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节
作者:
大刀阔斧 更新:2021-02-17 11:44 字数:4724
蟮娜ㄊ疲腔斡朐旒倩疃嗷ス唇幔偶反蚧髡校鄙肆推苹盗康奈牙锒吩窖菰搅遥皇比顺莆拔骞怼薄?br />
大宋在赵恒统治的后期,显现出了疲态。
没有开创才能又不甘守成的赵恒,在懦弱的性格和幻想的大功业之间徘徊,在那个皇权没有约束的时代,足以使他个人性格上的缺陷,演变成一个民族的悲剧。
说说“五鬼”(1)
赵恒大行荒唐之事,就注定了小人当道的局面。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君子小人之分,有人对这个分法嗤之以鼻,其实嗤之以鼻的不应该是这个分法,而应该是那种自诩为君子,拿小人的帽子乱扣别人的行径。君子和小人是古人的道德标准,符合则为君子,不符合就是小人,假如不承认这条标准,硬要以现代的眼光去要求古人,实在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在庙堂上,独奉一人而不奉天下的,无疑就是小人。
“五鬼”的出现,根源就在赵恒。
赵恒后期搞的那一套,明显的是劳民伤财的事,关心百姓的正直的大臣都是敷衍了事,积极响应的都是那些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之徒,平心而论,他们也很可怜,只不过是想讨皇帝的欢心,从中分一杯羹而已。
“五鬼”前期的首领是王钦若,后期则是丁谓。
王钦若很会揣摩赵恒的心意,什么都顺着他的意思说,因此赵恒十分喜欢这个善解人意的臣子,几天不见就想得慌。王钦若虽然人长得有些猥琐,但说话的本事一流,赵恒刚即位的时候,他发现赵恒有想做一番事业的想法,就首先建议废除百姓拖欠的五代时的税赋,赵恒看到王钦若交上来的欠税账目时,惊讶地说:“百姓有这么多债务,难道先皇不知道吗?”王钦若马上就接道:“先皇当然知道,只不过先皇把减免税赋的恩惠留给陛下您罢了。”说得赵恒心里美滋滋的,从此对他总是高看一眼。
王钦若把心思都用在了赵恒的身上,当他发现赵恒好大喜功的倾向时(这个好像是所有的皇帝都有),便在投其所好的同时大进谗言,成功地离间了赵恒和寇准的关系,把寇准驱除到了地方。
赵恒被王钦若拍马屁的功夫伺候得舒舒服服,当然也不吝惜官职。就在王钦若主动辞去参知政事时,被任命为资政殿学士,地位在翰林学士以下,王钦若心里不满,就找个机会向皇帝诉苦,赵恒就特别在他的资政殿学士衔前面加了个“大”字,变成了“资政殿大学士”,超出了翰林学士。赵恒还特意问王钦若:“给了你这个官职,你满意不满意?”
满意?当然不会满意,王钦若想的是大权独揽!于是他在编造天书、东封西祀等活动中大展拳脚,使赵恒更加信任他,几次想让他当宰相,可王旦以“祖宗家法”阻止赵恒:“我朝从未有以南方人为相的先例。不从地域考虑,古人也说任用一个人要看他是不是贤良,宰相位高权重,必须得贤良之人才能充任。”言下之意王钦若根本就够不上贤良。
赵恒眨了眨眼,没有再说什么,此事就此作罢。平心而论,宋朝的皇帝虽然少有杰出英明的,但也很少有混蛋透顶的,赵恒才干平平,可人还是很厚道,对持不同意见的人也能宽容。
赵恒没事了,但王钦若的心里可把王旦恨上了,他把寇准扳倒了,王旦又拦在了面前。他决心再把王旦扳倒。
王旦很看重翰林学士李宗谔,便想提拔他为参知政事,王钦若听说后,表面上对王旦说:“好,好,您真是为国家选拔人才。”可一转身就偷偷去见赵恒,对他说:“李宗谔欠了王旦不少的钱,可又无力偿还,所以王旦就想请陛下任命李宗谔为参知政事,拜参知政事就能得到常例赏赐,就可以还给他钱了。”这话说得就够狠的了,可王钦若还火上浇油地加了句:“最可笑的是,王旦心里惦记着让李宗谔还钱,嘴上还以为国举贤当幌子。”
李宗谔虽是太宗朝宰相李的儿子,可生活得很困难,史载他家“行李萧然,无异寒士,有书数橱而已”。平时生活还凑合,可一遇到婚丧嫁娶的事就入不敷出了,李宗谔前后向王旦借了很多的钱。王钦若就拿这个说事,因为大宋的习惯是在被任命参知政事的时候,还能得到三千缗的赏赐,正好用赏赐来还王旦的账。
第二天王旦果然向赵恒提起要提拔李宗谔的事,赵恒把脸绷了起来,说什么也不答应,弄得王旦寻思好多天也没明白李宗谔到底什么地方让皇帝不高兴了。
虽然王钦若通过这件事打击了王旦一下,可是想扳倒他却是做不到的,赵恒虽然荒唐,却不糊涂,他知道治理国家还得倚重王旦。赵恒刚刚继位时,曾向以知人著称的钱若水问:“朝中有哪些人可以重用呢?”钱若水思索一下,说:“中书舍人王旦很有品德和威望啊。”赵恒也表示同意。此后,王旦的官职一路上升,咸平三年二月,升任为给事中,同知枢密院事。咸平四年三月,又升迁为工部侍郎、参知政事。景德三年二月,终于位极人臣成了宰相,并且连续当政十八年,功绩卓著,政声极佳。
不过参知政事赵安仁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因为没有依附王钦若而遭到排挤。王钦若排挤他的手法十分巧妙,一次赵恒和王钦若闲聊起朝中大臣来,王钦若极力推崇赵安仁,赵恒问为什么,王钦若好像很钦佩的样子说:“赵安仁是故去的宰相沈义伦一手提拔起来的,对他有知遇之恩,赵安仁对此也念念不忘,一直想找机会来报答。”
这话一下子触动了赵恒的心事,原来赵恒想立刘德妃为皇后,赵安仁就以刘德妃的家世寒微为理由反对,不如沈才人出身高贵,要立皇后也该立沈才人。这个沈才人就是沈义伦的孙女。王钦若的话无疑使赵恒想到了赵安仁以个人恩怨来处理皇家的事情,心里从此对他产生了想法,要不是宰相王旦的大力维护,赵安仁的下场不知道会是什么样,但即便有王旦的维护,赵安人最终也被罢免了参知政事的职务。
王钦若具有典型的小人性格,有功则争,有过则诿。在编修《历代君臣事迹》期间,在赵恒看呈报样张说好时,他就说成是自己的功劳,而一旦赵恒指责有错误的时候,他就说那是杨亿他们没干好。
等到他和赵恒策划造出天书以后,更是得到赵恒无比的宠信,他开始肆无忌惮起来,每次奏事时都把要请示的奏章藏在怀里,到了朝廷之上,看赵恒的脸色,挑选对自己有利的上奏,其余的回到枢密院就打着皇帝的旗号自己斟酌着办了。这事瞒得过别人,瞒不过同在枢密院的枢密副使马知节,马知节是宋初龙捷左厢都校、领江州防御使马全义之子,荫补为官,素以耿直刚烈闻名。
武人出身的马知节很看不上王钦若的小人嘴脸,有一次当着赵恒的面对王钦若说:“你怎么不把怀里的奏折都拿出来上奏?”弄得王钦若脸红一阵白一阵的。
大中祥符七年六月,王钦若又不请示皇帝就给人提升了官职,马知节在朝廷上把这事捅了出来,和王钦若大吵一场。赵恒大怒:这还了得,不经我这个皇帝批准就胆敢授人官职,这大宋不成你家的了吗?那我还能做什么!赵恒气急了,说:“这个王钦若,有的事情不上报,有的事情擅自做主,现在还居然自做主张提拔官职,要是大臣们都这样,我这个皇帝就是个牌位了。”
得意忘形的王钦若竟敢挑战皇帝的权威,这可触犯了皇帝的逆鳞。
赵恒很快就把他枢密使的职务罢免,一气之下把马知节也罢免了,这场交锋王钦若和马知节弄了个两败俱伤。
“五鬼”中的丁谓也和王钦若一样,是个很有才干却心术不正的人。丁谓有过目成诵之才,无论是作诗、绘画、音乐等都很精通,善于交际,什么人都能应酬得体。
丁谓智谋过人,极擅筹划,别人难以解决的问题,到了他的手上很快就会处理得干净利落。
他在任夔州路转运使时,正赶上四川王均叛乱,他以公平贸易为手段,安稳住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因而声名鹊起,被调入京城任朝官。
萧太后率辽军大举进攻宋朝时,丁谓出任郓州知州,兼齐、濮等州安抚使,辽军席卷而来,老百姓都惊恐万状,争相渡河逃命,可就在这要命的时刻,摆渡的人却趁机发起了国难财,不但提高摆渡的价钱,还经常停摆。丁谓急中生智,马上从死囚牢里提出几个死刑犯,把他们装扮成摆渡人的样子,拉到河边当众斩首。
这下想发国难财的摆渡人都吓坏了,赶紧把逃难的老百姓都送过了河,看来恶人自有恶人磨这句话还真有道理。
赵恒东封西祀,丁谓一直都在负责打理经费,投其所好地百般逢迎。在赵恒决定修建玉清昭应宫时,有好多大臣都进谏,丁谓却对他说:“天下财富都是皇帝的,修建一座供奉上天的宫殿算什么浪费呢?何况修建这座宫殿还有祈求上天早日使皇家有子嗣的作用呢(当时赵恒还没有儿子)。假如还有人阻挡陛下修建昭应宫,您可以用这话来回答。”宰相王旦果然又来劝谏,赵恒就把丁谓的话复述一遍,王旦一听居然扯上了皇家子嗣这样的大事,吓得再也不敢多说什么了。
赵恒后期病重,政事多由刘皇后决断,丁谓便交结宦官,逢迎刘后,当上了宰相。在相位期间,他更是排挤复相的寇准和另一位宰相李迪,呼风唤雨一直到仁宗时代。
“五鬼”中的陈彭年本来是个才子,十三岁那年就写了篇《皇纲论》,足足有上万字,就连当时的南唐皇帝李煜都知道这个神奇小子,特召进宫和他聊了半天。太宗雍熙年间他考中进士,多次进献文章。要说陈彭年还真是有才,可惜的是有才无德,先后依附王钦若、丁谓,在制造“天书”工程中出了大力,那些典礼祭拜的文章有好多都是出自他的手,而且他把学问发挥得淋漓尽致,无论怎么荒唐的事,到了他的笔下都能有根有据,当时的人送给他一个绰号叫“九尾野狐”。
陈彭年还和丁谓联手排挤杨亿,当上了赵恒的首席枪手,最后竟升为参知政事。他每天都忙前忙后,以至于累得面容枯槁,神情恍惚,有时就连自己家人的名字都记不起来。为了利禄,陈彭年付出的可谓不少(这是何苦呢,把自己弄得人不人鬼不鬼的)。
丁谓在做三司使的时候,林特就是他的副手,林特也很会逢迎,在修建玉清昭应宫时,丁谓为修昭应宫使,时任权三司使的林特是副使,他每次见到丁谓都恭恭敬敬地行礼拜见,而且是见一次拜一次,就算一天见到N次必拜N次。
这样的人能不使人感到贴心吗?很少有人能在甜美的阿谀之中保持清醒,丁谓也不能免俗,一直把林特视为心腹,为了给他升官,一次几乎和李迪在朝堂上动起手来。
刘承在“五鬼”中是个另类,他是个太监,由于地位特殊,他能和赵恒随时接触。天书的事,别的参与者都是策划人,他却是地地道道的实施者,因为天书的事大多是皇城司报上来的,刘承恰恰就是皇城使。
刘承很喜欢打小报告,当时“人多畏之”,假如他生在明朝,肯定会是东厂的一把好手,“可惜”的是生不逢时,生在了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宋朝,没有一展身手的舞台。
其实打击政敌,争夺权势,这样的事不绝于史,这也是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假如是从利国利民出发,自然是正常的政见之争,可王钦若、丁谓等却是置国计民生于不顾,逢迎一人,贪图权势,为一己私利,甚至到了不惜捏造谎言、愚弄天下的地步,被称为“真奸邪也”,一点儿都不冤屈。
谁从中捞到了好处(1)
赵恒从大中祥符元年开始,大搞天书神道,装神弄鬼成了主旋律,在这股造神大潮中,有的人随波逐流,有的人缄默不语,有的人顽强抗争。
这场荒唐剧的上演,王钦若实在是“功不可没”,是他向赵恒提出的这个建议,并且他自己就很喜好神仙之事,经常在家搞神坛道场,“理论”功底深厚,这一点在后来他奉诏主持续修道藏时体现出来,他一下子增加了六百余卷道书,自己还写了《天书仪制》、《翊圣真君传》、《五岳广闻记》、《列宿万灵朝真图》、《罗天大醮仪》等。
王钦若从这场神道运动中谋取了巨大的好处,虽然因为王旦的阻止当时没有拜相,但他一直位居宰执高职,还身兼殿学士显贵之衔,已经是大宋王朝最核心的领导人之一了。
所谓宰执,在宋代即指同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使、枢密副使这些官职的合称。
“学士”就比较复杂了,学士分两种,一为馆阁学士,有龙图阁、天章阁等阁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