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4 节
作者:闲来一看      更新:2021-07-17 08:09      字数:4941
  元元年,复为吉州。旧领县四,户一万五千四十,口五万三千二百八十五。天宝领县五,
  户三万七千七百五十二,口二十三万七千三十二。
  庐陵 汉县,属豫章郡。后汉改为西昌。隋复为庐陵,州所治也。旧治子阳城,永
  淳元年,移于今所
  太和 隋县。武德五年,置南平州,领太和、永新、广兴、东昌四县。八年,废南
  平州,以永新等三县并太和,属吉州
  安福 吴置安成郡于此。隋废为安复,后改为安福
  新淦 汉旧县,属豫章郡。淦,音绀,又音甘。
  永新 废县。显庆二年,分太和置。
  江州中 隋九江郡。武德四年,平林士弘,置江州,领湓城、浔阳、彭泽三县。五
  年,置总管,管江、鄂、智、浩四州,并管昌、洪四总管府。又分湓城置楚城县,分彭
  泽置都昌县。八年,废浩州及乐城县入彭泽县,又废湓城入浔阳。贞观元年,罢都督府。
  八年,废楚城县入浔阳。天宝元年,改为浔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江州。旧领县三,户
  六千三百六十,口二万五千五百九十九。天宝,户二万九千二十五,口十五五千七百四
  十四。在京师东南二千九百四十八里,至东都二千一百九十七里。
  浔阳 州所理。汉县,属庐江郡。晋置江州。隋改为彭蠡县,取州东南五十二里有
  彭蠡湖为名。炀帝改为湓城,取县界湓水为名。武德四年,复为浔阳,浔水至此入江为
  名
  都昌 武德五年,分彭泽置,属浩州。八年,废浩州,县属江州
  彭泽 汉县,属豫章郡。隋为龙城县。武德五年,置浩州,又分置都昌、乐城二县。
  八年,罢浩州,以彭泽属江州,仍省乐城入彭泽。至德二年九月,中丞宋若思奏置。
  袁州下 隋宜春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袁州。天宝元年,改为宜春郡。乾元元
  年,复为袁州。旧领县三,户四千六百三十六,口二万五千七百一十六。天宝,户二万
  七千九十一,口一十四万四千九十六。在京师东南三千五百八十里,至东都二千一百六
  十一里。
  宜春 州所理。汉县,属豫章郡。吴为安成郡,南朝不改。晋改为宜阳。隋置袁州,
  炀帝为宜春郡。复改为宜春。宜春,泉水名,在州西。取此水为酒,作贡。
  萍乡 吴分宜春置萍乡县,属安成郡。
  新喻 吴分宜春置新喻,属安成郡。
  鄂州上 隋江夏郡。武德四年,平萧铣,改为鄂州。天宝元年,改为江夏郡。乾元
  元年,复为鄂州。永泰后,置鄂岳观察使,领鄂、岳、蕲、黄四州,恆以鄂州为使理所。
  旧领县四,户三千七百五十四,口一万四千六百一十五。天宝领县五,户一万九千一百
  九十,口八万四千五百六十三。后并沔州入鄂州,以汉阳、氵义川来属。在京师东南二
  千三百四十六里,至东都一千五百三十里。
  江夏 汉郡名。本汉沙羡县地,属江夏郡。晋改沙羡为沙阳。江、汉二水会于州西,
  春秋谓之夏汭,晋、宋谓之夏口。宋置江夏郡。治于此。隋不改。武德四年,改为鄂州,
  取汉县名
  永兴 汉鄂县地,属江夏郡。吴分鄂置新阳县,隋改为永兴
  武昌 汉鄂县,属江夏郡。吴、晋为重镇,以名将为镇守
  蒲圻 吴分沙羡县置
  唐年 天宝二年,开山洞置
  汉阳 汉安陆县地,属江夏郡。晋置沌阳县。隋初为汉津县,炀帝改为汉阳。武德
  四年,平硃粲,分沔阳郡置沔州,治汉阳县。贞观,户一千五百一十七,口六千九百五
  十九。至太和七年,鄂岳节度使牛僧孺奏,沔州与鄂州隔江,都管一县,请并入鄂州,
  从之。旧属淮南道。
  氵义川 汉安陆县地,后魏置氵义川郡。武德四年,分汉阳县置氵义川县,属沔州。
  州废,属鄂州。
  岳州下 隋巴陵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巴州,领巴陵、华容、沅江、罗、湘阴
  五县。六年,改为岳州。省罗县。天宝元年,改为巴陵郡。乾元元年,复为岳州。旧领
  县四,户四千二,口一万七千五百五十六。天宝领县五,户一万一千七百四十,口五万
  二百九十八。在京师东南二千二百三十七里,至东都一千八百一十六里。
  巴陵 汉下隽县,属长沙郡。吴置巴陵县。晋置建昌郡,隋改为巴州,炀帝改为巴
  陵郡。武德置岳州,皆置巴陵县。县界有古巴丘
  华容 汉孱陵县地,属武陵郡,刘表改为安南。隋改为华容。垂拱二年,去“华”
  字,曰容城。神龙元年,复为华容
  沅江 汉益阳县,属长沙国。隋改为安乐,又改为沅江,属岳州
  湘阴 汉罗县,属长沙国。宋置湘阴县,县界汨水,注入湘江
  昌江 神龙三年,分湘阴县置。
  潭州中都督府 隋长沙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潭州总管府,管潭、衡、永、郴、
  连、南梁、南云、南营八州。潭州领长沙、衡山、醴陵、湘乡、益阳、新康六县。七年,
  废云州,改南梁为邵州,南营为道州。省新康县。督潭、衡、郴、连、永、邵、道等七
  州。天宝元年,改为长沙郡。乾元元年,复为潭州。旧领县五,户九千三十一,口四万
  四百四十九。天宝领县六,户三万二千二百七十二,口十九万二千六百五十七。在京师
  南二千四百四十五里,至东都二千一百八十五里。
  长沙 秦置长沙郡。汉为长沙国,治临湘县。后汉为长沙郡。吴不改。晋怀帝置湘
  州,至梁初不改。隋平陈,为潭州,以昭潭为名。炀帝改为长沙郡,仍改临湘为长沙县。
  武德复为潭州。湘潭 后汉湘南县地,属长沙郡。吴分汀南立衡阳县,属衡阳郡。隋废
  郡,县属潭州。天宝八年,移治于洛口,因改为湘潭县。
  湘乡 汉钟武县,属零陵郡。后汉改为重安,永建三年,又名湘乡,属长沙郡。
  益阳 汉县,属长沙国,故城在今县东八十里。武德四年,分置新康县。七年,省
  入。
  醴陵 汉临湘县,界有醴陵,后汉立为县,属长沙郡。隋废,武德四年,分长沙置。
  浏阳 吴分长沙置浏阳县,隋废。景龙二年,于故城复置。
  衡州中 隋衡山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衡州,领临蒸、湘潭、耒阳、新宁、重
  安、新城六县。七年,省重安、新城二县。贞观元年,以废南云州之攸县来属。天宝元
  年,改为衡阳郡。乾元元年,复为衡州。旧领县五,户七千三百三十,口三万四千四百
  八十一。天宝领县六,户三万三千六百八十八,口十九万九千二百二十八。在京师东南
  三千四百三里,至东都二千七百六十里。
  衡阳 汉蒸阳县,属长沙国。吴分蒸阳立临蒸县,吴末分长沙东界郡立湘东郡。宋、
  齐、梁不改。隋罢湘东郡为衡州,改临蒸为衡阳县。武德四年,复为临蒸。开元二十年,
  复为衡阳
  常宁 吴分耒阳立新宁县,属湘东郡。旧治三洞,神龙二年,移治麻州。开元九年,
  治宜江。天宝元年,改为常宁
  攸 汉县,属长沙国,县北有攸溪故也
  茶陵 汉县,属长沙国。隋废。圣历元年,分攸县置
  耒阳 汉县,属桂阳郡。隋改为耒阴。武德四年,复为耒阳。
  衡山 吴分湘南县置。旧属潭州,后割属衡州。
  澧州下 隋澧阳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澧州,领孱陵、安乡、澧阳、石门、慈
  利、崇义六县。贞观元年,省孱陵县。天宝元年,改为澧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澧州。
  天宝初,割属山南东道。旧领县五,户三千四百七十四,口二万五千八百二十六。天宝
  领县四,户一万九千六百二十,口九万三千三百四十九。在京师东南一千八百九十三里,
  至东都一千五百七十二里。
  澧阳 汉零阳县,属武陵郡。吴分武陵西界置天门郡。晋末,以义阳流人集此,侨
  置南义阳郡。隋平陈,改南义阳为澧州。皆治此县
  安乡 汉孱陵县地,属武陵郡。隋分立安乡县。贞观元年,废孱陵并入
  石门 吴分零阳县于此置天门郡。隋平陈,废天门郡,以废州为石门县
  慈利 本汉零阳县,隋改零阳为慈利县。麟德元年,省崇义并入。
  朗州下 隋武陵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朗州。天宝元年,改为武陵郡。乾元元
  年,复为朗州。天宝初,割属山南东道,旧领县二,户二千一百四十九,口一万九百一
  十三。天宝,户九千三百六,口四万三千七百十六。在京师东南二千一百五十九里,至
  东都一千八百五十八里。
  武陵 汉临沅县地,属武陵郡。秦属黔中郡地。梁分武陵郡于县置武州。陈改武州
  为沅陵郡。隋平陈,复为嵩州,寻又改为朗州。炀帝为武陵郡。武德复为朗州。皆治于
  武陵县
  龙阳 隋县,取洲名。
  永州中 隋零陵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永州,领零陵、湘源、祁阳、灌阳四县。
  七年,省灌阳。贞观元年,省祁阳县,四年,复置。天宝元年,改为零陵郡。乾元元年,
  复为永州。旧领县三,户六千三百四十八,口二万七千五百八十三。天宝,户二万七千
  四百九十四,口十七万六千一百六十入。在京师南三千二百七十四里,至东都三千六百
  六十五里。
  零陵 汉泉陵县地,属零陵郡。汉郡治泉陵县,故城在今州北二里。隋平陈,改泉
  陵为零陵县,仍移于今理。梁、陈皆为零陵郡,隋置永州,炀帝复为零陵郡,皆治此县
  祁阳 吴分泉陵县,于今县东北九十里置祁阳县,今有古城。隋平陈,并入零陵。
  武德四年,复分置,移于今治。贞观元年省,四年又置。石燕冈在祁阳西北一百一十里,
  此冈穴出石燕,充贡。湘水南自零陵界来
  湘源 汉零陵县地,属故城在今县南七十八里。隋平陈,并零陵入湘源县
  灌阳 汉零陵县地,大业末,萧铣析湘源县置。武德七年废。上元二年,荆南节度
  使吕諲奏,复于故城置灌阳县。灌水在城西,今名灌源。
  道州中 隋零陵郡之永阳县。武德四年,平萧铣,置营州,领营道、江华、永阳、
  唐兴四县。五年,改为南营州。贞观八年,改为道州,仍省永阳县。十七年废,并入永
  州。上元二年,复析永州置。天宝元年,改为江华郡。乾元元年,复为道州。旧领县三,
  户六千六百一十三,口三万一千八百八十。天宝领县四,户二万二千五百五十一,口十
  三万九千六十三。今领县五。
  弘道 汉营浦县,属零陵郡。吴置营阳郡。晋改为永阳郡。隋平陈,改营浦为永阳
  县。武德四年,于县置营州,改为营道县。五年,又加“南”字。贞观八年,改为道州。
  天宝元年,改营道为弘道
  延唐 汉泠道县,属零陵郡,古城在今县东界南四十里。隋平陈,废泠道入营道县,
  仍于泠道废城置营道县。武德四年,移营道县于州郭置,仍于此置唐兴县。长寿二年,
  改名武盛。神龙元年,复为唐兴。天宝元年,改为延唐。泠水,在今县南六十里
  江华 汉冯乘县,属苍梧郡。武德四年,析贺州冯乘县置江华县。贞观十七年,改
  属永州。上元二年,还道州。文明元年,改为云溪县。神龙元年二月,复为江华
  永明 隋改汉营浦县为永阳,置道州。后州郭内置营道县,乃移永阳之名于州西南
  一百一十里置。贞观八年省,地入营道。天授二年,复析营道置。天宝元年,改为永明
  县
  大历 大历二年,湖南观察使韦贯之奏请析延唐县,于道州东南二百二十里舂陵侯
  故城北十五里置县,因以大历为名。
  郴州中 隋桂阳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郴州,领郴、卢阳、义章、临武、平阳、
  晋兴六县。七年,废义章、平阳二县。八年,省晋兴。天宝元年,改为桂阳郡。乾元元
  年,复为郴州。旧领县五,户八千六百四十六,口四万九千三百五十五。天宝领县八,
  户三万一千三百三。在京师东南三千三百里,至东都三千五十七里。
  郴 汉县,属桂阳郡,汉郡理所也。后汉郡理耒阳,寻还郴。宋、齐封子弟为桂阳
  王,皆治于此。隋平陈,改为郴州,炀帝为桂阳郡,武德四年,改郴州,皆以郴为理。
  义章 大业末,萧铣分郴置。武德七年省,八年复置。长寿元年,分义章南界置高
  平县。开元二十三年,废高平,仍移义章治高平废县。
  义昌 晋分郴县置汝城、晋宁二县。陈废二县,立卢阳郡,领卢阳县。开皇九年废
  郡,以卢阳属郴州。天宝元年,改为义昌。
  平阳 晋分郴置平阳郡及县。陈废,后萧铣复分郴置。武德七年省,八年复置。
  资兴 后汉分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