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8 节
作者:南方网      更新:2021-05-04 17:30      字数:4771
  以竹叶黄 汤治之。脉不数,不发热,或脉数无力而渴,或口干,以补中益气汤。若脉数而
  便秘,以清凉饮。若尺脉洪大,按之无力而渴,以加减八味丸,若治口燥舌黄,饮水不歇,
  此丸尤妙。
  卷之四十六圣集·外科钤(上)外科钤(上)
  泻痢(三十四)
  属性:立斋曰∶疮疡大便泄泻,或因寒凉克伐,脾气亏损。或因脾气虚弱,食不克化。或因脾
  虚下陷,不能升举。或因命门火衰,不能生土。或因肾经虚弱,不能禁止。或因脾肾虚寒,
  不能司职。所主之法,若寒凉伤脾,六君加木香、砂仁,送二神丸。脾虚下陷,用补中益
  气,送二神丸。命门火衰,用八味丸料,送四神丸。肾虚不禁,用姜附汤加吴茱萸、五味。
  脾肾虚寒,用参附汤,送四神丸。《病机》云∶脉沉而细,身不动作,睛不了了,饮食不下
  ,鼻准气息者,姜附汤主之。身重,四肢不举者,参附汤主之。仲景云∶下痢肠鸣,当
  温之。脉迟紧,痛未止,当温之。大孔痛,当温之。心痛当救里,可与理中、附子、四逆辈
  。《精要》云∶痈疽呕吐,肾脉虚者,不治。凡此难治之证,如按前法治之,多有可生者。
  御医王彭峰之内,年逾四十,背疽不起发,泄泻作呕,食少厥逆,脉息如无,属阳气虚
  寒。用大补剂加附子、姜、桂,不应。再加附子二剂,泻愈甚。更以大附子、姜、桂各三
  钱,参、 、归、术各五钱,作一剂,腹内始热,呕泻乃止,手足渐温,脉息遂复。更用大
  补而溃,再用托里而敛。十年后,仍患脾胃虚寒而殁。(薛按)
  卷之四十六圣集·外科钤(上)外科钤(上)
  大便秘结(三十五)
  属性:立斋曰∶疮疡大便秘结,若作渴饮冷,其脉洪数而有力者,属实火,宜用内疏黄连汤。
  若口干饮汤,其脉浮大而无力者,属气虚,宜八珍汤。若肠胃气虚而燥而不通者,宜用十全大
  补汤培养之。若疮证属阳,或因入房伤肾,而不通者,宜用前汤加姜附回阳,多有得生者。若
  饮食虽多,大便不通,而肚腹不胀者,此内火消烁,切不可通之。若肚腹痞胀,而直肠干涸
  不通者,宜用猪胆汁导之。若误行疏利,复伤元气,则不能溃敛。经曰∶肾开窍于二阴,藏
  精于肾。津液润则大便如常。若溃疡有此,因气血亏损,肠胃干涸,当大补为善,设若不
  审虚实,而一于疏利者,鲜有不误。若老弱或产后而便难者,皆气血虚也,猪胆汁最效。甚
  者多用之。更以养气血药助之,万不可妄行攻伐。
  居宾鸥,仲夏患发背,黯肿尺余,皆有小头如铺粟状,四日矣。此真气虚而邪气实也。
  遂隔蒜灸之,服活命饮二剂,其邪顿退。乃纯补其真阴,又将生脉散以代茶饮,疮邪大退。
  余因他往三日,复视之,饮食不入,中央肉死,大便秘结,小便赤浊。余曰∶中央肉死,毒
  气盛而脾气虚也。大便不通,肠虚而不能传送也。小便赤浊,脾虚而火下陷也治亦难矣。
  彼始云∶莫非间断补药之过也。余曰∶然。乃急用六君子加当归、柴胡、升麻,饮食渐进,
  大便自通。外用乌金膏,涂中央三寸许,四周红肿渐消,中央黑腐渐去。乃敷当归膏,用地
  黄丸与前药间服,将百剂而愈。(薛按)
  卷之四十六圣集·外科钤(上)外科钤(上)
  小便淋涩不利(三十六)
  属性:立斋曰∶疮疡,小便淋漓频数,或茎中涩者,肾经亏损之恶证也,宜用加减八味丸,以
  补阴。足胫逆冷者,宜用八味丸,以补阳。若小便频数而黄者,宜用四物汤加参、术、麦门
  、五味,以滋肺肾。若小便短而少者,宜用补中益气加山药、麦门、五味,以补脾肺。若热
  结膀胱而不利者,宜用五淋散,以清热。若脾气燥热而不能化者,宜用黄芩清肺饮,以滋阴
  。若膀胱阴虚,阳无以生者,宜用滋肾丸。若膀胱阳虚,阴无以化者,宜用六味地黄丸。肾
  虚之患,多传此证,非滋化源则不救。若用黄柏知母反泻其阳,是速其危也。若老人阴痿思
  色,精气内败,茎中痛而不利者,用加减八味丸加车前子、牛膝。不应,更加附子,多有复
  生者。若精已竭而复耗之,大小便中牵痛,愈痛则愈便,愈便则愈痛,以前药加附子,亦有
  复生者。王太仆云∶无阴则阳无以化,无阳则阴无以生。当滋其化源,若专用淡渗,复损真
  阴,乃速其危也。
  卷之四十六圣集·外科钤(上)外科钤(上)
  发痉(三十七)
  属性:立斋曰∶疮疡发痉,因气血亏损,或为外邪所搏,或内虚郁火所致。其形则牙关紧急,
  四肢劲强,或腰背反张,肢体抽搐。其有汗而不恶寒者,曰柔痉。风能散气,故有汗也。其
  无汗而恶寒者,曰刚痉。寒能涩血,故无汗也。皆由亡血过多,筋无所养,故伤寒汗下过多
  ,与溃疡、产后多患之,乃败证也。若大补气血,多有可治者;若作风治,速其危也。
  痉论法,俱详见《杂证谟十二卷·痉证门》,所当参阅。
  卷之四十六圣集·外科钤(上)外科钤(上)
  无寐(三十八)
  属性:立斋曰∶疮疡溃后无寐,发热烦躁,血虚也,圣愈汤。自汗不止无寐,气虚也,四君子
  加黄 、五味子。发热烦躁,肉 筋惕,气血虚也,八珍汤。大渴面赤,脉洪大而浮,阴
  虚发热也,当归补血汤。肢体微热,烦躁面赤,脉沉微,阴盛发躁也,四君加姜附。
  卷之四十六圣集·外科钤(上)外科钤(上)
  疮疡出血(三十九)
  属性:立斋曰∶疮疡出血,因五脏之气亏损,虚火动而错经妄行也。当求其经,审其因而治之
  。若肝热而血妄行者,宜四物加炒山栀、芩、术、丹皮。肝虚而不能藏血者,六味地黄丸。
  心虚而不能主血者,四物加炒黄连、丹皮、苓、术。脾虚热而不能统血者,四君子加炒栀子
  、丹皮。若脾经郁结,用归脾汤加五味子。脾肺气虚,用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气血俱虚,
  用十全大补汤。阴火动者,用六味丸加五味子。大凡失血过多,见烦躁发渴等证。勿论其脉
  ,急用独参汤,以补气。经云∶血生于气。苟非参 归术,甘温等剂,以生心肝之血,决不
  能愈。若发热脉大者,不治。凡患血证,皆当以犀角地黄汤为主。
  卷之四十六圣集·外科钤(上)外科钤(上)
  戒忌调护(四十)
  属性:李氏云∶病疽之人,当戒酒面、炙爆腌腊、生冷油腻、鸡鹅鱼腥之类。若起居七情,
  尤为深戒。必令卧室洁净馨香,使气血流畅。仍忌僧道孝子,产妇经妇,及鸡犬猫畜。之类若背疽
  难于隐几,宜用绿豆十斗做一袋,隐伏其上,以解毒凉心也。又曰∶大凡脏腑已利,疮毒已溃
  ,气血既虚,最当调护,若发热而服凉药,无不致祸。
  立斋曰∶绿豆性寒,主丹毒烦热、风疹或金石所发。实热烦渴,饮食如常,证属纯阳者
  ,极宜用之,否则不可轻用也。又曰∶疮疡食肉,乃自弃也。疮疡之毒,发于营气,今反助
  之,与自弃何异。虽用药施治,亦不能愈。
  东垣云∶胃为五脏之根本。胃气一伤,诸证皆虚,七恶蜂起,可不慎哉。
  愚按∶疮疡当忌荤腥,然以愚见言之,则惟热火证及疔毒阳痈,则毫不可犯,宜切慎之。至
  若营卫大虚,而毒不能化,肉不能长,凡宜温宜补等证,岂亦不宜滋补乎。故古人号黄 为
  羊肉,则既宜黄 ,未有不宜羊肉者。惟猪肉、牛肉、醇酒及伤脾助湿等物,则不可不忌。
  卷之四十六圣集·外科钤(上)外科钤(上)
  阴阳证变(四十一)
  属性:太监刘关,患发背,肿痛色紫,诊其脉息沉数。陈良甫云∶脉细发热而痛者,发于阳也
  。且疮疡赤甚则紫,即火极似水也。询之,尝服丹石药半载,乃积温成热所致。遂以内疏黄
  连汤再服,稍平。更用排脓消毒药乃猪蹄汤、太乙膏而愈。经曰∶色与脉当相参应治之者。在
  明亢害承制之理,阴阳变化之机焉耳。
  举人潘光甫,年四十,患脑疽 肿,诊其脉沉静。予谓此阳证阴脉,断不起,已而果然
  。盖疮疡之证,虽属心火,尤当分表里虚实。果元气充实,内有实火者,寒剂或可责效。若
  寒凉过度,使胃寒脾弱,阳证变阴,或结而不溃,溃而不敛,阴阳乖戾,水火交争,死无日
  矣。(薛按)
  卷之四十六圣集·外科钤(上)外科钤(上)
  论列方(外科上)
  属性:参附汤(补三七) 托裹散(外四三) 八珍汤(补十九) 六君子汤(补五) 圣愈汤
  (补九一) 归脾汤(补三二) 回阳汤(外三七) 八味丸(补一二一)
  败毒散(散三六) 冲和汤(外二四) 四神丸(热一五一) 流气饮(外五五)
  五淋散(寒百十七) 五香渴(末入,即外五一方) 姜附汤(热三二) 四君子汤(补一)
  独参汤(补三五) 四物汤(补八) 理中汤(热一) 六味丸(补百二十)
  滋肾丸(寒一六三) 护心散(外七二) 二神丸(热百五十) 清凉饮(外九十)
  麻黄汤(散一) 凉膈散(痘八三) 清胃散(寒五四) 十宣散(痘十四)
  清阴汤(外八五) 白虎汤(寒二) 离金散(外六七) 漏芦汤(外九五)
  夺命丹(外七七) 蜡矾丸(外七四) 忍冬酒(外百二) 槐花酒(外百四)
  通志酒(外百六) 国老膏(外六八) 桑枝煎(外百九) 掣甘草汤(外六八)
  五味子汤(补五七) 神仙截法(外百十) 十全大补汤(补二十) 仙方活命饮(外一)
  人参黄 汤(外二六) 补中益气汤(补三十) 托裹消毒散(外二) 托里温中汤(外十二)
  托里健中汤(外十一) 托里清中渴(外十六) 托里益黄汤(外十五)
  托里益中汤(外十三) 托里抑青汤(外十七) 托里越鞠汤(外十九)
  托里温经汤(外十四) 七味白求散(小七) 丁香柿蒂散(热六四) 黄 六一汤(补四九)
  当归补血汤(补四四) 加减八味丸(外三八) 人参养营汤(补二一) 人参平肺散
  (寒三七) 人参理中汤(热一) 人参败毒散(散三六) 附子理中汤(外三四) 竹叶黄
  汤(寒七) 黄连消毒散(外六十) 黄连解毒汤(寒一) 竹叶石膏汤(寒五) 连翘消毒散(外六一)
  内疏黄连汤(外九三) 五香连翘渴(外五一) 四顺清凉饮(攻二五) 黄芩清肺饮(寒三八)
  内固金粉散(外七三) 犀角地黄汤(外四六) 乳香定痛丸(外五七) 犀角升麻汤(外四七)
  香砂六君汤(补七) 神仙熏照方(外一二二) 附子饼(外百十六) 豆豉饼(外百十七)
  桑枝灸(外百二十) 葱熨法(外一二一) 隔蒜灸(外百十五) 骑竹马法(外百十四)
  针头散(外一四四) 降痈散(新因三六) 麦饭石膏(外一三九) 乌金膏(外一四二)
  阴阳散(外一三三) 抑阴散(外一三一) 抑阳散(外一三二) 猪蹄汤(外一二五)
  当归膏(外三一四) 神异膏(外三百十)
  卷之四十七贤集·外科钤(下)外科钤(下)
  发背(四十二)
  属性:发背,属督脉膀胱经,凡阴虚火盛,或醇酒浓味,或郁怒房劳,或丹石热毒,皆能致之
  。若肿赤痛甚,脉洪数而有者,热毒之证也,为易治。若漫肿微痛,色黯作渴,脉虽洪数而
  无力者,阴虚之证也,为难治。若不肿不痛,或漫肿色黯,脉微细者,阳气虚甚也,尤为难
  治。大抵发背之证,其名虽多,总惟阴阳二证为要。若发一头或二头,其形 赤肿高,发
  热疼痛,头起者为痈,属阳易治。若初起一头如粟,不肿不赤,闷痛烦躁,大渴便秘,睡语
  切牙,四五日间,疮头不计其数,疮口各含如粟形,如莲蓬,故名莲蓬发。积日不溃,按之
  流血。至数日或八九日,其头成片,所含之物俱出,通结一衣,揭去又结,其口共烂为一疮
  ,其脓内攻,其色紫黯者,为疽。属阴,难治。且此证不可大痛,又不可不痛,若见烦闷者
  ,多不治。总之,疮疡虽云属火,然未有不由阴虚而致者,故经云∶督脉经虚从脑而出,膀
  胱经虚从背而出。故不可专泥于火。
  陈良甫曰∶背疽之源有五∶一天行,二瘦弱气滞,三怒气,四肾气虚,五饮冷酒,食炙
  爆,服丹药。
  立斋曰∶大抵发背之证,虽发热疼痛,情势高硕,烦渴不宁,但得脉息有力,饮食颇进
  ,可保无虞。其脓一溃,诸证悉退,多有因脓不得外泄,以致疼痛,若用败毒寒药攻之,反
  致误事。若有脓,急针之,脓一出,苦楚即止。脓未成而热毒作痛者,可用解毒之药。亦有
  腐溃尺余者,若无恶证,则投以大补之剂,肉最易生,亦无所妨。惟忌肿不高,色不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