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作者:
团团 更新:2021-05-04 17:31 字数:4777
2—2),其他各项也可以如此。
表2 — 2序号姓名职业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主要活动方式人品备注非常亲密12王红冯珊。。
。。
中差良好差同事型同事型好好亲密123张海刘平张鲁川。。
。。
。。
高中中富裕良好良好娱乐型同事型信息型好一般好与你的关系一般123李山李平杨宏。。
。。
。。
中差中良好差良好同事型同事型信息型一般好好通过这种一览表形式,你甚至可以根据某些栏目,进行量化而给你的每个朋友打出一个综合分来,然后按照分数的高低将你的所有朋友的次序排列一下,具体作法如下,见表2—1。“与你的关系”一栏有三个标准,即“非常亲密”、“亲密”、“一般”,这三个标准对应的分数分别是3、2、1 分。
“社会地位”一栏三个层次“高”、“中”、“低”分别对应的分数也是3、2、1。依此类推。但是其中有些栏目无法量化、比如“职业”栏、“主要活动方式”栏,那你可以把它们略去。这样具体计算下来,看下表。
表2 — 3姓名与你的关 系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人品综合分数名次备注王红3 2 2 3 10 2李山1 2 2 2 7 3张海2 3 3 3 11 1通过这种量化方法,你就可以更好地评价你的现有朋友的价值,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而采取不同的策略。你不妨一试。
这样,通过以上形式或者其他方法对你过去的朋友以及现有的人际关系网络进行了全面的掌握和透彻的分析之后,你就可以根据你的需要,行动起来,或结交新朋友,或巩固与老朋友的关系,或改善某些关系,在原有人际关系网络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更有效的人际关系网络。
三、选择“人缘儿”
有时候你可能有过这样的感觉,就是某某人在单位内很受欢迎,领导也喜欢他,同事也喜欢他,换句话说就是群众基础好,很有人缘。而有些人则是很少有人喜欢他,而且他也不喜欢别人,他的朋友也不多,即人缘儿很差,像个社会嫌弃儿一样。其实这就是我们所常说的“人缘儿”和“嫌弃儿”。
“人缘儿”、“嫌弃儿”本是心理学中的术语,是用以表明一个组织内部某个成员被其他成员接受的程度,我们把它们用来作为人际关系学的术语,也很能说明问题。一般而言,大家部比较喜欢“人缘儿”。而“人缘儿”受到大家普遍喜爱的原因则是千差万别的:或者是因为他诚实可信,值得信赖;或者是因为他沉稳老练,办事踏实;或者是因为他谦虚谨慎,待人和气;或者是因为他知识丰富;或者因为他机警灵活,善处人际关系;甚至是因为他有权有势有钱等等,总之,他有某一方面或者许多方面被大多数人认可或接受。
在你选择朋友,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时,最好能选择“人缘儿”,而且能使“人缘儿”与你之间的关系越密切越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缘儿”既然能被大多数人所喜欢,那么他的朋友肯定也不少,他自己必然也有一个完整系统的人际关系网络。如果某个“人缘儿”成为了你的人际关系网络中的重要(或关键)人物,他与你的关系比较密切或者非常密切,那么他的朋友很自然地也会成为你的朋友,他的人际关系网络也会融入你的人际关系网络,成为你的网络中的一部分。这对于你迅速地建立或者扩大你的人际关系网络具有巨大的作用,这是其一。其二,“人缘儿”朋友众多,群众基础好,那么他个人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因为他拥有那么多的人来支持他。
一个人的朋友越多,群众基础越好,他的能量就越大,这是毫无置疑的。有时你也会感觉到,找“人缘儿”帮忙办一件事,要比找其他人或者“嫌弃儿”
办事要容易得多、迅速得多。因此,能够把“人缘儿”吸收进你的人际关系网络,使之成为你要好的朋友,无形中就大大增加了你的人际关系网络的能量,要是你的人际关系网络全部都由“人缘儿”组成,那么你的这个人际关系网络的能量将是无比巨大的,不过全由“人缘儿”组成的可能性很小,此外,结交“人缘儿”还会使你受到启发,学到许多如何结交朋友,赢得众人青睐的方法。
假如你处在某一单位的领导岗位上,那么结交“人缘儿”对你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一般而言,由于“人缘儿”在你的单位内被大多数人所喜爱,群众基础好,那么他是最容易成为你所在单位的“意见领袖”。如果他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那么他这种“意见领袖”的作用会更大,因而无形中他身边会聚集起一批人,甚至他还可以左右本单位的舆论,对于这种存在于正式组织(即你所处的单位)中的非正式组织,它对于正式组织的健康运行是极为不利的。作为领导者,要么你必须瓦解它,要么你就把他们争取过来,而争取他们要容易得多。争取他们的最快捷的途径就是与“人缘儿”结成良好的关系,最好使他成为“你的人”,那么他的那种“意见领袖”的地位就会失去作用,非正式团体自行瓦解。或者他会使你与本单位所有的人更好地团结了起来,那么这对你行使权力,达到一定的组织目标,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
四、朋友的甄选与定格朋友的甄选与定格是与你的社交活动有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它们也是你在建立人际关系网络时的最关键的两个步骤。朋友的甄选,也就是择友而交。应该明确的一点是,朋友的甄选并不能单凭你感情上的好恶作为标准,因为如果你只是凭自己喜欢与否而选择朋友的话,那会使你失去很多有价值的朋友,有的人可能在你第一眼看上去感觉就不舒服,或者因为他(她)模样长得怪,或者因为他(她)不卫生,或者因为他(她)语言不雅,但这只是你的第一印象,也许在你了解他(她)以后,会觉得他(她)是你最可信赖的朋友。单凭好恶取舍朋友是一种非明智的做法。朋友的甄选是有原则可循的。如果你能理性地运用这些择友原则,相信你会找到好朋友的。那么择友原则又有哪些呢?
(一)择友原则1。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出发这一点在前面论述过一些。交什么样的朋友,应该从你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先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再去交往朋友。不但要对自己的职业,现在的生活方式,以及自己的理想追求有清楚地把握;还要了解自己的性格,自己的优、缺点,了解自己的爱好、生活习惯,以及自己现有的知识、涵养及自己的整体素质,等等。总之,在对自己有一个充分地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需要,结合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去选择朋友。
2。尽可能更多地了解对方你想在你完全了解对方以后再决定是否与他成为朋友,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你不太可能完完全全地了解某个人。但是,利用你能利用的条件和渠道,在尽可能多的了解对方的基础上决定是否与他交友,则是完全可行的。
一般而言,在你与某个人成为朋友之前,双方只能算是认识人,在双方只是彼此的认识人的期间,就是了解对方的一个有利的时机。在这个过程中,不管你采取什么方式或方法,最好不要让对方知道你在试图了解他;否则的活,他会尽量遮避自己的一些情况,或者干脆拒绝与你来往,那么这将是一个最糟的结果。处于恋爱中的人们是深谙此道的。这样做虽然会使你花费一些时间与精力,但相对于能让你选择一个好朋友,并且有可能受益终生时,这简直算不了什么。
3。理性原则这个原则无论对你选择朋友,还是结交朋友来说,都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理性原则就是要求你在选择朋友和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应该时刻以理性的思维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不可感情用事。理性原则用在选择朋友方面,就是要求你在还未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之前,切勿因感情上的好恶而贸然作出结交还是不结交的决定。说得具体一点,就是不要因为对方给你留下了好的印象就置其他于不顾而主动去接近他(她);更不要因为对方给你留下了一个坏印象而不再与之来往。要知道,一个人在你心目中的形象是会随着时间的增多,认识的加深而改变的。因此,要保持理性的头脑,切勿凭一时冲动而损失一个好友或误交一个损友。
4。选择人缘儿5。扩大交友的层次即选择朋友也应本着尽量扩大交友范围的原则。前面提到,一般而言,某个人的朋友所处的社会层次与他本人所处的社会层次是相同的。基于此,你在选择朋友时,也应有意识地去选择一些和你处在不同的社会层次的人交往,这样可以扩大你的交友范围,开阔你的视野,从而也使你的人际关系网络具有更大的平衡性和能量。
(二)朋友的定位在选择出朋友并交往了一段时间过后,就应当对你的朋友应处在你的人际关系网络的何种层次、何种地位上作出适当的定位。对自己的朋友进行适当的定位,对于稳固你的人际关系网络,促使你交往更多的朋友或者定位后采取进一步的措施,都有积极的意义。
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给你的朋友进行定位,但是主要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根据你与你的朋友之间的关系进行定位,即按照知己型、亲密型、一般型的划分,分别把你的朋友放人不同的层次中,你也可以按你们之间的关系划分出四个层次、五个层次或更多的层次来。二是根据你朋友在矩阵表中的综合分数来定位(见表2—3)。或者根据综合分数划分出几个层次来。如10分以上是一个层次,8 到10 分是一个层次,5—7 分是一个层次,5 分以下又是一个层次,然后按照各个朋友的综合分数看他们分别处于什么层次。
在给所有的朋友定位以后,你可以根据他们所处的层次而画出你的人际关系图(即靶形图)图中由内到外共分了四十层次,分别代表了与你关系的不同层次。如圆Ⅰ内的朋友与你关系最亲密,是知己型朋友;圆Ⅱ内的朋友与你是密友关系;圆Ⅲ内的朋友是与你关系一般的朋友,圆Ⅳ内的人属于你所认识的人,是与你关系最不密切的。图中的连线与箭头表示二人互相认识或互为朋友。这样,你所有的人际关系就一目了然了。你不但可以清楚地看出哪个朋友处于你的人际网络中的哪一个层次,而且可以知道你的朋友相互之间的联系。通过对你的朋友的定位,你就可以依据不同的朋友与你的关系而采取不同的交往策略。{ewc MVIMAGE;MVIMAGE; !00700480_0025_1。bmp}
第三章 认识你的人生搭档——知人、知面、知心
在人际交往中,能否正确认识他人,随时掌握对方的心理活动、思想状态、性格特征,并根据这些信息灵活地运用各种交往技巧,投其所好,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而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个体,要想达到对他的正确认识,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本章将向你介绍一些洞察他人的方法和诀窍,以助于你正确认识你的人生搭档,在人际交往中取得成功。
一、知人效应我们在接触他人时,头脑里并非白纸一张。即便是初次见面,也都是根据以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去理解对方。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在她的《文化模式》一书中就说过:“谁也不会以一种原始质朴的眼光来看世界,他看世界时,总会受到特定的习俗、风俗和思想方式的剪裁编排。”
可见,经验和知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认识他人的前提,同时也制约和影响着我们对他人的正确认识,从而产生以下认知效应:
(一)晕轮效应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在她对卡列宁钟情时,觉得对方一切都那样美好,甚至连他耳朵上的那颗痣也显得那么协调,不可缺少。当她对卡列宁生厌时,觉得对方的一切都那么丑恶,而耳朵上那颗痣则特别刺眼、恶心。这种心理反映,就是我们所说的晕轮效应在作祟。
认知中,观察对象时,对象的某一特点、品质特别突出(有时是观察者本身的片面),就会掩盖我们对对象的其他品质和特点的正确了解。被突出的这一点起了类似晕轮(月亮周围有时出现的朦胧圆圈)的作用,导致观察失误。这种错觉现象,心理学上称晕轮效应。
有一项实验,是让人看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一个人的五种品质:聪明、灵巧、勤奋、坚定、热情。看后要人想象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果普遍想象成一个友善的好人,然后把卡片上的“热情”一词换成“冷酷”,顺序变成聪明、勤奋、坚定、冷醋、灵巧,再让大家想象这是个什么样的人,结果人们普遍推翻了原来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