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9 节
作者:那年夏天      更新:2021-05-04 17:28      字数:4852
  《千金翼》治大人、小儿黄黑等疸方。
  当归(三两) 桂心(六两) 干枣(一十七枚,去核) 麦门冬(一升,去心) 大黄(一
  两) 茵陈 黄芩 黄 (一本无) 干姜 茯苓 芍药 黄连 石膏(碎) 人参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五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分四服。小儿分减服。
  《千金翼》x赤苓散x 主黑疸身皮、大便皆黑。通治大人、小儿方。
  赤小豆(三十枚) 茯苓(切) 女萎(各六铢) 雄黄(一铢) 瓜丁(四铢) 甘草(炙,二铢)
  上六味,以水三升煮豆、茯苓,取八合;捣四味为散,和半钱匕服之。须臾当吐,吐即愈。亦主一切黄。
  小儿服半字匕。
  卷第二十一
  属性:(诸寒羸瘦)凡十六门
  卷第二十一
  胎寒第一
  属性:《巢氏病源》小儿胎寒候∶小儿在胎时,其母将养、取冷过度,冷气入胞,伤儿肠胃。故小儿生之后,冷
  气犹在肠胃之间。其状∶儿肠胃冷,不能消乳哺,或腹胀,或时谷利,令儿颜色青 ,时啼者,是胎寒痛也。
  《千金翼》论∶儿生有胎寒,则当腹痛,痛者 啼,时时吐 ;或腹中如鸡子黄者,按之如水声便没,没已
  复出,此无所苦尔。宜早服当归丸(方见 啼门,《千金方》同、)黄 散即愈。(方阙。)
  茅先生有小儿初生下一日胎寒候∶口舌冷,腹虚鸣,面脸青色,吃乳有妨。此形候本因受胎六个月日母有
  疾,被伏热往来,牙儿胎中饮热血,故受胎疾之病。治者,先以朱砂膏(方见惊门中)奶上
  吮下,然后用镇心丸(方见一
  切惊门)磨与相夹用之,一日下四服。至晚有红涎通利,即下匀气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二服,治之
  即愈。如见都不进奶及
  肚膨胀,手握拳,目微视,面黑色,死候不治。(此茅先生一证用凉药,为母伏热往来,儿饮热血后。茅先生歌中却云∶
  风邪夹冷。《巢氏病源》
  始云∶母取冷过度,冷气入胞。又云∶儿肠胃冷,不能消乳。《巢氏病源》与茅先生有不同处,宜审处之。)
  《慧眼观证》∶凡生下中胞寒,其候本因受胎六、七个月,母有疾,被寒热往来或伤冷毒,儿在胎中饮血,
  故受胎积,所以生下口冷,腹胀。以大惊丸(方见一切惊门中)
  研与牙儿吃,及参苓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服之养其气。
  茅先生有小儿中胎寒歌∶
  人中鼻下有青色,乳见难消痢色同。衣薄中寒如是此,风邪夹冷上来攻。
  《圣惠》治小儿胎寒,聚唾弄舌, 啼,反张,怒惊。x当归散方x
  当归(锉,微炒) 细辛 黄 黄芩 龙骨(细研) 桂心 赤芍药(一两半)
  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以乳汁调下一字,日三服。更看儿大小,以意加减服之妙。
  《婴孺》治少小大便青,不欲食,皆是胎寒。x当归丸方x
  当归 人参 芍药 芎(各三分) 甘草(四分)
  上为末,乳汁和。先食服麻子大一丸,日进三服。未知,稍加之。
  《婴孺》治少小胎寒,大人虚冷,内或有实,不可吐下。虚冷,服矾石丸方
  上用马齿、矾石烧汁尽,为末,枣膏丸。大人服梧桐子大二丸,小儿以意减之。心腹中温暖为度。有实,
  实去∶无实,下自断。神良。
  《婴孺》治少小胎寒腹痛,大便青。x芎丸方x
  芎 麝香 芍药 当归(各二分) 黄 虫(各三分,炒) 牛黄(一分)
  上为末,蜜丸。二、三日儿,胡豆大一丸。不知,稍加之。一方有甘草,无人参。
  《婴孺》治小儿胎寒,腹中 痛。x黄 汤方x
  黄 黄芩 芍药(各六分) 当归(二分) 甘草 芎(各四分) 生姜(八分)
  上以水五升,煮一升五合,去滓。百日儿半合,分三服。
  卷第二十一
  虚寒第二
  属性:钱乙论肾虚。若儿本虚怯,由胎气不成,则神不足,目中白睛多,其颅即解(囟门也)。面色 白,此皆难养,
  纵长不过八八之数,若恣色欲多,不及四旬而亡。或有因病而致肾虚者,非也。又肾气不足则下串,盖骨重惟
  欲坠于下,而缩身也。肾水阴也,肾虚则畏明。皆宜补肾地黄丸主之。(方见本门。)
  张涣论∶小儿脾胃虚弱,不能饮食,或经诸大病,已渐损伤荣卫。致令肌体羸瘦,时时下痢,面色青白,
  变成虚羸病。宜用丁香黄 散。(方见本门。)
  钱乙x地黄丸方x
  熟干地黄(焙,秤八钱) 山茱萸 干山药 泽泻 牡丹皮 白茯苓(去皮。各三分)
  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三岁以下一、二丸至三丸,温水空心化下。
  张涣x丁香黄 散方x
  绵黄 (锉) 丁香 人参(去芦头) 当归(洗,焙干) 白术(炮) 鳖甲(涂醋炙黄,去
  裙。各一两) 胡黄连 甘草(炙。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枣二枚,同煎五分,去滓温服,食前。
  《惠眼观证》x附子散x 治吐泻及伤寒脾虚腹热,或手足冷,虚汗不已,喉内虚喘。此药能回阳(一名)回阳散。
  附子(炮,去皮尖) 北前胡 甘草 人参 桔梗(各半两) 麻黄(去节,一两)
  上为末。随大小加减,每服半钱至一钱,淡淡姜汤调下。此药能补虚。
  《宝童方》治腹内虚鸣x乌药丸x
  天台乌药 苍术(各二两,细锉,炒令黄色用) 木香 甘草(各一分) 肉豆蔻(二枚)
  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此○大。每服七丸至十丸,姜炒葱酒下。
  《刘氏家传》x水仙丹x 童男室女一切损病皆可服。
  好辰砂(四两,细研,水飞过)
  上用白芨一两,木通半两,白蔹半两,清麻油四两。将上件药三味同熬,用文武火,时以箸点药在水中,
  候油晕不致散漫,即去药存油,摊冷,旋旋取,和前项朱砂末一如面剂,候和成,即用新水一盆,揉皂角在
  内,将和成朱砂洗去油为度,别用净器,以新水浸之。每服五、七丸至十丸。旋丸如梧桐子大,水一日一易,
  上用湿纸蒙盖,以防尘土。治男子丈夫、妇人及童男室女五劳七伤,一切损病,骨蒸瘴疠,三消水肿,香港脚
  瘫痪。凡药不能效者,悉能治之。
  《张氏家传》x三洞白丹x 治脾胃重伤,虚羸短气,泄泻痢疾,水谷不化,全不入食,脾胃欲绝。服之见效如神。
  琥珀 砒(一分,研如粉) 白石脂(一两,研)
  上同研,令匀腻,以糯米煮浆,拌匀为丸,如○○○大。阴干令透,排铺新瓦上,安红熟炭排满, 成灰,
  放冷取出。大人每服三粒,甚者五粒,各以清饭下,小儿用小丸子。服了忌吃热物半时。
  《吉氏家传》x和气散x 小儿或面青黄,手足逆冷,不思食方。
  浓朴(半两,姜煨) 人参 茯苓 甘草(炮。各一两) 茴香(二钱)
  上件为末,加减用水煎。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虚寒吐泻,或取转后皆可服补药。
  人参 茯苓(各二钱) 硫黄(半钱) 诃子肉(一分)
  上为末。每服半钱,水一小盏,姜枣同煎六分,连进二服。忌生冷。
  卷第二十一
  胸中有寒第三
  属性:《巢氏病源》胸膈有寒候∶三焦不调,则寒气独留,膈上不通,则令儿乳哺不得消下,嗌酸臭,胸胀痞满,
  甚则气息喘急。
  《圣惠》治小儿胸膈有寒,或时嗽逆,不欲乳食。x诃梨勒散方x
  诃梨勒(一两,煨,用皮) 白术 五味子 麦门冬(去心,
  焙) 白茯苓 甘草(炙微赤,锉) 人参(去芦头) 陈橘皮(汤浸、
  去白瓤,焙。各半两) 细辛(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更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胸中有寒,多吐清水,不能乳食。x人参散方x
  人参(去芦头) 浓朴(刮去皱皮,涂姜汁,炙令香熟) 陈
  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当归 丁香 白术(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同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
  小以意增减。
  《圣惠》治小儿胸中有寒,乳哺不消,腹中痞满逆,不能乳食。x肉豆蔻散方x
  肉豆蔻 人参(去芦头) 白术 白茯苓 藿香 甘草(炙微赤,锉) 木
  香浓朴(刮去皱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诃梨勒(煨,用
  皮。各半两) 干姜(炮裂,锉,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之服。
  《圣惠》治小儿胸中有寒,气逆呕吐。x温膈散方x
  人参(去芦头) 丁香 草豆蔻(去皮) 甘草(炙微
  赤,锉)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各一分) 诃梨勒(半两,煨,用皮)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更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胸中寒气积滞,气逆不下乳食。x草豆蔻散方x
  草豆蔻(三枚,去皮) 人参 前胡(各去芦头) 槟榔(
  炙,一分) 诃梨勒(半两,煨,用皮)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更量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胸中寒气,结塞不通,时欲呕吐。x前胡散方x
  前胡 人参(各去芦头) 白术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
  焙) 高良姜(锉) 浓朴(去皱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藿香(各用一分) 甘草(半分,
  炙微赤,锉)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更量大小以意加减。
  《谭氏殊圣方》∶浑身壮热四稍寒,与食千般总不看,多睡沉沉饶眼涩,遍身如粟怯衣单。都缘冷气攻心肺,干
  呕时时乳不餐,桔梗白术白附子,水银调合永身安。
  x术灵丹x
  白术(微炒) 苦桔梗(各半两) 香附子(一分半) 黑锡砂(一分,水银并锡各半结者)
  上并为末,次入肉豆蔻末二钱,和面三钱同煮,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空心,乳食前温水下,日
  三服。忌毒物。
  《婴孺》治小儿胸中冷气停结方。
  黄 (三分) 当归 芍药 甘草(炙) 人参 芎 细辛(各二分)
  上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一服一合,日进三服,夜一服。
  卷第二十一
  胸膈满痛第四
  属性:《巢氏病源》小儿胸胁满痛候∶看养小儿,有失节度而为寒热所伤。寒气入腹内,乘虚停积,后因乳哺,冷
  热不调,触于宿寒,与气相击不散,在于胸膈之间,故令满痛也。
  《五关贯真珠囊》小儿气痛候∶因生冷所伤而成。只在脐上下、左右痛,是气。宜木香散治之(方见本门。)
  《千金》治少小胁下有气内痛,喘逆,气息难,往来寒热,羸瘦不食。x马通粟丸方x
  马通中粟(十八铢) 杏仁(汤浸、去皮) 紫菀 细辛(各半两) 石膏 秦
  艽半夏(汤浸七遍) 茯苓 五味子(各六铢)
  上九味末之,蜜丸如小豆、十丸,日三服。不知,加至二十丸。
  《五关贯真珠囊》木香散 顺气宽中。治胸胁痞塞,心腹刺痛,胁肋胀满,饮食减少,吞酸,呕逆,噎闷。一切
  气疾,并皆治之。
  木香 青橘皮(各三两) 姜黄 麦 (去土炒。各五两) 蓬莪术(四两) 甘草(锉炒) 盐(炒。各十一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沸汤点服,不计时候。
  《外台》∶《甲乙经》灸法∶劳宫一名五里,在掌中动脉,灸二壮。主热病发热,满而欲呕哕,三日以往不得
  汗,怵惕,胸胁痛不可反侧,咳满,溺赤,大便血,衄下,吐呕,吐血,气逆,噫不止,嗌中痛,食不下,
  善渴,口中烂,掌中热,风热善怒,中心善悲,累呕嘘唏,善笑不休。烦心,咳,寒热,善哕,少腹积聚,小
  儿口中腥臭,胸胁支满,黄胆黄目。
  卷第二十一
  心痛第五
  属性:《圣惠》∶夫小儿心痛者,本非起于心。即邪客于心主之脉。夫少阴者心也,五脏六腑之所主也,精神之所
  舍,其脏坚固,邪不能干。干之即伤心,伤心即神去,神去即死矣。故诸邪在于心者,皆在于心包络脉。包络
  者心之别脉也,故少阴不病。夫心痛者,邪气上逆,痞而不散,或伤寒气,邪冷搏于经络,故发心痛也。
  茅先生论∶小儿生下五个月日,上至七岁,有结癖在腹成块,如梅核大,来去或似卵大,常叫疼痛不住者。
  亦分数类∶在心头痛者,为抱心气;在左胁下痛者,为 气∶在右胁下痛者,为癖气∶在脐下痛者,为吊气。
  在心头痛者,下金铃散(方见本门中)夹匀气散与服;(方见胃气不和门中。)在右胁下痛者,下
  蓬莪术散夹健脾散与服,在脐下痛者,下芸台散夹茴香散与吃即愈。如见面黑眼花,泻黑血,鼻口冷,手足冷,不进食,
  死。(余方并见 癖、吊气本门中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