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节
作者:
悟来悟去 更新:2021-05-04 17:52 字数:4893
病先眩冒而热。胸胁满。刺足少阴少阳。(头脑运转曰眩。眼目蒙昧曰冒。骨之充为脑。骨
之精为瞳子皆主于肾。又足少阳之脉起目锐 。循胁里。皆为此症。故当在二经酌取之。亦
热病气穴。三椎下间(魄户)主胸中热。四椎下间(膏肓俞)主鬲中热。五椎下间(神堂)主肝热
。六椎下间(噫嘻)主脾热。七椎下间(膈关)主肾热。荣在 也。(此总言治热之藏俞也。独
刺上之七节。主疗阳邪。椎。脊骨节也。荣。阴气也。 。尾 也。阳邪治在上。若刺下之
七椎。则虚其阴。故戒之曰荣在 也。)项上三椎陷者中也(取脊骨之法。项骨三节之下陷者
中穴名大椎由此而下数之。则循序可得矣)
卷二素问经文
素问刺疟论
属性:(疟有六经五脏之不同。刺法因之以异)
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 然。热止汗出。难已。(刺委
中。)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 。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刺
侠。)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月光火气乃决然。(
刺冲阳。)足太阴之疟。令人不乐。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
刺隐白。太白。公孙。)足少阴之疟。令人呕吐甚多寒热热多寒少。欲开户牖而处。其病虽
已。(宜刺太 。大钟经不言刺缺文)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如癃状。非
癃也。数便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刺太冲)肺疟者。令人心寒。寒甚热热间善惊。如有
所见者(刺列缺合谷。)心疟者。令人烦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刺神门。)肝疟者
。令人色苍苍然。太息。其状若死者。(刺中封。)脾疟者。令人寒腹中痛热则肠中鸣鸣已汗
出。(刺商丘。)肾疟者。令人洒洒寒。腰脊痛。宛转大便难。目 然。手足寒。(刺金门
。太 。)胃疟者。令人且病。善饥而不能食。食而肢满腹大。(刺厉兑解 三里。太阴之商
丘。)疟发身方热刺跗上动脉。(足阳明经冲阳。)开其孔出其血。立寒。疟方欲寒刺手足阳
明大阴。(疟之将发未发。当随此四经之井俞而刺之)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中针旁五 俞各
一。适肥瘦出其血也。(满六急。阳邪之实也背为诸阳之府故当刺魄户。神堂噫嘻鬲关。魂
门。等穴。水热穴论五脏俞旁五。以泻五脏之热与此大同。 。胁也。其穴旁间近胁。故曰
旁五 俞。适肥瘦出血者。谓瘦者浅刺少出血。肥者深刺多出血也)疟脉小实急。灸胫少阴
刺诸井。(脉小实急阴邪胜也。阴盛者生内寒。故当灸足少阴复溜以散寒。又刺足太阳至阴
以补阳也)疟脉缓大虚。便宜用药。不宜用针。诸疟而脉不见。刺十指间出血。血去必已。
先视身之赤如小豆者尽取之(阳亢而脉反伏。故如是刺之以。泻阳)十二疟者。其发各不同时
。察其病形。以知其何脉之病也。先其发时。如食顷而刺之。一刺则衰。二刺则知。三刺则已
不已刺舌下两脉出血。(左金津右玉液)不已。刺 中盛经出血(委中)又刺项以下侠脊者必已
。(大抒。风门。)舌下两脉者。廉泉也。(其穴在舌根下左右泉脉。故曰廉泉。)刺疟者。必
先问其病之所先发者先刺之。先头痛及重者。刺头上(百会上星)及两额(员卢)两眉间(攒竹)
出血。先项背痛者。(刺风池。风府。大杼。神道。)先腰脊痛者。刺 中出血。先手臂痛者
。先刺手少阴(少冲。)阳明(商阳)十指间(各随其所病之经。先足胫酸痛者)刺足阳明。(厉
兑。)十指间出血。(各因其邪居之所。泻其井穴。)风疟者。疟发则汗出恶风。刺三阳经背
俞之血者。(足太阳经膀胱俞。胃俞。胆俞。刺浮络出血。) 酸痛甚。按之不可。(痛益甚
也)名曰附髓病。(其邪深伏故名)以 针针绝骨出血立已。身体小痛。刺至阴诸阴之井无出
血。间日一刺。(邪气微。故刺太阳至阴穴。与诸阴经井穴同法无令出血。但间日一刺之则
邪气目泄矣)疟不渴。间日而作刺足太阳(邪在表也○杂病篇曰取足阳明)渴而间日作刺足少
阳。(邪在表里之间。○杂病篇曰。渴而日作取手阳明。)温疟汗不出。为五十九刺。(先热
后寒。汗不出表实也。故为五十九刺以泻表实。详见热病篇。水热穴论。)
卷二素问经文
素问刺咳论
属性: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
饮食
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脏各以其时受
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 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
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肺络逆也。)心咳
之状。咳则心痛。喉仲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
转。转则两 下满。脾咳之状。咳则右 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肾
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肾为水藏。主涎饮也。)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脾
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蛔虫居肠胃之中。呕甚则随气而上
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呕苦汁也)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
咳状。咳而遗失(甲乙经作遗矢。)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
失。(小肠之下。则大肠也大肠之气。于小肠之化。故咳则下奔失气。)肾咳不已。则膀胱受
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
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阳明之脉起于鼻会。于面。出于口故令多涕唾
而面浮肿。肺为脏腑之盖而主气。故令气逆)治藏者治其俞。(肺太渊。心神门。肝太冲。脾
太白肾太 一作背上各藏之俞。误。)治府者。治其合。(胃三里胆阳陵泉。大肠曲池小肠小
海。膀胱委中三焦天井)浮肿者治其经。(脉之所行者为经。如经渠阳 。解 商丘等穴是也
。诸咳之浮肿气逆者。当各随其所病之经刺之。)
卷二素问经文
素问卒痛论
属性:(旧作举痛论。今从王氏吴氏)
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八经而稽迟,泣(音涩)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
脉中则气不通故卒(音猝)然而痛。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
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蜷。不伸也。绌。屈曲
也。
炅。热也。此其痛或卒然而止者。胃气不得流通所致。故但得炅暖之气。其痛则立止也。)
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此或痛甚不休者。寒气重盛不易解散。故痛久)寒气客于经脉之中与
炅气相搏则脉满。满则痛而不可按也。(薄摩荡也。阳气行于脉中而寒。袭之。则寒热相搏
。留而不行则邪实于经故脉满此或痛甚不可按者也)寒气稽留。炅气从上则脉充大而血气乱
。故痛甚不可按也。(炅气从上。阳主升也。寒邪遏之。则脉充于内而二气乱故其痛必甚此
重明上文之意。)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
之痛止。(膜。筋膜也。原肓之原也膜原之下皆有空虚之处。血不散而小络满。则急引而痛
。按之则寒气可散。小络可缓。此按之而痛止者也)寒气客于侠脊之脉。则深按之不能及。
故按之无益也。(侠脊者。足太阳经也。其最深者。则伏冲伏膂之脉。按之不能及其处。此
按之无益者也。)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
之
。故喘动应手矣。(冲脉并足少阴肾经。夹脐上行。会于咽喉。而肾脉上连于肺。若寒气客
之。则脉不通。气亦逆也。此喘动应手。气为阳而主动也。)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
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背俞
。五脏俞也。皆足太阳之脉。循膂当心入散。故寒气客之。则脉涩血虚。为心与背相引而痛
。按之则热至而痛止者。正以血虚故耳。)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脉者络阴器。系于肝。
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肝之脉循阴股入髦中。抵少腹布胁
肋。故寒气客之。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厥气客于阴股。寒气上及少腹。血泣上下相引。(
旧本在下相引。此从吴注。)故腹痛引阴股。(厥气。厥逆之气也。或腹痛引阴股者。以足三
阴冲脉皆行于少腹阴股之间也。)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
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宿昔成积者。寒气凝结也)寒气客于五脏。厥逆上泄。
阴气竭。阳气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气复反则生矣。(寒伤脏气。则气不得。降而厥逆
。上泄。吐涌也。真阴暴竭。阳气未能遽入。卒然痛死。必待脏气复则生矣)寒气客于肠胃
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肠胃。言六腑也。水谷之在六腑。必自上而下。乃其顺也。若寒气
客之。则逆而上出。此痛而呕也。)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小肠为
丙火之腑。而寒邪胜之则阳气不化水谷不得停留。故腹痛而后泄也。)热气留于小肠。肠中
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热留小肠。是阳藏阳病也。故腹痛而
闭不通。)视其五色。黄赤为热白为寒。青黑为痛。(视面间分部。鼻谓之明堂。肺心肝脾之
候也。其两旁。六腑肾藏之候也。黄赤色者火动于经。故为热白色者。阳气衰微血不上荣。
故为寒青黑色者血凝气滞。故为痛。)视其主病之脉。(视面间五色之所主。)坚而血。及陷
下者。皆可扪而得也。(坚而血。谓邪之聚。络盛而起陷下。如沉伏之类。扪摸也。)
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
劳则
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岐伯曰
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怒动于肝。则气逆。而上。气逼血升。故呕
血
。肝木乘脾。故飧泄。○及飧泄。甲乙作食而气逆)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
悲
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悲生于心。并于肺。
故心系急。肺叶举。上焦不通。荣卫不散。致热伤气也。)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
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却者退也。精却。则升降不交。故上焦闭。上焦闭。则气
归于下。病为胀满而气不行。故曰恐则气下。○本神篇曰。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
。气闭塞而不行。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寒束于外。则
表气不能宣达也。)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矣。(阳从汗散故气亦泄)惊则心
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血气分离)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
阳动则散。)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思之无已。则系恋不释。
神留不散故气结也。)
卷二素问经文
素问刺腰痛论
属性: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 中。太阳正经出血。(刺委中及昆仑)春
无见
血。(肾水衰也。)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迟滞貌)不可以俯仰。不可以
顾刺少阳成骨之端(阳关)出血。夏无见血。(肝木衰也。)阳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
见者。(见鬼怪也)善悲。(神不足也。阳明气衰而阴邪侮之。故症见若此。)刺 前三 。上
下和之出血。(三里穴。并上廉下廉)秋无见血(脾土衰也)足少阴令人腰痛。痛引脊内廉。刺
少阴于内踝上二 。(复溜)春无见血。(肾水衰也。)出血太多不可复也。厥阴之脉令人腰痛
。腰中如张弓弩弦。刺厥阴之络。(旧本脉。)在 踵鱼腹之外。(蠡沟穴)其病令人善言。嘿
嘿然不慧。(自多言语。又不能发声也)刺之三 (当三刺。其处下同)解脉令人腰痛。痛引肩
。目KT KT 然。时遗溲刺解脉在膝筋肉分间。 外廉之横络(旧本脉)出血。血变而止。(解脉
足太阳经之散行脉也当刺 中襟纹两筋间弩肉高起之处。若却之外廉有血络横见盛满而紫
黑
者刺出黑血。必候其血色变赤。乃止其针)解脉令人腰痛。如引带。常如折(音舌)腰状。善
恐。刺解脉在 中。(委中穴)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