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节
作者:辩论      更新:2021-05-21 16:19      字数:4773
  雷,但除数学外别无所知,发言爱走极端,使谈话无法进行,没过多久就离社而去;测量员尼古拉·斯科尔,爱读书,偶尔写写诗,后来当了测量局长;鞋匠威廉·帕尔逊,喜欢读书,懂得不少数学知识,后来也成为测量局长;木匠威廉·毛格里奇,稳重,有主见,做事一丝不苟;青年绅士罗伯特·格雷斯,慷慨、活泼、聪明,喜欢开玩笑,善交朋友;最后是威廉·科尔曼,给一个商人当文书,头脑极为冷静清醒,心地最善良,为人也极为正直。后来成为有名的商人,宾州检察官之一,是富兰克林终生的朋友。
  富兰克林是共读社的灵魂。是他组织了这个团体,并指导它的活动,是他提出多数在该社进行讨论的题目。富兰克林筹划这么一个团体,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了“邻里互助会”的活动。“邻里互助会”是彼士顿的一所教堂的一个会社组织。当“邻里互助会”活动时,它有制订好的10个一套的问题在每一次会上读出来,作为进行讨论的指南,每一个问题和下一个问题之间留有足够的时间。富兰克林为共读社拟定的会章在1728年开始实行,它就仿效了“邻里互助会”的这一做法,但问题的内容不同。例如:
  “一、在你新近读到的书中,你遇到什么知识,特别是关于历史、道德、诗歌、医学、旅行、机械技术或其他知识,值得评论或适于向共读社传达吗?……最近有什么你知道的市民经商失败及你知道那是什么原因吗?……七、最近你观察到或听说了什么由酗酒、轻率、冲动或其他什么恶行或蠢行引起的不幸吗?……九、你或你的熟人最近生过病或受过伤吗?如果是这样,用了什么治疗方法,效果如何?……十二、自上次开会以来,你听说了什么值得帮助的外地人来到城里吗?据你听到或看到的,他的品行或事迹如何?你认为共读社能否按他所应得的那样去帮助他或鼓励他?……十六、最近有人对你的名誉进行攻讦吗?共读社能做些什么来保护它?十七、你想得到什么人的友谊而共读社或它的哪一名成员能帮助你得到吗?……十九、有什么人伤害了你而共读社有力量为你向他索得补偿吗?二十、以什么样的方式,共读社或它的任何成员能对你的任何光明正大的计划进行援助?……”
  回答这些问题成为共读社每个星期五聚会活动时的仪式。社贝们先是在一家酒馆,后来在一所属于格雷斯的房屋里租下的一个房间里聚首。会章还要求每名社员轮流提出一两个研讨道德、政治或自然哲学的问题,供大家讨论;每隔3个月要提出并宣读本人的一篇习作,题目自定。讨论由一位主席主持,并以探求真理为目的,而不是以为了争辩而争辩或一味求胜的态度来进行。为了防止社员有过激的情绪扰乱讨论问题,后来还规定,凡正面提出意见或直接反驳他人意见的均为犯规,须缴付一小笔罚款。
  共读社的年轻人在宜人的季节里,每月一次到河对岸的野外举行聚会、讨论问题;每年一次,在歌声和祝酒声中聚餐。可以说,共读社的活动在探讨知识之余,又具有联谊的性质。这一点,加上富兰克林始终如一的兴趣和毅力,共读社这个小团体得以活跃了30年之久。
  共读社的活动既有益于增长知识,又适合于年轻人的趣味,一些社员便想介绍自己的朋友入会。但富兰克林为首的部分社员反对打破从一开始就决定下来的12人的限额,因为他们的这一团体一直处于秘密状态,以免有不便拒绝的不良分子申请入社。因此,富兰克林提议每名社员分头设法组织一个公社,采用相同的活动方式,但不公开它们同共读社的联系。富兰克林认为,这样做可以使“更多的青年公民可以通过我们的社团得到提高;又由于共读社的社员可以在分社中提议讨论我们讨论研究的题目,并向共读社报告各分社讨论的经过,我们就可以在特定的时机更好地了解一般居民的看法;还可以通过更广泛的推荐和介绍,增进我们各人业务上的利益;由于把共读社的主张和看法传播给各分社而加强我们的政治影响力和为社会服务的力量。”
  富兰克林的计划通过后,组织分社的活动展开了,但成功的只有五六个分社。这些分社的建立正如富兰克林所言,在后来的一些特殊事件中发挥了影响公众舆论的作用。
  在和同伴们共同探讨各类问题的过程中,富兰克林的脑海中常常浮现着这样的问题: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如何起作用?如何保证人们在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有正当的表现以有利于社会进步?为了探求答案,他苦苦地思考。
  1731年5月19日,富兰克林在阅读历史时,得出了以下的感想:“政党推进和影响着世界大事、战争、革命等等;这些政党的观点代表着他们当时的利益或他们认为是的当前利益;这些不同政党的不同观点引起了一切混乱;当一个政党在制定政纲时,党内每一成员都怀有他个人的私利;在政党达到它的大目标后,其每一成员就一心一意争取自己的私利,这些错综复杂的个人利益相互矛盾,造成政党的分裂,引起更大的混乱;无论其口头如何宣称,政界中人之所为很少是纯粹为了国家利益。即使他们的作为确实对国家有益,他们仍然是从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分不开这一角度出发的,而并非出于为国尽忠的热忱;在政界中为人类利益服务的人就更少见了。”
  因此,他提出“目前很有必要把各国有道德的善良的人组成一个正规的团体,称之为‘联合道德党’,党员要服从妥善、适当而明智的党章。和普通人服从法律相比,这些善良、贤明的人定当更为自觉一致地遵守这个党章”。
  “假如一个有声望和资历的人来试办这样的党,他必能得到上帝的保佑而有所成功”。
  实际上,富兰克林打算自己“在有必要的空闲时,来从事这一工作”。并在当时为这一团体草拟了一份类似于教义要旨的文件,其中包含了当时他认为的“各种教派的精髓,它摒弃了一切足以引起任何教派信徒反对的东西”,它这样写道:
  “天地间有一个创造万物的上帝。
  “他用天道统治着世界。
  “他应受到包括崇拜、祈祷和感恩的尊奉。
  “但上帝最看重的礼拜是对人行善。
  “灵魂不灭。
  “不论是在今世或来世,上帝必赏善罚恶。”这里短短数语的字里行间,反映了富兰克林的宗教观和伦理观。
  在宗教方面,富兰克林从小受的是长老会的教养。长老会的一些教条如上帝的永恒判决、上帝的选拔、上帝的定罪等等,都使他不能理解。还有其他一些教义在他看来也是疑点甚多。但是他并不否定宗教,他从不怀疑上帝的存在、灵魂不朽,他认为“即使是最坏的教派也有一些好的效果。”虽然从早在波士顿的时候起他就不去教堂做礼拜了,但他对于本城本州各派教堂的修建,总是慷慨捐助,并定期缴付年捐,以维持费城唯一的长老会牧师或教堂。
  然而他决不使自己陷入宗教的某派特有教条或教派间的神学争论。他把宗教的作用和劝善惩恶联系起来,这就是他所提出的上帝最看重的礼拜莫过于对人行善,善恶皆有报应,或在今生,或在来世。他曾被长老会牧师劝去教堂做公共礼拜,有时候一连去了五个礼拜天。但讲道的主题无不使他厌烦。最后一次,那牧师用圣经中的这样一段作主题:“最后,弟兄们,凡是真实的、正直的、公正的、纯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你们都要加以赞美,若是有什么德行或是什么可称道之处,你们都要加以思考”,富兰克林以为这次总该讲一些道德了,于是凝神静听。不料牧师所讲的仍只限于虔守安息日、勤读圣经、按时做礼拜、参加圣典、尊敬本教牧师这样几点。富兰克林失望了,以后也再不去听那位牧师布道了。他重又在家里使用自己1728年编的祈祷书做礼拜,不再到教堂去了。
  那是一本小小的自编自用的祈祷文的集子,名为“信条和宗教条例”。富兰克林对上帝,“因他的慈悲而热爱他,因他的智慧而崇拜他”,他向上帝祷告时,用的就是小册子中的祈祷词:
  “主啊!帮助我摆脱不敬神、不信神、不诚、不敬吧!我确实请求您,帮助我远离不恭、夸张、拘于礼仪和可憎的虚伪吧!”
  “主啊!读帮助我忠于我王,忠于祖国,注意它的利益、英勇保卫它,服从它的法律,并憎恶卖国者和暴君吧!”
  “主啊!请帮助我对高位者尽责、恭顺、服从,避免傲慢、不敬、不从。”
  “主啊!请帮助我对位卑者温和、纡尊降贵、宽容、慈悲为怀,保护无辜者不受痛苦,避开残酷、苛刻,和压迫、侮辱、无理的严厉吧!”
  “主啊!请帮助我抑制非难、进谗和诽谤;让我避开并憎恶欺骗和妒忌、诈骗、谄谀、仇恨、怨忿、撒谎和恩将仇报吧!”
  “主啊!请帮助我对友情真挚、受人之托时守信、判断时公正,警惕骄傲自大和愤怒(那种一下子出现的狂暴)吧!”
  “主啊!请帮助我在为人处事中公正,在享乐时有节制,满怀坦白、真诚、人道和仁慈吧!”
  “主啊!请帮助我知恩图报,对朋友慷慨,对穷人行善,对受苦者同情吧!”
  “主啊!请帮助我避开贪婪和野心,嫉妒和放纵,虚伪、奢侈和好色吧!”
  凡此种种,富兰克林之向上帝祷告祈福几乎全是指向一个目标——提高自己的个人道德修养,趋善抑恶。他确信,“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对人生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实、诚挚、和廉洁”,而“圣经本身对我并没有重要性”。
  为了完善人们自身的品德,他提出了13种应该遵守的德行,它们是:
  一、节制。食不过饱;饮酒不醉。
  一、沉默寡言。言则于人于己有益,不作无益闲聊。
  三、生活有秩序。各样东西放在一定地方;各项日常事务应有一定的处理时间。
  四、决断。事情当做必做;既做则坚持到底。
  五、俭朴。花钱须于人于己有益,即不浪费。
  六、勤劳。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做有用之事,戒除一切不必要的行动。
  七、诚恳。不欺骗人;思想纯洁公正;说话也应诚实。
  八、正直。不做不利他人之事,切勿忘记履行对人有益的义务而伤害他人。
  九、中庸。勿走极端;受到应有的处罚,应当加以容忍。
  十、清洁。身体、衣服和住所应力求清洁。
  十一、宁静。勿因琐事或普通而不可避免的事件而烦恼。
  十二、贞节。切戒房事过度,勿伤害身体或有损自己或他人的安宁或名誉。
  十三、谦虚。效法耶稣和苏格拉底。
  富兰克林打算在此基础上写一部《道德的艺术》来作为他未来的“道德党”的基本信条,但其他的事务占据了他的时间,他始终未能将这一写作计划付诸实施,也无暇组建他的关于道德的团体,然而他本人却实实在在地照此实行过。他制作了一本小册子,每一页写上一种美德的名称。每一页上用红墨水划成7直行,一星期的每一天占一行,每一行上端注明代表星期几的一个字母。再用红线将直行划成13条横格,在每一条横格的左首注明代表每一种美德的第一个字母。每天他检查出自己在哪一方面有过失,便在那一天该项德行的横格内打上一个小黑点。富兰克林决定每一个星期对于某一种德行给予特别密切的注意,预防有关方面的极其微小的过失。这样,“在几个循环之后,在13个星期的逐日检查后,我会愉快地看到一本干净的册子了”。富兰克林很满意他这种修身养性的办法。他在79岁回忆此事时,写道:“我的后代应当知道他们的祖先一生中持久不变的幸运,直到他79岁写本文时为止,全靠这一小小的方法和上帝的祝福。……他们他长期的健康和他那至今仍强健结实的体格归功于节制;他早年境遇之安适和他之获得财产及一切使他成为有用的公民并使他在学术界得到一定声誉的知识,应当归功于勤劳和俭朴;国家对他的信任和国家授予他的光荣职位应归功于诚恳和正直;他的和气和他谈话时的愉快率直应归功于这些品德的综合影响,尽管他未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由于他谈话时的愉快率直,使他直到晚年还颇受人们的欢迎,包括年轻人也喜欢同他交往。因此,我希望我的子孙中有人会步我的后尘,取得有益的效果。”
  很清楚,富兰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