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节
作者:大刀阔斧      更新:2021-02-17 11:44      字数:4729
  灰形逄炀妥愎涣恕!?br />
  这话使赵恒安心了许多,谁知寇准接着就请他御驾亲征,到澶州去坐镇指挥,这下把赵恒吓得不轻。不仅皇帝害怕,就连那些大臣们也都吓得面如土色,赵恒想退朝回后宫去,先得过且过一天再说,谁知寇准来了犟脾气,坚决不让赵恒走,他说:“陛下这一走,战胜辽国这事就算完了,请您还是先亲征澶州。”
  早就有亲征澶州的预案,赵恒也没啥好说的,亲征的事就这么被寇准逼着定了下来。
  赵恒在朝廷上变颜变色的,被有心人看在眼里,就想去迎合皇帝,讨他的欢心。参知政事王钦若就悄悄地去见赵恒,说了自己的意思,请皇帝“南巡”自己的家乡金陵。佥署枢密院事陈尧叟也想到了这招,他也去请皇帝巡幸自己的家乡成都。
  说南巡是好听的,其实就是逃跑,古时为了避尊者讳,发明了好多隐讳曲折的说法,表面一看还真挺好听。像宋徽宗、钦宗被金人抓了俘虏,武装押解到了冰天雪地的黑龙江,史书上写的就是“北狩”,狼狈不堪的事就这么轻轻一笔,变得好像还挺冠冕堂皇似的。
  赵恒的心活动了,但去哪儿好呢?他拿不准主意,就召寇准来问,寇准一听就明白了,这一定是旁边这两位给出的点子。寇准暗骂:一个副宰相,一个枢密院的副主管,在国难临头的时候,不想着怎么克难制胜,反去出这样的馊主意!
  寇准装不知道是谁的主意,一脸严霜,厉声说:“给陛下出这个主意的人该杀!”他对赵恒解释道:“当今陛下英明神武,军队将帅团结,我朝圣主御驾亲征,辽军必然害怕逃遁。即使辽军不退,我们可以坚守消耗敌人的士气,然后出奇兵一战成功。胜负之势现在是明摆着的,陛下怎么能丢下江山社稷,躲到遥远的楚蜀之地去呢?”
  一番义正词严的话,说得赵恒没词了——还是得亲征。旁边的两个人尴尬得不得了,心里把寇准就恨上了,埋下了以后陷害寇准的祸根。
  寇准最不放心的就是副宰相王钦若,这个人鬼点子极多,恰巧赵恒要加强大名的防守力量,想在大臣中挑选一位去镇守,寇准就推荐了他。王钦若心里叫苦,可不能不去,就这样以判天雄军府兼都部署、提举河北转运使的身份,赶赴大名。
  赵恒终于出发了,进驻韦城(今河南滑县),下诏令都部署王超前往澶州会合,岂料王超也是个贪生怕死之辈,就算皇帝下了命令,也不敢率军进发,居然一个多月按兵不动。辽军可不管你动不动,攻击得更加猛烈了。
  援兵不到,辽军强悍,这时陪同赵恒亲征的大臣又有主张逃跑的,赵恒也动摇起来。于是他又召见寇准,问:“我想南巡,你看怎么样?”
  寇准急忙回答:“给您出这样主意的人根本不懂谋略,和乡下老农妇一样的怯懦无知。眼下敌人近在咫尺,形势万分危机,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向前进,河北各地盼望陛下到来的军队就会受到鼓舞,后退就会瓦解军心,不战自溃。辽军的骑兵速度极快,随后掩杀,陛下能够南巡到金陵吗?”
  赵恒沉吟不语。
  寇准见皇帝还是没有下定决心,便去找殿前都指挥使高琼,问他:“将军身受国家的恩遇,现在形势如此危机,怎么办呢?”高琼是个热血汉子,当即拍胸说:“我不过是一员武将,只能以拼死作战来报效国家了。”寇准点点头,和高琼商量了一下,就又去见赵恒,高琼跟在后面。
  赵恒还在那里发愣呢,寇准便对他说:“如果陛下对我的话还不相信,那就再问问高琼。”赵恒心乱如麻,还真就问高琼“南巡何如?”高琼跪在地下,叩头有声,劝谏道:“宰相的话千真万确!陛下试想,随驾的军兵父母、妻子、孩子都在京城,他们难道会抛弃亲人南下吗?如要南巡,军兵们一定会在半道都逃走的,那样就会不可收拾了。希望陛下快快进军到澶州,我们都将决死一战,必破辽军!”
  高琼这话都分析到家了,说得赵恒有些心动了。寇准趁机催促:“机不可失,请陛下马上进发吧!”
  赵恒被说服了,下令向澶州前进。
  犯了兵家的大忌(1)
  宋真宗赵恒心里发慌的时候,辽国君臣的日子其实也不好过。
  辽军这次进兵,虽然看似气势汹汹,其实并没有占到很大的便宜,宋军虽然野战不如辽军,但如果据城坚守,辽军还真很难把宋军怎么样。
  一进入宋境,辽军就分兵攻打威虏军(今河北徐水)、顺安军(今河北高阳),宋将魏能、石普带领军队奋起抗击,几仗打下来,辽军没有攻下这两个地方。不甘心的辽军转攻北平寨(今河北完县),又被宋将田敏等率军敌住,不能得手。辽军只好再东攻保州(今河北清宛),仍然是劳师动众地白忙一场。
  连攻数城都不能下,恼羞成怒的辽军又去攻打瀛洲(今河北河间),这次可碰了个大钉子。瀛州知州李延渥、宋将史普据守坚城,浴血死战,辽军也勇敢异常,昼夜轮番攻城,但都被宋军以滚木、擂石打退。辽军杀红了眼睛,人浪滚滚直扑城墙,根本不计伤亡。萧太后也披挂上阵,亲自擂鼓助战,无奈辽军攻坚乏术,付出巨大代价仍是一无所获。
  瀛州一战,血战十余日,辽军战死三万精甲,负伤的更是不计其数。
  仗打到了这个份儿上,倒把萧太后打清醒了,她清楚辽军的优势是骑兵的机动性,现在舍长不用,去攻打严密设防的坚城,这不是自找倒霉吗。萧太后马上下令,不再去和坚城较劲,充分发挥辽军机动性强的特点,迂回穿插,直逼宋国的纵深腹地。
  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可也是一个冒险的策略。在辽军的身后,留下了无数宋军固守的据点,随时都会在辽军背后发起致命的攻击。
  绕过瀛州的辽军兵锋指向天雄军,判天雄军府兼都部署的王钦若闭门守城,宋将孙全照平时就注重军队建设,尤其是大量装备了威力强大的朱漆弩,这些弩箭可以射穿数重铠甲,在当时可谓重武器。辽军攻城不克,就趁黑夜撤军,为了防止宋军的追杀,埋伏了一支精兵。
  王钦若听说辽军撤走了,果然派兵掩杀,结果被辽军的伏兵截断退路,眼看就要全军覆没,还是那个孙全照率军救援,虽然将被围宋军救回,但已经损失过半。
  辽军在大胆穿插中也不放过战机,接连攻克祁州(今河北安国)、德清军(今河南清丰)和通利军(今河南浚县)三城,总算得到了一些战果。但这没有改变辽军的整体态势,河北的绝大部分地区还在宋军的掌控之中,辽军随时还会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萧太后采取的策略就是大纵深地穿插,可是这个策略存在一个极大的隐忧,辽军没有配合呼应的部队,实属孤军深入。这一点犯了兵家大忌,萧太后也心知肚明,所以她不断向宋朝伸出橄榄枝,倡议和谈,争取把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捞回来。
  就在谋求和谈的同时,辽军继续加强军事行动,绕过无法攻克的坚城,一路挺进到黄河岸边,十一月二十四日直抵澶州(河南濮阳)城下。只要过了黄河,宋都汴梁就近在咫尺。
  澶州扼黄河两岸,以黄河为界分南北二城,辽军面对的是澶州北城,在这里辽军无法再前进一步,澶州牢牢地挡在前面,这里将是他们这次进军的终点。
  另一方面,赵恒也在急急忙忙地向澶州赶来。寒风凛冽中,车仗一路向北,侍臣怕把皇帝冻着,就拿来貂裘和絮帽请赵恒穿戴上,赵恒此时表现出他关爱臣下的一面,说:“大家都在顶风冒雪,我怎么能只顾自己呢?我要和臣子们同甘共苦!”坚决不穿。
  赵恒的举动使军兵大受感动,在那个年代,皇帝是万金之躯,竟然和大头兵们一样挨冻,无疑会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看来赵恒并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愚蠢荒唐,他很明白以身作则的效力。
  他在十一月二十五日到达澶州南城,比萧太后晚了一天。
  狂风呼啸,浊浪排空,大军云集黄河两岸,一场大战正在酝酿之中。
  在千古奔涌不息的黄河岸边,宋辽两国的最高首脑将展开一场强力碰撞,较量的不仅是力量,更重要的是智慧、勇气和胆识。
  谁会是最终的胜利者?
  那支神奇的弩箭(1)
  在赵恒到达澶州之前,一场规模不大的前哨战打响了,但就是在这次不大的战斗里,却发生了一件大事情。
  辽军抵达澶州北城后,除去临河一面外,把其余三面团团围住,秣马厉兵准备攻城。
  辽军的统军使兰陵郡王萧挞凛在督军前进的时候,亲率一小股轻骑绕城巡视,想寻找宋军防守的薄弱点进行突破。正当他左看右看的时候,不知道巨大的危险已经降临——城头上一张宋军的床子弩正在向他瞄准。
  据守在城头的军兵是宋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继隆部,这部宋军是赵恒出发前派来打前站的。李继隆就是李太后的哥哥,在赵恒即位之初被外放。李继隆是能战之将,在雍熙北伐失利时,曾在拒马河边死战掩护宋军撤退,这次辽军入侵,他一再向皇帝请求出战,想上前线,赵恒就任命他为驾前东面排阵使,先行赶往澶州。
  刚刚到了澶州北城外,就遭到几万辽军铁骑的攻击,李继隆和驾前西面排阵使石保吉将车辆围成营寨,将辽军挡住。在稳定住战局后,李继隆即加强城防,在城上关键部位多排强劲的弩箭,萧挞凛就撞在这些弩箭手的枪口上了。
  城头上看见萧挞凛的是威虎军军校张,他负责放射床子弩,此时弩床上已经装好了箭,张见萧挞凛像个大官,便和弟兄们招呼一声:“快看,那有个鞑子的大将。”身边的宋军士兵都说:“那还等什么,给他一弩箭尝尝,让他知道咱大宋的弩箭是啥味道。”
  张挥动大锤,猛地砸在床子弩的发射扳机上,弩箭带着尖利的呼啸声破空而去,正正地钉在了萧挞凛的脑门上,萧挞凛翻身落马,大吃一惊的辽军忙把他扶回营寨紧急抢救,等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萧挞凛的生命之光也悄然熄灭。
  击毙萧挞凛的床子弩是宋军的重武器,其地位类似今天的重炮,具有很大的威慑力。床子弩安放在弩床上,一般都联装两张弓或三张弓,依靠几张弓的合力将一支箭射出。想张开床子弩很费力气,需要数十人合力才能拉开弩弦,有时还要动用手摇绞车。发射床子弩也不是像发射寻常的弩箭用手扳动弩机,而是像张那样用大锤猛击扳机,用手根本扳不动。
  床子弩也分型号,最大的是《武经总要》里提到的“八牛弩”,它联装三弓,得用一百多人绞轴张弦,发射的箭叫做“木干铁翎”,又被称为“一枪三剑箭”。估计张使用的是小一些的床子弩,如果是“八牛弩”,萧挞凛的头应该都被射飞了。
  床子弩因笨重、发射速度慢、用人多不便于野战,但在守城时可是个好东西,它威力大,碰巧了还会连续贯穿数人,再厚的重甲也没用。床子弩的射程很远,最远纪录达千米开外,是当时射程最远的武器。萧挞凛也许当时离城较远,没有提防偷袭狙击,所以会被一击毙命。
  张他们不知道,本来是有枣没枣打一竿子的事,却打下了一个最大的枣,并由此引发了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
  萧挞凛在辽军中的地位非比寻常,他不仅是萧太后的族弟(在辽国,只有帝族和后族才有姓,而且两族累世通婚,普通辽国契丹人没有姓,如果看到契丹姓萧的,可以肯定此人必为后族),还历任南院都监、彰德军节度使、西北路招讨使、南京统军使等职,加侍中、右监门卫大将军、检校太师,可谓位高权重。
  他戎马一生,在幽云之战中以诸军副部署身份跟随枢密使耶律斜轸战于山西,杨业就是被他生擒的。之后他还参与了征伐高丽、平定敌烈部反叛等战役,史称“有才略,通天文”、“屡任艰剧”。
  在萧太后统治时期,最重要的大臣就是韩德让、耶律斜轸和耶律休哥这“三驾马车”,她这次进军宋境时,耶律斜轸和耶律休哥都已亡故,“三驾马车”里只剩下了韩德让,而韩德让主要功绩是在政事方面,萧太后在军事上倚重的就是萧挞凛。并且,这次出击宋朝,主意是萧挞凛给她出的,在征战中出力最多的也是萧挞凛,说萧挞凛是辽军的“军胆”并不过分。
  萧太后得到萧挞凛阵亡的消息,顿时大惊失色,赶到萧挞凛的棺车前放声大哭,并停止上朝五天。萧挞凛之死沉重打击了辽军的士气,在士气不振的情况下,萧太后决意与宋朝和谈。
  赵恒就是在这种有利的形势下来到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