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节
作者:冷夏      更新:2021-05-04 17:32      字数:5071
  我们来看看问题的所在吧。”但只有这样,才是积极有效的力
  法。有一次记者访问著名的探险家和科学家史蒂文森。他在
  北极圈内生活了11年之久,其中6年除了食兽肉和清水之外
  别无它物。他告诉记者他做过的一次实验,于是,记者就问
  他打算从该实验中证明什么。他说:“科学家永远不会打算证
  明什么,他只打算发掘事实。”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思考方式科学化,那就行动吧!除了
  自己,谁也阻止不了你。
  你承认自己也许会弄错,就绝不会惹上烦恼。因为那样
  的话,不但会避免所有争执,而且还可以使对方跟你一样宽
  容大度;并且,还会使他承认他也可能弄错。
  如果,你肯定别人错了,而且直率地告诉他,结果会如
  何呢?
  有位年轻的纽约律师,在最高法院参加了一个重要案子
  的辩论。案子牵涉了一大笔钱和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
  在辩论中,一位最高法院的法官对他说:“海事法追诉的
  期限是6年,对吗?”这位律师蓦然停住,看了法官半天,然
  后直率地说:“法官先生,海事法没有追诉期限。”
  “庭内顿时安静下来,”他后来讲述他当时的感受时说:
  “气温似乎一下子降到了冰点。我是对的,法官是错的。我也
  据实告诉了他,但那样就使他变得友善了吗?没有。我仍然
  相信法律站在我这一边。我知道我讲得比过去精彩。但我并
  没有尊重他的感情,用讨论的方式据理说明我的观点,而是
  当众指出一位声望卓著、学识丰富的人错了,从而引起争端
  人误会。”
  没有几个人能够逻辑性地思考。我们许多人都会犯武断、
  偏见的毛病。许多人都有固执、嫉妒、猜忌、恐惧和傲慢的
  缺点。多数人都不愿轻易地改变对宗教、爱好和信仰的看法。
  因此,如果你发现自己有指责别人的毛病,请在每天早晚前,
  坐下来读一读下面这段文字:
  “我们有时会毫无抗拒地或在热情淹没的情形下,改变自
  己的想法;但若有人说我们错了,反而会使我们迁怒对方,
  更固执己见,而且会毫无根据地坚持自己的想法。显然,不
  是那些想法对我们珍贵,而是我们的自尊心受到了损害……
  ‘我的’这两个简单的字眼,是为人处世的关系中最重要的,
  妥善运用这两个字才是智慧之源。不论说‘我的’晚餐,‘我
  的’狗,‘我的’房子,‘我的’父亲,‘我的’国家或‘我
  的’上帝,都具备相同的力量。我们不但不喜欢说我的表不
  准,或我的车太破旧,也讨厌别人纠正我们关于火车的知识,
  水杨酸的药效或讲述王沙冈一世生卒年月的错误……我们愿
  意继续相信以往惯于相信的事,而如果我们所相信的事遇到
  了怀疑,我们就会找尽借口为自己的信念辩护。结果呢,多
  数我们所谓的推理,就变成找借口来继续相信我们早已相信
  的事物。”
  在这一点上卡耐基也感同身受,他说:有一次,他的朋
  友彼得请一位室内设计师为自己的卧室布置一些窗帘。等账
  单送来,他大吃一惊。过了几天,一位朋友来看彼得,看看
  那些窗帘,问起价钱,这位朋友面有怒色地说:“什么?太过
  份了,我看他占了你的便宜。”
  真的吗?不错,他说的是实话。可是很少有人肯听别人
  羞辱自己判断力的实话。身为一个凡人,彼得开始为自己辩
  护。他说贵的东西终究有贵的价值,你不可能以便宜的价钱
  买到质量高而又有艺术品味的东西等等。
  第二天,另一位朋友也来拜访,开始赞扬那些窗帘,表
  现得很热心,说她希望自己家里也购买得起那些精美的窗帘。
  彼得的反应完全不一样了。“说句老实话,”他说,“我自己也
  负担不起,我所付的价钱太高了。我后悔订了这些。”
  当我们错的时候,也许会对自己承认。而如果对方处理
  得很适合,而且友善可亲,我们也会对别人承认,甚至以自
  己的坦白直率而自豪。但如果有人想把难以下咽的事实硬塞
  进我们的食道,你想,我们的感觉将会如何?……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最著名的报人哈里斯·葛里莱激烈地
  反对林肯的政策,他相信以论战、嘲弄、谩骂就能使林肯同
  意他的看法。他发起攻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在林肯
  遇刺的那天晚上,葛里莱还发表了一篇尖刻、粗暴、攻击林
  肯的文章。但那些尖厉的攻击使得林肯同意葛里莱了吗?一
  点也没有。嘲弄和谩骂是永远达不到目的的。
  如果你想知道一些有关处理人际关系、控制自己、完善
  品德的有益建议,不妨看看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它是
  最引人人胜的传记之一,也是美国的一本名著。
  在这本自传中,富兰克林叙述了他如何克服好争辩的习
  惯,使自己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能干、最和善、最老练的外交
  家。
  有一天,当富兰克林还是个毛躁的年轻人时,一位教友
  会的老朋友把他叫到一旁,尖刻地训斥了他一顿:
  “本,你真是无可救药。你已经打击了每一位和你意见不
  同的人。你的意见变得太珍贵了,没有人承受得起。你的朋
  友发觉,如果你在场,他们会很不自在。你知道的太多了,
  没有人再能教你什么,也没有人打算告诉你些什么,因为那
  样会吃力不讨好的,而且又弄得不愉快。因此,你不能再吸
  收新知识了,但你的旧知识又很有限。”
  富兰克林的优点之一,就是他接受那次教训的态度。他
  已经能成熟、明智地领悟到他的确是那样,也发觉他正面临
  失败和社交悲剧的命运。他立刻改掉了傲慢、粗野的习惯。
  “我立下一条规矩,”富兰克林说,“绝不准自己太武断。
  我甚至不准自己在文字或语言上有太肯定的意见表达,比如
  ‘当然’、‘无疑’等等,而改用‘我想’、‘我假设’、‘我想像
  一件事该这样或那样’或‘目前,我看来是如此’。当别人陈
  述一件事而我不以为然时,我绝不立刻驳斥他或立即指正他
  的错误。我会在回答的时候,表示在某些条件和情况下,他
  的意见没有错,但在目前这件事上,看来好像稍有两样等等。
  我很快就领会到我这种改会态度的收获:凡是我参与的谈话,
  气氛都融洽得多了。我以谦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不
  但容易被接受,更减少了一些冲突。我发现自己有错时,我
  没有什么难堪的场面。而我自己碰巧是对的时候,更能使对
  方不固执己见而赞同我。”
  “我最初采用这种方法时,确实和我的本性相冲突,但久
  而久之就逐渐习惯了。也许50年来,没有人听我讲过些什么
  太武断的话,这是我提交新法案或修改旧条文能得到同胞的
  重视,而且在成为民众协会的一员后具有相当影响力的重要
  原因。我不善辞令,更谈不上雄辩,遣词用字也很迟疑,还
  会说错话,但一般说来,我的意见还是得到广泛的支持。”
  正如洪应明在《菜根谭》一书中所说:“藏巧于拙,用晦
  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
  也。”以上举的例子,都说明做人宁可显得笨拙一些,也不可
  显得太聪明,宁可收敛一下,也不可锋芒毕露;宁可随和一
  点,也不可自命清高;宁可退缩一点,也不可太积极前进。
  这就是获得朋友支持的一大法宝。
  关键 34
  好朋友也要保持距离
  人从小到大,都会交一些朋友,这些朋友有的只是普通
  朋友,但有的则是可称为“死党”的好朋友。
  但是我们也常发现,一些“死党”到后来还是散了,有
  的是“缘尽情了”,有的则是“不欢而散”,无论怎么散,就
  是散了。
  人能有“死党”是很不容易的,可是散了,多可惜啊!
  而“死党”一散,尤其那种“不欢而散”,要再重新组
  “党”是相当不容易的,有的甚至根本无再见面的可能。
  人一辈子都不断在交新的朋友,但新的朋友未必比老的
  朋友好,失去友情更是人生的一种损失,因此我强调:
  ——好朋友要“保持距离”!
  这话是有些矛盾,好朋友才应该常聚首呀!保持距离不
  就疏远了?
  问题就在“常聚首”!很多“死党”就是因为一天到晚在
  一起,所以才散了。为什么呢?
  人之所以会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感觉,之所
  以会有“死党”的产生,是因为彼此的气质互相吸引,一下
  子就越过鸿沟成为好朋友,这个现象无论是异性或同性都一
  样。但再怎么相互吸引,双方还是会有些差异的,因为彼此
  来自不同的环境,受不同的教育,人生观、价值观不可能完
  全相同。当二人的“蜜月期”一过,便无可避免地要产生摩
  擦,于是从尊重对方,开始变成容忍对方,到最后成为要求
  对方!当要求不能如愿,便开始背后挑剔、批评,然后结束
  友谊。
  很奇怪的是,好朋友的感情和夫妻的感情很类似,一件
  小事也有可能造成感情的破裂。我有一位朋友,他和租同一
  栋房子的房客成为朋友,后来因为对方一直不肯倒垃圾,他
  认为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愤而搬了出去,二人至今未曾往来。
  所以,如果有了“好朋友”,与其太接近而彼此伤害,不
  如“保持距离”,以免碰撞!
  人说夫妻要“相敬如宾”,自然可以琴瑟和谐,但因为夫
  妻太接近,要彼此相敬如宾实在很不容易。其实朋友之问也
  要“相敬如宾”。而要“相敬如宾”,“保持距离”便是最好的
  方法。
  何谓“保持距离”?简单地说,就是不要太亲密,一天到
  晚在一起;也就是说,心灵是贴近的,但肉体是保持距离的。
  能“保持距离”就会产生“礼”,尊重对方,这礼便是防
  止对方碰撞的“海绵”。
  有时太保持距离也会使对方疏远,尤其是工商社会,大
  家都忙,很容易就忘了对方。因此,对好朋友也要打打电话,
  了解对方的近况,偶而碰面吃个饭,聊一聊,否则就会从
  “好朋友”变成“朋友”,最后变成“只是认识”了!
  也许你会说,“好朋友”就应该同穿一条裤子,彼此无私
  呀!
  你能这样想很好,表示你是个可以肝胆相照的朋友,但
  问题是,人的心是很复杂的,你能这么想,你的“好朋友”
  可不一定这么想。到最后,不是你不要你的朋友,而是你的
  朋友不要你!更何况,你也不一定真的了解你自己,你心理、
  情绪上的变化,有时你也不能掌握哩!
  所以,为了友谊,为了人生不那么寂寞孤单,好朋友应
  保持距离!
  讨人喜欢的人自然有很多朋友,即使不主动结交朋友,
  别人也会设法与他接近;相反,朋友少的人,若不去接近别
  人,谁也不会主动接近他。
  神经质的人大都比较内向,不但不会主动结交朋友,反
  而会避开人群;个性好胜的人虽然外向、活动力强,但由于
  过分坚持己见,容易惹人讨厌,朋友也不会很多。
  想要获得知己是很困难的,自私自利、存心利用朋友的
  人,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友谊。这种人在朋友有利的时候,会
  表现得如同至亲、密友一样,一旦利害关系消失,就露出真
  面目。
  关键 35
  承认朋友的自我价值
  在《如何赢得朋友,影响他人》的开头,戴尔·卡耐基没
  有叙述很多著名政治家、成功的推销员或公司大腕的朴实平
  易的趣闻逸事,而是从一个臭名昭著的罪犯开始。卡耐基讲
  述了“双枪”杀手克劳里(Cmwley)1931年在纽约西区大街
  其女友公寓被抓获的轰动事件。
  克劳里是个银行抢劫犯,据纽约城警署专员透露,他是
  个“手脚麻利的杀手”,已经在逃几个月,但最后在严密监视
  和一场激烈的枪战之后,克劳里在其女友的公寓中被俘。根
  据卡耐基的介绍,警察从杀手那里发现一张字条,上面写着:
  “也许应该考虑,我的大衣下面是颗疲惫的心,也是一颗善良
  的心——对任何人无害的心。”
  卡耐基接着说,我想我应该让卡耐基自己解释为什么他
  的书以一个银行抢劫犯和杀害警察的罪犯的故事作为开头。
  卡耐基写道:“这个故事的意思是,双枪克劳里丝毫没有
  自责。”
  这是罪犯中不正常的态度吗?如果你这么认为,看看下
  面的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