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节
作者:
团团 更新:2021-05-04 17:31 字数:4778
其他人的干扰。如果生病了,那就尽可能不安排与他人交往,以免你的精神不振给沟通带来不好的影响。
5。心理障碍交往时人的心理也会构成交际的障碍。人的兴趣、害羞心理、疑心等都是阻碍沟通的因素。
(1)兴趣。人,尤其是女人有这样一种倾向:喜欢谈、喜欢听、喜欢读有趣的内容。表现在谈话中,只喜欢听有趣的故事、调侃及幽默的话语,而对枯燥的、平铺直叙的内容不感兴趣。如果谈话的人得不到积极的反应,就会感觉受到忽视,交谈就无法深入进行,影响双方的感情交流。
我们承认,从较深层次谈论自然、社会、人生,确实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但这正是你与对方沟通感情的有利时机。当一个人发现你能够与他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时,其欢乐将是难以形容的,说不定他下次会主动约你畅谈一番呢!
(2)害羞心理。害羞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就连许多名人也不例外。美国斯坦福大学秦姆已赫教授曾花了6 年时间对数以万计的人进行心理调查,发现有40%的美国人都认为自己有怕羞的心理弱点。其中包括电影明垦凯瑟琳·丹纽佛、电视名星卡罗·伯纳特和运动员弗兰特。。许多名人在公共场合镇定自若,但内心却受到害羞心理的困扰。
为什么会产生害羞心理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有的人从小受到父母的严格管教,一切交友活动均由父母安排。
父母担心孩子出去学坏或发生危险,一般很少让他们与外界接触。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怕羞心理,动作忸怩,说话时音量又低又小。
第二,有的人从小并不怕羞,长大后自我意识增强,担心在社交中表现得不够理想而受人嘲笑,干脆就用羞怯掩盖自己。
第三,有的人天性孤僻不合群,所以也容易产生羞怯心理。
害羞心理会阻碍沟通。害羞的人不敢与他人接近,不能清楚地、充分地表明自己的见解、感情,得不到别人的承认,有时甚至使人产生误解。时间一久,与他人的交往热情冷淡下来,就更不敢与他人交往了。
当然,害羞也并不是“不治之症”,克服害羞的办法有以下几点:
①加强锻炼。在讨论问题时,积极发言;开联欢会时,勇敢地站起来,不会唱歌,那就朗诵一首诗。狄摩西尼斯是古希腊人,天生性格懦弱。平时在家里还可以,一到公共场合,就显得十分腼腆。人家问他话,他涨红着脸口吃得一句都答不上。他的父亲是有远见的,常常鼓励他。他不爱在公众场合露面,便偏让他多出去走走,而且还给他出难题,要他给家里人“汇报”
每天的经历。与学校老师联系,让他在班级里作讲演,还让他代表班级去看望病了的老师。起初他当然很为难,甚至是痛苦,但几次社交活动成功后,他的信心就上来了。后来,他常常跑到海边去,站在岩石上对着大海练习演讲,以击岸的巨浪作为听众。久而久之,他竟成了希腊最有名望的社交家和演说家。
这就告诉我们,腼腆害羞的心理是可以通过锻炼而改变的。
②作好社交前的准备。在社交以前,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即思想准备和信心准备。
在社交以前,自己给自己打气,“没有什么可怕的,我一定会表现得很出色”,“见到他人时要面带微笑。”经过自我暗示,你在他人的眼里已经是一位落落大方,温文尔雅的人了。
在社交以前,你可以想象一下社交过程。如何向他人问好,问好时眼睛注视着对方哪个部位,手如何摆放,如何向对方告别。。凡是与社交有关的细节都应考虑到。
不要害怕别人会嘲笑自己。没准儿对方还怕你嘲笑他呢。有些心理学家分析说:“怕羞者常常担心自己被别人否定,他总把别人看作是自己的‘法官’——自然,这样他就会跟周围的人在一起时感到老不自在。”其实,真正最能判定是非的法官是自己。
③要学会模仿他人。仔细地观察、分析那些在社交场合应付自如、活泼开朗的人的言行举止,然后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模仿,力求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3)疑心。疑心有各种各样的表现:
①交往之前,已经对某人有成见。交往时,处处以这种印象来对照他的举动。
②听信流言,对社交对象的印象大不如前。
③抓住一些表面现象,对别人产生误解。
没有事实或只凭表面现象就主观地怀疑别人,会使沟通不能顺利进行,最终将损害两人的友谊。
克服疑心的办法:
要好心看人。要用善良的心,用友爱、真诚的心去信任别人,对待别人。
毕竟,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人。不能凭主观想象、道听途说就形成对别人的成见。当然,如果你对对方一直有疑心,最好开诚布公地提出来,不要闷在心里。对方会向你解释清楚的。也许你们之间不过是一场误会。被怀疑的人也不能因为别人无端怀疑自己而恼怒。别人怀疑你自有他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向他说明情况,消除他心中的疑团。
6。跨文化障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经济合作越来越频繁,随着学术交流的不断开展、深入,中外人士的交往、接触逐渐增多。双方虽然有良好的沟通愿望,但由于彼此的文化不同,在文际中经常有误解现象发生。
在陈雪良等著的《社交的艺术》中,讲到这样一件事:
我的一位朋友,一次到一位阿拉伯友人家去作客。时值晌午,正是吃中饭的时候。阿拉伯人习惯于饭前洗手,因为他们不用筷子,也不用刀叉,手代替了一切。主人家里很阔气,专门有仆役为人洗手。我的那位朋友想,我是客人,不用摆架子了,就自己提起小壶洗起来,不料主人为此很不高兴,认为这不符合为客之道。食用过程中,主人捧上香喷喷的用橄榄、柠檬做的炖鸡,说声“请”,主人就动手抓了起来。作为客人,我的那位朋友也只得动手去抓,两手刚伸向盆子,主人很生气地哼了一声。使得我那位朋友莫知所以,惶惶不已,而主人对这位不知礼节的异域来客,表示了很不友好的态度。
事后我那位朋友才知道,阿拉伯人在饭前用水壶为客人冲手,既是卫生的要求,又是出于礼貌,而拒绝主人冲手是不礼貌的。另外,阿拉伯人以为右手是清洁的,而左手是不洁的,因此决不能用左手抓饭菜。我那位朋友的一举一动,无意间确是失礼了。
具体说来,跨文化障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表现在语言上。首先,各民族都有大量的成语、俗语。如果不熟悉语言的文化背景,那就不能理解它们的具体意思。在某杂志上有这样一个笑话:
有个外国人在把《苏三起解》的一段唱词译为英语时,误把“给我的三郎把信传”中的“三郎”译为“thethirdperson(第三人)”。显然这是对中国的文化背景的不了解。
有一位中国人,把“胸有成竹”译为英语“Thereisasticklntheheart(心里有根棍)”。外国人如果对中国的成语不熟悉,就很难领会它的“做事有把握”的真实意义。
汉语中的一些歇后语,如“隔着窗户吹喇叭——鸣(名)声在外”、“墙上挂门帘——没门儿”、“外甥打灯笼照舅(旧)”以及一些俗语“老油条”、“戴高帽”、“半斤八两”等,外国朋友很难理解它们的意思,沟通时就会出现障碍。
外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拥有了大量的成语、俗语,中国朋友理解起来也有很大的困难。
其次,中国人和外国人对同一个词的反应,有时也是不相同的。比如说西方人把“狗”视为忠诚可靠的朋友,中国人则常常把“狗”与一些不好的形象联系起来如:狗腿子、狗急跳墙、落水狗、狗头军师等等。
(2)表现在心理上。在与外国朋友交谈时,常常存在一种现象,即一边在交谈,一边在想:“不知他听得懂吗?”“我这样讲符不符合语法规则?”
其实应该打破这种心理障碍。当外国朋友在听你说话时,他会尽可能地猜测、理解你的话语,即使你的语言不合习惯,别人也会理解你的。当然,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把外语说得地道些也是应该的。
在社交时,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双方自觉不自觉地产生自卑自大心理。发展中国家的公民极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在发达国家的公民面前唯唯诺诺。
(3)表现在知识上。由于对对方所生活的环境、历史、风俗、禁忌等方面的知识不了解,沟通时出现障碍。
曾有一个精通汉学的西方人AnthurWally,在翻译“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时,由于不懂得中国的历史,不知道玄宗是唐代皇帝,将“玄宗”
译为“玄秘的宗教”。
在中国,如果你不认识路,向其他人去打听,无论你向谁去问,都不会被他人误解。土耳其则不然,一个陌生的男子如果不懂礼节,贸然向一位妇女问路或主动打招呼,会招来许多怀疑的目光,大家会以为你有什么企图。
(4)表现在观念上。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自己的真、善、美标准,对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有着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看法。
比如说,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如果你生病了,我去主动地探问,并问:
“是否需要我做些什么?”这种行为是表示我对你的关心,你对我也是很感激的。
然而,有的西方人并不这么认为。在《娶个外国女人做太太》这本书里,有一位中国作者描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的外国女朋友感冒了。他虽然很忙,但还是经常打个电话,问她“好点儿没有?”两天后,女朋友回电话给他:“有完没有?我要是有什么困难的话,我会自己去seeadoctor(找医生)。”西方人把别人对她(他)的关心视为认为她(他)缺乏独立性。
再比如谦虚历来在我国被誉为一种美德。中国的学者往往喜欢在作学术演讲以前说上一句“本人才疏学浅,所谈的看法不够成熟,希望大家多多指教”以表示自己的谦虚,但西方学者感到迷惑了:你既没什么才学,那你来这儿作什么;你的看法不够成熟,那你何必要公开呢?这也是由于文化观念的不同所引起的。西方人是坦率的,他(她)们讲话时不讲究谦虚,喜欢把自己的优点直率他说出来。
如何克服跨文化障碍?
第一,增强自信心。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经济相对落后,这是不容否认的现实。但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并不意味着人格的不平等。
在与外国人交往时,无论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人种、肤色有多大的悬殊,都不能自轻自贱,自卑自怜;否则,对方会更加轻视你,你们之间友谊的桥梁要么是歪曲的,要么根本建不起来。
在维护民族的尊严方面童第周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1930 年,重第周在亲友资助下,不远万里来到比利时,从事胚胎学研究。
当时,中国十分贫困,备受外国人的歧视。有一次,同任一室的俄国青年皮诺讥笑说:“童先生,真辛苦呀!我一见到你,就想到了你的国家,东亚病夫。。哈哈。。”重第周一听,怒火在胸中升腾起来,他立刻吼道:“不许你污辱我的祖国!”皮诺一听惊呆了。他万万没有想到,平日一向温和的童第周竟一下子变成了一头狂怒的雄狮!
自此以后,他对童第周开始变得有礼貌,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傲慢元礼了。
第二,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知识,有两个好处:首先可以减少曲解,避免误会的发生。在了解对方的风俗习惯之后,在言行中时时处处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可以使双方的沟通顺利进行。其次适当地运用对方的文化背景知识,可增强交际效果,例如:邓小平同志于1979年访美。谈到台湾问题时,他说:“我们知道,不少朋友关心台湾的前途。
统一祖国,这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夙愿。我想曾经在一百多年前受过国家分裂之苦的美国人民,是能够理解中国人民统一祖国的民族愿望的。”
短短几句话,却唤醒了美国听众的民族感情。
1972 年2 月,尼克松总统第一次访华。他在中国政府举行的欢迎晚宴上致答词时说。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现在就是只争朝夕的时候了。。”
不久前被视为中国头号敌人的美国领导人,竟引用毛泽东主席的诗词,一下子缩短了与中国民众的距离。
还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