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节
作者:悟来悟去      更新:2021-05-04 17:52      字数:4812
  。降则为阴。大而一岁小而一日。无不皆然故一日亦分四时也。)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
  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藏。
  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其时有反者。是不应四时之气。藏独主其病。是必以藏气之所不胜
  时者甚。(如脾病畏木之类。值其时口。故病必甚。)以其所胜时者起也。(如脾病喜火土。
  肺病喜土金。肾病喜金水。肝病喜水木。心病喜木火。值其时日。故病当起。)
  人有五脏。五脏有五变。五变有五输。故五五二十五输。以应五时 病在脏者。取之井。(
  脏主冬。冬刺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色主春。春刺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时主
  夏。夏刺俞)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音主长夏。长夏刺经。)病在胃及以饮食
  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故命曰味主合。(味主秋秋刺合○按本篇五时之刺。以应五俞。谓
  冬刺井春刺荥夏刺俞。长夏刺经秋刺合者以井应冬荥应春俞应夏。经应长夏。合应秋也。考
  他篇文义皆与此同及六十六难曰。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合者北方冬也。阳气入藏
  。七十四难曰。经言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与本篇不合。必难经之误也
  卷一灵枢经文
  灵枢五变
  属性:人之有常病也。亦因其骨节皮肤腠理之不坚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为病也。
  卷一灵枢经文
  灵枢论勇
  属性:大忍痛与不忍痛者。皮肤之薄浓。肌肉之坚脆。缓急之分也。非勇怯之谓也。
  卷一灵枢经文
  灵枢论痛
  属性:人之骨强。筋弱。肉缓。皮肤浓者。耐痛。其于针石之痛。火 亦然。( 音泄。艾火
  烧灼。)坚肉薄皮者。不耐针石之痛。于火 亦然。
  卷一灵枢经文
  灵枢背
  属性:背中大 。在杼骨之端。肺 在三焦之间。心 在五焦之间。膈 在七焦之间。肝 在
  之间。脾 在十一焦之间。肾 在十四焦之间。皆挟脊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
  应在中而痛解。乃其 也。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
  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卷一灵枢经文
  灵枢逆顺
  属性:气之逆顺者。所以应天地阴阳四时五行也。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之虚实有余不足也
  。刺之大约者。必明知病之可刺。与其未可刺。与其已。不可刺也。(已者言病既已也。)
  卷一灵枢经文
  贼风篇
  属性:贼风邪气之伤人也。令人病焉。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
  去。
  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其开而
  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其有热则汗出。汗出则受风。虽不遇贼风邪
  气。必有因加而发焉。
  卷一灵枢经文
  灵枢卫气失常篇
  属性:卫气之留于腹中蓄积不行菀蕴不得常所。使人肢胁胃中满喘呼逆息者何以去之(卫气者
  。水
  谷之悍气也。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此卫气之常也。失其常则随邪内陷
  留于腹中。蓄积不行而菀蕴为病)其气积于胸中者上取之积于腹中者下取之上下皆满者旁取
  之(俱如下文)积于上泻大迎(足阳明经)天突(任脉)喉中。(即廉泉穴积于胸中病喘呼逆息。
  故常泻之于上)积于下者泻三里气街(积于腹中。病胃中满故当泻其下。)上下皆满者。上下
  取之与季胁之下一寸。重者鸡足取之。(上下皆病胸中与腹中俱满。当取上五穴又旁取季胁
  之章门穴。其积重者。即积针以刺之如鸡足之状)诊视其脉大而弦急及绝不至者及腹皮急甚
  者。不可刺也。
  何以知皮肉气血筋骨之病也。色起两眉薄泽者。病在皮。(其应主肺)唇色青黄赤白黑者
  。病
  在肌肉。(脾气通于唇)营气濡然者。病在血气。(营本无形。若肤腠之汗。肌肉之胀。二便
  之泄利。皆濡然之谓。其病在营则气血也。)目色青黄赤白黑者。病在筋。(目为肝窍肝主筋
  也。)耳焦枯受尘垢病在骨。(耳为肾窍肾主骨也)
  人年五十以上为老。二十以上为壮。十八以下为少。六岁以下为小。(此言人之老壮少
  小以年而别○以下之下。旧本上。)
  膏者。多气多气者热。热者耐寒。(膏者。油也。人有多膏者。其肉淖。粗理者身寒细
  理者
  身热。故能耐寒而多气皮缓故能纵腹垂腴也)肉者多血。多血则充形。充形则平。(人有多肉
  者。皮肉不相离。身体容大而寒热和平也)脂者。其血清。气滑少。故不能大此别于众人者
  也(脂者。骨中髓也多脂者肉坚。其血必清。气滑且少。故身形不大。而必能耐寒也。此言
  人之有膏有肉有脂其气血各有多少。若众人皮肉脂膏之不加多。各自称其身也。)
  卷一灵枢经文
  灵枢玉版篇
  属性:病之生时。有喜怒不测饮食不节。阴气不足阳气有余营气不行。乃发为痈疽。阴阳不通
  两热相搏乃化为脓夫痈疽之生。脓血之成也积微之所生也(由微而积)
  以小治小者其功小。以大治大者多害。故其已成脓血者。其惟砭石铍锋之所取也。(言
  治痈
  脓。小针不适用。大针即可用砭与铍针锋针)诸病皆有逆顺腹胀身热脉大是一逆也(邪正盛。
  )腹鸣而满四肢清(冷也)泄其脉大。是二逆也(此阴证得阳脉。)衄而不止。脉大是三逆也。(
  亦阴证得阳脉)咳。且溲血。脱形。其脉小劲是四逆也(正气已衰。)咳。脱形。身热。(正衰
  火盛。)脉小以疾(邪亦未衰)是谓五逆也如是者。不过十五日而死矣 其腹大胀四末清脱
  形。泄甚是一逆也腹胀便血其脉大时绝是二逆也(以阴证得阳脉。时绝者死脉也)咳溲血形肉
  脱。脉搏是三逆也(火盛水亏。)呕血胸满引背脉小而疾是四逆也(脉小带疾虚而火盛也)咳呕
  腹
  胀且飧泄(病已虚)其脉绝。是五逆也如是者。不过一时而死矣。工不察此者而刺之。是谓逆
  治。
  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海之所行云气者。天下
  也胃
  之所出气血者。经隧也经隧者。五脏六腑之大络也迎而夺之而已矣上下有数乎。(问手足经
  也)迎之五里。中道而止五至而已。五往而脏之气尽矣。故五五二十五而竭其输矣此所谓夺
  其天气者也(五里手阳明经穴。阴气之所在也若迎而夺之则脏气败绝。必致中道而止且一脏
  之气。大约五至而已。针凡五往以夺之则一脏之气已尽。若夺至二十五至。则五脏之输气皆
  竭此所谓夺其天真之气也。)
  卷一灵枢经文
  灵枢五禁
  属性:刺有五禁禁其不可刺也甲乙日自乘无刺头无发朦于耳内丙丁日自乘。无振埃于肩喉廉泉
  戊己
  日自乘四季。(戊己为手足四肢。合辰戌丑未之四季)无刺腹去爪泻水庚辛日自乘无刺关节与
  股膝。壬癸日自乘无刺足胫。是为五禁(此言天干应于人身。故凡天干目乘之日。皆无刺之
  发朦等名。见刺节真邪篇。)
  卷一灵枢经文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
  属性:(本篇云。二十五。人之形。血气之所生别。而阴阳和平之人不与。金木水火土。别其
  五色五形之人。各有其五。故名篇)
  形胜色色胜形者至其胜时年。加感则病行。失则忧矣。形色相得者。富贵大乐(形与色
  必有
  相得。如木形人苍色。火形人赤色。土形人黄色。金形人白色。水形人黑色也。人有形胜色
  者。如得木形而黄色现也。色胜形者如得木形而白色现也但此等之人。不以本形本色相见而
  有他色来见至其形色相胜之时。值有年忌相加。此感则病行。失则忧也)凡年忌下上之人犬
  忌常加(年忌者忌有常数也○下上义详全篇五行之人中)七岁十六岁二十五岁三十四岁四十三
  岁五十二岁六十一岁皆人之大忌不可不自安也。(年忌始于七岁。七为阳之少。九为阳之老
  。阳数极于九而极必变故自七岁以后凡遇九年皆为年忌)
  按其寸口人迎以调阴阳切(深也)循(察也)其经络之凝涩结而不通者。此于身皆为痛痹。
  甚则
  不行。故凝涩凝涩者。致气以温之(留针)血和乃止。其结络者。脉结血不行决之乃行(开泄
  之谓)故曰。气有余于上者导而下之(刺其在下之穴。以引而下之。)气不足于上者。推而休
  之(刺其在上之穴。推转其针久留以待气)其稽留不至者。因而迎之(因气未来。当引之而使
  其必来。)必明于经隧。(经脉之道路)乃能持之寒与热争者。导而行之其宛陈血不结者。则
  而予之。(则度也)
  卷一灵枢经文
  灵枢五音五味篇
  属性: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会于咽喉。别而
  络唇口
  。血气盛则充肤热肉。血独盛则澹渗皮肤。生毫毛。妇人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冲
  任之脉不荣口唇。故须髭不生。
  卷一灵枢经文
  灵枢行针篇
  属性:阴阳和调。而血气淖泽滑利。故针入而气出。疾而相逢也。多阴而少阳。其气沉而气往
  难。
  失(营气主沉。卫气主浮。刺卫当浅。刺营当深。针入而气逆者特以宜浅反深。宜深反浅也
  卷一灵枢经文
  灵枢上膈篇
  属性:气为上膈者。食饮入而还出。(因于气。则病在上。故食饮一入实时还出夫气有虚实实
  而气壅。则食无所容虚而气寒则食不得化。皆令食入即出也。)虫为下膈下膈者。食 时乃出(因
  于虫则病在下。下文详言之。)喜怒不适。食饮不节。寒温不时。则寒汁流于肠中。流于肠
  中则虫寒。虫寒则积聚守。于下管(脘同)则肠胃充廓。卫气不营。邪气居之。(凡疡胃气则
  阳虚而寒汁流于肠中。虫寒不行。则聚于下脘。而肠胃充满也。卫气脾气也脾气不能营运。
  故邪得聚而居之)人食则虫上食虫上食。则下管虚下管虚则邪气胜之积聚以留留则痈(壅同)
  成痈成则下管约。(邪气乘虚留聚。以致壅于下脘要约不行。则亦因阳气之虚于下故食入周
  时
  复出也。)其痈在管内者。即而痛深其痈在外者。则痈外而痛深。痈上皮热。(管之内外。即
  言下脘也。邪伏于中。故热见于皮肉之上。)微按其痈视气所行。(察其气所必由。以刺之也
  )先浅刺其旁。稍内益深还而刺之。毋过三行。(先以泄其流行之邪。后刺其所病之正穴。以
  拔其积聚之本。但至再三而止不可过也。)察其浮沉。以为深浅。已刺必熨令热入中。日使
  热内。邪气益衰。大痈乃溃。(散也。)伍以参禁以除其内恬 无为。乃能行气。(几食息起
  居。必参伍宜否。守其禁以除内之再伤。又必恬 无为以养其气。则正气乃行。而邪气可散
  。盖膈症最为难愈。故当切戒如此)后以咸苦化。谷乃下矣(咸从水化。可以润下软坚。苦从
  火化。可以温胃。故皆能下谷也。○下膈一症。有食入周日复出而不止 时者。有不因虫壅
  。而下焦不通者矣。此篇特言虫壅者。盖亦下膈之一症耳。)
  卷一灵枢经文
  灵枢忧恚无言
  属性: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人有二喉。一软一硬。软者居后
  是谓
  咽喉。硬者居前是谓喉咙。喉主天气。咽主地气。)会厌者。音声之户也。(喉间是薄膜周关
  会合。上连悬壅。咽喉入息之道得以不乱者。赖其遮厌。故谓之会厌。能开能阖声由以出故
  谓之户。)口唇者。音声之扇也。(唇启则声扬。故谓之扇。)舌者音声之机也(舌动则音生故
  谓之机。)悬雍垂者。音声之关也。(此即悬而下垂者俗谓之小舌。当气道之冲。为喉间要会
  。故谓之关)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颃颡。即颈中之喉颡当咽喉之上悬雍之后张口可见者
  也。颡前有窍。息通于鼻。故为分气之所泄。)横骨者。神气所使主发舌者也。(横骨。即喉
  上之软骨。下连心肺。故为神气所使。上连舌本故主举发舌机)故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颃颡
  不开。分气失也(鼻洞者。涕液流泄于鼻也。颃颡之窍不开则清气不行。清气不行则浊液聚
  而下出。由于分气之失职也。)是故厌小而疾薄。则发气疾。(速也)其开阖利。其出气易。
  其厌大而浓。则开阖难。其气出迟。故重言也。(重言。言语謇涩之谓。)人卒然无音者。寒
  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不能也。)故无音。(寒气客于会厌。则
  气道不利。既不能发纵而高。又不能低抑而下。开阖俱有不便。故卒然失音。○此下言刺法
  。)足之少阴。上系于舌络于横骨。终于会厌。两泻其血脉。(刺两足之太 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