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节
作者:冷如冰      更新:2021-08-14 15:28      字数:4720
  酱笕恕⒂ざ严蘸螅旨泵Ω系较缋锟幔纭⑽绮鸵徊⒊裕挛缈昊峄丶乙淹恚还矗煞蛞膊焕斫獾厮担骸俺商煸谕饷媾埽“岩淮蠖鸭椅窕罡野谄稹!迸嘶畹谜胬郏恍枰廾溃磺蠖嘁坏憷斫庥胱鹬亍?br />
  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象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马克思语
  够了,不必再举,龙洞村第二代创业者龙的传人,不仅继往开来,将老一辈开创的事业推向前进,也继承发扬了他们淳朴的品质,坚忍不拔精神,拼搏着,腾飞着。
  六
  峨眉山龙洞人,从七十年代起,经过两代人的艰苦创业,在秀丽的峨眉山创建了一个工业窗口,也为峨眉山上添了一道人文景观。
  回顾龙洞村人在漫长的创业征程上,省、地、县、乡党和政府以及金融、水电、建材等部门,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都给了鼎力支持与帮助。不仅及时研究解决建站关键难题,峨眉山市于1986年还特地派了局级退休干部徐国才同志长住龙洞村,并任筹建电站的指挥部主要成员,协助解决筹建中的具体问题。
  建站的关键是资金问题。徐国才拖着有病之身,忍受着疲劳,先后跑省20余次,终于争取到低息贷款110万元,又亲自几次开村民大会动员集资。一年多时间筹集资金700多万元,保证了参曾板沱、岩湾、李纸厂、龙洞(李河坝)等几个电站的基建资金。
  为了争取多方面的援助,为了龙洞村的资金,徐国才多次向峨眉山市领导汇报,争取向峨眉水泥厂和名山水泥厂慷慨支援水泥350吨。并发扬连续作战精神,不顾自身的疾病,不虑家人的渴望,就自安排指挥,从大年初一起,连续五昼夜将水泥全部运回龙洞村才回家。曾板沱电站建立后,又带领指挥部同志摆开了创建岩湾、李纸厂、李河坝等电站的阵势,一直忙碌。1997年5月,王家山电站已进入施工阶段,市决定撤销指挥部,由龙洞人自已发展,他才回城安度晚年,难道说,他不也是龙洞群龙中的一条龙吗?
  七
  前辈人创业,惠泽子孙;
  前辈人种树,荫蔽后人。
  姑娘小伙子们骑着摩托车到环境幽雅、一尘不染的电机旁按电钮,心里充溢着快乐,脸上泛起幸福的笑容。在曾板沱电站,我问一个十九岁的小伙:“按电钮工作怎么样?”“我们很幸福,要不是老前辈为我们创大业,还不知今天怎么样哩,现在我们生活安定,也不会有下岗失业之虑。”“老前辈肩挑背磨,翻山越岭磨破脚板,不能与你们相比,可得好好珍惜啊!”
  我不无感慨地说。
  在电厂集资办公室,我见到了三十二岁的女工张润香,我说:“你在电厂上班,有什么想法?”“我丈夫是从事个体运输的。我们有女儿,政府照顾我们山里人,这种情况,生了第二胎。我怀上二胎后,一天,突然查出他患了肝癌。他离开人世18天时,我生下一个儿子。现在上有双老,下有两小,辛好老前辈为我们创建了电站,我把多年来积攒的几万元投进去了,有利息,又能上班。要不是有电站“老家业”,象我这样的家庭,简直不堪设想!”
  八
  我记不清离开龙洞村的时日了,而龙洞村那一条条“龙”
  的形象犹深印心中:
  岩湾电站,如层岩叠翠镶嵌的一块白玉;李纸厂电站,似万绿丛中一幢幽雅别致的三合院别墅,庭院中芳草萋萋,鲜花盛开,宅外竹林森森,鸟儿的歌喉伴着柔和的水轮机转动声,你融于这自然与人文景观中,就再不想离开。曾板沱电站座落在海拔一千米,苍山环抱,风景秀丽的峡谷之中,因有一深水沱而得名。三层楼的厂房,三层楼的住宅楼、办公楼,设计考究,布局合理,素墙青瓦,楼前苍松翠柏,奇花异草,环境秀丽。庭院前竖有一亭,尖顶翘角、白柱。亭内正中端竖四方形白柱,迎山一面题有“曾板沱水电站”几个红色大字,远远就映入你的眼帘,给人一个惊喜;若在半山俯瞰整座厂房,宛如碧海洋中的海市蜃楼。
  杨茶房电站,又称“二、十、八”电站,它是二、十、八村民组集资创建的,发电量456千瓦,一字形厂房矗立于曾板沱电站以下几公里的地方。二、十、八组龙洞人除投资村办电站,又联组办,可以说节约的每一个“铜板”也投到电业上。
  龙洞电站(又名李河坝电站),它距龙洞景点仅百步之遥,乌龙般的管道,从高山悬崖上俯伸下来,在太阳光下熠熠生辉,煞是壮观。厂前有一块高大雄伟的卷角牌坊,远眺象一道古寺大门。额檐下红色底板上题着:“峨眉山市龙洞电厂”黑色大字。整座牌坊体现了龙洞人开拓奋进精神,标志着龙洞人豪迈气魄,展示了龙洞村的辉煌。”它是峨眉山工业发展的丰碑。
  岩湾电站李纸厂电站曾板沱电站杨茶房电站龙洞电站王家山电站,是一条永远游弋于龙洞村,永远游弋于峨眉山历史绿浪碧波之中的龙,让龙洞人走向幸福的腾飞的祥龙。
  峨眉山
  你已长得摩天高,又戴顶尖尖别致小黄帽。着一身碧绿旗袍,还缀上海棠、杜鹃、茶花、兰
  双峰如蝶眉,腹以下俯卧。昂首,胸铺挺凸,目光柔柔。沉静、凝重,如蒙娜丽莎微哂,永远朝向太阳升起的地方。
  她或大方潇洒展现身姿;或朦胧于轻柔缭绕的素纱里,不仅朦胧你自己,也朦胧了他和我;或隐匿于迷茫浓雾,使游人不见你尊容悻悻而去;或披上晶莹银装,让千里之外的景仰者凝目。你清丽,秀美,神秘而又宽厚仁慈,凡向你走来的,只要是善意者,爱好者,一律热情款待。献上稀世甘甜可的矿泉水、雪汁、竹叶青茶,还有桃、梨、李、栗、山楂为表热忱,你叫弹琴蛙蛙奏乐,叫小鸟歌唱,叫猴队为客人演戏,叫山崖手持素练当空舞。如客人还嫌不够热闹,你即调管乐队——蝉们吹起了笛子与洞箫。白蛇娘娘在山腰侧耳喜听,还有青儿陪伴;普陀大仙骑着大铜象款款走来观赏盛况,七仙姑透过天况一线看热闹,还不够味吗?
  晨曦,你让游人踏在肩上,极目远眺观日出美景;午后,你蓦地悬出一把彩边大园镜,让游客们都能从镜中看到自己的身影与尊容,世界绝妙的魔术师亦无与伦比。
  晚间,你在深谷中,点起万盏闪闪幽幽的灯火,宛如银河系的星星散落,是萤火,是磷光,谁能述说。就是那么神秘!就是那么美妙!故人们称之为“圣灯”。
  一旦游人患疾,你说:“别急,我已备有上千种药材与补品;如苦怕累,不仅各式汽车穿梭,索道让你似电影中的特技镜头飘然而到金顶。
  想在金顶多玩几天吗,那里有舒适的旅舍、舞厅,理想的餐厅与小食店,更有一张笑脸相迎,让人倍感温馨。
  你总使五洲宾朋高兴而来,让四海游客满意而去。故人们赠与你“天下名山”“天下秀”“仙山”之美称。
  朋友,到峨眉山来吧圆起你美丽的梦。
  金龙绕三顶
  三顶。是的“三顶”而不是山顶。所谓“三顶”即是峨眉山金顶、千佛顶、万佛顶。据传“三顶”原本不是山而是三位高僧。他们三人称兄道弟,情同手足。万佛顶年龄最大,个头最高为长兄、金顶次之,千佛顶最小为三。修练时,万佛顶居右,金顶居左,千佛顶居中。他们长期坚持修练佛法,修成正果,形成三座大山并联一体。三顶端就成为蝴蝶头部十分美丽,人们依势称为峨眉山,因他们具有仙气又称为峨眉仙山。引来游人万万千,就是他们“普渡众生”夙愿的实现。
  到了暮年,他们仍继续修练。一天,他们闭目打禅,突觉飘飘欲仙,原来是他们的灵气离开了峨眉山飘飞到了千佛顶后下方隐居起来。
  不知是因三僧灵气飘走,还是人们主观认为峨眉山仅仅是一。
  座高山,就改写成了“峨眉山”
  “三顶”东面是悬岩绝壁,西北面相对平缓。朝拜都从金顶左侧(北面)攀登而上到金顶。
  一到金顶极目远眺:层层山峦,茫茫苍苍,河流、原野、似带如毯;云海、佛光变幻无穷,目不暇接,观览、游乐,兴致甚浓。仰视万佛顶,象擎天之柱,云雾掩映,朦朦胧胧,神神秘秘,何不去那极顶穷千里之目暨看清其尊容。可去路何在?渺渺茫茫,似比登天还难,到过峨眉山的游客们常因未成到过千佛顶、万佛顶而感到莫大遗憾。
  一九九六年,峨眉山被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
  千佛顶、万佛顶,遇上了深入开发的机遇。那阵子各级领导层朝思暮想,怎样给游客们营造一条理想通道,轻松自如地给去饱览万佛顶无限风光。经过深思熟虑和专家们的论证,作出了奇妙的抉择:从金顶西北侧距顶约二百米之处修一条轨道经千佛顶下到达万佛顶下约四、五百米处。让游客坐上自然生态观光单轨火车,饱览“三顶”阴山风光。然后石级便道上万佛顶端,又由万佛顶端绕千佛顶接近舍身岩,然后往左下回到火车上便道和铁轨正拾形成一个瓢形。
  当我在荧屏上看到火车在“三顶”下奔驰,犹如祥龙奔飞于天空,叫我叹为观止,激动不已,憧憬着有一天能坐上峨眉山自然生态观光火车去久仰的千佛顶、万佛顶,穷千里之目。
  2000年6月15日,终于实现了这一夙愿。
  走出金顶华藏寺庙后门,连下了几个台阶,便见一条铺着绿绒毯陡而直的百米石级通道,它直达观光火车站候车室。候车室虽座无虚席,却雅雀无声,静待火车从终点站返来。工作人员彬彬有礼,热情服务。观光火车缓缓而行,游客们尽情领略“三顶”阴面旖旎风光。苍劲参天的古树林,茂密的灌木丛,杜鹃花,车两侧往后移动。往右远眺,披着薄雾轻纱的瓦屋山,影影绰绰,如真似幻。不到十分钟火车到达终点站,这就是千佛顶万佛顶交界处,距顶端直径约两三百米。我们一行游人下车后,沿着新修的林间小道向着峨眉山至高点万佛顶攀登。行不远,见一石碑,碑上果然刻有本文开头所述的一段传说报道。此碑状似三顶,名曰“三峰石”据说三高僧修练成后,暮年其魂灵离开大山至此万佛顶腹部隐居,故有“心中有佛,佛在心中”之说。后人为纪念三高僧故在此竖立了类似“三顶”的石碑。再往上走约二十来米又见一石碑,题词曰:“神仙回头”。
  “神仙回头”,是怎么回事,我怀着好奇心仔细看了碑上传说,峨眉山“九老洞”寓居着九个神仙。一天,他们感觉久居洞中实在大闷,便相约登峨眉山至高点万佛顶游乐。他们登到此处,蓦然回首,呀!见金顶铜殿金碧碧辉,气势雄伟,极目远眺,山峦起伏,层层叠叠,似海如波,迭宕绵延。九仙望而兴叹,赞不绝口。而今为让游人观赏到九仙所见胜景,特地建造了一个观景台并立石碑“神仙回头”以示纪念。我兴奋地站在观景台上观览远山近景,不觉心驰神往,留恋而忘却继续登山,待我回过神来,才知同道游客把我远远抛在后面,我几乎不见他们身影,顿感寂寥,急起直追,一口气登上万佛顶端,幸好追上了他们。
  好幸运,终于立在了3099米的万佛顶顶端了。环眺四方,穷尽千里,千山万壑映入眼帘,瓦屋山象匹大青瓦,岷山上彐卧千里、成都平原如一张大绒毯,邛海在阳光照耀下,似一颗晶莹剔透的明珠。眺远景后,将视线移至近处,万佛顶尚属洪荒之地,密密匝匝的灌木丛遮天蔽日,穿过丛林绕到阳山,刀劈斧砍的舍身岩便突兀眼前,比在金顶那边看得清楚真切;再俯瞰岩下,棉团般的积云静卧山谷中填至岩腰,似乎有千丈万丈深厚,可想而知,要是不小心一失足摔下去,哪得生还?峨眉山之险,充分体现。真是视而生畏不寒而粟,只得赶紧移视线于幽幽的丛林,缓步下行至火车终点处。火车早已等待着我们了。
  此次万佛顶之行,使我充溢着欣悦感、满足感与幸福感。
  如若无生态观光火车,今生难圆上万佛顶之梦。趁车尚未启动返程。我紧紧依偎着车头,请带有相机的朋友为我按下快门,留下永久的纪念。
  忆往昔上峨眉山,路难行,难于上青天,攀攀缘缘,得消磨时日好几天;现而今,轻松舒坦,几个小时就到了山之颠。
  激动之余,感慨万千,峨眉山宽阔光洁的盘山公路,人行石板、石级路、索道,火车轨道是春之鲜花,秋之硕果,是峨眉山建设者们颗颗汗珠
  凝聚成的永不磨灭的丰碑!
  诗碑亭前听清音
  峨眉山的庙、亭、牌坊、大多是飞檐翘角,具有明清建筑特色。即古朴典雅,又给人以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