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作者:
九十八度 更新:2021-06-11 16:41 字数:4829
使在目前的状态下,大西洋壁垒也是一道令人畏惧的障碍,在工程完成的地方,简直可以说是重炮林立。可是能让隆美
尔感到满意的地方未免太少了。缺的东西太多,无法阻挡隆美尔知道必定会到来的大屠杀——他始终忘不了去年北非他
输在蒙哥马利手里的那次铩羽大败。在他那双爱挑剔的眼睛看来,这整个大西洋壁垒简直是一场闹剧。他曾用德语——
这种世界上表现力最强的语言之一宣称,这是“希特勒的Wolkenkuckucksheim(云端布谷之乡)里的一个幻想”。仅
仅在两年前,这个壁垒几乎还没有一点点痕迹。一直到1942年,对于元首和他的趾高气扬的纳粹党人来说,胜券在握,
海岸防御毫无必要。字旗到处飘扬。一兵未发,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即已摘取到手。早在1939年,波兰就被德国和
俄国瓜分。战争未打满一年,西欧不少国家像熟苹果一样纷纷坠落。丹麦陷落在一天之内。挪威从内部渗透,费时稍久
:用了六个星期。接着在5 月与6 月,仅仅用27天而且没有任何形式的前奏,希特勒的打闪电战的军队就长驱直入荷、
比、卢、法,而且在敦刻尔克把英国人赶进大海,使全世界瞠目结舌。在法国崩溃后,惟一剩下的就是英国——真可谓
茕茕孑立。希特勒要“壁垒”又有何用?可是希特勒没有进军英国。他的将军们要他这样做,可是希特勒等待着,他
认为英国人会乞求和平的。随着时间过去,局势迅速起着变化。由于有了美国的援助,英国开始经历缓慢然而是确切无
疑的复苏。1941年6 月希特勒袭击苏联——如今他深深地陷了进去——他看到法国海岸不再是一块进攻的跳板,而是成
为他防线中的一个弱点。到1941年秋,他开始和他的将军们谈论要把欧洲变成一个“无法攻克的堡垒”。到12月,美国
参战后,元首在世人面前吹嘘说:“从克尔肯尼斯〔在挪芬边界〕……直到比利牛斯〔在法西边界〕有一道由要塞和坚
固的堡垒构成的带子……使这条防线在任何敌人面前坚不可摧是我不可动摇的决心。”这纯粹是大吹法螺。弯弯曲曲
的地方不算,北起北冰洋,南到比斯开湾,海岸线逶迤几达三千英里呢。即使在直接面对英国的海峡最狭窄处的沿岸,
防御工事也毫无影踪。可是,希特勒已经对堡垒的想法着了迷。当时任德军陆军总参谋长的弗朗兹。哈尔德将军,清清
楚楚地记得希特勒首次勾勒他那荒谬设想的情形。哈尔德永远不能原谅希特勒拒绝入侵英国,他对这整套想法非常冷淡。
他壮着胆子建议,这些工事“如果真有必要建立”,也应该建立在“军舰炮轰不到的海岸线后稍深处”,否则部队会给
压制住,动弹不得。
希特勒快步走过房间来到一个摊了张大地图的桌子跟前,足足发了五分钟让人难以忘记的脾气。他一面用紧握的拳
头猛捶地图一面尖叫:“炸弹和炮弹会落在这里……这里……这里……还有这里……落在壁垒的前面、后面和上面……
可是呆在壁垒里的军队却安如磐石!紧接着他们将从里面冲出来投入战斗!”
哈尔德一句话也没有说,可是他知道,最高统帅部里其他将军也同样知道,尽管第三帝国赢得那么些令人陶醉的胜
利,元首已经在担心第二战场的开辟——担心一次登陆进攻了。然而,在修建防御工事上仍然没有什么行动。1942年,
当战争的浪潮开始变得对希特勒不利时,英国的突击队员开始袭击这个“无法渗透的”欧洲堡垒。接着又发生了战争中
最为惨烈的突击战,这次战斗中,5000多名英勇的加拿大人在迪耶普登陆。这是正式登陆战的一次牺牲惨重的前奏,盟
军的策划者摸清了德国人对港口作了何等坚固的设防。加拿大士兵伤亡3369人,其中900 人失去了生命。
这次进袭以惨败告终,但是它也使希特勒大为震惊。他对将军们怒吼道,大西洋壁垒必须以最快速度完成,工程必
须“不惜一切代价”加速进行。事实上也果真如此。千万个奴隶般的劳工夜以继日地修筑工事。好几百万吨水泥倾泻
下来;水泥用得这么猛,以至在希特勒统治下的欧洲再也不可能为建造别的而弄到一点点水泥。需要的钢铁数量大得惊
人,不过这种物资本来就奇缺,因此工程师们不得不少用与不用,其结果是大多数的重掩体或碉堡都没有可旋转的穹顶,
因为这样做是需要用钢铁来做炮塔的,这样一来炮火的射角不得不受到限制。对材料与装备的需要如此之大,连法国老
马其诺防线与德国边界工事(齐格菲防线)都给拆去一部分,以供大西洋壁垒之需。到1943年底,虽然整个壁垒远未完
成,却有50多万人在为它工作,工事本身也已成为一个具有威胁力量的现实。希特勒知道登陆是不可避免的,可如今他
又面临另一个巨大的问题:找到师团来挑起越来越沉重的防务。在俄国,国防军既然力图要在凌厉的苏军攻势前守住2000
英里长的战线,一个又一个师被吞噬是不可避免的。在意大利,西西里登陆使该国脱离战争,千万名德国士兵被捆住在
那儿,无法脱身。因此,到了1944年,希特勒增援他的西线卫戍军时,不得不用这样奇异的混合物——老人与少年,俄
国战线上溃败下来的残兵败卒,强制征兵凑起来的“志愿军”(这里有波兰人、匈牙利人、捷克人、罗马尼亚人与南斯
拉夫人组成的队伍,此外还有各色各样的杂牌军),甚至还有两个俄国人组成的师团,这些人宁愿帮纳粹打仗而不愿给
关在集中营里。开起仗来这样的军队表现如何自然大成问题,但用来填补空白的就是他们。希特勒手里仍然有久经沙场
的军队与装甲师,这是他坚强的核心力量。在D 日,希特勒在西线的兵力将共达60个师,这是一个难以对付的力量。
这些师团并不是全都满员的,但是希特勒仍然寄希望于他的大西洋壁垒,有了它局面自会改观。可是对于像隆美尔这样
在别的战场打过仗——并且输过仗——的人来说,他们见到那些防御工事时不免大为震惊。1941年以后,隆美尔一直没
有到过法国。他和其他许多德国将军一样,对希特勒的宣传是信以为真的,他本以为防御工程快要完成了呢。他对
“壁垒”的尖刻抨击并没有使西线总部的冯。伦德施泰特吃惊。相反,伦德施泰特倒是衷心表示同意,这也许是他与隆
美尔毫无分歧惟一的一次。老谋深算的冯。伦德施泰特从来就不相信什么固地防御。1940年他策划了对马奇诺防线的外
线迂回,并大获成功,这一行动导致法国全线溃败。在他看来,希特勒的大西洋壁垒无非是一个“巨大的骗局……更多
是用来骗骗德国老百姓而不是用来对付敌人的……因为敌人通过他们的间谍,情况知道得比我们多”。壁垒只能“暂时
耽搁”盟军的进攻,却阻挡不住它。冯。伦德施泰特深信,最初的登陆是根本拦阻不住的。他粉碎入侵的方案是把大批
的德军从海边往后撤,等盟军登陆后再袭击它。他相信,攻击的最佳时刻是:敌人立脚未稳,比较虚弱,没有健全的补
给线,正在一个个孤立的登陆场力图重建机体的时候。
对于这样的理论,隆美尔却表示不敢苟同。他坚决认为,粉碎进攻只有一个办法:予以迎头痛击。要把援军从后方
调来根本来不及。他相信,不间断的空袭与来自海上与陆地的重炮轰击定会摧毁增援部队。他认为,所有的一切,军队
也好,装甲师也好,都必须在海边或稍稍靠后处严阵以待。他的副官很清楚地记得隆美尔归纳出他的战略思想的那一
天。他们二人站在一片荒凉的海滩上,个子不高但很结实的隆美尔穿了一件厚大衣,脖子上围着一条旧围巾,走过来走
过去,挥动着他那根“非正式的”元帅杖,那是一根两英尺长的银头黑棍,飘着红、黑、白三色流苏。他用棍杖指指这
儿那儿的沙滩,说:“战争打赢打输,要在这些海滩上见分晓。我们只有一个机会可以阻止敌人,那就是当他们还在水
里……想尽办法要登岸的时分。后备力量怎么也来不及赶到出事地点,连指望他们都是一件傻事。主要防线就在这里…
…我们所有的力量都得部署在海边。相信我,兰,入侵的最初24小时将是决定性的……对同盟国也罢对德国也罢,这一
天都会是最长的一天。”总的来说,希特勒是赞同隆美尔的计划的,从这时起,冯。伦德施泰特就仅仅是一个空有其
名的头头了。只有在冯。伦德施泰特的命令与自己想法相符时,隆美尔才执行。当隆美尔要独行其是时,他总是用这惟
一的然而也是极有力的论据来给自己撑腰。他总是说:“元首给了我非常明确的命令。”但他从不直接对威严十足的冯。
伦德施泰特表达,而是冲着西线总部的参谋长布鲁门特里特这样说。有了希特勒的撑腰和冯。伦德施泰特的勉强让步
(西线总司令恶狠狠地说:“希特勒这个波希米亚下士老是出乎尔反乎尔。”),很有主见的隆美尔着手把现有的抗登
陆方案来一个彻底的改造。在短短几个月里,隆美尔雷厉风行,使整个局面得以改观。他命令他的部队,在当地强制
征集的劳动营的配合下,在每一个他认为可能会登陆的海滩上,竖起笨重的抗登陆障碍物。这些障碍物——支支棱棱的
铁三角架、布满锯齿的大铁门似的构架、包上铁皮的粗木桩、水泥浇灌的锥体——都配置在高潮线和低潮线的尽底下。
与它们连在一起的是杀伤力极强的水雷。水雷不够就用爆破筒,它们的嘴鼻不祥地指向大海,只要一碰触,马上就会爆
炸。隆美尔的奇特发明(大多都是他自己设计的),既简单又杀伤力极强。其目的是捅破、摧毁满载部队的登陆艇或
是尽可能拖住它们,好让岸上的炮火打个正着。他估计不管出现哪种情况,不等敌方部队登上海滩都会遭到大量杀伤。
如今,沿着海岸线足足配置了50多万件这样致命的水下障碍物。
但是做事情定要完美无缺的隆美尔仍然感到不满意。他下令,在沙滩、岩石、沟壑和通往内陆的小路上统统要埋上
地雷——各种各样的地雷,从足以把坦克履带炸断的煎饼式大地雷,一直到小巧的微型地雷,踩上这种雷它会往上蹦,
在齐人腰处爆炸。
隆美尔对于用地雷来防御这一想法简直是着了迷。有一次,艾尔弗雷德。高斯少将(他在汉斯。斯派达尔少将之前
是隆美尔的参谋长)和陆军元帅一起视察,少将指着几英亩长满野花的土地说:“这儿的景色真好,是不是?”隆美尔
点点头说:“你给我记下来,高斯——这个地块得埋1000枚地雷。”另一次,在他们去巴黎的路上,高斯建议去参观在
塞夫尔的有名的瓷器工场。使高斯感到惊奇的是隆美尔居然同意了。可是隆美尔对展示的工艺品毫无兴趣。他急行穿过
几个展览室,扭过头来对高斯说:“问一下这儿有没有办法给我的水雷做防水外壳。”
现在,海岸线上埋置了足足500 多万枚这样的地雷。隆美尔希望在进攻开始前再埋600 万枚。他希望最终能在登陆
海岸上箍上一道有6000万枚地雷的带子。
在密林似的地雷群和障碍物后面俯瞰着海岸线的是隆美尔的士兵,他们守候在为层层带刺铁丝网所包围的地堡、水
泥掩体和交通堑壕里。陆军元帅所能搜罗到的每一尊大炮,都从这里居高临下地对着沙滩与大海,早已计算好,火力可
以互相交叉。有些大炮确实是对准海岸的,它们隐藏在水泥掩体里,上面是富于和平色彩的海滨度假房舍。炮筒不对着
大海而是直接瞄准沙滩,为的是好给登陆的人潮一阵近距离的平射。
所有的新技术、新发明全都让隆美尔用上了。哪儿缺少大炮,他就代之以火箭炮或是复式掷弹筒。在某个地方,他
甚至弄到了起名为“歌利亚”的小型无人操纵坦克,这些能装载半吨多炸弹的车辆可以从堡垒里遥控,让它们驶往沙滩,
在部队或登陆艇中间爆炸。在隆美尔的中世纪武器库中惟一不见踪影的大概只有朝进犯者头上浇下去的一桶桶滚烫的
铅水了——不过也不妨说隆美尔提供了现代化的替代物:火焰自动喷射器。在前线某些地方,蛛网般的铁管从隐藏的油
库里通出来,伸向沙滩后面杂草深深的壕沟。一按电钮,进攻的部队就会立即被火焰吞没。
隆美尔也没有忘记伞兵或乘滑翔机的步兵的威胁。他命令给碉堡群后面低洼的地方灌上水,在离海岸七八英里的地
方都打上粗重的桩子,设置好饵雷。桩子之间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