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 节
作者:
朝令夕改 更新:2021-05-04 17:34 字数:4741
榔、苍、朴、橘、草。二服而减。因饱胀未全退。加草果、草豆蔻。方愈。要知恶心饱胀。
乃瘴气之异于感冒也。
端州李别驾。镶蓝旗人。年四十余。能骑射。署雷州府时。善搏虎。不避风雨寒暑。涉
溪陟岭。染瘴已深。其所感风寒暑湿。不一而足矣。又以谢谒上台。到省过劳。积邪所感。
猝然皆发。医者略为解散。即用补剂。而邪气大作。寒热神昏谵语。脉空数无根。神气散乱
补泻兼施。毫无一效。三农诊之。脉如水上羹。刻刻欲脱。寒热间作。盖受病既深。精气
两虚。邪气正炽。法在不治。勉拟五积散加附子、人参。去麻黄而易羌活。其家见立方有难
色。置不用。后医有认阴疟阳虚。而进金匮肾气加参者。有谓虚证似疟。而以补中倍加参附
者。三剂而神昏气喘。虚汗如雨。足冷而脱矣。不知此证初实受瘴气。屡感屡深。今则乘虚
而发。古云。伤寒偏死下虚人。况瘴气而风寒暑湿备感者乎。
两广总制石公子。年甫十龄。六月。感冒风暑。寒热头疼。已用葛根加羌、防解表矣。
后复寒热不减。气喘腹胀。再用小柴胡汤加消导。不应。神昏喘急。寒热间作。时或泄泻似
痢。腹痛。不知名为何病也。陈往视。已二十余日矣。脉数无力。神气昏乱。举家惊惶。按
其腹。时痛时胀。观其神。时静时躁。手足或冷或热。虚汗不已。此外邪初感者。为药而解
久积者。未曾清理。加之以饮食失调。元气欲脱。故虚象显露。细思外邪内陷变病之证。
元气已亏。救本为急。且扶住元神。再筹治病之策。因用理中汤加桂、附。腹痛稍缓。泄泻
顿减。手足亦暖。然发热不退。小便赤浊不利。因用金匮肾气丸作汤。二服小便方利。寒热
愈加。此元气渐回。病证乍现。风寒暑湿食积。种种不清。若欲返本还元。正尔变端不一。
仍朝用六君子汤加柴胡、干葛、神曲、干姜。夜用六味汤加参、桂。旬日后。寒冷拘挛。
眼目翻白。切牙呻吟。举家惊恐恸哭。以为无救矣。陈曰。此名寒战。正气将回。积邪欲出
从
此一变。反有复生之机。自未至酉。始得大汗如雨。手足软怠。不语熟睡。人情虽少定。而
错愕未安也。天明方能言语。然虚证日变。潮热汗多。则用补中合建中加附子。不能安寝则
用归脾汤。元气弱则用十全大补汤。腹痛滑泻则用理中六君汤。如是调摄三阅月。方得返本
还元而奏功也。
震按瘴气者。山岚郁毒之气也。何以可用温补。况系髫年外邪正炽。而参、姜、桂、附
靡不应手。奇矣。自非熟悉其风土病情者。岂敢轻试乎。陈三农亦曰。此证与江浙楚豫北
方各省所患外感内伤迥异。总之瘴气为得病之根。变证便尔不同。医家治之当别具手眼。静
心揣摩。参以各论。庶几有得。
正红旗孙公。病已月余。陈诊其脉空豁。恍惚不定。重按无根。神昏谵语。寒热大作。
加之咳嗽痰喘。转侧不能。昼夜伏几。呻吟而已。且胸膈饱闷。足冷恶寒。询知夏秋积劳。
寒暑皆受。一月以前。初感头疼身痛。憎寒壮热咳嗽。医者用桔梗、杏仁、干葛、羌、苏。
汗而不解。复用桑皮、前胡、苏子、橘、半、知、贝、黄芩。亦不应。因寒热更甚。有用小
柴胡加栀子、元参、薄荷。清痰退热。而咳嗽更甚。不知此证。夏秋暑湿风寒兼感而发。尚
未得汗。何能解散。遂用五积散。二剂而得汗如淋。咳嗽亦减。可以伏枕。惟寒热未退。积
久病深。元气已亏。气上喘。小便如油短数。其火从下而上。上盛下虚。肾气虚惫。因用金
匮肾气加沉香。二服而气平便顺。然潮热如故。时有呓语。人亦忘识。乃知精神耗散。极宜
大补。午后用参附六君汤。朝用肾气丸。次序并进。经月。方思饮食。呓语亦退。虚汗亦止
神气始安。方识平日交往之人。凡用人参、附子。共斤许。精神稍复。然面目黎赤。肌血
不华。再用还少丹加桂、附、河车、鹿角胶。月余。又用十全大补汤二十余剂。元气日长而
饮食如常矣。
震按三农云。此与李别驾等一病形。彼以不信予药而殒。然则李若信之。亦必用大温大
补也。瘴气有此种治法。殊属可骇。或者两粤地方。天暖湿蒸。有发泄而无收藏。人之阳气
外越。故病重者。多以亡阳为治乎。
康熙戊寅十一月。高鹾使公子。患似痢非痢。红多白少。身恶寒微热。询知自夏秋以来
由川北随任之粤。久积暑湿。感冒而发。用平胃加羌、防、紫苏、藿香。一剂而寒热退。
再加槟榔、木香而瘳。或曰。痢疾所忌燥药。今用苍术而愈。何也。曰。常人痢疾。因暑令
火热之气。燥药乃天时之忌。故不可用。今以积湿之气。发于隆冬外感。乃得力之药也。所
谓治病必搜其原耳。梁溪棋师周西候之弟。开铜山于英德。其山下有水。人浣其衣。则腻垢
皆去。咸以为奇物也。以其近便。炊爨亦用之。未几人皆黄胖。身软腹胀而无力。饮食倍进
寒热间作。善啖鸡豕诸肉。则胃腹稍安。在厂同事。毙者不一。因至省会。求救于陈。用
平胃正气治其病。后以益气六君。补其受毒水克削之愆。而安。此即粤西太平柳州南宁毒水
瘴之一班也。
一时开山同病而返省者数人。有陈某似疟非疟。以疟治。势渐笃。三农诊之。脉已细紧
而数。饮食不进。乃曰。若欲治之。何不于一月以前。虽病笃而元气尚在。今病已深。精神
殆尽矣。何药可施乎。旋毙。
又同事一人。似痢非痢。寒热间作。医以香、连、硝、黄。消攻清理。日剧。 羸。因
易一医。曰。可以进补。用白术五分。茯苓四分。陈皮二分。病虽不甚。热亦不减。三农诊
其脉。恍然不定。重按已绝。虽饮食尚可。所谓行尸耳。邪火浮载。真精告竭矣。辞之。阅
二日而死。
震按瘴气为病。情形不一。非亲历其地者。莫能知也。故所叙诸案。不敢妄断。三农久
游两粤。言之甚详。向来诸书未载。今录于后。
瘴者。障也。天地自然之气。为崇山峻岭。障蔽不舒而然也。再加之以春夏之交。万物
发生之际。乖戾郁遏。人多染患。是以道路行役者恒多。而安闲居室者恒少也。闽之仙霞。
粤之庾岭。阳闭于阴。阳瘴为多。粤西近高雷廉者。粤东之余气。证亦相似。其庆远柳州太
平。近于交址诸郡。千山万壑。屏障于南。反阻塞其阳威之气。为山之阳。阴闭于阳。每成
阴瘴。阴湿蕴毒。故阴瘴尤重也。
卷八瘴气
寻常瘴
属性:春夏之交。乍寒乍热。其气忽然蓊郁。忽然发泄。更衣不时。感冒不一。本地人患者不
知。医者无书可考。客寓者每曰水土不服。委之于数而已。其证似风寒头痛寒热。而又恶心
胀闷。似痢非痢。似疟非疟者是也。宜九味羌活汤加减。平胃散、藿香正气散、二陈汤。此
证粤中无时无之。无人觉之。虚弱之体。感而即发。敦浓之人。感不骤发。积久而成。浑浑
漠漠。脉证茫然。难治难愈。
卷八瘴气
暑湿瘴
属性:闽粤皆有之。夏秋之时。久雨阴湿。忽然暑热山岚之气。自下蒸上。人在气交之中。有
一种胀闷不可当之势。此即瘴疠时也。人能知觉者。即以玉枢丹。水磨服之。立解。平胃散
加槟榔。亦佳。
卷八瘴气
毒水瘴
属性:粤西于云贵接壤处。有水能毒人。其山产五金。皆有毒。况产五色信石者乎。山坞熬信
水流下溪。人不知误吞。则腹胀绞肠而不救矣。初感而轻。用玉枢丹、紫金锭、行军散、
平胃正气散。亦有得生者。
卷八瘴气
黄茅瘴
属性:三四月。草深偃俯。久雨湿烂。而时令蒸郁。其性上炎。一种郁勃之气。入虚人口鼻。
即患瘴闷。轻者用平胃藿香正气散。重者苏合丸、七香丸、诸葛行军散即愈。广东高雷廉。
及广西左右两江皆有之。
卷八瘴气
孔雀瘴
属性:五六月。雨水泛溢。有孔雀处。其屎积于木叶茸草间。随涧水流下。人误吞之于炊爨间
必患腹胀而痛闷。轻者正气平胃散调玉枢丹而愈。重者行军散、七香散、紫金锭可治之。
最重者。非药可解。此广西庆远、思恩、太平。近交址处居多。镇远四城州柳州亦有之。
卷八瘴气
桂花瘴
属性:全州桂林梧州平乐皆有之。八九月间。香气如桂。此瘴最急。触人口鼻即倒仆。此为中
瘴。必须同行之人。就其鼻旁。掘一穴。通地气。亦有得生。但腹痛饱胀。头晕恶心。重者
立危。轻者平胃正气散。下玉枢丹而活。有善避者。见有黑气如雾。其香必至。即刳一地穴
以身俯地上。口鼻向土潭穴中。勿使香气入穴。即解矣。其气不及一饷。即散。故此地人
枵腹行路。必用大蒜烧酒。亦避之之意。或先以行军散搐鼻亦妙。
又近云南交址地方。有糯米饭香。即病而绝。俗名江米瘴。亦可类治。
卷八瘴气
蚯蚓瘴
属性:二三四月。泥水泛澜。人犯之。腹胀疼楚。如蚯蚓状者。青筋蟠现于肚腹。兴起痕高。
轻则以蒜捣汁。及土浆敷腹。亦用玉枢丹、紫金锭、姜汁灌入。次进苏合七香以通之。
卷八瘴气
蚺蛇瘴
属性:三四五六七月。蚺蛇交媾。秽浊之气。顺水流下。人或犯之。胸腹胀痛异常。口鼻有腥
气。轻则紫金锭、玉枢丹、行军散、苏合丸。用之亦有得生。重者一二日即死。
大凡治病之道。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剂。人所共晓。此如举业题之正面易做。而侧取
为难。更有外有余而内不足。有内真实而外假虚。阳证似阴。阴证似阳。其中精微深奥之处
差之毫厘。缪以千里。瘴疠虽从山川地气。随时令而得。亦必乘人本虚。方乃受病。其阳
虚火衰者。一时受瘴。因轻而不觉。瘴证变为本病。必虚寒而腹胀满。大便泄泻。恶寒手足
冷者是也。阴虚火旺者。
瘴轻而不觉。瘴后现为本病。必头晕口渴发热。腹胀恶心便赤者是也。再审五脏六腑。各有
素常偏患衰弱壮实之分。皆当以此类推。并须消息其夏秋劳逸行役。阴晴暑湿起居所履。庶
几有得。至如瘴脉。初感洪数。虚者大而芤。实者弦而滑。久则变迁。亦总以无力为虚。有
力为实也。
震按三农治瘴之方。与古方微有不同。将来刊于古今经验方按。此不及录。与治瘴相宜
若仍古方之旧者不录。
吾吴地有痧气。夏月更多。或腹痛。或胀闷昏仆。若不救之。亦立死。此与瘴气病情仿
佛。刮痧放痧。以行军散点眼。以痧药及紫金锭灌喉。皆可立愈。并非疑难证。不必更立一
门。而有侈张其说者。如王养吾着晰微补化全书。立六十四卦象方。至谓各种杂证。多由痧
气变迁。成案亦富。然不外散风清暑。豁痰消瘀。破气攻结诸法。而牵扯入痧。徒滋眩惑。
不足取也。较之吴又可温疫论。指诸杂证为疫。同一附会耳。
卷九
女科
属性:叶杏林指掌赋曰。医学之传。首自黄农。女科之始。则由扁鹊。邯郸为带下之医。史迁
所载。产宝着愈风之散。华佗所传。病机不等。巢元方之立论最详。精血攸关。褚侍中之遗
书甚善。热入血室。脏燥悲伤。胃气下泄而阴吹。非张长沙孰能辨此。三十六病。转女为男
巧夺造化之枢机。舍孙真人其谁与归。唐白敏中。访昝殷备集验方三百七十八首而为产宝
宋郭稽中。补濮阳李师圣产论二十一篇以为产方。作大全陈自明之勋最。补医按薛立斋之
功多。高宾刻便产须知。杜 着产育宝庆。朱丹溪之百问可传。陈无择之三因宜读。搜罗众
善。王宇泰之女科准绳。分晰群方。武叔卿之济阴纲目。议论具备于经纶。方法谨承夫家秘
东垣河间。各有名言。春甫养葵。亦多妙义。诸书悉当诵习。临证自探渊微。学问思辨。
不辞人十而己千。补泻寒温。可即一隅而反四。功行满则青城有望。怠惰久则白首无成。
卷九女科
经水
属性:东垣治一妇。年三十余。每洗浴后。必用冷水淋身。又尝大惊。遂患经来时。必先小腹
大痛。口吐涎水。经行后。又吐水三日。其痛又倍。至六七日。经水止时方住。百药不效。
诊其脉。寸滑大而弦。关尺皆弦大急。尺小于关。关小于寸。所谓前大后小也。遂用香附三
两。半夏二两。茯苓、黄芩各一两五钱。枳实、延胡、丹皮、人参、当归、白术、桃
仁各一两。黄连七钱。川楝、远志、甘草各五钱。桂三钱。吴茱萸一钱五分。分十五帖。
入姜汁两蚬壳。热服之。后用热汤洗浴。得微汗乃已。忌当风坐卧。手足见水。并忌吃生冷
服三十帖全愈。半年后。因惊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