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节
作者:团团      更新:2021-05-04 17:31      字数:4777
  听的消极性又称“消极听”,是一种漫不经心的听的方法,这一般在交际中是忌讳的,但这种听的方式可以用于个人的消闲或娱乐。
  积极听的障碍有以下几点:
  a。注意力集中的自己身上。交谈中注意力本应集中在对方身上,如集中在自己身上则造成混乱。导致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有几个最基本的原因。
  首先是抵触情绪。别人讲的内容与自己的观点迥异,于是乎一听则在自己的心里想着如何组织有效地反击对方,注意力自动地就偏离对方而落在了自己的身上。其次是自我中心主义。个人主体性太强,一切问题都以自己为活动或谈论的中心。再者是优越感,老师认为比学生优越,博士认为自己比本科生优越,有了这种优越感,就对对方的谈话不以为然,从而注意力偏离对方。
  b。对对方有成见。这指的是一些心理惯性左右了我们。我们生活在世俗的世界中,注重人的身份和地位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有时却先人为主,一听是某某权威讲则非常认真,一听是某讲师讲则漫不经心。或者有时因为对方衣着过于简朴,声音又太小,读音又不准从而放弃了听。
  C。环境的干扰。环境过于花哨,对人的刺激太强,使人的注意力转移。
  学校教室的布置大家都知道一般比较简洁,就是因为只有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会集中在老师的讲课上而不至于分心去看武侠小说。
  d。信息本身的障碍。听课时,老师突然说了一句我们听不懂的话,老师也不管仍继续讲,结果我们在那里揣摩那句不懂的话而对老师后边讲的内容忽视了。这就是信息本身的障碍。当然,有时候由于说话者说的速度慢而听的人速度快,从而使二者之间留下一个空当,给注意力分散提供了机会。
  交际中听的重要目的是确认他人,积极地听可以表示出我们对对方的体贴、理解与尊重,除了这些外,积极的听还有一些具体的好处。
  (1)减少误会。积极地听就不至于漏掉关键词,你反问或反驳对方时也就不会出现偷换论题的错误,如一旦听而下积极、漏掉了其中重要的信息,则可能双方争吵一番,不欢而散。
  (2)增加知识。人的知识是有限的,通过听而获得知识是一个捷径。有研究证明,听中获得的知识占有我们总知识的一多半。而且,通过听而获得的知识由于有具体的场景、氛围,往往不容易搞忘记。
  (3)增加了解、加深关系。我们积极地倾听别人,别人也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更加地尊重你,重视你。这样就形成一种互动的良性循环,促进双方关系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听不仅是一门技巧,更是一门艺术。那么为了有效地确认他人而展开的积极的倾听有些什么样的艺术技巧呢?
  这也可分为言语技巧和非言语技巧。
  (1)积极听的言语技巧a。要求补充说明。要求别人讲得更详细或作补充,这本身就意味着你对对方所讲的东西很感兴趣,也标明你正在积极地听,更表示你很尊重对方。这也同时刺激了对方的更大谈兴,你也就在其中收获到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b。提问。只有听懂了认真听了才提得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这本身也是表明你听的积极性。
  c。变换答语。这指的是一些答语如“对”、“是”“明白了”等要交替使用。
  d。使用描述性的回答。回答时,用“我理解你的看法”、“我同意”等而不要去使用评论式的回答或否定性的回答,如“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不这样想”,“我认为这个问题是这样的”等等。
  e。避免默不作声。不说话或者表示对对方不同意,或者表示冷漠,总之,这都会使对方感到不快。你必须有语言参与来提示或暗示对方你正在认真地听。
  f。复述对方的内容。能简明扼要地复述对方的观点,没有认真听是不行的。既然做到了,那意味着什么也就不点自明了。
  g。阐述自己的理解。这有助于更完整地理解对方,同时也表明听的仔细。
  (2)积极听的非言语技巧a。利用身体反应。这可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的内容:微微点头,靠近对方,身体前倾。这些身体反应暗含的都是肯定性鼓励性的情感,表示自己对对方的谈话兴味盎然。
  b。利用恰当的姿势。这包括直接的面对面的姿势,灵活轻松的姿势,开放而非封闭的姿态。一般说翘二郎腿,抱着双臂,没精打采等表示的态度是不友好的。
  c。利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多一点笑脸,就多给别人一份鼓励和尊重。
  d。保持眼光接触。服神是能体现一个人的态度的。目光呆滞,表明你对别人讲的不感兴趣;视线转移,则表明你心不焉。保持眼光的接触,既可对对方表示尊重,也可以随时从眼神中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
  2。同感理解确认他人的途径不仅有积极倾听,而且还有同感理解。什么是同感呢?
  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设身处地地替别人想”,中国古语中说:“爱人如己”也指的是这个意思。
  同感是共振,所以不是想同感就能同感的,要与别人形成同感理解,一个人必须具备一些条件才行,概括起来,这些条件大约有如下儿点:
  (1)对自己的敏感性。同感是与人共鸣,对自己无敏感性则不可能有与对方类似的经历、情感涌现出来。只有对自己敏感,才可能顺手拈来自己的经历、情感、观点与对方发生共振、共鸣,鼓励、支持对方。
  (2)对对方提供的信息的敏感性。对对方提供的信息具有敏感性才能使自己在自己的情感、经历中驰骋,从而找出类似的经历、情感来。
  (3)敏锐的反馈能力。在对方提供的信息中找到了线索,然后又结合自己类似的经历、经验对此作出迅速及时的反馈,这是搭起二者同感桥梁的必经途径,而且你迅速地表示了你的理解可能会给对方以更大兴奋感和安慰,使对方对自己也产生更好的反馈,形成良性互动。
  与别人发生同感要注意避免一种情况,那就是行为者在与别人同感理解时发出一种优越感或者施舍同情心。如有这种情绪介人,则你就自居于对方之上,不但不能很好地与对方共鸣,反而会使对方对你反感。
  同感在交际中的作用是确认他人,同时,反过来也可以加深对自己的理解,所谓“物同此理,人同此心”就是指的这点。我们与别人发生同感,就意味着在双方的情感、经历中找到了共同点,这共同点把你与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你既可以通过这个桥梁深入到对方的内心深处了解对方,与他或她一起悲伤、欢喜,同时也可以通过它而反观自身,把自己过去的经历与情感摆在自己的眼前重新咀嚼一番,对此再作理性的认识,你或许可以在其中找到更多的生活真理,或者在其中找到自己原来未曾发现的自己性格的隐蔽的一面。有了对自己的更深的理解,也就使你更好地去理解别人,把自己设身处地地放在别人的位置上与别人发生更高层次的同感。
  同感理解在人际关系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设想一个人,如果他或她从未与别人发生过同感理解,那会是一种什么状况,我们可以说,他不可能有真心的朋友,在他的生活中不可能有与他同欢喜同忧愁的知己。
  “为一个人活着是卑鄙的”,人都是社会动物,只有在与别人发生同感理解的过程中,才能建立起自己生命的社会纽带,也只有这样,人才活得更丰富、更完整。
  交际中的同感理解与积极倾听一样具有许多的技巧,这些技巧有很大的相似性,我们以下谈论这些技巧时就尽量简明一点,属同感理解独自范畴的多讲一点,二者相同的,点到为止。
  同感理解的技巧也分言语性的和非言语性的。
  (1)同感理解的言语性技巧a。寻找共同的经历和看法。两人之间,寻找到共同的经历和看法是同感的基础,但如何把二者之间协调起来,这是一个临场性的反应问题,下面的两段谈话可作这方面的好例①“这枕头是你在黑泊特康湖遇上的那个小伙子给你的吧。见物思人,看到它你该会想起那小伙子吧。”斯图尔特轻轻地问道。
  “是他送的。”凯瑟琳回答,脸都红了起来。
  “噢”,斯图尔特说:“夏天真可爱,是吗?凯瑟琳”
  “是的,今年的夏天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一个夏天。”
  “我可以想象得到。”斯图尔特回答说。
  ②比:嗨,出了什么事,鲍:哦,没事。
  比:谈谈吧,你是有心事的,把事情告诉我。
  鲍:欣蒂有点要和我分手的意思,她今天晚上和别人出比:噢,我明白了。
  鲍:是的,失去了她我可受下了。
  比:前不久,我也遇到这样的事。
  鲍:你也会有?
  比:是的,发生这种事可真不好受。
  鲍:我不相信,像你这么英俊的人,还会有人不要你?
  比:这种事情都免不了一两回。
  鲍:我想,你说得对。刚才我还觉得数我最倒霉。现在明白了,并不是只有我才有这种事,谢谢你。
  b。建议补充说明。给对方提出一些要求对方更进一步说明的建议,可以给对方以激励,请看下面这则例子:
  k:我的外语考得太糟糕了。
  P:是吗?
  K:仅仅考了30 分,真是差中之差,名落孙山外。
  P:你觉得这是考题的原因吗?
  K:不,这是我本身的原因,考前我用大部分精力去看数学,外语基本没看。
  P:你的同学考得怎么样?
  K:没看他们的成绩单,我一看我的成绩单就悲伤不已,迅速离开了。
  P:现在感觉如何?是不是比先前好一点了。
  上面这段对话中,P 的提问很有艺术性,没有一个句子是使用“你应该怎样。。”这样的语气,让对方能在这谈话中把自己的苦恼一股脑儿端出来,以此她的心情也就逐渐平静下来了。
  C。使用描述性的语言回答。描述性的语言是为对方考虑,评论性的语言则有教训别人的味道。如“我知道你今天情绪不太好”就是描述性的,而“你最好不要这么闷闷不乐”则是评论性的语言。
  d。予以肯定性的反馈回答。积极的反馈反映同感程度深,能给对方以更大的喜悦或安慰。如:
  K:我打赢了,赢了5 分。
  P:我想你也会赢的,我和张兵在你比赛前就打过赌,我赌你一定赢。
  K:你看这奖牌多漂亮。
  P:漂亮的奖牌总是会和你有缘的,下次再多拿几个回来。
  其他的语言性技巧还很多,可以参看前面的“积极倾听”部分中的技巧部分。
  (2)同感理解的非言语性技巧。这一部分与“积极倾听”部分中的“非言语性技巧”差不多,这里就不再重复,请读者参看前面的内容。
  以上分别介绍了确认他人的两个方面:积极倾听、同感理解。这两大内容虽然分开但其在交际中是无法截然分开的。也许积极倾听的过程也就同时是同感理解的过程,反过来也一样。所以交际的时候,文际行为者必须把二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交际中赢得更多的朋友,把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织碍越来越大,越伸越远。
  八、融为一体“融为一体”,意味着“自我”与“他人”的界限的模糊与消失,二者合而为一。两个人的关系进入到这个阶段,已经超越了一般朋友的范畴,是力亲密关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亲密关系不仅存在于同性,也存在于异性,既存在于年轻人中,也存在于老年人中。在这种关系中,两个人互相理解,有一种不言而喻的协作性,双方都体验到一种结合,都觉得自己与对方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而不是互不相干的个体,双方的每一言行都关系到对方。在其中的人,体验到的愉悦是局外人无法感受和想象的。
  融为一体的冲动来自于人性深处的本能,这本能便是爱。每一个人都希望去爱别人和被别人爱,当二者恰好契合时,合成一体的冲动便产生。诗人们写道:“爱,正是爱,使世界环绕它运行”,流行歌曲唱道:
  被你爱是多么甜密,我需要一个人的胳臂保护,这就是你;我需要一个人以甜美的爱,理解我的欢与悲,这就是你;你对我这么好,胜过我对自己。。
  我去每个地方,都不觉得陌生,因为那儿没有别人,而只有你,我真想用死来感谢你,宝贝──被你爱是多么甜蜜。
  把二者合而为一的技巧有两种:一是改变称谓的言语技巧,把“我”变成“我们”,把“我的”,变成“我们的”;亲密者还叮根据具体关系约定俗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