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5 节
作者:闲来一看      更新:2021-07-17 08:09      字数:4931
  县属赵州。贞观初,属邢州。天宝元年,改为尧山。
  内丘 汉中丘县。隋改为内丘县,属赵州。贞观初,还属邢州。
  赵州 汉平棘县,故城在今县南。后魏于昭庆县置殷州,齐改为赵州。隋废,寻复
  置赵郡于平棘县。武德元年,张志昂以郡归国,改为赵州,领平棘、高邑、赞皇、元氏、
  廮陶、栾城、大陆、柏乡、房子、禋城、鼓城十二县,其年,以禋城属廉州,以鼓城属
  深州。四年,改大陆为象城。天宝元年,改为赵郡。乾元元年,复为赵州。旧领县九,
  户二万一千四百二十七,口八万五千九百九十二。天宝,户六万三千四百五十四,口三
  十九万五千二百三十八。去京师东北一千八百四十三里,至东都一千三十三里。
  平棘 汉平棘县,属常山郡。隋自象城移赵州治所于县置。
  宁晋 汉杨氏县,属钜鹿郡。今治即杨氏城也。后改为廮陶,元魏改为瘿遥,隋复
  为陶。天宝元年,改为宁晋。
  昭庆 汉广阿县,属钜鹿郡。后魏置殷州,北齐改为赵州。隋改广阿为大陆。武德
  四年,改为象城。天宝元年,改为昭庆,以有建初、启运二陵故也。
  柏乡 汉县,属钜鹿郡,故城在今县西南十七里。后废。隋于今治彭水之阳,复置。
  高邑 汉鄗县,属常山郡。世祖更名高邑,晋代不改。
  临城 汉房子县,属常山郡。天宝元年,改为临城。
  赞皇 古无其名,隋置,取赞皇山为名。
  元氏 汉常山郡所治,故城在今县西。
  镇州 秦东垣县。汉高改名真定,置恆山郡,又为真定国。历代为常山郡。治元氏,
  后魏道武登常山郡,北望安乐垒美之,遂移郡治于安乐城,今州城是也。周、隋改为恆
  州,后废。义旗初,复置恆州,领真定、石邑、行唐、九门、滋阳五县,州治石邑。武
  德元年,陷窦建德。四年,贼平,徙治所于真定,省滋阳县,又割廉州之禋城来属。天
  宝元年,改为常山郡。乾元元年,复为恆州。兴元元年,升为都督府。元和十五年,改
  为镇州。旧领县六,户二万六千一百一十三,口五万四千五百四十三。天宝领县九,户
  五万四千六百三十三,口三十四万二千二百三十四。今领县十一。在京师东北一千七百
  六十里,至东都一千一百三十六里。
  真定 隋属高阳郡。武德四年,自石邑移恆州于县为治所。载初元年,改为中山县。
  神龙元年,复为真定县。
  禋城 汉县。唐初,置钜鹿郡,领禋城、桓肆、新丰、宜安四县。武德元年,改为
  廉州。其年,陷窦建德。四年,贼平,复置廉州,领禋城、鼓城、毋极四县。省桓肆、、
  新丰、宜安,并入禋城。贞观元年,废廉州,以鹿城属深州,鼓城、毋极属定州,禋城
  属恆州。
  石邑 汉县,属常山郡。
  九门 汉县,属常山郡。至隋不改。国初置九门郡,领九门、新市、信义三县。武
  德元年,改为观州。五年,州废,省信义、新市二县。以九门隶恆州。
  灵寿 汉县,属常山郡。义宁元年,置燕州。武德四年,州废,县属井州。七年州
  废,属恆州。
  行唐 汉南行唐县,属常山郡。武德四年,置王城县,属常山郡。武德五年,省滋
  阳县并入。长寿二年,改为章武。神龙元年,复为行唐。
  井陉 汉县,属常山郡。义宁元年,置井陉郡,并苇泽县。武德元年,改为井州。
  四年,又以废岳州之房山、蒲吾二县,恆州之鹿泉来属。五年,又以恆州之灵寿来属。
  贞观元年,废蒲吾、苇泽二县入井陉。十七年,废井州,以井陉等三县属恆州。
  获鹿 汉石邑县地。隋置鹿泉县,属井州。贞观十七年,来属。至德元年,改为获
  鹿。
  平山 汉蒲吾县,属常山郡。隋改为房山县。义宁元年,置房山郡。武德元年,置
  岳州,领房山一县。四年,废岳州,房山属恆州。至德元年,改为平山县,仍以恆州为
  平山郡。
  鼓城 汉临平、下曲阳两县之地,属钜鹿郡。隋分禋城于下曲阳故城东五里置昔阳
  县,寻改为鼓城。武德四年,属廉州。州废,属定州。大历三年,割属恆州。
  栾城 汉关县,属常山郡。后魏于关县古城置栾城县,属赵州。大历三年,割属恆
  州。
  冀州上 隋信都郡。武德四年,改为冀州,领信都、衡水、武邑、枣强、南宫、堂
  阳、下博、武强八县。六年,置总管府,移治所于下博,管冀、贝、深、宗四州。贞观
  元年,废都督府,移州治于信都。又以下博、武强二县属深州。十七年,以废深州之下
  博、武强、鹿城,废观州之阜城来属。龙朔二年,改为魏州都督府。咸亨三年,复旧。
  先天二年,割下博、武强、鹿城三县属深州。开元二年,复以下博、武强还冀州。天宝
  元年,改为信都。乾元元年,复为冀州。旧领县六:信都、南宫、堂阳、枣强、武邑、
  衡水。户一万六千二十三,口七万二千七百三十三。天宝领县九,户一十万三千八百八
  十五,口八十三万五百二十。在京师东北一千九百七十八里,至东都一千一百里。
  信都 汉信都国城,今州所治也。后汉改为乐成国,又改安平国。魏、晋后为冀州
  所治
  南宫 汉县,属信都国,至隋不改。武德四年,属宗州。贞观元年,属冀州
  堂阳 汉县,属钜鹿郡。隋旧属冀州
  枣强 汉县,属清河郡。隋旧也
  武邑 汉县,属信都国。隋旧。武德四年,分置昌亭县。贞观初省
  衡水 古无此名,隋开皇十七年,河北大使郎蔚之分信都北界、武邑西界、下博南
  界、置衡水县,特筑此城
  阜城 汉县,属渤海郡。隋属冀州。故城在今县东二十里,今城隋筑
  蓚 汉县,属渤海郡。隋旧隶观州。州废,属德州。故城在今县南十里。贞观元年,
  分置观津县,寻省。永泰后,属冀州。
  深州 武德四年,平窦建德,于河间郡之饶阳县置深州,领安平、饶阳、芜蒌三县。
  初治安平,其年,移治饶阳。贞观元年,割故廉州之鹿城,冀州之武强、下博来属。省
  芜蒌县。十七年,废深州,以饶阳属瀛州,安平属定州,鹿城、下博、武强属冀州。先
  天二年,复割饶阳、安平、鹿城置深州,仍分置陆泽县。天宝元年,改深州为饶阳郡。
  乾元元年,复为深州。旧领县五,户二万一百五十六,口八万七千。天宝,县四,户万
  八千八百二十五,口三十四万六千四百七十二。在京师东北二千一十三里,至东都一千
  二百五十里。
  陆泽、先天二年,分饶阳、鹿城界置陆泽县于古鄡城。鄡,汉县,属钜鹿郡
  饶阳 汉县,属涿郡。武德四年,分置芜蒌县,贞观元年省。十七年,割属瀛州。
  先天二年,迁深州。武德初,为深州所治
  束鹿 汉安定侯国,今县西七里故城是也。周、齐为安定县,隋改为鹿城。唐至德
  元年,改为束鹿
  下博 汉县,属信都国。隋旧。武德四年,属冀州。贞观元年,改属深州。十七年,
  属冀州。先天二年,还深州
  安平 汉县,属涿郡。武德初,置深州,以县属。十七年,州废,属定州。先天二
  年,来属
  武强 汉武隧县,属河间国。晋改为武强。武德四年,属冀州。贞观元年,属深州
  博野 汉蠡吾县,属涿郡。后汉分置博陵县,后魏改为博野。武德五年,置蠡州,
  领博野、清苑,割定州之义丰三县。八年,州废,三县各还本属。九年,复立蠡州,领
  博野、清苑二县。贞观元年,废蠡州,博野、清苑属瀛州。永泰中,属深州
  乐寿 汉乐成县,属河间国。城在今县东南十六里。后魏移县东北,近古乐寿亭,
  因改为乐寿。隋属河间郡。永泰中,割属深州。
  沧州上 汉渤海郡,隋因之。武德元年,改为沧州,领清池、饶安、无棣三县,治
  清池。其年,移治饶安。四年,平窦建德,分饶安置鬲津县。五年,以清池属东盐州。
  六年,以观州胡苏县来属,州仍徙治之。其年,又省棣州,以滴河、厌次、阳信、乐陵
  四县来属。贞观元年,以瀛州之景城,废景州之长芦、南皮、鲁城三县,废东盐州之盐
  山、清池二县,并来属。又以滴河、厌次二县属德州,以胡苏属观州,仍移治于清池。
  又省鬲津入乐陵,省无棣入阳信。八年,复置无棣县。十七年,以废观州之弓高、东光、
  胡苏来属。割阳信属棣州。天宝元年,改为景城郡。乾元元年,复为沧州。旧领县十,
  户二万五十二,口九万五千七百九十六。天宝领县十一,户十二万四千二十四,口八十
  二万五千七百五。在京师东北二千二百一十八里,去东都一千三百八十二里。
  清池 汉浮阳县,渤海郡所治。隋改为清池县,治郭下。武德四年,属景州。五年,
  改属东盐州。贞观元年,改属沧州
  盐山 汉高城,古县在南。隋改为盐山。武德四年,置东盐州,领县一。五年,又
  割景州之清池来属,仍置浮水县。贞观元年,省东盐州及浮水县,以清池属沧州
  南皮 汉县,属渤海郡。至隋不改。武德四年,属景州。贞观元年,改属沧州。
  长芦 汉参户县,属渤海郡。后周改为长芦。武德四年,割沧州之清池、南皮二县,
  瀛州之鲁城、平舒、长芦三县,于此置景州。其年,陷刘黑闼。五年,贼平,置景州总
  管府,管沧、瀛、东盐、景四州。又分清池县属东盐州。贞观元年,废景州,以平舒属
  瀛州,南皮、鲁城、长芦三县属沧州。旧治永济河西,开元十六年,移于今治。
  乐陵 汉旧县,属平原郡。隋不改。武德四年,属棣州。六年,省棣州,以县属沧
  州。
  饶安 汉千童县,属渤海郡。后汉改为饶安,隋因之。武德元年,移治故千童城,
  仍移州治于此。六年,州移治胡苏。贞观十二年,移县治故浮水城。
  无棣 汉阳信县,属渤海郡。改为无棣。贞观元年,并入阳信。八年,复置。大和
  二年,属棣州,又复还沧州。
  临津 汉东光县地。隋于故胡苏亭置胡苏县。武德四年,属观州。贞观十七年,属
  沧州。天宝元年,改为临津。
  乾符 隋鲁城县。武德四年,属景州。贞观元年,改属沧州。乾符年,改为乾符。
  景州 汉鬲县地,属平原郡。隋置弓高县,属渤海郡。武德四年,于县置观州,领
  弓高、蓚、阜城、东光、安陵、胡苏、观津七县。六年,以胡苏属沧州。贞观元年,省
  观津县,复以胡苏来属。十七年,废观州,以东光、胡苏属沧州,蓚县、安陵属德州,
  阜城属冀州。贞观二年,又于弓高县置景州,又以弓高、东光、胡苏来属。长庆元年,
  废景州,四县亦还本属。二年,复于弓高置景州。大和四年废,县属沧州。景福元年,
  复于弓高置景州,管东光、安陵三县。天祐五年,移州治于东光县。领县六,户一万一
  千三,口五万七千五百三十二。在京师东北二千九百里,至东都一千三百里。
  弓高 汉鬲县,属平原郡。隋置弓高县,后于县治置观州、景州。兴替不常,事在
  《州说》中
  东光 汉县,属渤海郡。历代不改
  安陵 隋宣府镇。武德四年,置安陵县,属观州。贞观十七年,废观州,改属德州。
  永徽二年,移治白社桥。景福元年,改属景州。
  德州 汉平原郡。隋置德州,又为平原郡。武德四年,平窦建德后,置德州,领安
  德、般、平原、长河、将陵、平昌六县。其年,置总管府,管博、德、棣、观四州。贞
  观元年,废都督府,割沧州之滴河、厌次来属。十七年,废般县,以滴河、厌次二县属
  棣州。又以废观州之蓚县、安陵来属。天宝元年,改为平原郡。乾元元年,复为德州。
  旧领县八,户一万一百三十五,口五万二千一百四十一。天宝领县七,户八万三千三百
  一十一,口六十五万九千八百五十五。至京师一千九百八十二里,去东都一千一百三十
  八里。
  安德 汉县,属平原郡。今州治,至隋不改
  平原 汉旧平源郡所治,故城在今县西南二十五里。今县治城,北齐所筑
  长河 汉广川县,属信都国,后废。隋于旧广川县东八十里置新县,今治是也。寻
  改为长河县,为水所坏。元和四年十月,移就白桥,于水济河西岸置县,东去故城十三
  里。十年,又置河东小胡城
  将陵 汉安德县。隋分安德于将陵故城置此县
  平昌 汉县,属平原郡。故城在今县东三十里。大和二年,割属齐州,又还德州。
  定州上 后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