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节
作者:管他三七二十一      更新:2021-07-12 22:13      字数:2916
  的艺术了。又想知道这书的由来,特地找出第一卷,读到嘉庆皇帝的序文:〃天地大文日月山川万古昭著者也。人受天地之中以生,经世载道,立言牖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之时义大矣哉!〃又知嘉庆十二年,皇帝得内府旧藏唐文缮本一百六十册,认为体例未协,选择不精,命儒臣重加厘定,于十九年编成。古代开国皇帝大都从马上得天下,以后知道不能从马上治之,都要演习斯文,不敢轻渎知识的作用,似比某些现代人还多几分见识。我极厌烦近来流行的宫廷热,这时却对皇帝生出几分敬意,虽然他还说不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样的话。
  第63节:卖书(2)
  书店的人见我把玩不舍,安慰道,这价钱也就差不多。以前官宦人家讲究排场,都得有几部老书装门面,价钱自然上去。现在不讲这门面了,过几年说不定只能当废纸卖了。
  为了避免一部大书变为废纸,遂请他们立刻拿走。还附带消灭了两套最惹人厌的《 皇清经解 》。《 皇清经解
  》中夹有父亲当年写的纸签,倒是珍贵之物,我小心地把纸签依次序取下,放在一个信封内。可是一转眼,信封又不知放到何处去了。
  虽然得了一大块地盘,许多旧英文书得以舒展,心中仍觉不安,似乎卖书总不是读书人的本分事。及至读到《 书太多了 》(《 读书 》杂志1988年7月号 )
  这篇文章,不觉精神大振。吕叔湘先生在文中介绍一篇英国散文《 毁书
  》,那作者因书太多无法处理,用麻袋装了大批初版诗集,午夜沉之于泰晤士河,书既然可毁,卖又何妨!比起毁书,卖书要强多了。若是得半夜里鬼鬼祟祟跑到昆明湖去摆脱这些书,我们这些庸人怕只能老老实实缩在墙角,永世也不得出来了。
  最近在一次会上得见吕先生,因说及受到的启发。吕先生笑说:〃那文章有点讽刺意味,不是说毁去的是初版诗集么!〃
  可不是!初版诗集的意思是说那些不必再版,经不起时间考验的无病呻吟,也许它们本不应得到出版的机会。对大家无用的书可毁,对一家无用的书可卖,自是天经地义。至于卖不出好价钱,也不是我管得了的。
  如此想过,心安理得。整理了两天书,自觉辛苦,等疲劳去后,大概又要打新主意。那时可能真是迫于生计,不只为图地盘了。
  原载《 散文 》1989年第1期
  第64节:乐书
  乐 书
  多年以前,读过一首《 四时读书乐
  》,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绿满窗前草不除〃一句,是形容生意盎然的自由自在的情趣。〃瑶琴一曲来熏风〃一句,是形容炎炎夏日中书会给人一个清凉世界。这种乐境只有在读书时才会有。
  作者写书总是把他这个人最有价值的一面放进书里,他在写书的时候,对自己已经进行了过滤。经常读书,接触的都是别人的精华。读书本身就是一件聪明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陶渊明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金圣叹读到《
  西厢记 》〃不瞅人待怎生〃一句,感动得三日卧床不食不语。这都是读书的至高境界。不只是书本身的力量,也需要读者的会心。
  我不是一个做学问的读书人,读书缺少严谨的计划,常是兴之所至。虽然不够正规,也算和书打了几十年交道。我想,读书有一个分合分的过程。
  分就是要把各种书区分开来,也就是要有一个选择的过程。现在书出得极多,有人形容,写书的比读书的还多,简直成了灾。我看见那些装帧精美的书,总想着又有几棵树冤枉地献身了。开卷有益可以说是一句完全过时的话。千万不要让那些假冒伪劣的〃精神产品〃侵蚀。即便是列入必读书目的,也要经过自己慎重选择。有些书评简直就是一种误导,名实不符者极多,名实相悖者也有。当然可读的书更多。总的说来,有的书可精读,有的书可泛读,有的书浏览一下即可。美国教授老温德告诉我,他常用一种〃对角线读书法〃,即从一页的左上角一眼看到右下角。这种读书法对现在的横排本也很适用。不同的读法可以有不同的收获,最重要的是读好书,读那些经过时间圈点的书。
  书经过区分,选好了,读时就要合。古人说读书得间,就是要在字里行间得到弦外之音,象外之旨,得到言语传达不尽的意思。朱熹说读书要〃涵泳玩索,久之自有所见〃,涵泳在水中潜行,也就是说必须入水,与水相合,才能了解水,得到滋养润泽。王国维谈读书三境界,第三种境界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种豁然贯通,便是一种会心。在那一刻间,读者必觉作者是他的代言人,想到他所不能想的,说了他所不会说不敢说的,三万六千毛孔也都张开来,好不畅快。
  古时有人自外回家,有了很大变化,人们议论,说他不是遇见了奇人,就是遇见了奇书。书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过要使书真的为自己所用,就要从合中跳出来,再有一次分,把书中的理和自己掌握的理参照而行。虽然自己的理不断受书中的理影响,却总能用自己的理去衡量、判断、实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活学活用,用文一点的话,就叫做〃六经注我〃。读书到这般地步不只有乐,而且有成矣。
  其实,这些都是废话,每个人有自己的读书法,平常读书不一定都想得那么多,随意翻阅也是一种快乐。我从小喜欢看书,所以得了一双高度近视眼。小时候家里人形容我一看书就要吃东西,一吃东西就要看书,可见不是个正襟危坐的学者,最多沾染了些书呆气,或美其名曰书卷气。因为从小在书堆中长大,磕头碰脑都是书,有一阵子很为其困扰,曾写了《
  恨书 》、《 卖书
  》等文,颇引关注。后来把这些朋友都安排到妥当或不甚妥当的去处,却又觉得很为想念,眼皮子底下少了这一箱那一柜或索性乱堆着的书,确实失去了很多。原来走到房屋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接触到各种宏论,感受到各种情感,这里那里还不时会冒出一个个小故事。虽然足不出户,书把我的生活从时空上都拓展了。因为思念,曾想写一篇《
  忆书
  》,也只是想想而已。近几年来眼疾发展,几乎不能视物,和书也久违了。幸好科学发达,经治疗后,忽然又看见了世界,也看见经过整顿后书柜里的书。我拿起几部特别喜爱的线装书抚摩着,一部《
  东坡乐府 》,一部《 李义山诗集 》,一部《 世说新语 》。还有一部《 温飞卿诗集
  》,字特别大,我随手翻到〃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不觉一惊,现在哪里还有这样的真诚和执著呢。
  寒暑交替,我们的忙总无变化,忙着做各种有意义和无意义的事。我和老伴现在最大的快乐就是每晚在一起读书,其实是他念给我听。朋友们称赞他的声音厚实有力,我通过这声音得到书的内容,更觉得丰富。书房中有一副对联:〃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我们也焚香,不过不是龙涎香、鸡舌香,而是最普通的蚊香,以免蚊虫骚扰。古人焚香或也有这个用处?
  四时读书乐,另两时记不得了。乃另诌了两句,曰:〃读书之乐何处寻?秋水文章不染尘。〃〃读书之乐乐融融,冰雪聪明一卷中。〃聊充结尾。
  1999年8月上旬
  时炎夏已渐去矣
  原载1999年9月13日《 人民日报 》( 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