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作者:希望之舟      更新:2021-05-04 17:27      字数:4785
  生气也。故草木茂盛。花开以荣。极于 生。秋冬者。由强及弱之死气也。故草木凋零。叶落以枯。反于死。木者。春气也 。气温和而性情仁厚。生生之气。近于道者。故以之调病则病愈。以其为水之子。 水之气寒。死气也。而能生木。故以子泻母则水气出。水气出则病愈。水气犹死气 。死气出则生气复。病自愈矣。其理大约如此。绎之似不尽然。而临之则病出。病 人感触深切。非是幻觉。多有初不能步。调后则蹲起自如。健步如常者。验之于事 。其理有不可以常情测者焉。盖童又云。先生之草堂屡迁。而未见其动作。问之。 则曰随生气自移。草堂自外观之甚狭小。入内临之极阔大。内有小室间隔如蜂巢者 。室内通于天光。夜晚隔之上有明月悬之。每室皆然。黑月亦见。出堂则不见五指 。盖童尝三居其室。秘受其术。闻邻室人声杂乱。有弈棋者。有击剑者。有饮酒者 。有赋诗者。有诵经者。有长啸者。百千声并举。不知其所自来。一夜。先生唤盖 童至一厅。厅内桌椅相临。饮食者甚众。皆宽服古貌者。不类今人。盖童亦受食一 盅。入口温润。甘淡异常。食毕。众人相谢。似甚感激。先生则未见其食。问之。 则辟谷久矣。又一日。先生引盖童至一室。室额幻斋。两侧悬先生手书联语。其词 曰。一字真传空费解。三生幻相尽随缘。入室已有十数人候焉。皆髫龄若盖童者。 环室皆古书。积案盈箱。堆床满架。检之。皆医书也。先生谓众童曰。汝等见此间 书否。众云见。又问。思读之乎。众云思。先生恻然摇首。良久。乃曰。读之必中 其毒。此世间流毒无穷之物耳。各逞邪说。妄立魔法。无知下愚。风行景从。贵死 贱生。杀人无算。实苍生之劫难也。虽众业所感。无可奈何。然颠倒黑白。实为可 恨。汝等受吾正法。当随缘救济。莫以法弱魔强屈之也。随后付嘱魔众名单。河间 丹溪居其首焉。又谓。数百年后有号称火神者出于西南。拨乱反正。解诸倒悬。再 过百年。三七复出。发扬其法。重振坎阳。解剥复损益否泰恒益之卦。作六气统摄 一切外感内伤杂病论。辨彰二气。正名六经。其后医学大昌焉。众人谨记在心。秘 受其意。或有问先生三七之意者。先生云。三七者活血化瘀之药也。然吾取者。活 学化愚之意也。又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取木之生数。火之 成数。成木生火之由弱及强之势耳。然天之道忌盈。生之以三。成之以七。足矣。 又过数载。病者入山不复见先生。亦失草堂所在。其化缘尽耶?三七生者。果何许 人邪?有缘者或能见先生于数百年之后。
  一 辩理
  中医不被了解的原因
  梁漱溟先生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认为中西医无法沟通,因为二者在认识论与方 法论上毫无共同之处。并以为中医无法在理论上说明自己是自身最大的弱点,即使 有高明的神医能治好病,给人的感觉仍然是神秘莫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梁先生说中西医无法沟通是有道理的,从前一段时期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到现 在的西医用中药治病,都证明了西医理论对中医治病原理的不了解与不信任,他们 只是承认中药对疾病有治疗效果,并想从中药的化学成分中得到解释。
  其实中药治病的作用来自药性的温凉寒热以及药物自身的特殊性情,这一点西 医理论是不承认也不理解的。而对中药的君臣佐使的正确运用,则来自对病证正确 的诊断,因病与药,方能见效。如果辨证不准,则用药错误,不但不会治病,反而 会加重病情,这是目前中医存在的最大问题。
  由于受到了自身以及外来所谓权威的误导,很多疾病在治疗上达成了学术上的 共识,而实际上从八纲上仔细考察,这种普遍被接受的辩证结论是不正确的,甚至 与病证真相是截然相反的。而那些中医学院出来的医生普遍受了这种误导,这就从 治疗结果上造成很多绝症。其实并非病是绝症,是不正确的治疗使病成为了绝症。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糖尿病。西医对糖尿病除不断注射胰岛素之外没有根治的方 法,而中医在施今墨等名医的倡导下普遍采用了滋阴降火的治疗原则,同样也令病 症缠绵无期。其实,施今墨的辨证是大有商榷之处的,既用玄参滋阴,又用苍术渗 湿,本身就很矛盾,甚至还用三黄等凉药降火,更是荒唐无稽。
  其实,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曾很明确的指出,金匮肾气丸主消渴,于水中补 先天真火,肾水上升,上焦虚火自然平复。可是现在的所谓中医竟然阴阳不辨,专 以六味地黄丸治疗消渴,令真火渐熄,生机转败。杀人于无形,自己尚不知,反以 为病之难治,思之诚可恨可悲。
  消渴发展到重度糖尿病阶段已是一片寒湿,毫无消渴症状可据,金匮肾气丸中 滋阴之药都已经不可再用。但那些医生却仍以滋阴降火为治疗纲领,治到最后终于 变成坏证,眼瞎脚烂,一命呜呼。仍不知悔改,照常不误。庸工杀人,当真名副其 实。
  梁先生说中医无法解释自己的理论是不准确的。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普通人很难 理解中医的理论,而不是中医自身的理论不完善。甚至很多从业医师对中医理论也 是一窍不通,只是用两张所谓的祖传秘方到处招摇撞骗,自己都不信自己。还有的 一知半解自以为是,治好了一半以为己功,治死了一半以为病过。人声鼎沸,混乱 不堪。
  中医理论书籍可谓汗牛充栋,但四大经典之外群医往往各执一偏互相攻讦,致 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医理又是见仁见智,不以权威之言为准则,所以就很难统 一认识。而那些被某种势利统一起来的理法方药,在面对具体病证的时候,又往往 无济于事。这样就造成了中医界从古至今的混乱,治病的权柄似乎操在少数神医的 手中,普通医生则对复杂的病证失去了治疗的手段。所谓,上工十全,中工十全六 七,下工十全二三而已。还没算上庸工杀人无数。其实,并非神医们垄断了医术, 只不过是因为中医理论过于高深,那些智力普通的医生知难而退不肯深入,或者虽 用功而不得其门径而入罢了。专业人员尚且如此,那些道听途说胡乱猜测的门外汉 就更是可想而知了。
  所以,并非中医无法解释自身的理论,是人们对中医的理论缺乏深刻真实的理 解。就像对于盲人,并非阳光不耀眼,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阳光的视力。
  中医如此,佛法也是一样。一切东方学术都有形而上的倾向,是生活在现今时代的 物质主义的人们很难理解的。
  中医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中医的产生发展是随着中国传统太极哲学的不断完善逐渐丰富起来的。太极是 中国人对宇宙万物产生的初始状态的文字描述,那是一个万物即将萌生的阴阳初判 的原始图景: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是太极,二是两仪,即阴阳,三是阴 阳之间的中气。中气斡旋,阴阳升降,变化于是生焉,遂产生了万物。种虽万殊, 性唯有五,所谓木、火、土、金、水,即五行也。火性炎上,水性下流,木曰曲直 ,金曰从革,土爰稼穑,这是古人对万物五行特征总的概括。火之气为热,水之气 为寒,木之气为温,金之气为凉,金木水火是为四象。土之气不寒不热,不温不凉 ,遇火则燥,遇水则湿,居四象之中,即所谓中气也。寒、热、温、凉、湿、燥, 是谓六气,六气即五行在天之性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人身即小宇宙。所以,人身 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莫不与阴阳五行相对应。更以收视反 听之内景之学,观察经气运行隧道之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起止走向,及与内脏之对 应关系,配以针砭灸艾之法。又将草木金石禽兽之性情及五行六气属性详为划分种 类,用作调整人身阴阳五行气化之偏,是谓本草之学,即今之所谓药物学也。
  至于诊断疾病之法,以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不过欲详查其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之 八纲变化也。随后依理施法,处方用药,不过调整其阴阳五行性情之偏,使之归于 平和无病之常也。
  人之五脏秉五行之气而生,肾居下属水,在卦为坎,二阴居外,一阳居中,体 为阴而用为阳,主藏精,其势降极而升,是生气之根本也。心居上属火,在卦为离 ,二阳居外,一阴居中,体为阳而用为阴,主藏神,其势升极而降,是藏气之根本 也。人之身以此水火立极,升降往复,周而复始,是为无病。升降不畅,则火水未 济,天地否隔,诸病作矣。
  此不过略说大概,辨证施治依次类推,分而求之,千变万化,归而总之,不过 阴阳。治病之法,和其阴阳,调其顺逆,补虚泻实,通滞解郁,损有余而不不足, 使人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精神气血复归于阴平阳秘泰然无病之态也。
  此乃中医体系认识论与方法论之大概,不如此说则不能彻其来源,尽其底蕴, 非故弄玄虚迷惑今人也。
  今人不加体察,眩于西医机械理论,误以为科学,百般维护其短,有意忽视其 不能验证于实践之事实。而反将中医之屡经实践检验证实之经典理论恶意抹煞诬为 迷信,实为真正迷信。其所标榜之所谓科学者,非科学也,实乃为维护彼迷信祭起 之昏昏大棒也。迷惑颠倒,一至于斯,真可畏也哉!
  中医,理解与表达如何对接?
  中医最重者理法,然后才是方药。现代医学的理论无法理解中医理论的现实意 义,只看到了中医方药的有效性,所以试图用他们的理论重新解释中药治病的原理 ,但事实早已作出了回答,这条路是行不通的。就如一定要用细胞学的理论去指导 一个木匠的技能一样,是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一定如此,只能最后让木匠无所 适从,连自己原先的手艺都丢掉。
  说到不为大众理解,其实现代科学的复杂程度比阴阳五行的学说更不容易理解 。对大众而言,无论你怎么解释,都将是如隔山对话。大众之所以更趋向于首先相 信西医,绝非大众对西医的理论更能了解,相反,倒是因为缺乏必要的了解,才会 对西医形成盲目迷信。大众的取舍其实是一种趋炎附势行为,也即谁得势听谁的, 而不是因为哪个更容易理解。对于一个缺乏理论训练的普通人,任何医学都是难以 理解的,就像中医往往被理解成清热,西医往往被理解为消炎一样。
  所以对于大众并不存在说服的问题,倒是对政策的决策者以及有关舆论的操纵 者需要做说服的工作。西医的得势,是与现代科学的影响分不开的,但这种影响并 没有为大众就医提供正确的指导,电脑或者核磁共振与治疗某种病并无直接的因果 关系,但很多人会在下意识中将两种不相干的事理作超越逻辑的对接。治病的方法 其实并不在复杂的技术之中,就像吃饭一样,人用不着将咽喉首先换成最先进的电 子产品,嘴也用不着换成橡胶合成或是金属玻璃钢制品,人类无论如何进化,有些 自然属性都是无法彻底退化掉。只要人的自然属性还在,人的生存与健康就离不开 自然的因素,如空气、水、阳光、粮食、药。中药是自然的产物,所以在原理上能 治疗作为同是自然产物的人的疾病。就像人要吃土生土长的粮食而不食用化学合成 的食物一样。
  一位中医人士反思说:“阐述与解释中医,使其普及于大众,是习中医者之责 任,即使自己明白了其中意义,但不能要求所有人都用你的方法去了解它,用各种 不同方法来表达中医的精髓是必要的。”这句话实在令人费解,如果不用中医自己 的理论阐述,中医的精髓将如何表达?就像书法艺术一样,如果一定要放弃汉字书 写的基本点画,单纯以平面构成立论来解释书法美学的真谛,还会是真正意义上的 书法吗?不用其本来的方法去了解一种理论或是技术,是不是意味着在作与这种理 论或技术的自我表达毫不相干的曲解?
  对于普通人,接受一件事物不一定要理解,就像电视手机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一 样,使用者不一定都能够了解,但不了解并不妨碍他们运用。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 ,大多数东西都是日用不知的。难道坐飞机的人一定要对飞机发动机的原理非常了 解才能乘坐飞机吗?吃饭一定要知道食物如何分解才能动口吗?对于一个没受过教 育的人,只要能用,他们一般是不要求一定理解的,因为他们至少还了解一点自己 的知识水平与理解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成为病人的?