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节
作者:童舟      更新:2021-05-04 17:32      字数:4783
  、公子诸名。雄者脐长,雌者脐圆,腹中之黄,应月盈亏,其性多躁,引声 沫,至死乃已
  霜降前食物,故有毒,霜降后可食。)
  今人以蟹为肴馔,未尝以之治病,唯面有漆疮,多用蟹黄敷之。
  卷中本经中品
  蟹壳(附)
  内容:烧存性,蜜调,涂冻疮及蜂虿伤,酒服治妇人儿枕痛,及血崩,腹痛,消积。(
  《本草纲目》附。)
  今外科多用蟹壳,捣细筛末,为铁箍败毒散。大抵蟹壳为攻毒散风,消积行瘀之用。学
  者以
  意会之可也。
  卷中本经中品
  蚱蝉
  内容:气味咸甘寒,无毒。主治小儿惊痫,夜啼,癫病寒热。
  (蝉者总名也,其类不一。二三月即先鸣,小而色黑者,名 母,今浙人谓之蛮虫。五
  月始
  鸣,大而色黑者,马蜩也。《毛诗》∶五月鸣蜩。《月令》∶仲夏之月,蝉始鸣即是。此种
  今浙人谓之老蝉,土音讹为老潜,又谓之蚕蝶。《本经》所谓蚱蝉者,正此蝉也。今时药中
  所用蝉蜕亦是此蝉之蜕。其头上有花冠者,曰冠蝉,又曰蜩螗。《毛诗》∶如蜩如螗是也。
  小而色青绿者,曰茅蜩,又曰茅 ,今浙中谓之蜘 。秋月始鸣,小而色青紫者,曰蟪蛄。
  《庄子》∶蟪蛄,不知春秋者是也。未立秋以前喑而不鸣,先谓之哑蝉,又曰喑蝉。入秋而
  鸣,时天候渐寒,故又谓之寒蝉,又曰寒蜩,又曰寒 。《月令》∶孟秋之月,寒蝉鸣,即
  是此种。其余颜色少异,音声略殊,尚有多名,形皆相似。方首广额,两翼六足,升高而鸣
  ,鸣不以口而以胁,吸风饮露,溺而不粪,三十日而死,古时用蝉身,今时只用蝉蜕,不复
  用身。)
  蝉感秋气而生,应月周而去,禀金水之气化也。金能制风,水能清热,故主治小儿惊痫。
  昼
  鸣夜息,故止小儿夜啼。水火不交,则癫病寒热。蝉禀金水之精,能启下焦之水气,上合心
  包,故治癫病寒热。
  (蚱蝉生于夏月,寒蝉生于秋时,今概谓蝉感秋气而生,禀金水之气者,恐未是缪。仲
  醇曰
  ∶蚱蝉禀水土之精,风露之气化而成形。其鸣清响,能发音声。其体轻浮,能出疮疹。其味
  甘寒,能除风热。其性善蜕,能脱翳障,及女子生子不下。)
  卷中本经中品
  蝉蜕(附)
  内容:气味咸甘寒,无毒。主治小儿惊痫,妇人生子不下。烧灰水服,治久痢。(《别
  录》附。)
  (李时珍曰∶凡用蜕壳,沸汤洗去泥土、翅足,浆水洗过晒干用。)
  古人用身,后人用蜕。蜕者,褪脱之义。故眼膜翳障,痘 不起,皮肤隐疹,一切风热
  之证
  ,取而用之。学人知蝉性之本原,则知蝉蜕之治疗矣。
  卷中本经中品
  白僵蚕
  内容:气味咸辛平,无毒。主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 ,令人面色好,男子阴痒
  病。
  (蚕处处可育,而江浙尤多,蚕病风死,其色不变,故名白僵,僵者死而不朽之谓。
  《乘雅》云∶今市肆多用中温死蚕,以锻石淹拌,令白服之,为害最深。若痘疹,必燥
  裂黑
  不可不慎也。)
  僵蚕色白体坚,气味咸辛,禀金水之精也。东方肝木,其病发惊骇,金能平木,故主治
  小
  天运环转,则昼开夜合,故止小儿夜啼。金主肃杀,故去三虫。水气
  主灭黑 而令人面色好。金
  能制风,咸能杀痒,故治男子阴痒之病
  蝉蜕、僵蚕,皆禀金水之精,故《本经》主治大体相同。但蝉饮而不食,溺而不粪。蚕
  食而
  不饮,粪而不溺,何以相同。《经》云∶饮入于胃,上归于肺。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是饮
  是食虽殊,皆由肺气之通调;则溺粪虽异,皆禀肺气以传化矣。又,凡色白而禀金气之品,
  皆不宜火炒。僵蚕具坚金之体,故能祛风攻毒。若以火炒,则金体消败,何能奏功。后人不
  体物理,不察物性,而妄加炮制者,不独一僵蚕已也。如桑皮炒黄,麻黄炒黑,杏仁、蒺藜
  皆用火炒。诸如此类,不能尽述,皆由不知药性之原,狃于习俗之所致耳。
  卷中本经中品
  原蚕砂(附)
  内容:气味甘辛温,无毒。主治肠鸣,热中消渴,风痹,隐疹。(《别录》附。)
  (原蚕,晚蚕之母蚕也,故名原蚕,在头蚕之前先养数百,出蛾生子,俟头蚕茧后,然
  后育
  此子,为二蚕。是原蚕先得桑叶始发之纯情,故去风、清热、续绝之功最大,此砂极少。日
  华子释原蚕为晚蚕,此误释也。原蚕砂难得,今医俱用晚蚕砂。夫晚蚕即原蚕所育之二蚕也
  ,与其用原蚕所育之二蚕,不若竟用头蚕之砂矣。品虽闲冷,不可不知。
  (按∶《周礼》有禁原蚕之文。郑康成注云∶原,再也,谓再养者为原蚕,自古已然。
  隐庵
  未的,古人于蚕蛾、蚕砂俱用。晚蚕者,盖取其得夏时火令深耳。)
  卷中本经中品
  樗鸡
  内容:气味苦平,有小毒。主治心腹邪气,阴痿,益精强志,生子好色,补中轻身。(樗音
  话。)
  (樗鸡出梁州、岐州、汴洛诸界尤多。生樗树上,形类蚕蛾而腹大,六足、重翼,外一
  重灰
  黄有斑点,内一重深红,五色相间。有一种头翅皆赤者,名红娘子。今樗鸡未之用也,而红
  娘子间有用者。)
  樗鸡生于木上,味苦色赤,禀木火之气化。主治心腹邪气者,禀火气以治心,禀木气以
  治腹
  也。益精强志者,水火相济也。生子好色者,木生火也。补中轻身者,火生土也。
  卷中本经中品
  虫
  内容:气味咸寒,有毒。主治心腹寒热洗洗,血积症瘕,破坚,下血闭,生子大良。( 音
  蔗。)
  ( 虫《本经》名地鳖。《别录》名土鳖,以其形扁如鳖也。又名簸箕虫,亦以其形相
  似也
  。陆农师云∶ 逢申日则过街,故又名过街。生人家屋下土中湿处及鼠壤中,略似鼠妇而圆
  ,大寸余,无甲有鳞。李时珍云∶处处有之,与灯蛾相牝牡。)
  《金匮》方中治久病结积,有大黄 虫丸。又治疟痞,有鳖甲煎丸。及妇人下瘀血汤方
  并用
  用之。乃攻坚破积,行血散疟之剂。学人以意会之可也。
  虻虫 气味苦,微寒,有毒。主逐瘀血,破血积坚痞,症瘕寒热,通利血脉,及九窍。
  (虻虫一名蜚虻,大如蜜蜂,腹凹褊,微黄绿色,牲啖牛马血。)
  虻乃吮血之虫,性又飞动,故主逐瘀血积血,通利血脉、九窍。《伤寒论》∶太阳病,表
  不
  解,随经瘀热在里,抵当汤主之。内用虻虫、水蛭、大黄、桃仁。近时儿医治痘不起发,每
  加牛虻,此外未之用也。
  卷中本经中品
  蛞蝓
  内容:气味咸寒,无毒。主治贼风 僻,跌筋,及脱肛,惊痫,孪缩。(蛞蝓音阔俞。)
  (蛞蝓即蜒蚰也,大者如人手指,肥泽有涎,头有二角,行则角出,惊之则缩,以其身
  涎涂
  止。)
  蜒蚰感雨湿之气而生,故气味咸寒。主定惊清热,解毒输筋。寇宗 曰∶蛞蝓能解蜈蚣
  毒。
  近时治咽喉肿痛,风热喉痹,用簪脚捡之,内入喉中,令吞下,即愈。
  卷中本经中品
  蜗牛(附)
  内容:气味咸寒,有小毒。主治贼风 辟, 跌,大肠脱肛,筋急,及惊痫。(《别录
  》附。)
  (蛞蝓,蜗牛一种二类,背负壳者,名蜗牛,无壳者,名蛞蝓,主治功用相同。)
  蜗牛一名蜗嬴,感雨湿化生而成介虫之类,气味咸寒,能清热解毒。甲虫属金,能去风
  定惊
  。大肠属阳明,寒则收缩,热则纵驰,故主治如此。
  卷中本经中品
  露蜂房
  内容:气味甘平,有毒。主治惊痫螈 ,寒热邪气,癫疾,鬼精蛊毒,肠痔。火熬之良。
  (蜂房是胡蜂所结之窠,悬于树上,得风露者,故名露蜂房,乃水土所结成。大者如瓮,
  小
  蜂房水土结成,又得雾露清凉之气,故主祛风解毒,镇惊清热。仲祖鳖甲煎丸用之,近
  医用
  之治齿痛,褪管,攻毒,解毒,清热祛风。学人以意会之可也。
  卷中本经中品
  乌贼鱼骨
  内容:气味咸,微温,无毒。主治女子赤白漏下经汁,血闭,阴蚀肿痛,寒热症瘕,
  无子。
  (乌贼鱼生海中,形若革囊,口在腹下,八足聚生于口旁,无鳞有须,皮黑肉白。其背
  上只
  生一骨,浓三四分,两头小,中央阔,色洁白,质轻脆,如通草,重重有纹,以指甲可刮为
  末。腹中血及胆正黑如墨汁,可以书字,但逾年则迹灭,唯存空纸尔。其骨《素问》名写
  骨,今名海螵蛸。)
  乌贼骨禀金水之精,金能平木,故治血闭肿痛,寒热症瘕。水能益髓,故治赤白漏下,
  女子
  无子。《素问》∶治年少时,有所大脱血,或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病名
  血枯,治以四乌 骨,一茹 为末,丸以雀卵,大如小豆,每服五丸,饮以鲍鱼汁。
  卷中本经中品
  文蛤
  内容:气味咸平,无毒。主治恶疮蚀,五痔。
  (文蛤生东海中,背上有斑文,大者圆三寸,小者圆五六分。沈存中《笔谈》云∶文蛤
  即今
  吴人所食花蛤也,其形一头小,一头大,壳有花斑者是。《开宝》、《药性》有五倍子,亦
  名文蛤,乃是蜀中盐肤子树上之虫窠也,以象形而称之,与水中所产文蛤不同。)
  蛤乃水仲介虫,禀寒水之精,故主治恶疮蚀。感燥金之气,主资阳明大肠,故治五痔。
  五痔
  解,见黄 条下。
  《伤寒太阳篇》曰∶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 之,若灌之,其热被却不得去,
  弥更
  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文蛤五两为末,每服方寸匕
  ,沸汤下,甚效。文蛤外刚内柔,象合离明,能燥水湿,而散热邪也。
  卷中本经中品
  发
  内容:气味苦温,无毒。主治五癃,关格不通,利小便水道,疗小儿惊,大人 ,仍自还神
  化。( 音备。)
  (发 ,近于头皮之发也。剪切者为整发,梳栉而下者为乱发。发 以皂荚水洗净,入
  瓶内
  固济, 存性用,谓之血余。《别录》复有乱发,大义与发 相同,不必别出。)
  (古之发 ,取男子年近二十岁以上,无疾患,颜貌红白者,从顶心剪切, 研入丸药
  膏中
  用。今时以剃下短发入用,似于 字之义更合。)
  发者,血之余。血者,水之类。水精奉心,则化血也。又,《经》云∶肾之合骨也,其
  荣发
  也
  。是发乃少阴心肾之所主,故气味苦温,苦者火之味,温者火之气也,水火相济,则阴阳和
  合,故主治五癃,及关格不通。又曰∶利小便水道者,言禀肾气而益膀胱,则利小便。禀心
  气而益三焦,则利水道也。心虚则惊,肾虚则 。发乃少阴心肾之所主,故疗小儿惊,大人
  。小儿天癸未至,故病惊。大人天癸已至,故病 也。发 炼服,能益水精而资血液,故
  曰∶仍自还神化。谓仍能助水精而上奉心藏之神,以化其血也。凡吐血、衄血之证,皆宜用
  血余也。
  卷下本经下品
  附子
  内容:气味辛温,有大毒。主治风寒咳逆邪气,寒湿 拘挛,膝痛不能行走,破症坚积聚
  ,血瘕金疮。
  (附子以蜀地绵州出者为良,他处虽有,为薄不堪用也。绵州领县八,唯彰明出附子,
  彰明
  领乡二十,唯赤水、廉水、昌明、会昌四乡出附子,而又推赤水一乡出者为最佳。其初种而
  成者,为乌头,形如乌鸟之头也。其附母根而生,虽相须实不相连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
  。旁生支出而小者,名侧子。种而独生无所附,长三四寸者,名天雄。附子之形以蹲坐正节
  ,而侧子少者为上,有节多乳者次之。形不正而伤缺风皱者为下。其色以花白者为上,黑色
  者次之,青色者为下,俗呼黑附子,正以其色黑,兼以别于白附之子名耳。)
  附子禀雄壮之质,具温热之性,故有大毒。《本经》下品之药,大毒、有毒者居多,《素
  问
  》所谓毒药攻邪也。夫攻其邪而正气复,是攻之即所以补之。附子味辛性温,生于彰明赤水
  ,是禀大热之气,而益太阳之标阳,助少阳之火热者也。太阳阳热之气,
  不循行于通体之皮毛,则有风寒咳逆之邪气。附子益太阳之标阳,故能治
  也。少阳火热之气,不游行于肌关之骨节,则有寒湿 拘挛,膝痛不能行走之证。附子助
  少阳之火热,故能治也。症坚积聚,阳气虚而寒气内凝也。血瘕,乃阴血聚而为瘕。金疮,
  乃刀斧伤而溃烂。附子具温热之气,以散阴寒,禀阳火之气,以长肌肉,故皆治之。
  《经》云∶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天食人
  以五
  气,地食人以五味。故在天时,宜司岁备物;在地利,在五方五土之宜。附子以产彰明、赤
  水者为胜,盖得地土之专精。夫太阳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