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9 节
作者:
闲来一看 更新:2021-07-17 08:08 字数:4820
明堂寝构。今国家四表无虞,人和岁稔,作范垂训,今也其时。宜令所司与礼官学士等
考核故事,详议得失,务依典礼,造立明堂。庶旷代阙文,获申于兹日;因心展敬,永
垂于后昆。其明堂制度,令诸曹尚书及左右丞侍郎、太常、国子秘书官、弘文馆学士同
共详议。”
于是太常博士柳宣仍郑玄义,以为明堂之制,当为五室。内直丞孔志约据《大戴礼》
及卢植、蔡邕等义,以为九室。曹王友赵慈皓、秘书郎薛文思等各造明堂图。诸儒纷争,
互有不同。上初以九室之议为是,乃令所司详定形制及辟雍门阙等。
明年六月,内出九室样,仍更令有司损益之。有司奏言:
内样:堂基三重,每基阶各十二。上基方九雉,八角,高一尺。中基方三百尺,高
一筵。下基方三百六十尺,高一丈二尺。上基象黄琮,为八角,四面安十二阶。请从内
样为定。基高下仍请准周制高九尺,其方共作司约准一百四十八尺。中基下基,望并不
用。又内样:室各方三筵,开四闼、八窗。屋圆楣径二百九十一尺。按季秋大飨五帝,
各在一室,商量不便,请依两汉季秋合飨,总于太室。若四时迎气之祀,则各于其方之
室。其安置九室之制,增损明堂故事,三三相重。太室在中央,方六丈。其四隅之室,
谓之左右房,各方二丈四尺。当太室四面,青阳、明堂、总章、玄堂等室,各长六丈,
以应太室;阔二丈四尺,以应左右房。室间并通巷,各广一丈八尺。其九室并巷在堂上,
总方一百四十四尺,法坤之策。屋圆楣、楯、檐,或为未允。请据郑玄、卢植等说,以
前梁为楣,其径二百一十六尺,法乾之策。圆柱旁出九室四隅,各七尺,法天以七纪。
柱外余基,节作司约准面别各余一丈一尺。内样:室别四闼、八窗,检与古同,请依为
定。其户依古外设而不开。内样:外有柱三十六,每柱十梁。内有七间,柱根以上至梁
高三丈,梁以上至屋峻起,计高八十一尺。上圆下方,飞檐应规,请依内样为定。其屋
盖形制,仍望据《考工记》改为四阿,并依礼加重檐,准太庙安鸱尾。堂四向五色,请
依《周礼》白盛为便。其四向各随方色。请施四垣及四门。
辟雍,按《大戴礼》及前代说,辟雍多无水广、内径之数。蔡邕云:“水广二十四
丈,四周于外。”《三辅黄图》云“水广四周”,与蔡邕不异,仍云“水外周堤”。又
张衡《东京赋》称“造舟为梁”。《礼记·明堂位》、《阴阳录》云:“水左旋以象
天。”商量水广二十四丈,恐伤于阔,今请减为二十四步,垣外量取周足。仍依故事造
舟为梁,其外周以圆堤,并取《阴阳》“水行左旋”之制。
殿垣,按《三辅黄图》,殿垣四周方在水内,高不蔽日,殿门去殿七十二步。准今
行事陈设,犹恐窄小。其方垣四门去堂步数,请准太庙南门去庙基远近为制。仍立四门
八观,依太庙门别各安三门,施玄阃,四角造三重魏阙。
此后群儒纷竞,各执异议。尚书左仆射于志宁等请为九室,太常博士唐等请为
五室。高宗令于观德殿依两议张设,亲与公卿观之。帝曰:“明堂之礼,自古有之。议
者不同,未果营建。今设两议,公等以何者为宜?”工部尚书阎立德对曰:“两议不同,
俱有典故。九室似暗,五室似明。取舍之宜,断在圣虑。”上以五室为便,议又不定,
由是且止。
至乾封二年二月,详宜略定,乃下诏曰:“朕以寡薄,忝承丕绪。奉二圣之遗训,
抚亿兆以初临,驭朽兢怀,推沟在念。而上玄垂祐,宗社降休,岁稔时和,人殷俗阜。
车书混一,文轨大同。检玉泥金,升中告禅,百蛮执贽,万国来庭,朝野俱娱,华夷胥
悦。但为郊禋严配,未安太室,布政施行,犹阙合宫。朕所以日昃忘疲,中宵辍寝,讨
论坟籍,错综群言,采三代之精微,探九皇之至赜,斟酌前载,制造明堂。栋宇方圆之
规,虽兼故实;度筵陈俎之法,独运财成。宣诸内外,博考详议,求其长短,冀广异闻。
而鸿生硕儒,俱称尽善,摚鹗孔樱⒆喔猛ā4创撕昴#晕易鞴拧R蛐募日梗槔?br />
获伸,永言宗祀,良深感慰。宜命有司,及时起作,务从折中,称朕意焉。”于是大赦
天下,改元为总章,分万年置明堂县。明年三月,又具规制广狭,下诏曰:
合宫听朔,阐皇轩之茂范;灵府通和,敷帝勋之景化。殷人阳馆,青珪备礼;姬氏
玄堂,彤璋合献。虽运殊骊翰,时变质文,至于立天中,建皇极,轨物施教,其归一揆。
考图汶上,仅存公玉之仪;度室圭躔,才纪中元之制。属炎精坠驾,睿宫毁籥,四海沦
于沸鼎,九土陷于涂原。高祖太武皇帝杖钺唐郊,收钤雍野,纳祥符于苍水,受灵命于
丕山。飞沈泳沫,动植游源。太宗文皇帝盟津光誓,协降火而登坛;丰谷断蛇,应屯云
而鞠旅。封金贷岭,昭累圣之鸿勋;勒石丸都,成文考之先志。固可以作化明堂,显庸
太室。傍罗八柱,周建四门,木工不琢,土事无文,丰约折衷,经始勿亟,阙文斯备,
大礼聿修。
其明堂院每面三百六十步,当中置堂。按《周易》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一
百四十有四,总成三百六十,故方三百六十步。当中置堂,处二仪之中,定三才之本,
构兹一宇,临此万方。自降院每面三门,同为一宇,徘徊五间。按《尚书》,一期有四
时,故四面各一所开门;每时有三月,故每一所开三门;一期十有二月,故周回总十二
门。所以面别一门,应兹四序,既一时而统三月,故于一舍而置三门。又《周易》三为
阳数,二为阴数,合而为五,所以每门舍五间。院四隅各置重楼,其四墉各依本方色。
按《淮南子》,地有四维,故四楼。又按《月令》,水、火、金、木、土五方各异色,
故其墙各依本方之色。
基八面,象八方。按《周礼》“黄琮礼地”。郑玄注:琮者,八方之玉,以象地形,
故以祀地。则知地形八方。又按《汉书》,武帝立八觚坛以祀地。登地之坛,形象地,
故令为八方之基,以象地形。基高一丈二尺,径二百八十尺。按《汉书》,阳为六律,
阴为六吕。阳与阴合,故高一丈二尺。又按《周易》,三为阳数,八为阴数。三八相乘,
得二百四十尺。按《汉书》,九会之数有四十,合为二百八十,所以基径二百八十尺。
故以交通天地之和,错综阴阳之数。以明阳不独运,资阴和以助成;阴不孤行,待阳唱
而方应。阴阳两顺,天地咸亨,则百宝斯兴,九畴攸序。基每面三阶,周回十二阶,每
阶为二十五级。按《汉书》,天有三阶,故每面三阶;地有十二辰,故周回十二阶。又
按《文子》,从凡至圣,有二十五等,故每阶二十五级。所以应符星而设阶,法台耀以
疏陛,上拟霄汉之仪,下则地辰之数。又列兹重级,用准圣凡。象皇极之高居,俯庶类
而临耀。
基之上为一堂,其宇上圆。按《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
为天下贞。又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按《汉书》:太极元气,函
三为一。又曰:天子以四海为家。故置一堂以象元气,并取四海为家之义。又按《周
礼》,“苍璧礼天”。郑玄注:璧圆以象天。故为宇上圆。堂每面九间,各广一丈九尺。
按《尚书》,地有九州,故立九间。又按《周易》,阴数十,故间别一丈九尺,所以规
模厚地,准则阴阳,法二气以通基,置九州于一宇。堂周回十二门,每门高一丈七尺,
阔一丈三尺。按《礼记》,一岁有十二月,所以置十二门。又按《周易》,阴数十,阳
数七,故高一丈七尺;又曰阳数五,阴数八,故阔一丈三尺。所以调兹玉烛,应彼金辉,
叶二气以循环,逐四序而迎节。堂周回二十四窗,高一丈三尺,阔一丈一尺,二十三櫺,
二十四明。按《史记》,天有二十四气,故置二十四窗。又按《书》,一年十二月,并
象闰,故高一丈三尺。又按《周易》,天数一,地数十,故阔一丈一尺;又天数九,地
数十,并四时成二十三,故二十三櫺。又按《周易》,八纯卦之本体,合二十四爻,故
有二十四明。列牖疏窗,象风候气,远周天地之数,曲准阴阳之和。
堂心八柱,各长五十五尺。按《河图》,八柱承天,故置八柱。又按《周易》,大
衍之数五十有五,故长五十五尺。耸兹八柱,承彼九间,数该大衍之规,形符立极之制。
且柱为阴数,天实阳元,柱以阴气上升,天以阳和下降,固阴阳之交泰,乃天地之相承。
堂心之外,置四柱为四辅。按《汉书》,天有四辅星,故置四柱以象四星。内以八柱承
天,外象四辅明化,上交下泰,表里相成,叶台耀以分辉,契编珠而拱极。八柱四辅之
外,第一重二十柱。按《周易》,天数五,地数十,并五行之数合而为二十,故置二十
柱。体二仪而立数,叶五位以裁规,式符立极之功,允应刚柔之道。八柱四辅之外,第
二重二十八柱。按《史记》,天有二十八宿,故有二十八柱。所以仰则乾图,上符景宿,
考编珠而纪度,观列宿以迎时。八柱四辅之外,第三重三十二柱。按《汉书》,有八节、
八政、八风、八音,四八三十二柱。调风御节,万物资以化成;布政流音,九区仰而贻
则。外面周回三十六柱。按《汉书》,一期三十六旬,故法之以置三十六柱。所以象岁
时而致用,顺寒暑以通微,璇玑之度无愆,玉历之期永契。八柱之外,修短总有三等。
按《周易》,天、地、人为三才,故置柱长短三等。所以拟三才以定位,高下相形;体
万物以资生,长短兼运。八柱之外,都合一百二十柱。按《礼记》,天子置三公、九卿、
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合为一百二十,是以置一百二十柱。分职设官,翊化资于多
士;开物成务,构春厦藉于群材。其上槛周回二百四柱。按《周易》,坤之策一百四十
有四,又《汉书》,九会之数有六十,故置二百四柱。所以采坤策之玄妙,法甲乙之精
微,环回契辰象之规,结构准阴阳之数。又基以象地,故叶策于坤元;柱各依方,复规
模于甲子。
重楣,二百一十六条。按《周易》,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故置二百一十六条。所
以规模《易》象,拟法乾元,应大衍之深玄,叶神策之至数。大小节级拱,总六千三百
四十五。按《汉书》,会月之数,六千三百四十五,故置六千三百四十五枚。所以远采
三统之文,傍符会月之数,契金仪而调节,偶璇历以和时。重干,四百八十九枚。按
《汉书》,章月二百三十五,闰月周回二百五十四,总成四百八十九,故置四百八十九
枚。所以法履端之奥义,象举正之芳猷,规模历象,发明章、闰。下璟,七十二枚。按
《易纬》,有七十二候,故置七十二枚。所以式模芳节,取规贞候,契至和于昌历,偶
神数于休期。上璟,八十四枚。按《汉书》,九会之数有七十八。又按《庄子》:六合
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司马彪注:天地四方为六合。总成八十四,故置八十四枚。所以
模范二仪,包罗六合,准会阴阳之数,周通气候之源。枅,六十枚。按《汉书》,推太
岁之法有六十,故置六十枚。所以兼该历数,包括阴阳,采甲乙之深微,穷辰子之玄奥。
连栱,三百六十枚。按《周易》,当期之日,三百有六十,故置三百六十枚。所以叶周
天之度,准当期之日,顺平分而成岁,应晷运以循环。小梁,六十枚。按《汉书》,有
六十甲子,故置六十枚。构此虹梁,遐规凤历,傍竦四宇之制,遥符六甲之源。牵,
二百二十八枚。按《汉书》,章中二百二十八,故置二百二十八枚。所以应长历之规,
象中月之度,广综阴阳之数,傍通寒暑之和。方衡,一十五重。按《尚书》,五行生数
一十有五,故置十五重。结栋分间,法五行而演秘;疏楹叠构,叶生数以成规。南北大
梁,二根。按《周易》太极生两仪,故置二大梁。轨范乾坤,模拟天地,象玄黄之合德,
表覆载以生成。阳马,三十六道。按《易纬》,有三十六节,故置三十六道。所以显兹
嘉节,契此贞辰,分六气以燮阴阳,环四象而调风雨。椽,二千九百九十根。按《汉
书》,月法二千三百九十二,通法五百九十八,共成二千九百九十。所以偶推步之规,
合通法之数。是知疏椽构宇,则大壮之架斯隆,积月成年,则会历之规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