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节
作者:知恩报恩      更新:2021-05-09 18:00      字数:4784
  倭四愕募彝ァD阋残砘岱⑾帜愀静话约旱钠拮印⒄煞蚧蚝⒆印D阏娴陌锹穑磕憧赡芑峋龆ɑ俚粜量嘀鸬募以埃哟嗽僖膊蝗ソ烫没蛩旅砹恕?br />
  如果你仍然想追问真相,你就会认清恐惧不是爱,依赖不是爱,嫉妒不是爱,占有控制不是爱,责任义务不是爱,自叹自怜不是爱,不被人爱的痛苦不是爱。爱不是恨的另外一面,正如谦卑不是虚荣的反面一样。如果你能毫不强制地,就像雨水洗去绿叶上的积尘一般除净那些假象,也许你会突然见到那朵人们所渴望的奇葩。
  如果你尚未获得那丰盛的爱,还没有满怀着爱,这世界就难逃厄运了。你的理智告诉你,人类的团结才是一切的根本,爱是惟一的途径,可是谁来教导我们去爱?有没有任何权威、方法、制度能告诉我们如何去爱?如果要别人告诉我们,那已经不是爱了。如果我们说“我要练习去爱,我要每天静坐沉思,练习慈悲、温柔,尽量努力去关心他人的需求”,这是不是意味着爱是可以锻炼,可以用意志力达成的?每当你有意训练自己的心去爱时,爱就从窗口溜走了。练习某种爱的技巧,也许能使你变得聪明伶俐、更加仁厚,或造就“非暴力”的人格,不过那跟爱仍然是两回事。
  因为快感和欲望主宰着这个荒凉破碎的世界,因此,爱几乎没有立足之地了。没有爱,每天的生活就失去了意义。而且,缺少了美,也就缺少了爱。美并不只是一棵美丽的树、一幅美丽的图画、一幢雄伟的建筑或一个漂亮的女人那种肉眼可见的东西。只有当你的心中有爱时,才会看到真正的美。没有任何德行可以缺少爱及美这两种因素。你很清楚,如果只是凭着意志力去改变社会、济贫救世,结果往往会造成更多的不幸,因为缺少了爱,人心就剩下了丑恶及贫穷。反之,如果有了爱与美,不论你做什么都是对的,都会带来秩序与和谐。只要你知道如何去爱,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你就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了。
  现在我们就必须面对核心问题了。如果不经过修炼,不通过思想、强求、书本、老师或指导者的引领,一个人能不能像突然见到可爱的落日一般与爱相会?
  我觉得有件东西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没有动机的热情。那股热情不是来自某些誓约、执着或色欲。不认识热情为何物的人永远无法了解爱,因为只有在彻底舍弃自我中,爱才能出现。
  始终在寻觅的心是无法热情奔放的。你停止寻找它,反而可能邂逅它,这不能靠努力或经验而达到的,只能在毫无心机的情况下,才能巧遇到它。你会发现这种爱超越了时间的范畴,属于个人,也超乎个人,可以专一,也可以遍布,就像一朵花的芬芳,你能闻到它,也可能毫无知觉地擦身而过,那朵花为每一个人绽放,包括那个在它面前深吸一口气而且愉快地注视着它的人。不论人们站在花园内或花园外,对那朵花都毫无影响,它只是自然地让所有人都能分享它的芬芳。
  爱是新鲜、活泼而充满着生命力的,它没有昨日,也没有明天,更不受杂念的干扰。只有赤子之心才能认出它来,而且具有赤子之心的人是可以在这个已经失真的世界中生存的。人们总想通过牺牲、崇拜、人际关系、性生活以及种种快乐和痛苦的途径,去寻找那不可思议的爱,然而,意念必须认清自己的真相而自然终止,才可能找得到爱。如此而得到的爱,才没有对立、没有冲突。
  也许你会问:“如果我找到了这份爱,那么我的妻子、孩子、以及我的家该怎么办,他们的生活必须有保障啊!”你会提出这个问题,就表示你还没有跳出过思想及意识的领域。如果你曾经跳出过一回,你就根本不会有此一问了,因为你已经知道在爱之中是没有时间和意念的。谈到这里,你也许会觉得自己受到催眠而入迷了,如果你真的想超越思想和时间,也就是超越悲伤,你就必须先觉察:所谓的爱是属于完全不同次元的东西。
  可是你不知道如何进入那美妙的源头 ,那么你该怎么办?如果你不知道该做什么,你就什么也不做。不是吗?就是这样,什么都不做,然后你的心就完全寂静了。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这表示你已经不再寻找、不再渴望、不再追求了,中心点一消失,爱就出现了。
  第十一章  时空隔阂
  我们已经探讨了爱的本质,我们进一步所要讨论的问题,需要更深2的洞悉力和更大的觉察力。我们已经认清对大部分人而言,爱代表着慰藉和安全感,一种使他在余生能继续享有这份满足感的保证。然后我这个人就出现了,并且提出了质疑:“这算是真正的爱吗?”同时还要求你向内检视自己。但是你实在不想去看那个令人不安的真相,你宁愿和人讨论灵魂的问题或是政经方面的情势,不过如果你被逼到一角,不得不面对真相时,你会发现一向被你视为爱的东西根本就不是爱,不过是 一种相互报偿、互相剥削的交易罢了。
  我说“爱是没有明天,也没有昨天的”,或是“自我的中心点一旦消失,爱就出现了”。这仍然是我自己寻获的真相,对你而言是不具任何意义的。你可能引用我的话作为一种公式,事实上却没有什么实际的效用。你必须亲自去看清真相,要达到这点,必须先从所有的赞同、反对、谴责或辩护之中解脱出来。
  然而,“看”实在是生活中最难的一件事,“听”也是一样。你心中的挂虑时常会令你盲目,即使是眼前的落日美景也视若无睹。我们大部分人都已经失去和大自然的接触,文明逐渐集中在都市里,我们也逐渐变成了都市人。我们住在拥挤的公寓中,那狭窄的房间连天空都看不到,因此,我们已经跟自然的美感脱节了。你有没有注意到,真正好好看过日出、日落或湖面月色的人寥寥无几?
  人与大自然脱节之后,自然就会致力于智性方面的发展,我们阅读各种书籍,参观各种博物馆,欣赏音乐会,在家里看电视,做各种不同的消遣。我们还喜欢引用他人的观点,高谈阔论有关艺术的事。为什么我们那么重视艺术?是为了逃避,还是为了激发灵感?如果你直接和自然接触,欣赏鸟儿展翅高飞,观察天空的变幻之美,看着山坡上移动的阴影或是一张美丽的脸庞,你还会想去美术馆观赏那些图画吗?也许正因为你不知道该如何去看自己的种种,你才会求助于某些迷幻药来刺激你看得更清楚一点。
  在此不妨讲个故事:有位师父每天早晨都会给门徒一番开示。某天,他步上讲台,正打算开讲时,一只小鸟飞到窗台上,开始唱起歌来,唱得那么自得其乐。唱完了以后,拍拍翅膀就飞走了,于是师父接着就 道:“早晨的开示到此结束。”
  能够透视自己的内心,而不只是外在的人事,实在是最难的事了。我们声称自己看到了一棵树、一朵花或一个人,然而我们是真的看到它们了吗?还是我们只看到由那些词汇所制造出来的意象罢了?换句话说,当你注视一棵树或夜晚云彩的变化时,你是否真真实实地看到了它们?不只是眼睛和头脑看到了,而是完整彻底地看到了一切。
  你是否曾经不假任何联想或既定的知识,好好凝视过一个客体,譬如一棵树?你和树之间是否可能没有任何偏见、判断和字眼——这些阻碍是你看到它之所以为它的屏障?试试看,身临其境、全神贯注地观察一棵树会是一种什么经验?你会发现在那份强烈的感受之下 ,观察者就消失了,只剩下了专注本身。心不在焉时才会有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区别。在专注的那一刹那,思想、方式或记忆都毫无藏身之处。这一点十分重要,应该先认识清楚,因为下面我们所要讨论的东西,需要极其敏锐的观察力。
  如果你的心能注视一棵树、天上的星星或闪耀的河水直到完全忘我的地步,你就能体会什么是美了。在我们真正看见的那一刹那,我们就浸淫在爱中了。平常我们都是从比较或人为的方法来认识美,这表示我们总是将美归因于某种东西。我看到一栋我认为很美的建筑物,当时我是根据我对建筑的知识,加上和其他建筑物的比较之下,才认为它美。但是我现在就要问自己了:有没有一种不需要客体的美?只要那个能够检查、经验和思考的观察者存在,美就不存在了,因为那份美已经变成了观察者所注视和评鉴的外在事物了。只有使观察者的自我消失,没有客体的美才会出现,那需要多么深的觉察及探索的工夫啊!
  美存在于完全忘却观者与所观之物的境界中,惟有彻底的苦修才能达到这种忘我的地步。我所指的并不是神职人员的严厉、制裁、戒律以及服从等的苦修,也不是指衣着、观念、饮食和行为上的刻苦,我所说的苦修是那种完全单纯而谦虚的心境,其中没有任何对于成就的追求欲望,也没有攀缘的阶梯,只有第一步,而这第一步实在是永恒的一步(译注:禅宗所指的第一义谛)。
  假设你独自散步或与别人并肩而行,你们的交谈这时已经告一段落,在自然的怀抱中,没有狗吠,也没有车声,连鸟儿振翅的声音都听不见,你完全沉静下来,周遭的一切也都沉寂无声。在这种安宁的状态下,观察者不再把所见的景色诠释为思想,当观者与所观之物都归于寂静时,那出奇的美就出现了。既无自然界,也无观察者,那是一种完全的、彻底的空寂,这空寂就是美。如果你真的处于爱之中,还有观察的主体存在吗?只有当爱变成欲望和快感时,观察者才出现。如果爱不跟欲望、快感相连,就会变得极为强烈,那也就是美,它每天都会示现出崭新的面貌。所以我才说,美是既无昨日,也没有明天的。
  我们心中不再存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或意象,才能直触生活。但是,我们所有的人际关系通常都建立在思想塑造的印象之上。如果你对我早有某种印象,我对你也是如此,那么我们自然无法看到真正的对方,所以我们的人际关系 才会出毛病。
  我说我认识你,这表示我只认识昨天的你,对目前真实的你其实是一无所知的。我所认识的只是我对你的印象罢了,其中还包括了你以前对我的夸奖或侮辱。你对我的各种反应,累积成为印象,贮存于我的记忆中,而你对我的印象也是如此形成的。就是这种造成人际关系的印象,阻碍了我们真实的接触。
  长久相处在一起的伴侣,彼此间必定存有很深的印象,因此阻碍了关系的发展。我们必须对真实的人际关系有所认识,才能同心协力,这种合作是无法通过形象、象征和观念上的意识而达成的。也只有当我们了解了真实的关系以后,爱才可能产生。如果我们老是凭着旧有的印象相待,爱就被舍弃了。因此,我们必须在日常生活中确实认识自己是如何形成对妻子、丈夫、邻居、孩子、国家、领袖、政客以及上帝的印象,然后你就会发现,你所拥有的只是一大堆意象罢了。
  这些意象使你与所观察的对象之间产生了空隙,冲突便随着 这个空隙而滋生。我们现在要一块儿探索的就是如何从我们所制造的空隙中解脱出来,我不是指身外的空隙,而是那个在人心内破坏真实关系的空隙。
  现在你赋予这个问题的专注力,正是你解决这个问题的能量。如果你能全神贯注于一件事情,观察者就消失了,只剩下了那股专注力,也就是最高形式的智慧。这种心智状态显然是完全寂静的,而这种寂静只有在完全专注时才会出现,它不是靠修炼得来的。这种既无观者也无被观者的彻底寂静,就是最高形式的道心。这不是言辞所能描绘的,因为一化为文字,就脱离了事实本身。你必须亲自去经历、寻获它。
  所有的问题都是息息相关的,如果你能彻底解决一个问题——不论是哪种问题——你就能轻而易举地面对其他问题,并且加以解决。当然,我们所指的乃是心理上的问题。我们已经看出,问题都来自时间,换句话说,我们没有全神贯注。因此,我们不但需要觉察问题的本质和结构,彻底地观察它,还要在它一出现时,立刻加以解决,使它无法在内心生根。如果你任凭一个问题拖延到下个月、明天 ,甚至几分钟以后,它都会扭曲你的心境。我们有没有可能不加扭曲,立刻面对一个问题,然后从中彻底解脱,而不留下任何残存的记忆?这些记忆就是我们时常把持的印象,我们不断用这些印象来处理那不可思议的被我们称为“生活”的东西,于是冲突、矛盾就产生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