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节
作者:
击水三千 更新:2021-05-09 17:51 字数:4777
逅摹崩顺钡恼穹堋?br />
从东亚日语学校结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叩开了日本女子最高学府——东京御茶囗水高等女子师范的大门。从此,生活露出了笑脸,一条坦途,向这个飘零异国的孤女展开着。走上去!那里五彩缤纷,那里有成功和光明!
二年级第二学期,她选的是生物为主,数理为副,从此和显微镜、解剖器械结了缘。忘记听了谁的话,她课余猛读起美学来。又听人说“哲学能解决宇宙间一切问题”,于是她在课余又学了哲学。后来,她又认认真真地学了两年佛学,能看《法华经》和《华严经》。
考取女高师,是官费的。在这之前,仍靠课余劳动维持生活。有时做家庭女佣,有时在街上卖水,最多的时间是“挑码头”。她每天从下课一直挑到晚上。四个小时挑八十件,收入可供三四天的生活开支。后来,她因病留级,停了官费。日中联谊会通使和东京的中国青年会马干事介绍她到美国牧师司坦勒家做工。她住在浴室隔壁一间又潮湿又阴暗的小屋里当了下女。
司坦勒太太家里共七口。七口人的家务事并不轻松,每人一张床上薄薄的毯子、被子六七件,要一张张、一件件叠整齐,要擦地板、家具和门窗,这就占去一个上午的大半时间;然后去买菜、寄信、送信……每个孩子一天换下几套衣服要洗,要熨烫平整,直到晚上,累得昏头昏脑,每根神经都紧绷绷的。
有一天,日中联谊会通使和马干事到司坦家里找她,抱着几大包衣服,有中式的、西式的、华丽的、高雅的,还有高跟、半高跟鞋,手表、项链及美丽的羽扇——这都是从中国留日学生那里借来的。他们说,她的日语讲得好,又有比较丰富的知识,中国留日女学生推她当代表,当晚出席一位伯爵夫人招待东方各国妇女的宴会,让她挑选最合适的衣饰穿戴起来。
司坦勒太太很高兴,忙着帮她洗刷身上的煤垢,精心替她化装。她挑选了一身中式衣服,上身是桂花色的绸衣,配上同色多褶的裙子,右襟上扣一朵红晶晶的绢花,戴上手表,握着羽扇,一霎时,下女竟成了大家闺秀。司坦勒还亲自驾着汽车送她到伯爵大院。走出车门,人们便争相迎接,纷纷上前同她握手。不料,却有人借机中伤,诬她为茶花女式的女人。流言不翼而飞,竟传到了远隔重洋的父母耳中。父亲气得声言要与她脱离父女关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家乡传来四妹被迫出嫁的悲惨消息,新愁旧怨一起涌上心头。她责怪父亲不该这样扼杀自己的女儿,当即写了二十多封信向父亲进行说理斗争。她的信措词大胆、激烈:“我且离开父女的地位,像兄妹那样,坦白地说道理吧!你处处退让,一向让母亲逞能,听她操纵一切,她做错了,她也不扭转过来。这对吗?把女儿做人情,乱七八糟断送女儿的前途,一个个全都投进苦海去,你全不管,也不心痛。你全没有责任吗?母亲把女儿做第一道人情,订了婚,你就附和着做第二道人情嫁出去,而且是那样悲惨地嫁出去,演着人生鲜有的悲剧。你的良心忍吗?害得一窝儿女在痛苦里煎熬。以你一个革命者,何以竟做出这样惨无人道的事来?!在你们是及早把女儿嫁了,完成任务。在女儿是比卖到妓院还遭殃。这些苦痛,你都看不到吗?如果看得到,而忍心一做再做,只管你们的人情做得厚,不管女儿怎样痛苦、悲哀、凄惨,生或死,或浮沉在生死线上,那惨苦难堪的岁月,等于把女儿赐死,比断送于无穷无尽的苦痛里还可怕啊!”
父亲回信痛骂,说她是:“家庭革命”、“父子革命”、“大逆不道”的孽种。从此,家庭彻底地把她抛弃了,她对这个家庭也再无一点留恋。
异国生涯,一年又一年地摧折着这个孤女的肝肠;金钱与权势的压力,毁坏了人性的天真。她憎恨人世的虚伪,她怀疑生物中最高等智慧的人类,何以甘心把人类社会建筑在残酷、刻薄、昏暗、虚伪的基础之上!
她痛苦之极,想用解剖刀,剖开这人类社会看个清楚。用那些实验药,点只酒精灯,把这些家伙分析来看看!割下些人类社会的小片,摆在显微镜下,察看那些组织的究竟!
可是,这些蠢笨的道具,只能验物,不能验社会、人类。她烦闷极了,刻骨的烦闷逼迫着她在痛苦里打圈圈。
她急切地需要一种武器,像解剖刀和显微镜一样,能解剖、验证人类社会!她要用武器刻画出被压迫者的痛苦,暴露压迫者的罪恶,给权势者一点讨伐!
“我要宣战的武器!我要学习文学,掌握文学这个武器!”她无声地呐喊着。这,便是她由生物学转向文学的初衷。
指引她迈进文学之门的导师是田汉。
她当时曾和田汉的爱人易漱瑜同住。田汉教她们学英文,读易卜生的《娜拉》,看文学概论。后来,她把学校图书馆所藏的莎士比亚、斯特林堡、霍普特曼、梅特林克诸人的剧作都借来读。从此,日本朋友和老师都知道她喜欢文学。
每月用三块钱订十本“回读”文学书,从寓所带到学校,晚上又带回住处,拼命地读。凡是名家杰作,只要能到手的,她无所不读。在很短的时间内,她涉猎了托尔斯泰、契诃夫、屠格涅夫、陀斯妥也夫斯基、王尔德、左拉、莫泊桑、福楼拜等人的小说、戏剧,歌德、海涅、拜伦、雪莱和济慈的诗,以及日本当代文学作品。她很喜爱斯特林堡、卡夫卡等表现主义的东西,未来派的东西也看。
这么一来,她对于学校,简直是挂招牌了,有岌岌站不往脚之势,各科主任对她都讨厌起来,但许多爱好文艺的教授,常叫她到他们家里去玩。
有一次,她应邀到了中村吉藏家里。中村吉藏是研究法国文学的,小说、戏曲都写了不少。他问她喜欢什么派别的文学?她说喜欢梅特林克的《青鸟》。
中吉村藏不大高兴:“唔,唔……你喜欢象征派、神秘派的家伙?那么,你喜欢霍普特曼的《沉钟》罗?象征派、神秘派是老早就过时的潮流了。现在还喜欢那些,简直是思想落伍!”
听了他冷峻的话语,她羞愧得直想掉泪。
中村吉藏又问她,喜不喜欢易卜生的作品。鼓励她多看些社会问题的书,并说:“今日的文学,是社会问题的文学。你看过高尔斯华绥的作品吗?”后来,她认真阅读了这位英国著名社会戏剧家的《银匣》、《争斗》等作品。那里面的社会意识之浓,是前所未有的。这给了她很多启发。所以,对于中村吉藏,也颇有相见太晚之恨。
三
1924年夏。在日本东京郊区的一个公园,盛开着白的、红的、黄的、紫的花。还有一片参天的吉林。丰腴潇洒的白薇,穿着淡蓝色无领连衣裙,胸前佩戴着一枝白蔷蔽,与身披黑披风、清癯秀雅、风度翩翩的中国学生杨骚,一同漫步在古林的绿海里。清风幽凉,杜鹃和画眉声声啼叫。他们互相倾吐着情怀。
杨骚是福建漳洲人,他的养父是前清举人。爱好诗文,有名士之风。他从小受养父影响,喜欢游览山水,寻访古迹,对家乡的风土人情、民间故事颇有兴趣。中学毕业后到日本留学,开始入东亚预备学校学习日语,1921年考取公费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杨骚告诉白薇,自从他知道了自己是贫贱的父亲所生,很害羞,很抑郁,很伤心,又很同情那贫苦的父母兄弟。每当看见那些穷苦憔悴的脸儿,他总是暗地里哭红了眼睛。所以,他从小就阴郁、沉闷、爱哭。幸而在养母特别疼爱之下,得有充足的学费留学。有了官费之后,家里还源源接济他。
白薇热情鼓励杨骚正视生活,发挥才干。她认为“要做人,总得和种种悲惨痛苦的环境作战斗,世上没有理想的生活等着人们去享受。只有从艰苦中挣扎出来的生活,才是真实的人生”。
这个道理,是她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总结也来的,撩开回忆的薄纱,往事痛苦多于欢乐,不堪回首:艰苦的童年,婆家的地狱生涯,长沙的出走……每一件都是一片辛酸。
他们促膝交谈,了解了彼此的身世、爱好,心贴得更近了。
千金易得,知音难逢。在比自己还小两岁的杨骚面前,白薇那么透明、赤诚,无所保留地倾吐着一切。
他的头轻轻地俯向她的耳边,喃喃地说:“你不知道,我是多么爱你。我爱你的心、灵、影。爱你那艰苦奋斗的个性。因此,我的心灵也完全交给了你。你是我在这世上寻来找去的最理想的女子。”然后,他又问:“你爱我么?”
白薇的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我爱你,你是我发现的最清新、最纯洁,不带俗气的男性。”
杨骚深情地注视着她的眼睛,发下宏愿:“我要为了你更加努力。我一定要成为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画家和文学家,要去法国、意大利留学深造。不过,得先去发财,发一笔大财。我要发几百财来。不但我自己要去欧洲各国留学,就是我喜欢的几个朋友,也都叫他们到欧洲留学,我帮助他们学费。学成归国后,我就在西湖建筑一座艺术的魔宫,我住在里面,每月招待一两次我所接近的艺术家,一年半载召集一次全国的艺术家,在里面讨论、研究。里面辟一个全国艺术品的展览场,给爱好艺术的人去游览。我自己住在魔宫的最高一层,或者那层给我爱人住。”
白薇笑他是空想家。他不服气:“没有空想,就不能成就事业,世上所有的文明全是由空想来的。你不信,且看我将来执全中国艺术界的牛耳吧。”
她的悲惨的过去,使她特别需要人间的温暖,特别需要爱情的慰藉。她把杨骚看作是她的最美的天地,是她的艺术的全身。
但不久以后,她的恋人竟一连几个月杳无音讯。咖啡店女招待一张桃花般的笑脸,一个媚眼,就使他把热恋中的情人丢在脑后。她不忍心责备他,却也不免抱怨几句。
他辩白说:“我只爱你一个人。爱和喜欢是两回事。对别的女人,我只不过是喜欢喜欢而已,你何必那么小心眼儿。”
“那么,我也像你似的,今天去喜欢这个,明天又去喜欢那个,你作何感想?”
杨骚低下了头,没有回答。他依然我行我素。
她受到打击,发着高烧,危在旦夕地躺在妇人Home。
妇人Home是教会办的一种慈善机构,又称女人公寓,专为旅日的异国单身职业妇女或留学生服务。里面备有各国饭菜,还可以学习音乐、歌舞。白薇是领到官费后才进这里的。
妇人公寓的舍监守请来医生替她看病。医生诊视良久,查不出来是什么病。过了些日子,杨骚来信简单告诉她,自己离东京回国去了,“十二分对不起你,我没有和你告别”。时间是1925年初春。
她砰然跌倒在床上,昏死了过去。
“中夜雨,明月何时出?雨洒悲尘悲越新,病扰脑筋脑更病。假睡终夜,合着怅望西湖的眼睛,心震震,可不是你在湖滨送来的叹声?啊!我丝丝垂着的发端上,都吊着一位青衣曼陀阴郁的诗人你!我眼仿佛迷惑在海底,手被风妖雨怪拖去似的……”
一封封情书和血带泪由东京飞到西湖。
后来,她哀三求四,向一个亲近的人借了一只金镯,当了七十元做路费,不顾一切地赶回杭州。在西湖葛岭山下一个朋友家里,她找到了她的恋人杨骚。他凶残横暴地把她怒骂了一顿。
不久,杨骚离开了杭州回到自己的家乡漳洲,准备到南洋去发财。临别时他告诉她,三年后一定会来找她。
她恨他反复无常冷酷无情。但感情是个怪物,越要从心根肺底拔除他,他的影子越牢牢地追着她。她经受着失恋的痛苦。
后来她病倒在葛岭,没钱交房费、饭费和药费,卖了创作的一部诗剧才还了帐。这本诗剧就是《琳丽》。当时的一位文学名人看到了这本书后,曾惊呼“突然发现了新文坛的一颗明星”。还有的评论家称它是“中国诗剧界的唯一创作”。
回到日本后,她的弟弟也到了日本,靠她生活,不久又生病住院开刀。她卖光了所有的书籍、衣服,忍饥受冻,数月不尝莱米油盐,只靠红薯豆汤延命,省出钱医好弟弟的病。创伤未愈的白薇,又加上长时间的苦饿,终于一病不起,再病逾年。从此到市区警察署领取了“贫无依皈”的证书,进了腥秽的贫病院受人怜恤。从此无人理睬,告贷无门,生活染上了可憎恶颜色。父亲还来信责骂她不照顾弟弟,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