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 节
作者:千顷寒      更新:2021-07-25 22:31      字数:4850
  刚成亲那几年,杜如津怜她在娘家不容易,也愿意表现夫妻情深给她争面子,让老实胆怯的岳母放心,可郭氏这么多年总这样,甚至变本加厉口不择言了,杜如津心里哪能舒服,孩子都这么大了,也是老夫老妻了,我为你面子着想,你从不为我考虑呢?
  杜如津心里不满,不过他从来没和郭氏谈过这问题,他认为这事本来是当妻子的责任,郭氏一直没认识到面子的重要性是她为妻不贤,难道还要他低声下气的求妻子注意给他留面子?
  郭氏的确从没想到这个问题,她每娘家都像是士兵上了战场一样绷紧精神,当年是家里不受重视的庶女,但她现在不用在婆婆面前立规矩,分家单过收入不菲还没有妾室,女儿长得漂亮聪明,这些种种她一定要炫耀给当初瞧不起她的人看清楚,她现在过的可是比她嫡出的还要好每回抱着这种心态回娘家,她哪有心思注意掩饰了的一丝不快?
  ……
  今年的大年初二,郭氏还是和往年一样大包小包的,与儿女一块坐马车回娘家。
  家的钱全由郭氏掌握着,对她给娘家的礼物明显比夫家的多,杜如津倒从来没不高兴,他见过郭氏生母的布衣也见过她嫡母满身的绸缎,做为只有一个女儿而且不受宠的太姨娘,那可怜的也只有靠女儿进点孝心了。
  郭氏的生母姓李,郭氏也怨过李太姨娘的没本事,但在郭家,也只有李太姨娘把她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她还记得,小时候晚上发烧烧得口干舌燥,可丫环婆子都睡了,别看她有个的小院也被称作,可她不受重视,连下人都她就是找主母告状也不会有用的。
  救她照顾她解她干渴的还是的亲娘,郭氏后来才,李太姨娘为了能照顾生病的女儿,悄悄用积蓄贿赂了郭氏院里的丫环婆子,像做贼一样从侧门溜进来看她,可怜她亲娘每月才二钱银子的例钱,还要被发钱的找名目抠下些,她要攒多久,又怎样省吃俭用才能被称之为是“积蓄”?
  所以郭氏在嫁人后,总是把的私房钱拿给李太姨娘,可李太姨娘不要,还给她塞钱,劝她要讨好婆婆讨好大嫂,好在夫家站住脚。
  婆婆又不是的亲娘,大嫂则更远了,郭氏在公婆过世后鼓动出来单过,除了不想看大房的阔气,何尝不是想当家,好有更多余钱给亲娘,是女儿管家后,当娘的也不用害怕不敢收她的钱了吧?亲娘在郭家生活得并不好,所以对给郭家大包小包带礼物,郭氏心里并不高兴,可她没办法,要空着手太不像样,少带了会让人以为她在杜家过得并不好,更不把李太姨娘当回事,她只能盼着那嫡母在收礼后能记得礼物是谁送的,手指缝稍微松那么一点,给她亲娘留一点。
  郭氏送礼送的咬牙切齿,杜如津对和妻子回娘家也不情不愿,但当着孩子,当着郭家人,两人还得像平常一样,做对恩爱夫妻并孝顺的女儿。
  郭氏回娘家,当然娘家人不会像是何氏家里那样早早就等候在门口,但郭家人今天可比往年要热情,她爹郭老太爷和她大哥郭老爷专门请了杜如津到书房聊天,她嫡母周老太太和她大嫂吕氏把她和两个孩子让进了内宅,不但叫了自家孩子出来陪“五姑母家的表姐表弟玩”
  ,还特别叫李太姨娘也进来“见见五姑娘”,老太太还赏了李太姨娘一个坐位这根本不对啊?哪年老太太不是等看过她的礼单,才会开恩般让她“去李太姨娘屋里坐一会儿吧”
  ,而她那个大哥的填房嫂子,据说是个让老太太都头疼的人物,更别提对她这个庶出的小姑露个笑模样了,今天都变了?
  好在周老太太和吕氏心里还是看不起郭氏,真要她们说一大堆巴结的话她们还觉得委屈呢,所以只是问了问郭氏孩子好不好,她好不好,就提起了郭老爷的前程。
  郭氏这大哥当然是周老太太亲生的,他是嫡长子也是唯一的嫡子,老太太接着也又生了三个孩子,可惜全是女孩,对这个自然是当成心头肉了。
  郭老爷是外放了三年的知县,在年前任期满了才回家的,三年不见老太太要想坏了,这说也不让他再走了,就计划在京里补个缺,又听说礼部有个实缺,而郭氏的大嫂何氏,她不是和礼部侍郎的关系不吗?自家亲戚的,当然要帮忙了。
  第五十六章 郭家(下)
  (感谢abbyzhang615的PK票。
  一听说郭家想走何氏的门路,郭氏拿着茶杯的手一抖,她和何氏平常的关系就处得不好,让她去求何氏,那不是打她脸吗?
  “母亲和嫂嫂是听谁说的?我那大嫂也是小户人家出身,她哪能让那些达官贵人的夫人放在眼里,这也就是上庙烧香时碰上了,她厚着脸皮上去说话,人家不好不理她吧。”郭氏贬低何氏向来很顺嘴。
  只是她娘家的嫡母和大嫂向来不把她的话当一回事,这回也不例外,吕氏就笑道:“我可听说你那大嫂祖上也是皇商,她出嫁时嫁妆更不比官宦人家的差,这样也能算小户人家,五姑娘可是太谦虚了。”
  想不到吕氏了解了这么多,她娘家不是外地的吗?郭氏有点意外,不过她说何氏的坏话已经习惯成自然,这时候也能顺当接下去:“嫁的风光又如何,这商人妇又如何比得了大嫂,杜家现在可是没有功名在身的,得了皇商也是商家,见官就得拜。”
  何氏的嫁妆凡是听说的女子没有不羡慕的,吕氏当时也一样,现在想想自己是官太太而她是商人妇,对郭氏的这句话还是认同的,不过只有丈夫的地位更进一步,自己的官眷地位才能更保险,吕氏笑得更亲切了:“听五姑娘这样说,我这个娘家大嫂可对你那夫家的大嫂更好奇了,这样,明天我去你们杜家见见那位何夫人。”
  吕氏这不是在征求郭氏意见,她是定了下来,她娘家在外地,好容易嫁进京城也只是给人家当填房,一直被婆婆打压着,幸好丈夫外放了·这三年没婆婆盯着她才抓牢了丈夫的心,再回来她则要在官眷中也混出个样。
  听说何氏认识许多贵妇人,吕氏就想一个商人妇都能这样,何况她正经的官眷,吕氏只不过是想借着何氏的熟门熟路,让何氏当她的踏脚石,甚至郭氏,那不过是她认识踏脚石的一块敲门砖罢了。
  周老太太的注意力几乎全在吕氏这儿,这个填房越来越不安份了,她要去杜家能有几份是为了她的夫君?老太太真恨不能自己去找何氏·但何氏论起来是晚辈,哪有当长辈的上门去给晚辈拜年?
  “老太太好,母亲好,太姨娘好…这位可是五姑姑?”一个十一、二岁左右的红衣女孩笑嘻嘻的进来了,步伐轻盈的笑着上前问候。
  李太姨娘忙起身:“大小姐…”
  老太太也半抬起身·仲出双手:“心肝宝贝儿,快过奶奶这儿,你身子才刚好,怎么就出来了?”
  那女孩对李太姨娘点点头,然后依进老太太怀里,搂住撒娇的笑道:“玉儿一醒来却找不到老太太,听说老太太惦记着爹爹的事,玉儿哪里还躺得住?”
  周老太太拍拍那女孩,感慨道:“还是你有孝心·你那爹爹,也就咱们祖孙真心惦记他了!”
  这话的意思…吕氏只能当没听见,而郭氏听着又再想了想,才记起那女孩是谁,应该是她大哥和前面大嫂唯一的女儿郭明玉了,可老太太不总嫌是个孙女,那女孩一直不受宠啊?怎么现在却搂着喊心肝宝贝了?
  估计是为了打压她的新大嫂吧?看吕氏对一边的祖孙亲热视而不见·郭氏在心里推荐了结论,就也笑着开口:“是玉儿啊,真是越长越漂亮,姑姑差点儿认不出来了。”
  郭氏本来说的是场面话,可越看郭明玉她就觉得招人喜欢,小姑娘撒娇说心疼奶奶关心父亲,又听说杜家的女孩年纪和她差不多,想也是拜会一下,周老太太一口就答应了·郭氏不知怎的也点头同意了。
  可能看郭氏答应的还算干脆,老太太终于开恩了:“我也累了·就和玉儿回屋了,你们也下去吧,五姑娘就去李太姨娘屋里歇一会儿,开饭时我让人叫你。”
  郭氏终于有了和亲娘独处的时间,李太姨娘拉着她·强忍着眼泪开口:“五姑娘…都是太姨娘没用…害你…”女儿不是顾虑自己,哪用答应那么难办的事·这想当官哪是那么容易,男人的事为什么要为难她的女儿?
  “太姨娘不用担心这个…”郭氏伸手摸李太姨娘的棉衣,“我年前给太姨娘的那几斤丝棉,没被别人拿走吧?”
  “没有,知道姑娘在意我,这家里没谁敢欺负我了。”李太姨娘这才笑得欣慰,幸亏她当年保住了自己的女儿。
  “你也别总想着我,侍候好姑爷,照顾好小姐和少爷才重要…”李太姨娘自有了这个女儿,一切的重心便在郭氏这儿了。
  “知道了。”对生母的这话郭氏不以为然,李太姨娘在没有孩子时,也是以丈夫为天的,她那个“天”,现在还记得她长什么样吗?倒是周老太太丈夫撒泼撒野,郭老太爷还不是任由她卖了这个小妾打了那个通房。
  对男人百依百顺是没用的,郭氏从小耳濡目染的比较,还是她嫡母的行事不吃亏。
  所以在确定李太姨娘的衣服料子不怎么样,但摸上去柔软暖和是真用了好棉花,她手也是暖暖的,郭氏放心了,看来她亲娘还有点心眼,知道把好东西藏起来。于是便叫外屋的杜若怡和杜长安进来说话。
  两个孩子也知道这才是他们的亲外婆,比起皮笑肉不笑的老太太,这个常给他们好吃的女人才真心疼他们,所以一听母亲叫,忙进来甜甜的喊“太姨娘”。
  李太姨娘果然忘了什么相夫教子的话题,忙拉着两个孩子嘘寒问暖,并解下身上的钥匙开柜子,把托人买来的点心糖果拿出来,看两个孩子欢欢喜喜的吃着,还不忘往他们口袋里塞得满满的。
  郭氏在旁也笑看着,她其实早有心将李太姨娘接回自己家,那时候孩子们也可以大大方方的喊“外婆”了,可惜老太爷和老太太都在,没有让太姨娘这时候就和女儿走的,不过李太姨娘可比老太太小了十几岁,应该能熬出头。
  快吃午饭的时候,杜如津也来了李太姨娘的小院,对这老实到近乎懦弱的真正岳母,杜如津也没有摆高人一等的架子,他向来是持半子礼可李太姨娘从不敢受他的礼,那是杜家的二老爷,她不过是个下人,只要杜如津对郭氏好,她心甘情愿去拜他。
  杜如津当然也不会受岳母的礼,正因为彼此都太小心了,相处还有点不自然,杜如津是找借口让郭氏出来,说了郭家老太爷和老爷找他的事。
  其实这和老太太、吕氏说的是一回事,郭老太爷和郭老爷也是想让杜如津走他大哥大嫂的门路,为郭家效劳。
  郭氏对她父兄有些咬牙切齿,郭老太爷说是官宦人家,但因为在户部任职时算错了一笔账目,被降了职,从此便没心思上朝,后来赋闲在家,郭老爷连考许多年才中了,得了个小知县但业绩平平,这样不争气的还盼升官?还好意思求女儿的婆家?!
  “那你答应了?”自己娘家理亏,郭氏声音很低。
  “不答应行吗?终究是自家人,不过我也说了,我大哥平常是从不进沈侍郎的门的,我大嫂是和侍郎夫人认识,但女人间的交情管不管用,沈侍郎又会不会愿意,而且礼部主事的主要还是苗尚书,这个职位安排究竟归谁管,我可不敢保证一定能帮上忙。”杜如津说的的确是实话,他们杜家都没有求过沈侍郎,谁知道郭家就一定能成功?
  郭氏心里明白,杜如津同意这麻烦事也是因为她生母,要不是怕李太姨娘受委屈,那所谓的大哥的前程关他们夫妻什么事?
  “难为你了…”郭氏不由得低声道。
  难得听见妻子如此的善解人意、软语温柔,杜如津昨晚的火气一下子全没了,他也不由得柔声道:“自家夫妻,客气什么。”只要妻子能一直这么贤惠、温柔、体贴,他心甘情愿为她遮风挡雨。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别的嫡的庶的兄弟姐妹也都来了,郭氏发现,今年这风头还在郭明玉那边,小姑娘着实人见人爱,哄得老太太合不拢嘴,相比之下,吕氏生的那个女儿和她大哥的两个庶子毫不起眼。
  杜如津和郭氏是男女分席的,他的坐席今天难得和郭老爷紧邻着,本来这座位应该是郭老爷嫡亲妹夫的。
  知道这是因为有求于他,杜如津也没客气,他怎么也是生意人,自然知道如何不让好象是自己承了郭家的情,他坐这儿不推辞,为了可是郭老爷呢。
  杜如津低声再和郭老爷详谈,谈他在任期上有哪些得意的成绩,还有什么同窗目前在高位的,当年的主考恩师是不是还在,他是不是非要去礼部,如果别的地方有更好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