了一封信给欧阳格,要他到蒋公馆。在欧阳格到来之后,即被蒋下令
逮捕。
欧阳格曾在蒋介石手下做事,“极能贯彻命令”,在中山舰事件中,又
立了大功。蒋介石为什么要逮捕欧阳格呢?陈立夫想了几天,想不出理由。
不仅陈立夫想不出理由,史家们对此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中山舰事
件大谜中的一个小谜。
窃以为,蒋介石日记仍然是揭开这一谜团的钥匙。
在逮捕欧阳格的当日,蒋介石日记云:“静江、子文兄来谈,适值欧阳
舰队司令被扣留,以其联合右派,不利于党也。”
我在拙文《中山舰事件之谜》一文中曾指出:1926年春,蒋介石与苏联
顾问团和汪精卫之间的矛盾急剧发展,右派企图利用矛盾,挑拨广州国民政
府的内部关系,在上海的西山会议派分子与在广州的孙文主义学会里应外
合,制造谣言,分化离间。其间,王柏龄、欧阳格、伍朝枢等起了重要作用,
中山舰事件正是他们活动的结果。蒋介石日记所称欧阳格“联合右派”,云
云,正可为拙文注脚。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迅速分化为左右两派。蒋介石当时以“中派”自
居,一方面不满意左派的亲苏、亲共,但是,也反对右派。有关情况,他这
一时期的日记多有记载,行动上也有某些表现。例如,4月3日,第二师师
长刘峙见蒋,接着,古应芬、伍朝枢又见蒋,向蒋有所建议。三人均属右派。
… 页面 43…
当日蒋介石日记云:“右派徒思利用机会,联结帝国主义以陷党国,甚可叹
也。”4月5日,广州右派准备召开市党部会议,举行游行示威,蒋介石曾
应宋子文之请,致函广州市公安局长吴铁城制止。再如,当时在上海的西山
会议派分子曾致电张静江、谭延辏У龋蟮焦阒菡倏竦车诙稳?br />
表大会,蒋介石认为此举是“利用此机会以捣乱”。在西山会议派决定在上
海召开所谓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他又通电反对,声称“誓为总理信徒,
不偏不倚,惟革命是从。凡与帝国主义有关系之败类,有破坏本党与政府之
行动,或障碍我革命之进行者,必视其力之所及扫除而廓清之”。因此,他
一旦发现欧阳格“联合右派”的行为后便加以逮捕,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在审讯李之龙、欧阳格等人的过程中,蒋介石虽然逐渐了解
到中山舰事件调动的真相,但因为欧阳格等人的行为符合蒋介石的政治需
要,蒋不愿泄露此中秘密,因此,对欧阳格的逮捕实际上是一种“保护性拘
留”。据陈孚木回忆:欧阳格最初被软禁在黄埔军校内,北伐开始后被蒋介
石带着随营出发,直到“四·一二”政变后才被释放。
“四。一二”政变后,欧阳格被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委任为上海工人运动
特派员和党务人员养成所主任。他曾将中山舰事件经过写成文稿,向蒋介石
表功,受到蒋的申斥,文稿被扣下。1928年12月,欧阳格从蒋介石手中拿
了10万大洋,奉命“放洋”,到英国进修海军。1937年任江阴区江防司令,
因贪污罪被蒋介石处死。
… 页面 44…
李之龙的“变节”、“脱党”问题
——中山舰事件探幽之三
中山舰事件中,海军局代理局长、中共党员李之龙被作为首犯逮捕,其
罪名是“有变乱政局,谋害中正之举动”。但其后不久,蒋介石就将李之龙
释放了。
李之龙被捕后的表现如何?他是怎样被释放的呢?1960年8月,聂荣臻
在一封信中曾称,李之龙“被捕后变节”。但是, 1964年10月20日,吴
玉章在给中共中央组织部的信件中则称:“李在被捕后叛变的事,据我所知,
不是事实。”这以后,有关部门开始了对李之龙被捕后表现的调查。1981年
12月,聂荣臻在给杨献珍的信件中否定了以前的说法。次年3月25日,罗
明书面证明云:
李之龙被蒋介石抓住后,并没有写声明退党,也没有投降蒋介石。在党内没有听说这些事,
如果有投降叛变,退党声明的话,我们在党内应该是知道的。
与此同时,当年黄埔第一期学员李奇中、原广东区委组织部秘书饶卫华、早
期广东工人运动领导人谭天度等人也都纷纷出具证明材料,说明“李之龙没
有叛变行为,也没有发表声明叛党的事情”。同年4月6日,聂荣臻复广州
市委组织部函云:
我一九六○年八月关于李之龙同志在中山舰事件中被捕后变节的信,记不清是在什么背景
下写的。经查证资料,没有李之龙同志变节的记载,也不记得他有变节行为。所以一九六○年
的信撤消。
至此,问题算是得到解决了。然而,有关“变节”、“脱党”之说难道完全
是没有缘由吗?
查1926年5月18日《广州民国日报》刊有一则《李之龙启事》,全文
云:
兹为避开纠纷,便利工作起见,特郑重声明退出中国共产党及一切与之龙有关系的社会团
体,以单纯的中国国民党员资格,受吾师蒋介石先生之指导,以谋三民主义之实现,耿耿此心,
尤盼共产党同志予以原谅。
看来,所谓“变节”、“脱党”云云,都来自这一启事。
根据现存李之龙供词和当时审讯人马文车给蒋介石的报告,李之龙被捕
后,除了说明情况,声明冤屈外,确实没有任何“变节”言词;后来到武汉
后,又发表长文,谴责蒋介石;1927年11月,更因在广州发动海军起义,
被捕牺牲。凡此种种,都说明了李之龙的革命品格。他的一生,虽有缺点、
错误,但衡以大节,仍应是为中国革命献身的英烈之一。
怎样看待李之龙的启事呢?
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一时还不想和共产党完全决裂。蒋介石当时的主
张是:中国革命必须由中国国民党领导,参加国民党的中国共产党员必须退
出共产党,做一个单纯的国民党员。李之龙的启事正是在这一需要下制造出
来的,也正适应了这一需要。
… 页面 45…
柳亚子“非常可骇”的建议
恽代英逝世后,柳亚子作诗五首哀悼,其一云:
百粤重逢日,轩然起大波。我谋嗟不用,君意定如何?矢日盟犹在,回天事已讹。苍茫挥
手别,生死两蹉跎。
诗下自注云:“余在广州,曾建议为非常可骇之事,君不能用。”1926年4
月,柳亚子在上海第一次认识恽代英。5月,赴广州,出席国民党二届二中
全会,与恽代英重逢。本诗回忆的即是这次重逢的情景。从诗和注可以看出,
当时柳亚子曾向恽代英提出了一项“非常可骇”的建议,而恽代英不能采纳,
柳亚子失望地离开了广州。
这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柳亚子1950年12月16日在民革中央的讲话,事情是这样的:
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召开的时候,距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还不到两个
月。为了夺取和控制党权,蒋介石便以“改善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关
系”为名,提出“整理党务案”,对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及在高级党部中任
职提出了种种限制。柳亚子是个政治上很敏感的人,他迅速识破了蒋介石的
意图。为了维护国共合作,他和国民党左派朱季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