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作者:冷如冰      更新:2021-08-14 15:28      字数:4708
  恫菀┘宸斡L逑至司嬷壳椤3ぷ魃侠淹猓钌弦灿行矶嗖槐悖欠⒀铩爸泄犹乇鹉艹钥啵乇鹉苷蕉贰钡木瘢岢帧耙婪ㄖ辞冢拿髦辞凇蔽ぞ扒B糜沃刃颍N乐型庥慰蜕撇踩龀隽送怀龉毕祝笆澜缫挪碧聿试龌浴=觯保梗梗纺辏托扒鞴芾泶Α⑴沙鏊瓿梢患毒窳酱危苹裎シā⒎缸锇讣桨俅危鹘饩婪住⒅浦古苟肥录偌型庥慰团庞墙饽蚜桨儆嗉饩仁⒍保橙耍拔铩⑹敖鸩幻粒常复危酆先嗣癖沂蛟?br />
  武警乐山支队峨眉山景区中队官兵,无私、无畏,不怕苦,乐于奉献的精神,受到各级领导和中外游客的高度赞扬。收到表扬、锦旗十余次,59名战士评为优秀士兵,立功受奖者三人,33人入党。1998年10月18日团省委、省旅游局向中队授予“青年文明号”单位吊版牌。一件件,一桩桩感人事迹,一封封充溢激情的感谢信,一面面赞誉的锦旗,一张张奖状,光彩夺目的吊牌,象征着峨眉山景区武警官兵卓有成效的拼搏,凝聚着他们的多少血汗,展示着峨眉山“橄榄绿”卫士的特殊风格,特殊奉献。他们不愧为峨眉山上的文明之师。
  峨眉山上的“橄榄绿”,就是峨眉山的形象,就是峨眉山人的形象,就是中国军人的形象。
  田间飘着一朵云
  我和峨眉山市峨山镇妇女主任陈桂莲于1996年9月21日来到峨山镇冠峨村参观刘秀芳的养猪场。
  我曾看见过许多猪圈,阴暗、潮湿、邋邋遢遢、臭气熏天,不得不屏息掩鼻,而刘秀芳的养猪场却是另一番景象,占地面积2亩余,有围墙,新修的八个大猪圈在过道两边平行地一字儿摆开,光滑洁净,几乎无臭味,白花花200头猪娃分养于8个圈内,一个个油光水滑,相互嘴拱脚蹬嬉戏追逐,十分可爱。
  “猪槽里为何无残物剩汤,光洁如洗?”我诧异地问。“主要是科学喂养,先喂精饲料吃到半饱喂青饲料,最后给少许豆粉汤,这好比人饭后吃点水果茶水。拉撒亦基本定时定点,长势良好,春节期间将有三万余斤猪肉投放市场。”她说。当天接待我们的是刘秀芳的丈夫雷泽轩。从征用土地到建成猪场以及到外地买小猪等都是雷泽轩一人跌打滚爬,胶鞋磨破几双,自行车轮胎磨破,真是为猪消得人憔悴,创业艰难啦。他说:“要打三番鼓,少不了帮手二、三、五,要不是妻子一人当几把手在家顶着半边天,我怎能丢得开手办这养猪场呢。”
  从养猪场出来,踩着泥泞村道涉水过河20分钟以后找到刘秀芳的家,一打听,刘秀芳到田间秋播去了,沿着乡亲们指引的方向到纵横交错的田野探寻,一位村民指着远远的穿红衣服的少妇喊:“刘秀芳,有人找你!”她抬头朝我张望一下之后像一朵红云向我飘过来。她年近不惑,中等身材,着一件大红间有黑色细纹的海魂衫下脚边抄进裤腰,系一根宽宽的皮带,肩宽厚,腰粗圆,裤腿绾至额膝上,赤脚丫上粘着熙熙攘攘的黄黑泥土,粗壮结实,要不是头上的褐红色发夹,后脑勺上系着个小圆髻、胸脯丰腴,语声脆尖,还以为他是个标准男子汉哩。
  也许你要说她不窈窕,不秀颀,不像城里的妇女打扮得花枝招展。她不是花,她不愿作花,花纤弱,生命力不强旺,她是云,云飘洒自如,挺拔坚毅,从不屈服于烈日,冰霜以至霹雳雷电,就那样背负天,面朝地地劳动创造着,家里还养鸡、鹅、鸭、猪、兔几大群,种而收,收而种,一个人耕耘着六亩田和地;只有农忙,丈夫才回家帮几次;女儿读书,基本不能助她一臂之力。她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在田间飘来飘去,然后以浩瀚的麦浪,金黄的稻谷,碧绿菜畦连同她一起配制成装帧美丽的风景。但“云”并不在乎你对她的忽略,甚至轻视,她自认为民以食为天,她的存在对人类生存,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价值,也就够了。
  红霞半边天
  桃花红而不艳,素而不俗,浓装淡抹迎春风。难怪古今文人墨客将它入诗入画,寄情抒怀。《桃花源记》千古流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以桃花衬托出了一幅美丽春景图;一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唱出了一腔乡情与爱国情,感人肺腑;也有将桃花喻美人:“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还有将桃花喻良辰美景,如说某人交“桃花运”等。这一切,无不充溢着对桃花喜爱之情。沐浴着和煦春光步入峨眉城北符北村桃花山,三百余亩连绵起伏的桃花彩锦展现眼前,中无杂树,顿有“红霞半边天”之感。只有当观赏者们身临其中,那赤橙黄绿,青兰紫的衣衫和点点黑发,才把粉红艳丽桃花镶嵌成斑斓多彩的画图。
  峨眉符北村桃花山,荡漾着符北村人的笑声,映出了峨眉人的面庞,是峨眉山麓一道绚丽的风景。让人一饱眼福。
  蔷薇花可与桃花比美,鲜花盛开的时候,令人景仰依恋,可凋谢之后,仅留下根根秃藤懒懒的倚墙而立;桃花却不同,花凋谢飘落似红雨之时,已悄悄孕育上了果胚。春末夏初,一颗颗,一簇簇蜜桃压弯了枝条,继后就展现于市场,走进千家万户,又让人一饱口福。
  如果说鲜花盛开美化环境为人们创造了精神文明,那么它甜美的果实则为社会创造了物资文明。这使我想起了泰戈:“你离我有多远呢,果实呀?”尔关于花与果的哲理名言“我藏
  在你心里呢,花呀!”人生不应只开一次花,而应象桃一样结满丰硕的果实奉献于人类桃李满天下!
  不过,桃也有它的个性与需求。它喜中性土壤、钾、磷、钙等养料。需求人的并不多,只要象对孩子一样呵护、培育它,它就会十倍、百倍地回报于你;如欺它,哄它,定让你失望。峨眉符北桃花山,原属集体所有制,成为草盛树衰,稀疏干瘪的果子,不是随风雨堕落,就是半生不熟就被偷摘。
  一九九二年的春天很不平凡,神州展开了腾飞的翅膀,大江南北荡起滚滚春潮,峨眉符北村桃花山也来了好运。它选择了年仅二十二岁,血气方刚,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袁维祥。袁维祥也深深地爱上了桃花山,不管有多大困难,他要背水一战朝前闯。以他的话说:“人生能有几回搏,要干就大干一场;该干不干,畏首畏尾,不会有出息。”可一万元的家底,要交齐承包金尚差一大截。朝思暮想展转反侧,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为难之时,峨眉山市农业局为他排忧解难,解决资金,高级农艺师熊杏林不仅从思想上鼓励帮助他,还经常年不辞劳苦,亲临桃花山进行技术指导,更坚定了他必胜信念。
  袁维祥为取经、引良种,跑遍雅安、成都、重庆。住草棚、吃炒面,竟伸手向娘要烟钱。道路艰,创业难,没有苦,哪有甜。岁月匆匆过了1995年,桃花山面貌巨变,甜香桃果堆成山,一年纯收入十余万元。还清债务和上缴之后,犹有余款,桃花山成了良性循环。一九九九年就更可观。领导、乡亲们把维祥“啧啧”称赞;维祥春风满面心里甜。
  “饮水思源”,袁维祥富裕不忘为国分忧,为乡亲们解难。
  近年来,他带领村里二十余户办起了桃园。走共同富裕道路上与乡亲们结下深厚情谊。维祥的桃花山硕果累累,无围墙、篱笆寨,伸手可摘,张口可衔,却无人伸手攀。袁维祥承包的桃花山,已成为峨眉山市果园示范场,参观取经者纷至踏来。他被评为省、地、市先进,峨眉山市首届十佳青年之一,评为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
  当问及袁维祥如何再展宏图时,他胸有成竹地说:“开拓发展。以淘汰法完善现有三百亩桃山,再扩展一百亩种植面积,作为综合利用,即不仅种桃,还种李、梨、枇杷、柑桔等,树间套种瓜菜,豆、薯,供应市场。将来走农、工、商贸滚式大农业道路。”
  为向高新农技发展,袁维祥还赴日本考察学习半年之久。
  让我们祝福他在前进路上再创辉煌。红霞半边天般的桃花,透射着袁维祥青春美艳,累累桃果展示着袁维祥人生价值。红霞是他人生的朝霞,是祖国改革开放春之朝霞。温暖夕阳的孤独
  人,在生死交关弥留之际,若是神智还清醒,总是要留恋着他最钟爱的人,呼唤他,给他说话。即使不能交谈,也希望最钟爱的人亲切地呼他几声,或轻轻把握着他的手,或凝视他的眼,或吻吻他的脸、嘴唇,才满意地离去。
  一位80余岁的老者,临终,握着一位年轻妇女的手说,“大姑娘,你真好哇!”
  他又哽哽咽咽地说“大姑娘,你比亲闺女还好哇!”然后满意地走了。
  这姑娘是谁?这老者是谁?老人临终为何呼唤她,赞美她,感情为何如此深厚?
  峨眉山市的龙门乡,处于峨眉山西南六十余公里的深山、浩荡的大渡河畔,背山面水,全乡居民散居于崇山峻岭的贫脊山坡上,世世代代上坡下坎,肩挑背磨,有的饮水也要到山下挑或背,艰难地生活着。而六位六十岁以上的孤独老人就更艰难了。他们生在大山,长在大山,大山哺育了他们,他们为大山洒下了多少艰辛汗滴!留下了多少深深脚印!而今老了,他们孤苦伶仃,不仅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走上黄昏路病痛多起来,谁照管他们呢?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等原因,人口老龄化程度日渐增加,党和政府把老年工作作为一种新兴事业,建立了老年工作部等老年工作体系。各级老龄委、老年大学、老年学校、老年乐园,退休协会如雨后春笋。
  尤令人注目的,各地办起了“敬老院”、“养老院”,解决孤独老人的后顾之忧。
  发扬尊老、爱老传统美德,发展新兴老年事业,需要一批不为名不为利,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的热心人。
  龙门“敬老院”诞生于是1988年,服务员待遇是每月光60元,自带伙食。敬老院工作,不比幼儿园,哄得孩子不哭就行,也不比老年大学、老年乐园等组织工作那样规律化、系统化,特别是龙门乡敬老院里的六位老人,只配备一个服务员,担负全部工作,从院长到勤杂员、采购员、保管员以及挑水煮饭、护理、送终。这样艰苦的工作找谁呢?
  乡领导左思右想,锁住眉头展不开。有人建议找万淑枝,她性情好、能吃苦耐劳。可她娘婆二家都有老人需要照顾,又是有两个孩子的妈妈,丈夫是乡治安员,家务、农活都要她,她愿来吗?谁料,当领导说敬老院需要她时,她欣然允诺,愿为老人们服务,丈夫也支持。
  万淑技来到敬老院工作七个年头,没有休息过一天,吃尽苦,操碎心,对老人们笑颜相待,还经常征求老人们的意见。六位老人开始是统一进餐,过后发觉老人们各自口味不同,爱好各异,有的老人们亲戚送东西来也不好统一处理,但他们不好说。万淑枝很理解他们,就主动提出:饭统一煮,菜照你们的吩咐逐个做,各自的伙食钱自管,买菜后报帐。所以万淑枝每次到街上买菜,背篼里都有六个老人各自喜爱吃的蔬菜。
  杨少科老人的手颤抖,万淑枝为他穿衣裤、鞋袜,喂饭喂水,有空还给他讲故事,精心护理。临终时,万淑枝把他的衣服一件一件理给他看,然后给他穿上,他闭上眼去了。
  八十多岁的袁艮贤,生病下不了床,万淑枝熬好稀粥,端到床前一勺一勺喂,为他接屎接尿,洗屎洗尿,还要为他洗澡擦身。老人过意不去,也感到难为情,可她说:没关系哩,你们无儿无女,我就是你的亲人。”老人很感动。
  有时老人们也难免的口角纠纷她总是耐心开导,好言相劝,使他们和好如初;有时老人烦躁生气,她仍耐着性子,理解他们,对自已说:“管他的哟,以老还小嘛,何必与他们计较。”
  万淑枝不仅无微不致地关心老人们的起居生活,还用自已的缝纫机为老人们缝缝补补,大改小,小改大,使老人穿起舒适、满意,心情愉快为止。所以每天都要为老人们忙十多小时。一般,家里有个老病人,长期护理都感到吃力,可万淑枝照顾六个老人,已送终二人,又来二人现仍照顾六人,不知付出多少劳苦和艰辛。
  有时候,老人病了要背到一里多路外的街上诊治,上坡下坎,她背不动,怎么办?找丈夫帮忙。乡亲们时常看到龙门乡治安员夏仕华背着老人往返于医院与敬老院间的坎坷小路上,汗流浃背,一步一步地往前挪,万淑枝万分焦急地跟在后。
  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